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现今,很多文章都是从宏观层面介绍阐述有机农业的发展,本文以国外发达国家有机家业发展为例,从微观角度剖析现在脱贫攻坚背景下沂蒙山区有机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有机肥、有机品种、生产模式和销售等一些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认识到:虽然传统农业给人类带来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但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壤生产力下降和食品安全等一些问题[1]。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促使我们对传统农业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充分借鉴欧美各国有机农业生产经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题。目前沂蒙山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按传统方式生产的农产品较多,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产品较少,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较多,无污染的优质农产品较少,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如果不注重科技前沿的实际应用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乡村振兴战略难以实施。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范式。
1、有机农业发展历程
“有机农业”一词最早源于LordNorthbourne1940年的著作LooktotheLand中。关于有机农业的概念最早由欧美学者提出,对于有机农业的研究要追溯到1909年。作为一种古老的生产方式,有机农业生产在二战后被化石农业取代,人们利用战争期间发明的技术从石油中提炼合成化肥与杀虫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加了农业产量,但是耗费了大量自然资源,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环境和食品不同程度被污染,土地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机农业在欧美国家被政府重视,并着手在生产中基本或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发展种植业,用有机饲料发展禽畜养殖业,使土壤侵蚀状况逐步改变、土地质量逐步提高,物种多样性相应增加,有机农业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并逐步推广到亚洲大陆。
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至2016年末,全球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已达5780万公顷,生产者为270万人;已有87个国家出台了有关有机农业的规章条例,17个国家的文件正在起草过程中。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也渐成规模,至2016年,种植面积已达228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0.44%[2]。现在欧美已经普遍建立起有机产品的认证制度,对有机农业给予补贴,进行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同时建立起有机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促进其快速发展,其中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的补贴政策成为各国范例。整体上,我国也已经完成有机标准和法规体系的制定,有关认证组织也已成型。中央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将有机农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中[3]。
由于发展有机农业的“领头羊”多是发达国家,他们在有机农业策略方面赢得了主要的话语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和相对贫困的地区应该在实践中凸显自己的特色。现阶段中国有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东北、东南、西南有机农产品产业基地,探索出十多种发展模式。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生态良好,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的天然优势,借鉴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开创了多种农产品品牌,相对发达的鲁东地区探索出了适合北方特色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产业链。山东胶州的白菜栽培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不断创新,带动了其他有机蔬菜品种的发展。沂蒙山区,层峦叠嶂,地块较小,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具有与鲁东发展不同的特点,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与传统农业相比,有机农业亩产量较低,经济效益偏低,如何规范农民由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发展有机农业主要是在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各环节用最新技术引领,科学监控,改良土壤。英国学者指出,经过较长时间的修复,有机农业产量与传统农业相当。总之,全球化、规范化、产业新技术引领,以政策、信息、金融扶持为支撑,走一体化发展道路,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将有机农业做大做强,成为支柱产业,是各国一致追求的目标。
2、有机农业发展的条件
根据对世界各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研究,生产有机农产品要具备五个条件:
①使用二代以上高级别的品种;
②不使用化肥;用规定比例的动物粪肥、绿肥、经过处理的城市下水道污泥和厨余及公园花园废弃物等;
③不使用农药;如果出现害虫,用间作、休耕、害虫的天敌或者基本无污染的物理疗法等方法对抗病虫害;
④一直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生长;
⑤不使用转基因技术。
2.1 有机品种的界定
国际有机农业发展中有严格划定的分级标准,不同标准的品种价格不同,不同标准的品种生长出来的农产品价格不同。一级品种是用常规方法即传统农业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品种在有机农业生产环境下种植产生的第一代种子,二级品种是第一代种子在有机农业生产环境下种植产生的第二代种子,优质有机农产品要使用二代以上的种子,这样,基本上摆脱了转基因生物的影响,新生产出来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没有了转基因生物的痕迹。级别越高的品种,购买需要的价格越高,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高级别的品种给予补贴,鼓励农民购买高级的品种,利于生产出更优质的有机农产品。
2.2 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土壤条件
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土壤条件是要有健康肥沃,这就需要减少肥料的外部输入,不使用化肥,逐步淘汰常规动物粪肥和秸秆还田,目的就是防止转基因生物通过动物粪肥和秸秆进入到现代有机农业的生产链条中,其次需要重新考虑和设计耕作制度,进行轮作,实现畜牧一体化。再次要考虑未来战略中营养素的来源。还要考虑对不同类型的有机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研究出需要什么类型的技术可供选择和利用,这些都需要通过反复实验和考察,在实验中不断检测出土壤的营养素的比例变化,不断调节改良,对自然环境中的动物及社会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化,使生产和生态相结合,逐步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可供再循环利用的有机废弃物有:
①可以进行源分离的家庭垃圾(欧盟,2007)。大约12%的家庭垃圾可以在沼气厂进行源分离或堆肥以再循环利用、不能源分离的家庭垃圾在热电联产厂里焚烧来回收能量。
②下水道污泥。
③其他类型有机废物,如花园和公园废物、沼渣和沼液等。要生产出优质有机农产品,达到环保的目的,首先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处理,作为农业使用的有机肥料[4]。沂蒙山区农民已经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3有机农业生产模式、认证、分配和销售有机农业生产包括有机农业生产模式、认证、分配和销售等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3.1 有机农业生产模式
有机农业生产模式采用政府领导、企业投资和农民生产的三方共建产业园的基地模式。研究表明采用企业为主体,农民为主导,政府扶持调控的三方参与共建产业园的模式,能够承担起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培养人才、创新农业生产的重任,把园区建设成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学习实训为一体的农业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企业具有财产法人资格,实行“四马分肥”的分配方式,即国家所得税、基地进一步发展的公积金、企业红利和农民工资大体各占四分之一,利益分配大体平衡。由政府推动、农企合作,各取所需,具有较好发展远景,但是利益分配易于产生分歧,需要不断探索各方都能接受的分配方式。产业园经营领导机构由政府、企业人员和农业专业人才代表组成,政府负责相关政策和必要的行政规划,联系农业专业人才,引导农企合作;企业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农业专业人才负责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农民从事生产。沂蒙山区有机农产品种植园、有机农产品采摘体验园、红色教育传承园、沂蒙风俗观光园、电商产业园、生态旅游园、金银花产业园、九间棚康养园、县城制药产业园如星星之火有待形成燎原之势。这些产业园普遍实行民主管理,城乡联营、产村相融、统筹推进,促进沂蒙山区现代农业向着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3.2 有机品牌认证制度和培训
沂蒙有机农产品紧跟国际前沿,跨出乡镇、步入大城市、打入国际市场,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还需要与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进一步加强联系,及时沟通,相互学习,开阔视野,建立国际统一的认证制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认真的劳动态度发展有机农业。在《中国2016-2020年五年发展规划》中,中国政府计划投资约1.87亿欧元用于实施新农民培训活动。该培训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农民和农场经理,以及对农业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年轻大学生。这一计划主要聚焦于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目标是在2020年前帮助一百万名符合要求的农民进入国际市场。由政府主导的培训计划正在实施。除此之外,可以加入自然农法的QQ群如“家庭农场交流群”及微信公众号如“千岛湖自然农法生态村”进行交流,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国际网络交流,扩大国际有机农业话语权。
3.3 有机农产品销售
有机农产品销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打造线上营销平台,着力培育网络市场经营主体。目前较大的农产品营销平台有“一亩田”平台,“农产品”平台,综合的“淘宝”平台,还有大量的区域平台,这些平台销售与传统的零售、批发、直销、超市等营销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除此之外,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创新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还需要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在卿,梁平.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有机种植认证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 0 9:3-7.
[2]Willer H,LernoudJ. 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 2017. Bonn: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FiBL),Frick,andIFOAM-Organics International, 2018.
[3]孟凡乔.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贡献与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9(2):1-8.
[4]The implications of phasing out conventional nutrient supply in organic agriculture: Denmark asacasel[J].Springerlink,2013:41-55.
郑仕玲.脱贫攻坚背景下沂蒙山区有机农业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4):47-48.
分享:
有机这一概念,无论是食品还是茶叶,有机都被广泛提起,运用现代化先进种植工艺,加上茶树的施肥也是用羊粪、牛粪、豆籽饼等有机肥种植的,在茶农的手中,逐渐培育出有机白茶茶树,经过采摘并且用白茶制作工艺制成的有机白茶[1]。
2023-10-19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是国际上重要的农业种植大国和农业出口大国。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粮食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这一层面来讲,有机农业种植可以提升农作物质量,维护农业生态平衡,降低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安全。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论述,探究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2021-08-23有机蔬菜中有害物质含量是被严格控制的,食用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下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不断完善农业技术的基础上,为了有效提高有机蔬菜的种植质量和产量,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2021-05-2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贫困地区有机农业发展,培育和发展有机产业,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户脱贫、企业增收、农业提质增效。本文调查和收集了全国30个省的有机农业产业发展案例和数据,总结了有机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成功模式,对有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进行了研究,对贫困地区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1-03-25为了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盐化潮土质量和甜菜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了牛粪、油菜籽饼、玉米秸秆和食用菌渣对河西内陆灌区盐化潮土性质及甜菜含糖率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CK2)比较,牛粪有利于降低盐化潮土容重,增加孔隙度和团聚体,容重降低8.82%,总孔隙度和团聚体分别增加4.53和8.28个百分点。
2021-03-17有机农业是一种生态的、整体的生产管理系统,强调人们在生产中不采用人工合成的材料,如合成肥料、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防腐剂、添加剂等,不采用转基因种子和品种,而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内的任何特定功能,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转,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质量,预防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2021-01-06萜烯类物质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医学、化妆品、食品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植物中的合成量较少,目前主要借助于基因工程来生产。虽然人类对萜烯类的认知越来越广,但至今对于其调控机制尚未明确,植物体内萜烯类生物合成途径中有多个限速酶且限速步骤难以确定,通过转录因子来调节基因表达量、从而促进萜烯类物质的合成意义重大。
2020-10-21为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根据原农业部、省农业厅及省植保站安排,我县作为全国果菜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试点县,从2017年开始我县在武庙镇开展茶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工作,以探索产出茶叶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和工作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20-07-10稻米在中国居民口粮中所占比例大约为60%,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作物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猛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的需求由数量逐渐转为质量。稻米品质的优劣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栽培措施与稻米品质的形成也有密切联系,其中合理运用肥料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2020-07-10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果品质量[1,2]。本文从有机肥料的应用现状出发,简要介绍了果树栽培过程中的常用有机肥料种类,并对有机肥的施用方式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帮助广大果农正确认识有机肥的作用价值以及学会如何使用有机肥来促进果树生长。
2020-07-06人气:6937
人气:6639
人气:5905
人气:4670
人气:429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业技术经济
期刊人气:3473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0-6370
国内刊号:11-1883/S
邮发代号:82-257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199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1.493
影响因子:0.730
影响因子:0.27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