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针对心胸外科护理中的隐患的分析讨论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心胸外科发生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预防的对策。结果:在心胸外科护理实践中,存在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的两大隐患。讨论:对心胸外科护理人员提升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规范其操作流程,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有利的,更对医患关系的和谐有促进作用。
心胸外科是医院中的重点科室,面对的患者病情都较为严重,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型手术的治疗,存在较大的风险[1]。心胸外科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同时受到心胸外科本身特点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因此,本次研究对心胸外科护理中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对策,从而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心胸外科发生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45.4±1.6)岁,31名男性,19名女性。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来研究。
1.2 方法
对所选择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相关隐患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的处理选择SPSS20.0软件,包括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参与对照分析的所有数据。关于平均值对比的研究数据选择(`x±s)的格式表示,使用t检验验证差异性;关于例数、比例相关的研究数据选择[n(%)]的格式表示,使用X2检验验证差异性。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所选择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护理人员责任感低有2例,占4.0%;医患沟通不足有9例,占18.0%;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有3例,占6.0%;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有3例,占6.0%;护理人员及患者安全意识差有8例,占16.0%;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有13例,占26.0%;意外因素有12例,占24.0%。见下表。
表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的分析情况
3、讨论
3.1 心胸外科护理的隐患分析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心胸外科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存在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的两大隐患。原因如下:护理人员责任感低、专业技能不足、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及患者安全意识差、医患沟通不足、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以及意外等。护理人员方面:
(1)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较低。由于心胸外科风险较高,患者经历过大型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超负荷的工作使护理人员容易产生懈怠,责任心有所下降,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容易产生不良事件[3]。
(2)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足以及操作不规范。心胸外科不仅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较高要求,对护理工作也有特别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突发情况进行急救,要求其对抢救仪器的熟练操作,而部分护理人员未能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急救工作时出现差错,延误对患者的抢救。
(3)医患沟通不足。与患者及家属有效的沟通,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然而一些护理人员没有足够重视这一过程,常常会延误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至于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4)安全意识差。由于心胸外科的患者通常病情严重,常难以照顾自己,时常会有跌倒、坠床、引流管脱落等情况,需要医护人员在每日巡视时密切观察,防止一些不必要的情况发生,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叮嘱[4]。患者自身心理方面:心胸外科的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有可能产生较多的并发症及预后差等情况,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对于治疗依从性较差,难以很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以至于护理工作难度较大,护理效果容易不理想,因而极易产生不满的情绪,出现医患冲突。
3.2 预防措施
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明显减少心胸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日常要加强相关方面的责任教育,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
(2)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要经常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加强技能操作的训练,日常护理工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定期进行考核以及突击检查,并加强特殊情况的处理能力。从而能够正确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加强与患者沟通。要提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及身体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4)提高安全意识。日常巡视时要注意各个细节,防止一些意外的发生[5]。
综上所述,通过对心胸外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一些隐患,并通过采取以上预防措施,对护理人员的各种技能进行提高,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利益,避免了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贺垒.浅析心胸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45.
[2]邬安.心胸外科护理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J].心理月刊,2018(10):72-73.
[3]施荣.胸外科护理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5):147.
[4]廉颖.浅析心胸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9):9602.
[5]荣立宏,徐敏.心胸外科护理的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95+97.
吴翠娜.心胸外科护理的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J].饮食保健,2019,6(37):130.
分享: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作为治疗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手段之一,极大地改善了其预后与生存质量。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显示,接受PCI治疗已成为我国心内科住院病人应用最广泛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法。随着医疗设备与技术的发展,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越来越多。
2025-04-09磁悬浮离心式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是以悬浮轴承为特点的离心型血流泵,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等待期以及永久替代治疗的新一代设备。 经胸正中切开植入磁悬浮离心式LVAD 仍然是目前标准手术方式之一。 与轴流LVAD 相比,磁悬浮离心式 LVAD 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易安装在胸腔内,对其他器官影响小。
2025-03-26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死亡率 。然而,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舒适度较低等 。近年来,远端桡动脉穿刺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路径,逐渐受到关注。与传统路径相比,远端桡动脉穿刺具有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2025-03-21近年来,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多数肋骨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便能得到恢复,但少数患者由于伴随其他严重损伤或合并胸腔脏器损伤需手术干预 。传统的手术方式创口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缓慢,不利于患者预后 。电视胸腔镜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手术创伤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2025-02-17肺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发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呼吸道恶性肿瘤,近年来肺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恶性肿瘤死亡主要原因。随着大气污染及环境污染的加重,肺癌患者逐渐增多,且其发病率总体呈逐年升高趋势,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接近100万。
2025-01-14心脏瓣膜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心脏瓣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进而引发心脏过度疲劳。研究表明,合理的康复训练对改善心脏瓣膜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医疗理念的快速更新,心脏运动康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2024-12-09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致死致残率高。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运重建恢复血流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然而,血液供应在恢复再灌注的同时,也会导致心肌功能和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
2024-11-26近年来,研究发现MSCs分泌的外泌体(MSCs-exosomes,MSC-exos)可以更容易通过内吞和细胞膜直接融合的方式被接收细胞摄取,或者通过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将MSCs的内容物传递到细胞膜之外,并向目标细胞运输多种生物活性大分子[4]。
2024-11-22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其特征之一是心室壁肥厚,可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和心脏结构改变,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在不同类型的患者中存在差异。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和室间隔中部肥厚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对于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引起的梗阻,外科手术如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心室肌切开术等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2024-11-11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作为非开放性手术已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成为一种更为普遍、可行的治疗选择。但TAVR手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包括手术创伤、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等问题[1]。内环境稳定性作为TAVR手术的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2]。
2024-11-07人气:22374
人气:11567
人气:10320
人气:10212
人气:939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146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4848
国内刊号:51-1492/R
邮发代号:62-126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