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不断发展地社会经济也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这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身体的健康,而且人们对食物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现有机蔬菜的出现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就现在来说,只要是经过有机食品认证的蔬菜,都会有着较好的销量,这让农民种植人员对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更加关注。本文就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发展对策做了详细地研究说明,希望为提升有机蔬菜技术水平提供科学地参考建议。
现阶段,有机蔬菜已经算不上一个陌生的名词,但也没有全面推广发展。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其不仅促进了国家科技的发展,并且为人们的食品健康安全提供了保障。然而,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并不简单,其对于蔬菜的种植生长环境、相应的条件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也是市面上有机蔬菜价格高于其他蔬菜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有机蔬菜的产量,相关研究部门应当对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推动有机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1、当前有机蔬菜相关种植技术的具体情况
在遵循特定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纯天然或者有机化的方式种植蔬菜,并且种植期间不能使用化学农药以及所有形式的化肥,使得蔬菜生长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从根本上为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提供保障,这就是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概括。虽然不在有机蔬菜的种植过程中添加化学药品,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蔬菜在此环境下天然生长到最后健康长成,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如今由于全球的气候都处于恶劣的条件下,再加上各种虫害的影响,使得许多蔬菜都难以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研究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复杂程度[1]。而在有机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点。
(1)保证有机蔬菜种子的质量符合规范标准。按照国际上和我国关于有机蔬菜的相关种植标准来说,有机蔬菜种子除了要保证具备超强的活性以及非转基因的条件外,还要在符合有关部门认证标准的基础上保持应有的抗药性,如此一来,只有当种植技术较为完善时,才能达成有机蔬菜质量良好的目标。
(2)相关工作人员要在遵循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把控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壤情况、湿度、轮作、温度等生长环境,保证其能够与相关部门制定的要求和规范相符合。
(3)种植有机蔬菜的工作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在其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应当包含其专业素质。由于有机蔬菜与其他的商业产品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其所有细节的质量必须完整体现出来。而所有与有机蔬菜种植相关的工作人员需经历严谨的培训过程,并且要顺利通过考核才可以上岗,如此才能为有机蔬菜的质量提供保障。
(4)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重点部分之一是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的施肥状况。应用在有机蔬菜上的施肥流程和肥料都有特定的条件与标准,肥料中必须含有有机物质,而工作人员在施肥时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科学进行,并且种植期间要严禁使用化学农药,以此来让蔬菜真正实现有机且无公害[2]。
2、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发展策略
2.1 扩大推广范围,增强宣传强度
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国家或者地区在研究有机蔬菜的相关种植技术。现如今,即使人们已经了解到有机蔬菜对人体的益处,但碍于其价格、质量以及推广和宣传力度不够,使得人们没有过于积极地购买,这就对有机蔬菜的生产效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负责推广和宣传的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对有机蔬菜的种植区域进行调研,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推广和宣传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优点,同时推动社会对有机蔬菜的接受度有所提升,以此来调动农民对有机蔬菜进行种植的热情。消费者购买有机蔬菜的频率越高,农民重视有机蔬菜种植产能和质量的程度才会越高,在此条件下,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才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市场。
2.2 深入推动种植技术的创新速度
科学研究院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关于有机蔬菜的宣传力度,同时要对其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增加投资数量,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对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进行有效的创新。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专门针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设置研发基金,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一些农业专业比较优秀的高等院校也可以设立与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相应的教学课程,以此来培养出更多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另外,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而全面提高种植有机蔬菜的质量和效率[3]。
2.3 规范行业要求和标准
由于我国对于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还未建立比较规范的行业要求和标准,因此其发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当前环境下,如果想要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要首先构建科学完善的行业标准及要求。无论是有机蔬菜种植技术人员,还是后期的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工作以及处理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样一来,所有环节都有明确的依据,那么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发展就会更加全面、持续[4]。总而言之,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要点及其发展的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有机蔬菜产业的进步,并且有机蔬菜的诞生也是国家科技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因此,相关人员必须不断创新有机蔬菜种植技术,严格把控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有机蔬菜的质量,从而真正为人们的食品安全奠定基础,同时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有机蔬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珂云.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发展对策探析[J].新农业,2019(3):29.
[2]王芳芳.内蒙古有机西红柿种植要点与有机蔬菜发展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74,76.
[3]张丽萍.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8):49,53.
[4]杜云凤.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7):85-86.
李鹏.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其发展对策[J].种子科技,2020,38(1):114-115.
分享:
有机这一概念,无论是食品还是茶叶,有机都被广泛提起,运用现代化先进种植工艺,加上茶树的施肥也是用羊粪、牛粪、豆籽饼等有机肥种植的,在茶农的手中,逐渐培育出有机白茶茶树,经过采摘并且用白茶制作工艺制成的有机白茶[1]。
2023-10-19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是国际上重要的农业种植大国和农业出口大国。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粮食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这一层面来讲,有机农业种植可以提升农作物质量,维护农业生态平衡,降低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安全。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论述,探究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2021-08-23有机蔬菜中有害物质含量是被严格控制的,食用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下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不断完善农业技术的基础上,为了有效提高有机蔬菜的种植质量和产量,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2021-05-2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贫困地区有机农业发展,培育和发展有机产业,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户脱贫、企业增收、农业提质增效。本文调查和收集了全国30个省的有机农业产业发展案例和数据,总结了有机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成功模式,对有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进行了研究,对贫困地区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1-03-25为了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盐化潮土质量和甜菜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了牛粪、油菜籽饼、玉米秸秆和食用菌渣对河西内陆灌区盐化潮土性质及甜菜含糖率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CK2)比较,牛粪有利于降低盐化潮土容重,增加孔隙度和团聚体,容重降低8.82%,总孔隙度和团聚体分别增加4.53和8.28个百分点。
2021-03-17有机农业是一种生态的、整体的生产管理系统,强调人们在生产中不采用人工合成的材料,如合成肥料、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防腐剂、添加剂等,不采用转基因种子和品种,而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内的任何特定功能,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转,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质量,预防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2021-01-06萜烯类物质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医学、化妆品、食品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植物中的合成量较少,目前主要借助于基因工程来生产。虽然人类对萜烯类的认知越来越广,但至今对于其调控机制尚未明确,植物体内萜烯类生物合成途径中有多个限速酶且限速步骤难以确定,通过转录因子来调节基因表达量、从而促进萜烯类物质的合成意义重大。
2020-10-21为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根据原农业部、省农业厅及省植保站安排,我县作为全国果菜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试点县,从2017年开始我县在武庙镇开展茶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工作,以探索产出茶叶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和工作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20-07-10稻米在中国居民口粮中所占比例大约为60%,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作物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猛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的需求由数量逐渐转为质量。稻米品质的优劣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栽培措施与稻米品质的形成也有密切联系,其中合理运用肥料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2020-07-10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果品质量[1,2]。本文从有机肥料的应用现状出发,简要介绍了果树栽培过程中的常用有机肥料种类,并对有机肥的施用方式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帮助广大果农正确认识有机肥的作用价值以及学会如何使用有机肥来促进果树生长。
2020-07-0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期刊人气:201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6346
国内刊号:11-2326/S
邮发代号:82-131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25
影响因子:0.9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