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如何强化微信朋友圈的新闻传播力

  2020-03-03    50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智能手机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微信这一社交媒体更加被人们所接受,微信朋友圈作为微信社交媒体的主要承载阵地,其传播力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微信朋友圈传播新闻,更好的增强新闻的传播速度、强化新闻的影响力以及扩大新闻的辐射力?下文会提供一些相应的参考。

  • 关键词:
  • 传播力
  • 微信
  • 新闻
  • 朋友圈
  • 加入收藏

一、微信朋友囤新闻传播力的爆发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东西;它不仅能够有效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声音,也能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大众性、代表性、独特性,是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信息需求和精神食粮。

在互联网未出现前,现代社会新闻的传播,主要靠报纸、电视、广播、户外路牌等媒体;互联网为人们所广泛应用后,PC端的传播成为传播主渠道;后来,移动端出现,传播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其特点是不仅快捷,也更为精准,此时的新闻,通过移动端点对点直达个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发展进入爆发期,微信应运而生,微信朋友圈迅速成为粘黏人们最紧密的社交媒体。

吃饭、睡觉、走路、候车,甚至上厕所,人们总是捧着手机,刷着微信,阅读、点赞、评论、自拍、晒照、留言等,在这里干他们可干、想干、能干的一切事情。

腾讯在构建微信朋友圈时,其基本定位,是相对独立的群体形成一个社交圈。这个圈,圈内互通,相对独立。圈与圈的联系,是通过圈友个人对信息转发而产生间接联系。正是这样的转发所建立的间接关系,使各个相对独立的微信朋友圈,形成了一个巨大无边的“朋友圈群”,作为信息交流的新闻,在这些“圈群”中的传播,从理论上来讲,速度上快速发酵,范围上大而无边,完全颠覆了新闻曾经传播的速度与影响力。

举一个例子,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第一天先后到了宜昌市的兴发集团、许家冲村、三峡大坝,随行的央视和新华社记者,当天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了总书记在此三地视察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新闻,每条新闻发布后,瞬间阅读量即达到了lOW+,由于是抢时间发布新闻,该新闻内容以短文字信息和短视频为主。在处理这类重大信息处于劣势地位的地方新闻媒体——宜昌三峡电视台的新媒体“三峡广电”微信公众号,次日凌晨以深度视频新闻,再现了习总书记在宜昌三地视察的新闻,该新闻在微信朋友圈再次走红,以眨眼即翻越般的阅读增速,阅读量迅速达到lOW+,5个小时内,后台数据显示,阅读量达到了170多万次。

这一现象表明,该新闻题材重大,微信朋友圈传播迅捷,充分展示了微信朋友圈传播信息的优势和强大功能。找准了新闻事件,选准了表达角度,微信朋友圈传播的威力绝不可低估,作为双向传播的微信朋友圈,会以实时数据,告诉你这种个性鲜明的新媒体,传播功能的强大。研究它的传播规律,对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和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二、搭建微信朋友圈传播生态链微信


朋友圈,顾名思义就是本人比较固定的朋友圈子,通过微信这一社交媒体,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朋友群。在这样的规划原则下,如何搭建朋友圈生态链,建立稳固、信任、互动的生态关系,则是比较重要的选项。

微信朋友圈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关系较为紧密的纯熟人关系形成的朋友圈,可称为紧密性朋友圈;二是在微信群中有互动关系的陌生人得到允许后,进入了你已经形成的朋友圈,叫泛朋友圈。

在这里,微信朋友圈,也可以理解为这一特殊的社交媒体的基础设施,建好了基础设施,才能确保运行底盘的牢固。每一位自然人,在经济、社会和生产关系中,从人与人关系上区分,有最亲近的人——家人;关系最紧密的人——同学、同事、业务往来者;比较熟悉的人——偶尔有联系的人;有一定印象的人——有过一面之交的人。从地域关系上区分,有本地的,外地的,甚至外国的。微信朋友圈生态链,就是从这些与本人有关联的人群中,形成的生态关系网,重视这些生态关系网的建设,对发展健康稳定的微信朋友圈,十分重要。

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些多极生态关系网中,第一、二级关系网最为稳固,一般人的微信朋友圈,更多的是由家人、同学、同事、有业务合作关系的朋友组成的,对自然人来说,这个群体在微信朋友圈中占比是比较大的,约占70%。次一级的关系网中,是那些比较熟悉和有一定印象的人,约占30%。这两类人群,构成一个人微信朋友圈的全部成员。

按照微信朋友圈搭建规则,每个人的这个圈,最大极限人数是5000人,大多数人的微信朋友圈,尚未达到这一峰值,2000人左右的微信朋友圈较多,但也有不少人的圈达到了5000人的极限值。据调查,这些成员,以本省居多。也正是建好了这个生态圈,形成了稳定、信赖、可靠的生态链,新闻产品一旦进入其中,则传播速度、分享、阅读、评论等与传播效果有关的环节,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实际上,微信朋友圈生态中,培养本地以外的种子成员,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这样的种子选手,一般应该是外省的,或外国的,尤其以外省的成员为主。从圈群的关系我们知道,在本圈中的成员,一旦把新闻分享到他本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此新闻,就进入了另一个微信朋友圈中,成为另一个圈群的种子信息,可能通过分享,取得进一步发酵的作用。这样的效果,可能无穷地递进。

因为地域关系,也因为自然人活动受限的原因,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地进入全国各地活动,所以,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成员,都不可能那么均衡地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培养本省以外的种子成员,对自己优质的微信朋友圈生态,十分重要。生态优质的微信朋友圈,新闻在该圈的传播力和分享的辐射力,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三、多方增加朋友圈黏性


要增加朋友圈黏眭,必须经营好自己的朋友圈。大数据显示,经营朋友圈的最佳时段是,每天6:30一8:00,11:00—12:00.17:00—18:00,20:00—21:00;在这四个时段中,尤以早上和晚上的时段为佳。知道了最佳时段,就要在打造自己的专家形象上下功夫,多年探索的经验表明,在微信朋友圈中,民生服务、健康知识、要事提醒、重要新闻、情感美文等内容颇受欢迎。长此而行,将涉及这些内容的东西及时分享到圈中,对圈友的黏性相当大。甚至很多圈友会认为,你就是牛人,时间一长,对获取你的信息就有了信赖性。

抓住这些内容进行分享,实际上是抓住了人性的需求在进行服务。人性都有七情六欲,都与美食、美景、美人、搞笑等内容有关,眼、耳、鼻、舌、身、意所引发的六欲,都与每个人有关,当然,一些有料的其他内容,同样能引发吸引力与关注度。经营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就是提升个人的气质,所晒的东西是不是能反映出你的气质,则是因人而异的,比如高大上的环境,旅行美图,玩车的场景,或读书的照片,评论等,在朋友圈里,彰显的是你的格局。

不同的人,对朋友圈的经营有不同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转型进入深化期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也是千姿百态的,有的人过于展示自我,晒美文,晒微信代购,晒个人娱乐场景,晒美食靓照等,内容呈现多元化态势。在微信朋友圈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规定下,这种多元化倾向,给人展示的是杂乱的感觉,难以形成个人的朋友圈气质,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这样运行下去,不利于新闻传播的效果取得。

除此之外,经常性的互动,对朋友圈的活力非常重要,互动可以让社群的核心种子用户积聚,然后不断裂变。一是主动给他的朋友圈评论,每个人发朋友圈,都愿意收到他人的评价,这是人性使然,当你对他的评论多了,也就拉近了和他的距离;二是做朋友圈的有奖活动,比如征集名称、征集意见、求助等;三是自己给自己评论,可以设定问题,自问自答,通过这种形式,不断亮明自己的观点,观点传播多了,别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你的观点,也就自然地增加了朋友圈的黏『生。当你引起他们的关注,你的观点随时可能引起他人的点赞,那么,你发布的新闻,就会得到极大关注,分享的几率也会更高,传播的效果自然而然会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向微信朋友圈发布内容时,要注意发布的格式;文字,不超过六行,这样可以全部显示;要想全部显示,不能复制,一定是亲自写;复制的文字,无论多少,首页只能显示一行,更多的文字,只能点开阅读;要想取得好的阅读效果,让人过目不忘,文字对仗要工整,传播效果就会更好;在朋友圈发图片时,最多只能发9张,分三行,所以,发图片时,最好发l张、2张、3张、6张、9张,如果发5张或8张,显示不工整,阅读效果就会打折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交易流程,已从受众到用户,从受众到用户到粉丝,又进一步发展到从受众到用户到粉丝再到社群。所以,打造自己朋友圈的黏性,就是打造自己高质量的社群,社群活跃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就会更佳,对新闻的传播力就会更强。


唐宜贵.强化微信朋友圈新闻传播力初探[J].记者观察,2019,(23):48-4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当代传播

期刊名称:当代传播

期刊人气:185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新疆日报社

主办单位: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新疆日报社,当代传播杂志社

出版地方:新疆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009-5322

国内刊号:65-1201/G2

邮发代号:58-155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