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用决奈达隆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抑瘤因子2(ST2)、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炎性因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2、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87.50%、86.25%)均高于对照组(75.00%、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及血清ST2、TGF-β2、FGF-23水平均降低,LVEF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NLR、CRP、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5%与23.75%,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5%与30.00%,χ2=4.254,P=0.039)。结论: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获得较高的窦性心律维持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复发。
心房颤动是起源于心房的异位节律,也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心律失常,影响欧洲和美国2%~3%的人口[1-2]。我国心房颤动患病率较高,现有心房颤动病例约800万例,主要为老年人,预计2050年前老年人群中至少有310万例女性和520万例男性心房颤动病人[3]。药物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的首选,但心房颤动易反复发作,复发率为20%~50%[4-5]。胺碘酮是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线药物,应用广泛,虽具有良好效果,但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决奈达隆是一种与胺碘酮结构相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在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逐渐受到关注[7]。本研究观察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所有病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8];年龄60~79岁。排除标准:近3个月有手术史;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脑血管疾病、肺纤维化或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感染、关节炎、创伤等可能引起炎性因子水平异常的疾病。
1.3方法
两组均给予心电监测、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6020916)治疗,每次0.2 g,每日2次口服。研究组采用决奈达隆(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93291)治疗,每次0.4 g,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
1)治疗后1、2、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后1、2、3个月均行门诊随访,采用纳龙心电图机15导联心电图测定窦性心律,窦性心律维持率=窦性心律维持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治疗后心功能指标,采用荷兰飞利浦iE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3)治疗前、治疗后血清抑瘤因子2(ST2)、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及炎性因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采集治疗前、治疗后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厂家:上海羽朵生物)测定血清ST2、TGF-β2、FGF-23、CRP及IL-6水平,采用德国西门子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算NLR。4)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甲状腺功能异常指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或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异常升高或降低(包括但不限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5)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治疗后复发是指12导联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观察到超过30 s的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9]。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2、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
2.2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均降低,LVEF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2.3两组血清ST2、TGF-β2、FGF-23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ST2、TGF-β2、FGF-23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血清ST2、TGF-β2、FGF-23水平比较(±s)
2.4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NLR、CRP、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6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13例,复发率为16.25%(13/80);对照组复发24例,复发率为30.00%(24/80)。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39)。
3、讨论
心房颤动病因复杂,与心源性猝死、脑卒中和外周栓塞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10-11]。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的首选方法[12]。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在于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维持窦性心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3]。胺碘酮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1、2、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7.50%、75.00%、72.50%,且显著改善病人心功能指标。说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采用胺碘酮治疗可较好地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胺碘酮具有延长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的作用,并抑制心房、心肌传导纤维的钠离子内流,从而抑制心律失常[15]。本研究胺碘酮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75%,这是由于胺碘酮含有碘元素,长期用药有甲状腺毒性,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率较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相关研究显示,决奈达隆是一种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胺碘酮的脱碘衍生物,具有Ⅲ类抗心律失常功能,通过多通道阻滞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采用决奈达隆治疗可获得较胺碘酮治疗更高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析原因,决奈达隆属于强效快钠通道电流抑制剂,其抑制效力约为胺碘酮的10倍,可抑制钾通道、钙通道和β受体等,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耗氧[17]。因此,决奈达隆可有效抑制心律失常,从而获得较好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宋昆鹏等[18]研究指出,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后采用胺碘酮与决奈达隆治疗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相近,决奈达隆不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分析与样本量、治疗方法等不同有关。
相关研究指出,血清ST2、TGF-β2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水平升高可维持心房颤动并促进心房重构,从而促进病情进展[19]。FGF-23可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途径,导致心肌细胞间钠电流增加及L型钙电流和钙瞬变,引起心肌细胞内钙和钠失衡,加重心房颤动病情程度[20]。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决奈达隆、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清ST2、TGF-β2、FGF-23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能下调病人治疗后血清ST2、TGF-β2、FGF-23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的作用相近。分析与决奈达隆、胺碘酮均能有效改善心肌细胞钙和钠失衡有关可抑制心律失常,从而降低ST2、TGF-β2、FGF-23表达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决奈达隆在下调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清NLR、CRP、IL-6水平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采用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可发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有助于保护心肌细胞及血管;胺碘酮可能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表达水平干扰脂质代谢,决奈达隆不影响脂质代谢,减轻脂质代谢紊乱对心肌细胞及血管的影响,最终降低复发风险[21-22]。谢芳等[23]研究指出,与胺碘酮治疗相比,心房颤动病人采用决奈达隆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是由于决奈达隆不含碘,未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可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3]苏征佳,梁伟,吴立群.心房颤动的节律控制管理[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12):834-837.
[8]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心房颤动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6):465-473.
[9]王恒阳,周鹏,李剑.心房颤动负荷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33(4):301-303.
基金资助: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No.LHGJ20190555);
文章来源:郭婉婉,王方园,吕可.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4):2643-2646.
分享: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一种以心脏功能障碍和运动不耐受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在过去的10年里,西医治疗CHF从“金三角”到“新四联”再到现在研究发现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CHF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患者通常预后较差。中医古籍中并无CHF这一名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心衰”“水肿”等范畴。
2024-11-26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技术经历了从最初经验疗法到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早期,人类只能依靠经验,以“盲目”的方式应对疾病。随着解剖学的进步,人们逐渐具备了“看得见”疾病位置的能力,推动了以切除病灶为核心的外科技术的发展。
2024-11-22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BA)通常包括传导阻滞、病态窦性心律等疾病,一般会伴有胸闷、心悸、晕厥、黑曚等临床表现,是以心脏传导功能减退和(或)心脏起搏异常所致的心动过缓,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心脏规律搏动是心脏泵血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若BA患者长期未获得有效治疗,易发生心脏功能障碍,降低心室射血分数,导致心功能异常。
2024-11-20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 FI)通常是指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不能被正常地消化吸收而导致的一系列胃肠道症状和体征,包括胃潴留、腹胀、恶心、呕吐、反流、腹泻或便秘等,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患儿早期肠内营养实施中常见的难题,易导致喂养中断,进而影响营养摄入达标。
2024-11-06稳定型心绞痛是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一类心绞痛,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具有固定性狭窄,加之运动、劳作或情绪波动等原因,可造成心肌负荷量增加,而使患者呈现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等心肌缺血缺氧症候群。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有导致猝死的风险。
2024-10-28缓慢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其患病率逐年上升[1]。临时起搏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脏辅助装置,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可作为过渡支持、手术安全保障以及心肺复苏手段等,广泛应用于临床[2]。
2024-10-08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指由于血栓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短时间血供中断,在一定时间内恢复血供引发的心肌功能损伤的现象。MIRI会加重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在MIRI期间,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转导途径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2024-10-08难治性心绞痛(refractory angina, RA)是指心绞痛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且不能通过二线药物、三线药物、旁路移植术或介入治疗术控制的心绞痛。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和冠状动脉疾病生存率的提高,RA患病数正在急剧增加。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0%的冠心病病人存在RA,这些病人1年死亡率高达3.9%,9年死亡率高达28.4%。
2024-09-12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其在我国经过年龄校正后的患病率高达1.6%,这意味着房颤存量病人超过2 000万。临床上对心房颤动的预防和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专业经验及基于影像学资料的判断,这种诊断方法是主观的,缺乏客观的科学理论依据。通过延时心电监测发现,6%~40%的房颤病例可能被漏诊。
2024-09-09终末期心脏病属于不可恢复的心脏失代偿阶段,药物治疗和一般手术治疗已难以奏效,心脏移植是唯一能够延续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但受供体数量短缺、供体质量不达标、供受体匹配度低等因素制约。机械循环支持(MCS)在救治终末期心脏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越来越多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通过MCS桥接心脏移植[1]。
2024-09-06人气:17949
人气:14705
人气:14640
人气:13236
人气:1249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483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3-3758
国内刊号:11-2148/R
邮发代号:2-44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