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蜂蜜作为一种纯天然食品,食用蜂蜜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许多好处。但是人们在食用蜂蜜过程中会忽视蜂蜜中饮食,还有不适宜食用的人群,因此还可能会危害到人健康。本文从蜂蜜的共食禁忌、蜂蜜的慎食人群和蜂蜜存放的注意事项三点着手,对蜂蜜的食用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讲解,希望为大众正确、合理地食用蜂蜜类产品提供参考借鉴。
蜂蜜是由蜜蜂将从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或分泌物在其体内经过一系列转化和酿造而形成的,因而蜂蜜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纯天然食品。蜂蜜滋味甜美,口感柔滑,富含有益于人体所必须的不同种类的无机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铁(Fe)、钙(ca)、铜(cu)、锰(Mn)、钾(K)、磷(P)等。蜂蜜中还含有糖类(主要是单糖)和丰富的酶类(如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具备清热解毒、补中润燥、止痛、滋润肠道、美白养颜等食用效用。但人们往往更加关注食用蜂蜜的益处,而忽略蜂蜜的饮食禁忌及其慎食人群。本文就这两个角度和存放蜂蜜的相关注意事项作了描述,希望对喜食蜂蜜的朋友们有许帮助。
1、蜂蜜的共食禁忌
饮食禁忌即在食用一种食物时,不能同时食用其他一种或多种食物,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食物相克。
1.1 忌开水冲泡
蜂蜜中含有不同水平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维生素、酶和有机酸等,若用开水冲泡不只会影响其原生态的清香和滋味,更会不知不觉地破坏了其中的营养物质,建议使用40~60℃的温开水冲泡,40%左右温度为最佳。
1.2 忌蜂蜜与大米同食
蜂蜜与稻米同吃会引起胃疼或胃胀的症状。
1.3 忌蜂蜜与豆制品同食
1.3.1 蜂蜜与豆浆。豆浆中的蛋白质成分较多,而蜂蜜中含有部分有机酸,两者一起冲泡时,有机酸与蛋白质相遇会发生相应的生化反应而形成沉淀,这将影响人体对它们进一步吸收,不仅不利于消化,更会致使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大部分丧失。
1.3.2 蜂蜜与豆腐。豆腐本属寒性食物,有清热之功效,且蜂蜜自带润肠通便的效果,因而两者同食会致使肠胃不适,造成腹泻。此外,蜂蜜中富含的各类活性酶会与豆腐中的有机酸、矿质元素和蛋白类物质发生复杂且有害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甚至会让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耳聋症状”。
1.4 忌蜂蜜与洋葱同食
蜂蜜中所含的成分本就相当复杂,洋葱与蜂蜜同食后,蜂蜜中的酸性物质和酶与洋葱中的含硫物质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刺激胃与肠道容易导致腹泻。此外,蜂蜜和洋葱一起食用会造成眼睛不适,呈现不同程度视力降低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视力丧失。
1.5 忌蜂蜜与韭菜同食
蜂蜜中富含铁和铜等具有氧化性的矿物质元素,它们能够氧化韭菜中富含的维c而使其失去生物学游|生。除此之外,蜂蜜本具清热、润肠通便之效,又因韭菜含有的维生素也有帮助消化的作用,两者同食易导致腹泻。此外,大多数人在同食蜂蜜与韭菜后还可能会出现心脏不适等症状。
1.6 忌蜂蜜与孜然同食
蜂蜜与孜然同吃容易引起上火症状,损伤肝脏,还可能出现眼睛红肿等表征。
1.7 忌蜂蜜与莴苣同食
蜂蜜本身具备清肠的作用,且莴苣性寒凉,不言而喻,如果同吃的话容易导致肠胃不适甚至出现腹泻等症状。
1.8 忌蜂蜜与鲫鱼同食
同食蜂蜜与鲫鱼会出现严重的食物中毒现象,一旦误食发生可以选用甘草解毒,同时黑豆也有解毒的功效。
2、蜂蜜的慎食人群
2.1 不满一岁的婴幼儿
由于蜂蜜在酿制、生产、转运和存储过程中,容易滋生微生物,由于婴儿自身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有限,食人肉毒杆菌后,可能会导致婴幼儿出现过敏反应、中毒等状况,有时候则会产生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
2.2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最忌食用蜂蜜,因为蜂蜜中含糖量很高,并且大多数都是无需水解便可顺利被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的单糖,致使血糖迅速升高。除此之外,蔗糖和糊精等经一系列水解反应后也可被吸收利用,因此该患者食用蜂蜜后会迅速导致血糖升高,会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是恶化。
2.3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
由于蜂蜜中含较多果糖,经过代谢会促使尿酸的形成,加重患者的病痛。
2.4 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的慢性病变(例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脏纤维组织增生,进而肝质地变硬称为肝硬化,又称肝硬变。患该病的患者如果不忌食蜂蜜,将会促使肝脏的进一步纤维化,最终会导致肝硬化病情的加重。
2.5 患有肌瘤的患者
有肌瘤的患者建议不要吃蜂蜜,因为在蜂蜜中含有些许激素。
2.6 脾胃虚寒的人群
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腹泻等相关症状和脾胃虚寒的人群最好忌食蜂蜜,因蜂蜜有润肠通便的效果,而脾胃虚寒的人群若食用蜂蜜的量过多会抑制胃酸的分泌,而食用过少又会导致胃液中胃酸过多[16]
2.7 感冒吃药的人
由于常用的感冒药中会含有乙酰氨基酚这种成分,食用蜂蜜会使得该成分的药性减弱。此外,含有蜂蜜的药物也应尽量避免跟感冒药同时服用,以防影响各自药用效果。喜食蜂蜜者,最好将两者的服用时间间隔在4-6小时[2]。
3、有关蜂蜜存放的注意事项
3.1 存放时避免接触金属物品
蜂蜜不能盛装在金属容器内,避免增加蜂蜜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的含量[2]。
3.2 切忌阳光下暴晒蜂蜜
蜂蜜忌在高温光照的条件下保存,因为高温会导致蜂蜜成分中部分活性酶失活,包括一些营养物质都会随着温度和蜂蜜中的水分而发生变质,甚至不能食用。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外,并不能穷尽,如果实在担心蜂蜜和其他食物同食会引起不适,可以将二者的食用时间间隔一段时间,半个小时至一二个小时均可。
参考文献:
[1]代君君,范涛,章玉萍,吴传华,刘健,张丽丽,陈明.桑花蜂蜜的生产及其品质分析[J].中国蜂业,2014,65(Z4):26-27.
[2]佚名.必知蜂蜜七大饮食禁忌[J].安全与健康.2014(6):56-56.
[3]雪墨.蜂蜜,百姓的食疗佳品[J].科学养生,2008(1):21-22.
[4]佚名.豆腐和豆浆不宜与蜂蜜同食[J].石河子科技,2012(1):67-67.
[5]石方.这些蔬菜不能搭配吃口].农业知识,2005(1):61-61.
[6]侯加强.谈葱蜜忌食[J].养蜂科技,1995(4):31-31.
[7]佚名.吃韭菜时别喝蜂蜜[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1(1):63-63.
[8]周锦兰.蜂蜜与若干种食物不能同食[J].中国蜂业,2007(2):36-36.
[9]李毅,张一宁.科学饮食与健康食物相克[J].防灾博览,2007(6):28-29.
[10]鲁薇.不同年龄的宝宝饮食有禁忌[J].求医问药,2005(7):40-40.
[11]李靖.三类人慎吃蜂蜜[J].江苏卫生保健,2019(1):53-53.
[12]佚名.糖尿病患者饮食上有何禁忌[J].药物与人,201326(11):41~41.
[13]李吉太.关于糖尿病患者喝蜂蜜的建议[J].蜜蜂杂志,201838(8):41-41.
[14]李晓菊,洪惠芸.痛风病人的饮食健康指导[J].内蒙古中医药,2008(21):138-138.
[15]张秀文.肝不好的人要少吃蜂蜜[J].中华养生保健,2017(9):62-62.
[16]佚名.蜂蜜营养高,食用有说道[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45):52-53.
张真,马振刚.蜂蜜的饮食禁忌[J].蜜蜂杂志,2019,39(10):16-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770160)支助,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项目(KJQN201800524).
分享:
小花蝽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花蝽科(Anthocoridae)小花蝽属(Orius),在田间发生种群数量大,其成虫与若虫均可捕食多种害虫的卵和初孵幼虫,可以适应不同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是田间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小花蝽可以捕食棉田中的棉蚜、蓟马、绿盲蝽低龄若虫、叶蝉以及黏虫、棉铃虫、红铃虫的卵和初孵幼虫[1]。
2020-06-16管氏肿腿蜂隶属于膜翅目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是多种天牛类林木钻蛀性害虫的优势天敌昆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湖南、山西、广东省北部,在皖南地区1年繁殖6~7代。管氏肿腿蜂具有分布区域广、寄主类别多、寄生效果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天牛类害虫的生物防治。
2020-06-05蠋蝽,属半翅目、蝽总科、蝽科,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能捕食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的叶甲、刺蛾、蚧壳虫、蚜虫类40余种农林害虫。蠋蝽在我国南北方十几个省区广有分布,适于人工饲养,且人工释放的蠋蝽在释放地生态环境适宜条件下可定殖形成自然种群,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2020-05-30近年来,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三营养层次相互关系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因为加强了这些方面的研究,不只可以在理论上探讨出物种形成的机制、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模式,在实践上可为协调作物抗性与生物防治的协同作用,开发害虫治理的新途径,如协同素、利它素的利用,合理安排间作、套作等提供理论指导.但是相关的研究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细致调查。
2020-05-20寄主个体营养成分的多寡,个体体积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出蜂量的多少和小蜂成活率的高低。只有选择健康、无病症、节间拉长、不萎缩、颅顶板清白透明、环节紧凑、蛹皮坚韧有光泽、脂肪饱满、有弹性的柞蚕蛹,才能繁育出个体健壮、适应性和繁殖力强的周氏啮小蜂,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达到很好的生物防治的效果,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小卫士”。
2020-04-07蜂蜜是由蜜蜂将从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或分泌物在其体内经过一系列转化和酿造而形成的,因而蜂蜜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纯天然食品。蜂蜜滋味甜美,口感柔滑,富含有益于人体所必须的不同种类的无机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备清热解毒、补中润燥、止痛、滋润肠道、美白养颜等食用效用。
2020-03-12对蜜蜂健康产生影响的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就是蜜蜂的RNA病毒,这会使整个群蜂甚至是事个蜂场的蜂群受到毁灭式的危害。以蜂螨为主介导的蜜蜂RNA病毒媒介是蜜蜂养殖中的最大虫害传播方式,现已是一种重要的蜜蜂病害传播方式,已引起很多科研工作人员和养蜂人的重视。本文从蜜蜂RNA病毒通过在蜂箱内外的传播媒介、蜂螨与蜜蜂RNA病毒相互协同作用对蜜蜂健康的影响两方面的研究,对蜜蜂RNA病毒的媒介传播途径进行了综述。
2020-03-12近年来,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大面积实行机械全垦整地,野生土蜂生存环境遭受破坏,同时,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特别是化学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于土壤,土壤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野生土蜂数量逐年减小,致使油茶授粉率低,产量不高,“千花一果”现象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油茶种植者的积极性,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2020-03-12蜂巢小甲虫在其发源地南非地区并未对当地蜂群造成严重危害,只是偶尔侵害弱小蜂群以及储存不当的巢脾。而在后来侵染的美国各地引起了大面积蜂群感染,弱群和强群均可受到蜂巢小甲虫的危害,并严重破坏蜂群内的蜂蜜和巢脾,有人提出,欧洲蜜蜂对蜂巢小甲虫卵和幼虫的辨别清除能力没有非洲蜜蜂强,蜂群内的哺育蜂会像正常饲喂蜜蜂幼虫一样,哺育巢房里的蜂巢小甲虫幼虫。
2020-03-11园区内种植不同花期、不同颜色的蜜源植物,既可为蜂群提供蜜源,又可美化蜂场环境。养殖蜜蜂时使用不同类型、不同造型的蜂箱,并可在蜂箱上做一些与蜜蜂相关的彩绘,既可以展示中蜂饲养过程中形成的蜂箱文化,又可以美化蜂场环境。蜂场内还可以摆设蜜蜂的模型,游人可与其合影留念。
2020-03-11人气:2313
人气:1793
人气:1513
人气:1239
人气:100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蜂业
期刊人气:152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412-4367
国内刊号:11-5358/S
邮发代号:82-567
创刊时间:193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437
影响因子:0.110
影响因子:0.486
影响因子:0.147
影响因子:0.10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