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广西瑶族2型糖尿病病人体脂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2024-02-18    7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广西贺州市瑶族2型糖尿病(T2DM)病人体脂分布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贺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 121例瑶族T2DM病人相关资料,包括血脂、血糖等实验室指标,皮下脂肪面积(SA)、体质指数、颈围、内脏脂肪面积(VA)等。将心血管危险因素与体脂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偏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腹部总体质量、SA、VA随之增大;腹壁内脏型肥胖(VFO)组舒张压、收缩压、三酰甘油、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均高于腹壁皮下型肥胖(SFO)组(P<0.05);不同等级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总脂量、腹部脂肪含量、腰臀比、颈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体质指数后偏相关分析发现,VA/SA(VSR)、腹部总体质量和VA均与三酰甘油、舒张压呈正相关;腹部总体质量、SA和VA均与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呈正相关;VSR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体质指数为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独立风险因素,影响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收缩压、舒张压、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重要因素;VA为影响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重要因素;年龄为影响收缩压和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重要因素;SA为影响HbA1c的重要因素;VSR为影响空腹血糖的重要因素。结论:贺州市瑶族T2DM病人的体脂含量以SA增加为特征;与总体脂相比,其心血管风险因子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更密切。且随着ICVD10年发病绝对风险的增高,总脂量、腹部脂肪含量、腰臀比、颈围也随着增高。

  •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
  • 体脂
  • 内脏脂肪面积
  • 瑶族
  • 腹型肥胖者
  • 加入收藏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病人大多数存在肥胖或超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约85%的糖尿病病人存在超重或肥胖[1]。肥胖的危险不仅仅在于总的脂肪,还有腹部的脂肪,中心性肥胖人群比周围性肥胖人群有更高的患病风险[2]。腹型肥胖者作为糖尿病病人的重点预防对象[3],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可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T2DM等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4,5]。而糖尿病病人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比非糖尿病病人高2~4倍,且转变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年龄更小[6]。关于我国广西瑶族T2DM病人的体脂分布特点、代谢异常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是否与我国汉族有所差异,国内文献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广西贺州市瑶族T2DM病人体脂肪分布特点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关系,为瑶族T2DM病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贺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病人。纳入标准:1)在广西居住>6年的瑶族T2DM病人,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7];2)年龄>18岁。排除标准:1)怀孕或哺乳的女性;2)严重肝肾损害者;3)临床资料有严重的缺失值者。所有病人知情同意。本研究共选取1 151例研究对象,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 121例研究对象。

1.2资料收集

1.2.1测量指标

测量指标如身高、血压、体重、腰围、颈围、腰臀比,测量要求所有病人均赤脚、男女均只穿内裤,摘掉首饰。血压测量:病人静坐休息至少15 min,取其右臂肱动脉,定人、固定血压计测量舒张压和收缩压,读取3次后取平均值。皮下脂肪面积(SA)、内脏脂肪面积(VA)的测量:病人取仰卧位,用CT扫描肚脐、腰椎4和腰椎5,用仪器软件计算SA和VA面积。

1.2.2实验室测量指标

所有病人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3诊断标准和指标界定

1.3.1诊断标准

1)高血压定义为舒张压≥90 mmHg和/或收缩压≥140 mmHg[8];2)高血脂定义为LDL-C≥4.1 mmol/L或HDL-C≤1.0 mmol/L、三酰甘油≥2.3 mmol/L、血清总胆固醇≥6.2 mmol/L[9];3)高尿酸定义为女性尿酸>360μmol/L、男性尿酸>420μmol/L[10];4)冠心病诊断标准依据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提出的卫生行业标准[11]。病人自我报告或正在服用降压药、降脂药、降尿酸药、冠心病类药物也被定义为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

1.3.2指标界定

1)吸烟:包括目前正在吸烟或既往有吸烟史。2)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程度评估表[12]:计算ICVD绝对危险度,首先根据性别,选择相应的评分表,并根据评分表查询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对应的分值,计算总分。然后根据总分查询ICVD发病的绝对风险百分比(%)。<5%为极低度危险,5%~<10%为低度危险,10%~<20%为中度危险,20%~<40%为高度危险,≥40%为极高度危险。3)总体脂:用体质指数表示,体质指数=实测体重(kg)÷身高2(m2)。4)局部体脂:用VA、SA、VA与SA的比值[VSR=VA(cm2)/SA(cm2)]和VA与SA的总量[腹部总体质量=VA(cm2)+SA(cm2)]表示。5)使用腹壁内脏型肥胖(VFO)和腹壁皮下型肥胖(SFO)的标准参考文献[13]。

1.4质量控制

采用Epidata 3.1软件设计的录入系统,编制录入规则手册,同时对录入员进行培训。数据的整理、输入由2人进行,尽量降低数据的整理和输入偏差。在录入完成之后,再由专业的质控人员随机抽取10%的数据进行核查,以减少信息偏倚。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经对数转换使之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定性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因素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n=1 121)

2.2不同年龄组的相关体脂指标

不同年龄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肥胖指标不同,以1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比较不同年龄的总脂量、腹部脂肪含量。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腹部总体质量、SA、VA也随之增加,VSR有差异,见表2。

表2病人不同年龄组的相关体脂参数指标

2.3不同ICVD风险等级的体脂指标

以ICVD10年绝对发病风险等级为因变量,比较不同ICVD10年发病绝对风险的腹部脂肪含量、腰臀比、总脂量、颈围、腰围。结果显示:总脂量、腹部脂肪含量、腰臀比、颈围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体脂指标与代谢危险因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体质指数、年龄、VA、SA、VSR、腹部总体质量、腰围、腰臀比和颈围均与收缩压、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呈正相关;颈围、体质指数、VA、SA、腹部总体质量、腰围、腰臀比和VSR均与HDL-C呈负相关,与三酰甘油、舒张压呈正相关;腰臀比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呈正相关;血清总胆固醇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年龄、体质指数、VA、SA、VSR、腹部总体质量、腰围、腰臀比和颈围均与LDL-C无相关关系。校正年龄、体质指数后偏相关分析发现,VA、VSR和腹部总体质量均与舒张压、三酰甘油呈正相关;VA、SA和腹部总体质量均与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呈正相关;空腹血糖与VSR呈正相关。

2.5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代谢危险因子为因变量,以年龄、体质指数、VA、SA、腹部总体质量、VSR、颈围、腰臀比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为影响HDL-C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重要因素;VA为影响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HbA1c、空腹血糖、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重要因素;年龄为影响收缩压和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重要因素;SA为影响HbA1c的重要因素;VSR为影响空腹血糖的重要因素,见表3。

表3体脂指标与代谢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1 121)

2.6 VFO组与SFO组病人的代谢参数比较

以VA≥100 cm2者为VFO组,VA<100 cm2者为SFO组,比较两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显示:VFO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均高于SFO组,年龄、血清总胆固醇、HDL-C、LDL-C、HbA1c、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无高血压疾病史组比较,年龄、收缩压、舒张压、LDL-C、HbA1c、空腹血糖、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高血脂病史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LDL-C、HbA1c、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高尿酸病史组比较,年龄、舒张压、三酰甘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VFO组与SFO组病人的代谢参数比较


3、讨论


3.1影响瑶族T2DM病人VA的因素

目前关于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研究较多,但未见有瑶族T2DM病人体脂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报道。本研究结果发现,年龄越大,腹部总体质量、SA、VA也随之增大,VA是衡量人体脂肪分布及脏器脂肪积聚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和T2DM的关系更为密切[14,15]。内脏脂肪水平与年龄成正比,这与王雅萱等[16]对哈尼族、佤族与拉祜族,杜慧敏等[17]对羌族的研究结论一致。瑶族VSR平均值为0.52,远高于欧洲VFO人群的0.40[18],提示广西瑶族T2DM病人的体脂分布以中心性肥胖为主。这可能与种族和地域有关。研究发现,在体质指数相同的情况下,黄种人的脂肪水平更高,尤其是中国人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从而导致腹部肥胖[19]。刘大凤等[20]研究发现,我国男性病人VSR平均值为0.97,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但其研究对象只有男性,可能是饮酒、吸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增加[21],以及雄性激素能明显促进肌肉的发育,所以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内脏脂肪[22]。

3.2 VFO组与SFO组病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本研究以VA≥100 cm2者为VFO组,VA<100 cm2者为SFO组,比较两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显示:VFO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均高于SFO组,表明体脂指标对瑶族T2DM病人的代谢因素有较大的影响,VFO可能会导致瑶族T2DM心血管病发病率较高,所以改善内脏脂肪对广西瑶族T2DM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3.3体脂指标与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肥胖病人的体脂分布与T2DM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内脏脂肪肥胖可能是T2DM的独立预测因子[23]。既往研究发现,内脏脂肪越高,发生糖尿病风险越大[24],此外内脏脂肪对T2DM血管并发症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校正年龄、体质指数后偏相关分析发现,VA、VSR和腹部总体质量均与舒张压、三酰甘油呈正相关;VA、SA和腹部总体质量均与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呈正相关;VSR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表明瑶族T2DM病人血管危险因素与局部体脂的相关性受年龄、体质指数的影响,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5]。

3.4不同ICVD10年发病绝对风险体脂指标

以国人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分为4组,比较不同组间ICVD10年发病绝对风险的腹部脂肪含量、腰臀比、颈围、总脂量、腰围。结果显示:总脂量、腹部脂肪含量、腰臀比、颈围四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孙丹等[26]研究相似。高血压和腰围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超重、肥胖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人群中均有聚积现象,控制体重能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发生率[27]。所以,应重视瑶族T2DM病人的健康教育,让其了解控制体重的益处,增强运动依从性和主动性,并在饮食方面进行合理的指导,以达到控制肥胖症、超重的目的,从而达到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

3.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体质指数为影响HDL-C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重要因素;VA为影响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HbA1c、空腹血糖、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重要因素;年龄为影响收缩压和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重要因素;SA为影响HbA1c的重要因素;VSR为影响空腹血糖的重要因素,提示瑶族T2DM病人体脂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瑶族T2DM病人与汉族的体脂分布一致,均以中心性肥胖为主,尤其是腹部型肥胖,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与体脂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VA。


参考文献:

[1]田艳娟.利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9,16(3):68-69.

[3]中国糖尿病协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8):668-695.

[4]潘锋.《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发布[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4):1-4.

[6]邓臣前,陈树春.2020年美国内分泌协会《临床实践指南:内分泌疾病患者的血脂管理》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46-2654.

[7]《中国老年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1):2-5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WS 319—201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2]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893-901.

[16]王雅萱,李珊,宇克莉,等.云南省佤族、拉祜族与哈尼族成人的体成分比较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3):76-80.

[17]杜慧敏,孙泽阳,张兴华,等.中国羌族身体体成分特点[J].解剖学报,2018,49(4):540-542.

[18]冉兴无,李晓松,童南伟,等.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5):699-703.

[19]杨亚锋,王萍,王利,等.2型糖尿病合并腹型肥胖男性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脏脂肪面积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6):717-719.

[20]刘大凤,余婷婷,宋彬,等.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7):489-492.

[21]王辰,肖丹,池慧.《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10):937-952.

[22]舒文博,陈梦池,李华,等.脂肪分布与在校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特点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8):1277-1283.

[25]蔡琼,韩辉武,彭珊珊,等.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代谢综合征与ASCVD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4):57-60.

[26]孙丹,闫芳芳,孟雨姗,等.中年人体质指数对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0):1693-1695.

[27]段兰兰,陈梅,王梦同.宿州市体检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评估[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430-1432.


文章来源:苏兆惠,陈秀清.广西瑶族2型糖尿病病人体脂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J].循证护理,2024,10(03):507-51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循证护理

期刊名称:循证护理

期刊人气:528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主办单位:山西医学期刊社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8668

国内刊号:14-1377/R

邮发代号:22-274

创刊时间:201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