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了解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血脂异常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某疗养机构进行疗养的某单位中青年男性的体检数据,采用χ2检验对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956例中青年男性检出209例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1.9%。高胆固醇(TC)血症、高三酰甘油(TG)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6.1%、12.4%、0.4%、10.4%。血脂异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随着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的增加,血脂异常检出率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7,95%CI:1.017,1.078)、超重(OR=2.208,95%CI:1.506,3.238)、肥胖(OR=4.121,95%CI:2.032,8.35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异常(OR=2.353,95%CI:1.568,3.530)、脂肪肝(OR=1.674,95%CI:1.116,2.511)和高尿酸血症(OR=2.468,95%CI:1.733,3.515)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超重、肥胖、ALT异常、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均是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除了年龄,其他都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相关。因此,降低脂肪、嘌呤的摄入量和科学进行身体锻炼控制BMI是预防和干预血脂异常的有效措施。
血脂异常是由体内脂类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与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心肌梗死、肾衰竭和糖尿病等的发病密切相关[1]。既往相关研究显示,由于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熬夜、缺乏运动以及压力大等原因,中青年男性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较高[2-4]。本文对2019—2020年度来某中心疗养的某单位中青年男性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其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某疗养机构疗养的某单位中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排除资料不全的个体,共956例,年龄18~56岁。
1.2检查方法
研究对象体检前空腹8 h以上,次日留取静脉血,并行身高、体质量测量及腹部超声检查。血生化指标由中心检验科统一检测。
1.3诊断标准
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6.2 mmol/L为高TC血症;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2.3 mmol/L为高TG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1.0mmol/L为低HDL-C血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4.1 mmol/L为高LDL-C血症;出现以上任意一种均可诊断为血脂异常[2]。血尿酸>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40 U/L为ALT异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 U/L为AST异常。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身高2(kg/m2),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腹部超声影像学变化符合脂肪肝诊断者即诊断为脂肪肝。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本研究各计量资料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用χ2检验,检出率随着年龄、BMI增加的趋势行线性趋势检验;多因素分析时,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纳入某单位中青年男性共计956例,年龄18~56岁,中位数30(26,34)岁;BMI 16.3~38.65 kg/m2,中位数23.51(21.97,25.01)kg/m2。
2.2血脂异常分布特征
检出209例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1.9%,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分别为6.1%、12.4%、0.4%、10.4%。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异常、高TC血症、高TG血症和高LDL-C血症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随着BMI的增加,血脂异常、高TC血症、高TG血症和高LDL-C血症的检出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检出率均高于ALT正常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异常组血脂异常、高TG血症检出率高于AS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血脂异常、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检出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血脂异常、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检出率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血脂异常为因变量(0=否,1=是),以年龄、BMI、ALT异常、AST异常、脂肪肝、高尿酸血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超重(24~28 kg/m2)及肥胖(≥28 kg/m2)、ALT异常、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年龄增长血脂异常风险增加(OR=1.047,95%CI:1.017,1.078)。超重、肥胖、ALT异常、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的OR(95%CI)分别为:2.208(1.506,3.238)、4.121(2.032,8.355)、2.353(1.568,3.530)、1.674(1.116,2.511)和2.468(1.733,3.515),见表2。
表1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布特征[n(%)]
表2血脂异常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讨论
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尽管患者平时无明显症状,但发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风险大约是总胆固醇正常人的2倍[5]。本研究结果显示,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1.9%,低于2012年全国成年男性血脂异常总患病率47%[6],其中高TC血症(6.1%)、高TG血症(12.4%)、低HDL-C血症(0.4%)、高LDL-C血症(10.4%)的检出率均低于2013—2014年中国成年男性总患病率(中国成年男性高TC患病率为6.7%、高TG发病率为16.9%、低HDL-C血症发病率为26.0%、高LDL-C发病率为8.0%)[7]。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与机体脏器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相符[2]。随着BMI的增加,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增高,超重组、肥胖组患血脂异常的风险高于BMI正常组,与谢尉等[2,4,8-9]研究结果一致。超重、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增生肥大,还伴有促炎型巨噬细胞浸润,导致脂肪组织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血脂异常[10]。ALT异常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ALT正常组,AST异常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AST正常组。ALT、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质内,当肝细胞受损,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增加,使ALT、AST进入血浆,导致血清ALT、AST升高[11],故血清ALT、AST升高反映肝细胞损伤。而肝脏参与脂肪的分解、合成和运输,当肝细胞损伤时无法完全分解代谢血脂,进而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生[1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异常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与翟文海等[13]研究结果一致。LIU X等[14]的研究表明,ALT水平可作为LDL-C的预测因子。脂肪肝组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高于非脂肪肝组,脂肪肝组患血脂异常的风险高于非脂肪肝组。肝内脂肪淤积会对肝脏造成慢性损害[15],从而导致血脂代谢异常。而吴世明等[16-18]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这提示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高尿酸血症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高尿酸血症组患血脂异常的风险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与谢尉等研究结果一致[2,9,19]。体内尿酸水平的升高会抑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导致脂肪的分解和氧化降低,从而影响血脂的代谢[20]。而血脂代谢异常会使肾脏动静脉血管损伤,引起其硬化,从而减少肾脏的血液通过量,进而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升高,进一步促进血脂异常的发生[21]。
既往相关研究表明,该群体的膳食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脂肪摄入过多的现象[22-25]。并且其需经常进行相关体能和技能训练,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出汗多,饮水相对较少,而过度的训练会导致乳酸生成过多,乳酸在排泄时会与尿酸产生竞争,抑制肾脏排泄尿酸[26]。此外,在特殊的作业环境中执行任务时,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和生理负荷较重,易导致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由于活动空间有限,易导致运动量不足[27]。以上因素可能导致超重肥胖、ALT异常、脂肪肝或高尿酸血症,进而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生。
综上所述,影响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超重及肥胖、ALT异常、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所以平时要积极监测其BMI水平、血ALT水平、血尿酸水平和脂肪肝情况。此外,除了年龄是不可控的因素外,其他都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相关。因此,在疗养工作中要积极宣传健康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促使其减少高脂肪、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和科学进行身体锻炼控制BMI,以此来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艳,孙珂焕,白芳,等.高脂血症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4):84-87.
[2]谢尉,赵志广,吴肖冰,等.深圳市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4,50(4):314-318.
[3]熊逸晨,洪雷.老年及中青年人群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医学信息,2020,33(5):91-93.
[4]邵英,许晓君,许燕君,等.广东省2018年≥18岁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2,30(11):825-830.
[6]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6.
[8]王宇,毛中华,毛明华,等.秦皇岛市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4,50(2):187-190.
[9]辛立,闪莹,韦燕玲,等.深圳市成人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4,31(3):102-105.
[1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4.
[12]吴广忠,苏建友.肝功能血脂血糖联合检测在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7):899-901.
[13]翟文海,李雪梅,汪鋆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与高尿酸血症对高脂血症的交互作用[J].广东医学,2020,41(10):1027-1031.
[15]马占军.脂肪肝患者肝功酶学指标、血糖及血脂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6):2227-2228,2231.
[16]吴世明,党鑫,时桂新,等.某油田工人脂肪肝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4,50(2):126-131.
文章来源:黄蓉妮,熊毅,鲁华山,等.某单位中青年男性血脂异常发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24,33(12):10-14.
分享:
急性脑梗死是脑组织因突然失去供血所发生的坏死性病变,其病因多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相关,在临床上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逐渐下降,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是大多数患者存在的后遗症,如失语、瘫痪等表现,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2025-03-21糖类 抗 原 242(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糖类抗原,以 糖 蛋 白/糖 脂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细 胞 表 面,或 以 O-连接富集 的 糖 蛋 白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血 清 中[1]。CA242在健康人体中 水 平 较 低,经 过 氧 化 酶 染 色,仅 在 胆 管细胞、胰管细胞中可见少量 CA242。当正常组织发生癌变时,CA242 通过肿瘤细胞进入 血 液 循 环,血 清 中CA242水平将明显升高,尤其是在胰腺癌中表达较为明显。
2025-03-18临床研究显示[2],疾病发作的早期阶段,常表现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即蛋白尿、贫血、血沉增快等,早期诊断难度高,对疾病针对性治疗产生阻碍。此外,疾病发作期间的疼痛表现明显,如不加以控制和缓解,会降低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对疾病治疗及预后产生消极影响。
2025-02-08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因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不足,或血液毒素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代谢导致的贫血,会增加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1-2]。据统计,中国超过5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贫血,慢性肾脏病3期的贫血发生率为51.1%,到慢性肾脏病5期可高达90.2%[3]。
2025-02-07贫血是血液科常见疾病,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下降,导致缺乏足够的红细胞对组织、器官供氧,引发一系列症状[1]。贫血患者以乏力、头晕为主要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器官病变,造成严重后果。不同贫血类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性,尽早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2025-02-07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技术中,自动化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检测效率。自动化检测技术是保证条件控制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非常必要。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及化学检测技术等。
2025-02-05细菌感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比如败血症和菌血症。鉴定细菌的种类是治疗前的一种重要手段,鉴定出不知名细菌与已知细菌之间的关系[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核酸检测、自动化仪器鉴定法、生物化学检测鉴定法等。
2025-01-15HDN在世界范围内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轻者可见黄疸和贫血,重者进展迅速,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心力衰竭甚至胆红素脑病,危及新生儿的生命[2]。笔者研究发现有关HDN的文章很多,但尚鲜见适用于预测诊断ABO-HDN的患病风险评分模型出现,故本文尝试建立该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早期患病风险提示。
2025-01-15脓毒症的发生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同时也可导致肾脏受损,当脓毒症患者出现脓毒症休克时,其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概率较高。危重患者发生进行肾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脓毒症是主要原因之一。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不仅可对血液中炎性因子及代谢废物起到清除作用,还可使水负荷减轻,从而代替已经受损的肾脏功能。
2025-01-14临床救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血液制剂包括病毒灭活血浆、机采血小板、洗涤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等,而以上集中血液制剂在应用前需要完成检验和配比两个流程[1]。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输血检验过程中面临着着传染、职业暴漏等风险,存在配比不当、消毒间隔时间长等问题,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2025-01-14人气:18438
人气:16488
人气:15426
人气:14955
人气:1446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期刊人气:184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619X
国内刊号:13-1332/R
邮发代号:18-246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影响因子:0.88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