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对家园共育在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建设中的实施展开实践研究,基于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建设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科学做好幼儿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重视家园共育,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教师应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关注幼儿成长,结合古桥文化(特指洛阳桥文化),优化幼儿园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充分利用古桥文化资源,加强家园之间的互动,提升幼儿教学成效。
二、家园共育在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障幼儿安全
在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建设中,有很多课程涉及户外和实操环节,要求幼儿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体验获得知识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实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到幼儿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因此,将家长融入教学体系中,能有效加强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安全保障,把危险发生的机率降至最低,为幼儿创造安全的教学环境,减轻教师的看护压力,进而更好地以幼儿为中心,将古桥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幼儿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展。
(二)有利于加强家园合作
家园共育模式下,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合作更为频繁,二者均是督促幼儿成长的主体,彼此间建立双向平等的互动模式极为重要。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的建设为家园共育的实施提供了平台,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彼此的沟通、互动、配合和支持,有利于加强家园合作,增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而将家园共育融入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建设中,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和幼儿保教理念,能更好地促进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三)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将家园共育融入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建设中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园本化课程建设立足于幼儿园,结合古桥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符合幼儿生理特征,使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幼儿而言更具吸引力。家园共育的实施通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家长参与课程教学中,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幼儿获得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陪伴幼儿成长。
三、家园共育在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建设中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以古桥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园本化课程建设,课程内容选取的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千年古桥洛阳桥文化背景下,洛阳本地的建筑特征、文化底蕴、雕刻艺术、文学价值、民风民俗等都是特有的教育资源,但是对于幼儿而言,由于其年龄小,思维发展尚未成熟,过于深奥的内容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因此课程内容需要简化,选取幼儿易理解、易接受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洛阳桥下的生物》教学活动中,以洛阳桥下的生物为切入点,在美丽的洛阳江里还有许多特有的生物,有身穿银色衣服的鲻鱼,有可以不生活在水里的跳跳鱼,有喜欢横着走的螃蟹,还有可以用来造桥的牡蛎。教师可以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初步认识洛阳桥下特有的生物,深入浅出地让他们萌发喜爱家乡的情感,并感受利用多种形式探索新事物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课程设计要贴合家园共育理念
家园共育理念要求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幼儿的教育,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定期与家长展开互动合作,理清古桥文化园本课程与家园共育的内在联系,并设计合适的园本课程,进行相互合作幼儿教学,实现家园共育效果的最优化,而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开展教学。例如,在《洛阳骑楼写生,绘制家乡美景》教学活动中,以洛阳江畔的洛阳骑楼作为切入点,幼儿园组织家长一起,带领幼儿感受古街的静谧,亲手绘下家乡的美景,在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彼此间合作互动,引导幼儿绘画所见的美景,有的幼儿觉得从廊道开始画是个不错的主意,有的幼儿觉得需要边看边画,这样画出来的骑楼才像。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幼儿再一次感受到了家乡红砖骑楼独有的文化魅力,这历经风雨的老街骑楼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家乡印记,镌刻在他们对家乡的热爱里!
(三)课程实施要充分发挥家长作用
家园共育中,家长的作用极为重要,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实施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单独依靠幼儿园教学则失去了家园共育的意义。在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作用下,当教学活动中的概念、定义或者解决办法转换成活动内容时,可以以一种较为具体、感性、分散的方式融入活动之中,这些知识隐藏在活动过程之中,在家长的作用下,幼儿能更好地进入活动、投入活动之中,能够更好地感知和记住这些知识。例如,在《家长进课堂,助教展风采》活动中,采用家长助教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在“好吃的海蛎煎”“奶奶带我们过冬至”中,通过家长制作美食海蛎煎和蒸肉丸,给孩子们带来了舌尖上的体验,懂得美味的食物需要动手操作而来的同时,深刻感受到闽南特色小吃的魅力并感受习俗文化中的节日氛围。
四、结语
家园共育在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建设中实施要以古桥文化和家园共育为指导,课程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课程设计贴合家园共育理念,课程实施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如此方能科学做好幼儿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升幼儿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倪蕙.温情陪伴,共同成长: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思考[J].教师,2017.
[2]高泗菊.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25):236-237.
戴燕云.家园共育在古桥文化园本化课程建设中的有效实施[J].新课程,2020(39):54.
分享: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前提,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据了解,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如何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幼儿园、家庭和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教师要知晓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以保障幼儿安全。
2021-11-02学前教育目前深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已经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幼儿园在学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集中体现在教学效率低下,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式。所以结合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优势,幼儿园要不断加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此来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2021-11-02乡土资源包括语言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自然景观等,在弘扬区域文化方面具有现实价值。结合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进行分析,将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主体意识,也可以促进幼儿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特分析阐述如何将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进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区域活动能力。
2021-11-01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需要教师通过创设多元化的运动策略,鼓励幼儿通过大肌肉运动发展和各种相关的体育运动,逐步地掌握动作要领,从而增强幼儿的体质。幼儿园教师要掌握各种细化的支持策略,通过故事引领或者游戏互动的方式,增强幼儿对于大肌肉动作要领的掌握,从而提升幼儿的运动兴趣。
2021-06-19为传统的线下面对面课堂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我园也加入到线上教学的大热潮中。我园首先给家长写了一封《疫情期间致家长书》,我们把当前的现状告诉家长,我们把可以为国家能做的事情梳理给家长,接着我们提出了“隔绝疫情,不隔绝爱”的倡议,把线上课堂搬到屏幕上。我们在班级群进行倡议书的同意人数和反对人数的统计,然后请家长提想法。
2021-06-11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但是现如今,民间艺术资源大量流失,为避免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笔者建议在学前教育阶段让幼儿初步了解多元文化的艺术作品,引导师生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对民间艺术、现代艺术和土著艺术等充满活力又简朴自然的艺术样式形成一种亲切感,以此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021-04-12结合各岗位特点制订特色考核评估机制,检查人员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当即指出、整改,做到每日有记录,每周有小结,每月有汇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班级的安全防控情况量化考核,进行奖惩,使教职工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把安全工作做早、做细、做深、做实。
2021-04-06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引领下,区域游戏活动已成为新时期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带给幼儿快乐的同时,也对幼儿的全方位成长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与推动作用。就此,本文主要从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入手,对新时期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优化策略进行相关探析。
2021-04-05新时期背景下,随着早期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强调为培养出更多与早期教育教学有关的创新型人才,还需要积极分析高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教学问题,结合问题,分析高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方法,进而才能有效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不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2020-12-25学前教育是学生对学习各类理论知识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从业人员应当很好地了解学前年龄阶段孩子的主要特性,并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来引导这一年龄阶段孩子进行良好的心智培养。国内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需要更多照顾到实践方面的教学,使这一专业的学生在真正进入这一行业之前便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使得这些学生成为专业从业人员时,有足够的经验来支撑自身的实际教学。
2020-12-08人气:3872
人气:3318
人气:3273
人气:3199
人气:292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山西教育(幼教)
期刊人气:2247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6739
国内刊号:14-1014/G4
邮发代号:22-584
创刊时间:195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