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幼儿因为年龄比较小,其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这也是他们生活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他们会被父母以及老师的言行所影响,正如幼儿教育领域的专家陈鹤琴教授所言: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不是单一的工作,不是仅靠学校就能够完成的工作,当然也不可能仅靠家庭就能够完成,两者必须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孩子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便利性,家园进行密切合作才能够让幼儿教育工作更见成效。
1、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面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非常重要的同伴,双方处于相同的地位,应该彼此理解和认同,彼此合作形成整合效应。幼儿园应该积极地获得父母的认可,帮助后者加强教育水平。家长也应该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以此让幼儿园和家庭共育工作更上一层楼,让幼儿能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里,幼儿的教育工作都只是由幼儿园来负责,导致幼儿的教育不能保持连续性和统一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家园共育成为幼儿教育里非常关键的一环,对幼儿的成长有好处,其对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好处。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文件来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2、目前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情况
2.1 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一种,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因为其和小学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其独特性,并且对于培养孩子的品德以及习惯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相关工作的进行。然而很多家长依旧存在传统思维模式,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将孩子交到学校就可以了,并不是很关注家园共育工作的进行。
2.2 家庭教育形同虚设,家长没有参与到共育工作中
很多家长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给孩子吃好、喝好就可以了,其他的留给幼儿园的老师来做,因此,在家的时候完全没有对孩子开展任何教育,导致孩子在家和在学校是两个样子。当幼儿园老师寻求家长的协助时,家长也往往以老师您教就好,我们都听您的这样的话语来搪塞,并没有将配合落到实处[1]。
2.3 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一致
很多幼儿园的老师觉得自己在教育方面是专家,家长应该完全听自己的要求,按照要求去做就可以了,不愿意接受家长或者其他相关人员提出的建议,使得父母在家园共育工作里丧失主动权,仅仅是被支配者。然而随着教育思想的普及,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并不认同这种思想,他们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这就很容易导致在共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和老师出现思想上的差异,如果不马上进行沟通,就会导致幼儿在校园接受到的教育和在家庭接受到的教育不一致,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2.4 家庭共育教育模式过于陈旧
目前开展的家庭共育活动形式都比较陈旧,没有什么创意,比较常用的包括:让父母到学校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推动家庭和校园关系的进一步加深;老师在定期的家长会上告诉家长幼儿的状况,提出需要配合的内容,以此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也正是因为这样,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的父母对于参加到家园共育活动都不是很积极,缺乏主观能动性[2]。
3、幼儿园家园共育的优化
3.1 增强幼儿园和家长的交流
首先,老师需要懂得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家庭走访以及在父母来学校的时候进行短时间的交流以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移动通讯工具进行交流,由此让交流和沟通更具有时效性。通过建立幼儿成长记录册、拍摄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视频以及照片的方式,让家长能够更加清楚更加立体和及时的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如此,一方面能够让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更加密切,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家长的信任感。同时,家长也必须改变自己过去的思维,不能认为孩子交给幼儿园就可以了,应该积极主动地和老师进行沟通,了解目前的教育进度,将教育工作同步到家庭中,维持教育的持续性和一致性,这样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好处。老师必须提升自己的素养,让自己能够和家长换位思考,转变自己的思想,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教学理念,听取家长的意见,将家长的思想和自己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整合优势,并且需要定期和家长进行交流,根据孩子实际的状况优化教育方式和内容。
3.2 加强家庭和校园的合作
必须将家长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由此真正做到家园共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因为幼儿的学习不可能是独立进行,而是从多方面来开展的,因此,必须让老师和家长形成合作,将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联系在一起,构筑完整的教育体系。幼儿教育是一个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系统活动,而幼儿的年龄比较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和学校,并且在家庭和学校的时间几乎相同,甚至在家庭的时间还更长,如果不能够让家长的资源被合理的利用,会导致孩子的教育出现“8小时教育”的情况,所谓“8小时教育”,就是学生觉得他们在幼儿园学到所有内容仅仅需要在幼儿园上课的8个小时内遵守,其他时间可以不遵守,这明显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只有发动家长,让家长参与其中,充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延续校园教育,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另外,家长的职业完全不一样,从事的工作也是多种多样,技能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开展“一日老师”活动,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到学校来当一天的老师,教授他们擅长的东西,比如说消防员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相应的消防知识,面点师家长可以开设烘焙小课堂,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糕点制作,从事音乐工作的家长可以教孩子们唱歌、弹琴等等,充分发挥家长的自身才能和资源,由此让家长更清楚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流程,也能够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家长,通过让家长当老师的方式强化家长在学生心里的权威性,这样可以将学生、家长以及幼儿园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还能够丰富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内容,具有多重意义。
让家长参加到幼儿园的管理中。这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要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建立家长委员会,并且从每个班选几个家长成为家长委员会委员,通过投票选举出会长,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就是监督校园工作的开展,针对家长提出的建议或者意见,将家长的想法反馈给校方,成为家长和校方的桥梁。在建立家长委员会之后,我们应该定期开展家长代表联系校方代表的座谈,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规划后面的教学内容以及校园活动,由此让家长真正参与到教育工作中;其二是发挥家长的带头作用,学校尽可能多的组织家长能够参与的活动,或者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比如邀请他们一起组织活动或者邀请他们担任比赛的评委等等,学生看到自己的家长也参与其中,会更加积极地参加相关的活动。
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让家园共育的效果得到提升。只有家长的育儿能力得到提升,具备先进的育儿思想,才能够和学校共同合作,发挥家园共育的效果。我们可以聘请知名的教育专家开展育儿相关的知识讲座,这个讲座可以是全体家长都参加,也可以按照年级的不同进行不同类型的讲座;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将最新的育儿理论和方式整合起来发给家长,让他们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学习相关的技术,提升自己的育儿水平;可以邀请表现好的孩子或者进步大的孩子的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从身边的榜样学起,帮助家长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行改正;还可以就常见的育儿问题以及难题开展座谈会,要求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及目前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定期将孩子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和家长一起找出孩子进步或退步的原因,由此找出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总结;开展一对一的指导活动,家长可以就自己育儿过程中的问题寻求答案,专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帮助家长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及时解答家长教育上的疑问。纠正其不正确的育儿思想,帮助家长加强自己的教育能力[3]。
3.3 进行具有新意的、形式多样化的活动
目前我们进行的家园共育活动方式比较陈旧和单一,不具有吸引力,这是我们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有趣、具有吸引力的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到教育工作中,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幼儿园的活动,这些活动除了要对幼儿的教育有益处,同时也必须帮助家长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让他们参与到校园的教育工作当中,例如针对马上要进入小学的幼儿家长开展入学前的讲座,告诉他们相关的注意点等等。
通过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到校园活动中的方式,能够提升孩子的主动性,让他们更愿意主动配合,这样会让教育活动的目的更容易达成。而家长也可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活动方案,由此让教育活动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4、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能够知道,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将家庭和校园密切结合在一起,彼此合作,才能够发挥教育最大的价值。同时家长也是幼儿教育的关键一环,应该和老师处于相同的地位,并且双方应该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幼儿园也有责任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平台和家长取得沟通,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校园活动中,由此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改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岩萍.活用现代媒体开展幼儿家园共育探讨[J].成才之路,2019(35).
[2]成采霞.互联网在家园共育中运用的必要性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9(13).
[3]陈小青.探索幼儿园家园新模式———以“网络”为媒介的家园共育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杨涛.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4):159-160.
分享:
戏剧主题式儿童主题海报贯穿着幼儿创玩戏剧的全过程,是在幼儿园创玩戏剧的过程中,从儿童视角出发,用儿童式的图像、绘画、符号等表征手段记录并呈现幼儿独特的戏剧主题思维导图,儿童主动建构起属于儿童自身的认知体系。本文从戏剧主题式儿童海报的引入缘由;戏剧主题式儿童海报的运行策略;
2023-07-31随着幼儿园足球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足球已逐渐成为幼儿园着力开展的一项体育游戏活动及园本课程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在足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幼儿园足球课程家庭资源进行“需要评估”和“价值分析”,找出最突出的教育价值与特色,丰富足球课程文化。
2022-07-0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学前教育,他们认为幼儿时期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关系到幼儿以后的整体发展。处在学龄前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活动方式,学前幼儿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如可以借助科学游戏适时引入科学知识,确保幼儿在游戏中能充分认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022-05-21幼儿是一个特殊的学龄群体,他们年龄较小,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尚不完善。幼儿园教育中的班本课程是提高幼儿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激发其探究未知的兴趣,促进其智力及认知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行,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对班本课程进行探寻和完善,以保障幼教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2022-05-21社会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幼儿教育改革的进程,但也对教师的综合实力和反思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分析、思考、探究,结合幼儿教育反馈情况,合理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深入了解不同阶段幼儿学习诉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掌握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积极地进行全新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的引入
2022-05-16幼儿处于人生的第二启蒙阶段,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游戏教学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文章主要对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论述。
2022-04-13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幼儿园作为一个人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其启蒙式教学可为一个人今后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观察能力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为提升幼儿审美,对促进幼儿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022-03-21幼儿年龄小,自身较为规律的学习习惯与意识尚未建立。与此同时,幼儿普遍活泼好动,喜欢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这也为幼儿阶段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较为新颖的思路。基于此,教师应当重视课程游戏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将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转变为另一种教育方式,寓教于乐,调动幼儿参与热情的同时,在游戏中实现教学相长。
2022-03-21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游戏对培养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区域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问题加以探析,进而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对推进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案例文献的统计分析,为本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03-21幼儿园教师应当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科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形式安排进行适宜地设计。在内容开发、目标预设、引导策略等方面做好相关的研究,利用多元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技术让科学活动的形式更加精彩,内容更加突出充实,更受到幼儿的认可和喜爱。微课作为多媒体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在促进幼儿科学活动不断创新优化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2022-03-21人气:3741
人气:3283
人气:3210
人气:3166
人气:290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山西教育(幼教)
期刊人气:2197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6739
国内刊号:14-1014/G4
邮发代号:22-584
创刊时间:195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