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析茶翅蝽在国内外研究文献计量学研究现状

  2020-02-08    54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为了研究茶翅蝽在全球范围的动态及趋势。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知网、万方、维普、WebofScience和CABabstracts数据库等数据源,统计分析了1910--2019年在国内外发表的茶翅蝽相关文献,统计781篇和茶翅蝽研究的文献,现茶翅蝽的文献数量随着时间发展也呈上升状态,并在21世纪出现爆发式增长,而Journalofpestscience和《山西果树》的发文量最多,国外以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研究机构学者名列前茅,这其中,美国在各个方面,都遥遥领先。中国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最高,中文发文量以河北省衡水市林业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为前三。但现今国内研究茶翅蝽的机构较少,研究内容简单不系统,与国际发展不平衡。

  • 关键词:
  • 发文量
  • 数据库
  • 文献计量
  • 茶翅蝽
  • 加入收藏

茶翅蝽俗称臭板虫,梨椿象,英文名称,属半翅目异翅亚目蝽总科蝽科蝽亚科茶翅蝽属。茶翅蝽是一种高度的多食性昆虫,寄主广泛,多达300多种植物[1-3]。茶翅蝽的成虫和若虫均以其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枝条、嫩叶或果实组织的表面.分泌消化酶来吸收汁液,直接为害寄主,亦可通过传播病毒造成间接伤害。茶翅蝽成虫经常成对在同一果实上为害,而若虫则聚集为害。被为害的果实轻则会呈现部分凹陷斑,重则可造成果实畸形、落果等,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与品质,并造成经济损失。如2015年。茶翅蝽在意大利为害导致早熟品种的梨减产50%:2016年.茶翅蝽在美国为害导致苹果产业损失3700万美元。茶翅蝽原产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10],在我国除新疆和青海地区无报道外,在中国其他地区均有发生。20世纪90年代,茶翅蝽传人美国EtO3,为首次记录茶翅蝽入侵到其他国家,随后相继传人加拿大、瑞士、列支敦士登、德国、法国N63、意大利、匈牙利、希腊、智利和土耳其等国。近年来,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目前茶翅蝽未人侵国家的海岸曾多次拦截到茶翅蝽㈨,表明茶翅蝽有继续扩散的趋势。由于在新人侵地由于缺乏自然天敌的控制,茶翅蝽迅速演变成为主要害虫,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茶翅蝽被认为是一个高效的“搭便车者”。可以借助海运集装箱、汽车以及通过日益增加的全球贸易活动和旅游的人为活动进行有效传播。由于其全球性的扩散、广泛的寄主和严重的为害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献计量学是基于文献本身信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客观地分析研究文献信息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等,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于一体的学科㈣。基于对研究对象大数据信息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定量评估以及预测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为学科发展提供宏观指导。茶翅蝽作为一种新兴的世界害虫。在国内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内对其研究的分析仅停留在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方法,并未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这一研究手段,对国内外有关茶翅蝽的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汇总与分析。以揭示国内外该害虫研究的现状、动态发展和差别,旨在为从事茶翅蝽研究的学者与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促进害虫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中文数据库采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作为中文文献来源的平台。外文数据库采用CABabstracts和Webofscience平台作为数据库来源。CABabstracts数据库隶属于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是现今世界上最权威的农业与生物文摘数据库之一。该数据库是农业领域最早最全的数据库。从1910年建立到现在已经收集摘录了来源于130多个国家出版的1.4万余种期刊、图书、专业报告以及会议论文集等。WebofScience是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基于WEB开发的产品,包括三大引文数据库(SCI、SSCI和A&HCI)和两个化学数据库(CCR、IC),以ISIWebofKnowl.edge作为检索平台。

1.2 检索方法

采用高级检索中主题词的方法,在CABab—stracts叙词表中搜索Halyomorphahalys,获得所有相关的异名和英文名,并对这些名称进行审核,最后确定主题词为”Halyomorphahalys”OR”brownmar.moratedstinkbug“OR”yellow-brownstinkbug“OR”EastAsianstinkbug”OR”BMSB”进行检索。在CABabstract的所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段为1910—2019年:利用WebofScienceTM平台的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检索时段为1995--2019年。在中国知网叙词表中搜索“茶翅蝽”获得所有相关的别名,并对这些名称进行审核,最终确定采用主题词为“茶翅蝽”“臭板虫”“梨椿象”进行检索。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个平台检索国内的文献资料,检索时段为1910--2019年。

1.3 研究动态分析

对获得的所有参考文献,导出到Endnote(版本X8)中进行筛选,剔除不符合主题要求或重复的科学文献,共获取了781篇有效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54篇,英文文献637篇,利用Excel对文章发表量以及载刊进行统计分析。利用Vosviewer软件(版本1.6.11)对WebofscienceTM上获得的外文文献进行发表期刊、研究机构、研究国家和高频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对中国知网上获得的中文文献亦进行同样的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茶翅蝽刊文发文量分析

在检索时间段内(1910--2019年7月4日),共获得有关茶翅蝽的论文781篇。以10年为一个单位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茶翅蝽的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发展皆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图1)。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关于茶翅蝽的发文量多于国际发文量。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每10年发文1篇,国际未见发文:国内有关茶翅蝽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于1951年发表在《中国农业科学》,其内容关于茶翅蝽的防治经验。20世纪80年代,国内发文11篇.国际发文4篇;20世纪90年代,国内发文45篇,国际发文15篇。20世纪90年代,茶翅蝽作为入侵害虫相继传人欧美国家,引起了极大关注,随后国际上关于茶翅蝽的文章呈现爆发式增长。步人21世纪后,国际发文量开始高于国内发文量,并且国内外发文量差距越来越大。在21世纪第一个lO年,国内发文量为54篇,国际发文量达到96篇;最近10年,国内发文量仅41篇,国际发文量高达522篇.国际发文量远远高于国内发文量(图1)。

图l 1950--2019年关于茶翅蝽研究的国内外发文量

2.2 国内外载文期刊分析

对所有发表论文进行载文期刊分析.共有177个国际期刊以及75个国内期刊发表了有关茶翅蝽的论文。国内期刊分布十分分散,仅有4个期刊发文量达到了5篇及以上,分别为山西果树(10篇,7.09%)、北方果树(6篇,4.26%)、西北园艺(6篇,4.26%)、果农之友(5篇,3.55%);共发表论文27篇,占国内期刊发文总量的19.15%,可视为茶翅蝽研究分布的主要中文期刊。利用Vosviewer对Webofse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国际载文期刊进行分析,将期刊的文章数量阈值设置为10,从104个国际期刊中筛选出了8个载刊量高于10即国际载文量排名前8位的期刊,如表1所示。Journalofpestscience是外文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45篇,总被引次数亦最高为677次。排名前8的国际期刊中,除Plosone为综合性期刊之外.其他7种皆为与昆虫主题相关的期刊。h指数是一种科研活动的评估方法,数值越大即科研活动影响力越大矧。对发文量前8位的国际期刊的h指数进行比较发现,与昆虫主题相关的期刊中,期刊的h指数最高,这说明茶翅蝽是重要的经济害虫,对经济作物的为害损失是一个热点领域,是需要给予关注的研究方向。

2.3 文献发表国家、机构和作者分析

2.3.1 文献发表国家分析

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中共收录33个国家发表的关于茶翅蝽研究的文章。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位(包括并列)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为主要的研究发表国家,共发文254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意大利和加拿大并列第二,均发文27篇;瑞士、韩国和日本并列第三,均发文26篇;随后依次为中国(23篇)、法国(10篇)、新西兰(9篇)、匈牙利(6篇)、巴西(6篇)。

2.3.2 国内外文献发表机构分析

国内(基于CNKI数据库)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分别是河北省衡水市林业局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发文量均为11篇,合计占中文茶翅蝽相关参考文献的17.18%。其次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辽宁省建平县林业局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分别发文8篇、6篇、5篇。可见,国内茶翅蝽的主要研究机构为研究所和林业局。很少有高校以及国家级研究所进行茶翅蝽方面的研究。然而茶翅蝽是重要的农业和林业害虫,国内应增加投入到茶翅蝽的相关研究中。

在国际上(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有283个研究机构发表过茶翅蝽的相关实际成果。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如表2所示。其中,8位均为美国的研究机构,另2位分别来自加拿大与英国,可见美国对茶翅蝽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其中,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的发文量最多(64篇)。该机构于2005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茶翅蝽聚集信息素的文章(有机化学领域),其h指数最高为20。说明该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在茶翅蝽领域影响较大(表2)。

表2 WebofScience数据库关于茶翅螬发文前l0位的研究机构

2.3.3 国内外文献发表作者分析

国内(基于CNKI数据库)仅有3人发表了3篇及以上关于茶翅蝽的相关论文,分别是仇兰芬、杨育国、钟永志,发文量分别为4篇、4篇和3篇,分别占国内发表文章总数的3.33%、3.33%和2.50%。从发表的时间看,仇兰芬、杨育国的发表论文均为2010年以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茶翅蝽的防治;钟永志最新发表的论文为2015年,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茶翅蝽的生物防治。由此可见,国内从事茶翅蝽的主要研究人员近年来已无相关研究成果报道.因此国内更应加大对茶翅蝽的研究。在WebofscienceTM上发表相关茶翅蝽研究成果的前100名研究者中筛选出中国研究者.共有3名中国研究者排名国际发文量前100名,分别是张金平、张峰和卜文俊,发文量分别为9篇、4篇和3篇,h指数分别为3、3和2。排名前两位研究者的研究机构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可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目前国内较深入研究茶翅蝽的机构(表3)。

表3 WebofScience数据库关于茶翅蝽发文量前三位的中国作者

国际上(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有907位学者发表过相关茶翅蝽的研究成果。在WebofscienceTM上进一步分析,其中排名前10位作者如表4所示。LeskeyTC发表的论文总数最多为53篇,h指数亦最高为19,均高于其他作者,表明LeskeyTC在茶翅蝽领域研究较深入并且影响较大。其次为NielsenAL,其论文总数(31篇)与h指数(17)在国际上均排名第二(表4)。

表4 WebofScience数据库关于茶翅蝽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

2.4 研究热点分析

文献关键词是作者用简洁的词语对论文主旨阿容的高度概括,高频关键词间共现强度的聚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热点。采用Vosviewer软件对国际上(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相关茶翅蝽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网络聚类分析,将频次阈值设定为10,从1634个关键词中筛选出66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到4个聚类,即4个研究热点:生物防治、生物入侵、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聚集信息素.各研究热点之间紧密相连,如图2所示。可见茶翅蝽在国际上作为入侵害虫.利用聚集信息素和生物防治技术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图2 茶翅蝽相关论文研究主题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图


3、讨论


(1)茶翅蝽的经济重要性。20世纪80世纪,茶翅蝽在国内为害曾导致桃和梨减产50%~80%田-2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翅蝽开始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美国,茶翅蝽为害曾多次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如2010年,茶翅蝽为害造成90%的苹果减产,经济损失高达3700万美元吲;2011年,在马里兰州贝茨维尔市的,几乎100%的早中期甜玉米受到茶翅蝽的为害。随后茶翅蝽入侵到意大利,导致意大利早熟品种的梨减产约50%,猕猴桃减产约30%c。2016年茶翅蝽于格鲁吉亚为害,导致桃、橘子、柿子以及其他农作物减产13.2%。87.4%,严重影响水果产业以及小农户生计。据报道茶翅蝽的雌雄比例为1:1时将实现为害最大化,而自然界中茶翅蝽雌雄比例正好约为1:1[33],这意味着在田间茶翅蝽的为害将持续维持较高水平等利用生态位模型预测了茶翅蝽潜在的分布及扩散路径.结果表明茶翅蝽目前并未完全占领世界所有的适生区㈨。据报道,茶翅蝽于2017年初入侵智利㈨,于2019年入侵到土耳其。可以预计,随着茶翅蝽在全球范围的进一步扩散和定殖,茶翅蝽对于全球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

(2)关于茶翅蝽的研究热点。我们通过Vosviewer对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茶翅蝽的研究进行了高频词分析.发现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生态、防控两方面。

①生态预警和监测。由于茶翅蝽寄主广泛。并且种群繁衍能力高。在新的入侵地几年之内便可建立稳定的种群。一旦稳定种群建立便很难防治。在稳定种群建立之前发现并消灭该虫是控制茶翅蝽的有效途径。因此,监测预防显得十分重要。

②化学防治。目前,化学防治是用于茶翅蝽防治的主要方法。在茶翅蝽的新人侵地,拟除虫菊酯和新烟碱类广谱性杀虫剂被广泛采用。田间使用硫丹,灭多威。噻虫嗪和联苯菊酯都对茶翅蝽具有高致死率,但甲氰菊酯和呋虫胺只是起到了抑制取食的作用。

③生物防治。除化学防治外,生物防治因具有环境友好、控效持久和防治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农林有害生物。尤其是外来人侵物种的重要控制手段。因此.各国的防治理念也在积极地向生物防治转变。茶翅蝽沟卵蜂作为茶翅蝽的优势寄生蜂。理论寄生茶翅蝽卵粒数,田间平均寄生率可高达50%;并且可成功寄生经过一80℃冷冻的茶翅蝽卵块以及未受精的茶翅蝽卵块,为其大量饲养以备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欧美国家作为茶翅蝽的入侵国。目前正积极地引进茶翅蝽沟卵蜂并进行适宜性研究,从而对茶翅蝽进行可持续有效防控。

④昆虫信息素。昆虫信息素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在农林病虫害测报及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聚集信息素在田间不仅可以对茶翅蝽进行有效的监测,并且还能对茶翅蝽进行有效诱集捕杀㈣。在生产上已被广泛的利用。是目前对茶翅蝽进行防治的有效方法。

(3)关于加强国内茶翅蝽研究的建议。尽管文献计量学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文献数据库的选择、个别文献的遗漏或者重复、人工筛选文献时的主观因素、关键词的覆盖面等,但还是能够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合理地分析和反映被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检索中文文献过程中发现,虽然中国为茶翅蝽的发源地,并且茶翅蝽在国内分布广泛且为害严重。但目前文献数据库上可查阅的茶翅蝽的研究成果普遍聚集在茶翅蝽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特征以及防治方面,重复度极高,并且浅显。对茶翅蝽的研究既不全面,也不系统。国内关于茶翅蝽研究的发文量少,影响力不足,科研机构分布少、主题内容零散。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我国关于茶翅蝽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然而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的发文量呈爆发式增长,迅速赶超中国。其中,美国作为茶翅蝽的入侵国,最具代表性,其发文量在国际上位于榜首,并且研究成果影响力较大、研究机构较多、主题内容较系统,由此表明美国对茶翅蝽的科研活动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及强度。亦可见美国对茶翅蝽的重视程度。本文基于茶翅蝽的国内外文献计量对比分析,揭示当前国内外茶翅蝽的研究发展现状及差距,建议应从茶翅蝽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治理方面加强研究。



陈菊红,米倩倩,陈立玲,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茶翅蝽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12):28-3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应用昆虫学报

期刊名称:应用昆虫学报

期刊人气:131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5-1353

国内刊号:11-6020/Q

邮发代号:2-151

创刊时间:195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