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2024-05-21    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均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研究组患者失访2例,完成研究63例;对照组患者失访3例,完成研究62例;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DSES评分、SDSCA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能提高T2DM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血糖控制状况。

  •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
  • IDF
  •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 同伴支持
  • 自我管理行为
  • 加入收藏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2021年全球20~7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50%(5.366亿人),其中我国约有1.409亿糖尿病患者[1]。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属于慢性进展性代谢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饮食、用药、运动锻炼等自我管理不足问题,加之疾病所致心理负担,上述情况均对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行为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患者自我管理效果[2,3]。多项研究[4,5,6]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起重要作用。传统的常规健康教育强调知识灌输,忽略了行为改变,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 al skills,IMB)模型通过提供有利信息、改变认知态度,有助于患者建立特定行为。研究[7,8]发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疾病中,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效果较佳。同伴支持是指具有相似状况或经历的患者,通过多样化形式,给彼此之间提供情感、社会、实践方面的帮助与支持[9]。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在T2DM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T2DM诊断标准[10];(2)年龄≥18岁;(3)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4)居住在驻马店市;(5)具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且能熟练使用微信;(6)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或心理性疾病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患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严重并发症者;(5)正在参加其他课题研究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分别安排于不同病房,避免互相沾染影响研究结果。本研究经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编号2020-04-KY003)。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评估,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责任护士传授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住院期间开展1次健康知识讲座,时间为下午,地点为示教室,时长45 min。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方面常规健康教育,并发放管理手册;出院后第1~3个月每月进行2次电话随访,第4~6个月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降糖药使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健康习惯,每3个月进行1次门诊复诊,共干预6个月。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1)建立团队。由护士长、1名内分泌专业医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营养师、4名专科护士组成。护士长负责同伴教育组长的选拔、团队组织管理、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内分泌专业医师负责治疗用药方案的调整、疾病状况评估、个体疑难问题解答;心理咨询师负责提供心理咨询,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疏导其心理障碍;营养师负责制定饮食方案;专科护士负责对同伴教育组长培训、干预措施落实,并实时监督出院后小组微信群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合格。(2)构建同伴团体。选择同期住院的T2DM患者,告知每位患者加入群体的优势,根据同伴组长与组员居住地情况就近自愿结对,本研究共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7~10人。(3)同伴组长选拔、培训。(1)同伴组长选拔的基本条件:年龄<60岁,病程≥5 a,血糖控制较好且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7.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领导才能,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管理能力;时间充裕,自愿参加并有意愿担任同伴组长,有责任心,同意配合研究团队实施健康教育;有胰岛素注射治疗经历者优先。(2)同伴组长的培训:由专科护士同伴组长进行培训,培训时间5 d,每天1次,每次60 min,培训内容为疾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知识、对患者健康宣教方式,并鼓励试讲,指导备课。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理论+实践操作),考核合格后确定为同伴组长。(4)干预方案。以IMB模型为导向进行干预,主要围绕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方面的内容开展干预,信息干预以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技能等为主,动机干预主要通过自我反思、同伴支持、列举案例等激发行为改变动机,行为技巧干预包括心理调适技巧、自我管理技巧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次数11次,其中住院期间开展2次同伴支持教育活动,出院后第1~3个月,每2周开展1次,第4~6个月,每月开展1次,每次60 min,院内干预地点为示教室,院外干预采取线上进行。(5)干预主题。同伴支持教育活动由糖尿病自我管理、合理饮食、监测血糖和并发症、科学运动、药物治疗、足部日常护理等12个主题组成。(1)院内同伴支持教育。干预主题为糖尿病自我管理、血糖监测。具体步骤为a.信息干预:同伴组长与专科护士进行授课,约25 min,形式为健康讲座;b.动机干预:同伴组长分享主题相关的经验与感受;鼓励组员说出自身所遇到的困难,并引导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每个组员参与讨论;c.行为技巧干预:采用情景模拟方式进行胰岛素注射技巧、血糖监测技巧讲解,组员现场模仿操作过程;同伴组长进行总结,协助组员设定近期小目标。(2)院外同伴支持教育。干预时间为每周六下午,主题顺序可由同伴组长调整。a.建立同伴组长学习微信群,微信成员由团队成员、8名同伴组长组成,团队成员每日向群内推送1~2条糖尿病相关信息,同时对于同伴组长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b.建立同伴小组群,成员包括1名专科护士、同伴组长、组员。c.信息干预,同伴组长每周从同伴组长学习微信群推送的信息中挑选3~4条转发至小组群内,并引导组员发表对推送内容的看法;d.动机干预,同伴组长不定期以图片或小视频方式分享一日三餐、运动、血糖检测结果等,每周至少2次,小组内相互学习,坚定组员信念;e.行为技巧干预,同伴组长引导并督促组员在微信群内分享与主题相关内容的记录情况,对组员发挥督导作用。(6)质量控制。(1)交流质量保障:同伴组长将分享的经验交流内容预先写好提纲发送给研究团队,经审核修改后进行分享;同伴小组成员提出问题,由同伴组长反馈至研究团队,团队成员集中讨论解答后再由同伴组长发送至组员。(2)健康教育内容质量保障:专科护士收集疾病相关知识交由团队审核无误后发送到同伴组长学习微信群,同伴组长先进行一轮学习、交流,后转发至小组交流群内。(3)学习积极性保障:学习交流前后在微信群打卡,根据打卡频次颁发学习证书、小礼品;由专科护士不定时在同伴团体群内开展有奖知识竞赛。

1.2.2 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DSES)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情况。该量表由Hurley AC等[11]编制,包括饮食控制、足部护理、血糖监测等6个维度,共2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26~13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1。(2)自我管理行为。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该量表由万巧琴等[12]于2008年翻译为中文版,包括普通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特殊饮食、药物6个维度,共11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7分评分,分数越高提示自我管理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3。(3)血糖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以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患者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研究组完成63例,对照组完成6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 

2.2 预前后两组患者DSE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D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DSE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DSES评分比较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DSC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C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CA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DSCA评分比较 

2.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3、讨论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和信心。由于T2DM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及严重并发症,需持续进行健康管理,以改变患者不良行为习惯,这均需患者树立信心,坚定健康行为选择[13]。有研究[14]发现,通过提供培训及所需行为技巧,可增加患者自我效能。邓慧等[15]将IMB模型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本研究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DSE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可提高T2DM患者的自我效能,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原因为: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强调信息支持在健康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激发患者行为改变动机,有助于加强患者疾病管理信念;且同伴支持能唤醒患者“情感共鸣”,获得社会支持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

自我管理是指患者能有效管理行为,以控制疾病的能力。有研究[16,17]发现,T2DM患者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SDSCA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可提升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规范自我管理行为。有研究[18,19]证实,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变,除与患者知识水平相关外,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等方面也有密切关系。IMB模型与同伴支持相结合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院内外多种方式构建有益于行为改变的氛围,予以充足的信息支持,并利用同伴支持转变患者健康管理意识,激发行为改变动机,并提供技巧指导,促进了患者行为转变。

T2DM患者的控制目标是维持血糖平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可促进T2DM患者血糖改善。有研究[20]显示,T2DM血糖管理需患者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另有研究[21]显示,T2DM自我管理对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马艳华等[22]研究也证实,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运动、血糖监测、饮食等与血糖水平具有相关性。通过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知识及相关技巧,可增强患者血糖管理信心,当个人自我管理行为逐渐得到改善后,患者血糖指标可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促进患者身体状态恢复。

综上所述,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能提高T2DM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改善血糖控制情况。但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观察时间为6个月,未进行后续跟踪,下一步将延长干预及随访时间,进一步探讨远期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2]刘彤,卫薇.社区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8):714-717.

[3]刘文,韦伟,高文彬.基于电子网络督导系统的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行为习惯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5):151-155.

[4]张扬,施赵维,郑晓佳.延续性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5):769-772.

[6]黄旭容,顾晓燕,麦丽玲,等.基于授权理论的联动式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8):1 403-1 406.

[7]叶瑞英,吴婷婷.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KAP水平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9):89-91.

[8]王彤,王冬梅.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5):1 817-1 820.

[9]安新荣,薛海波,刘长梅,等.同伴支持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灵活性、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9):20-22.

[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12]万巧琴,尚少梅,来小彬,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7):26-27.

[13]叶红丽,孙天格,刘文立,等.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心理干预对T2DM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表露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3,29(2):67-72.

[14]田丰,乔鑫鑫,张洋.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SF-36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9):807-811.

[15]邓慧,王美青,季红,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微信教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76-80.

[16]马慧慧,韦伟,李俊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6):799-803.


基金资助: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编号LHGJ20190328);


文章来源:侯守云,杨文郁,孟君,等.基于IMB模型的同伴支持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4,30(03):95-9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糖尿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糖尿病杂志

期刊人气:372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5809

国内刊号:11-5791/R

邮发代号:80-994

创刊时间:200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