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发展的转变,护理专科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专科护理人才作为促进眼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眼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我国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严重缺乏,护理人才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培养体系,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护理知识更为匮乏。本研究针对现有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根据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初步的构思与展望,如建立院校基地联合的培养模式,以学科为基础,以技能为先导,加强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的培训,完善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的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推动眼科专科护理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我国老年眼病的防治,提升老年患者眼健康整体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占人口总数18.7%,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呈现加深态势[1],低视力和致盲性眼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老年眼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2]。老年眼病患者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视力丧失,导致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3]。在该趋势下,亟需更多专业的老年眼病专科护士为日益增长的老年眼科患者提供服务[4]。研究[5-7]表明,专业化的眼科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老年眼病患者健康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是高级实践护士的一种,指能够直接胜任老年眼病高级临床实践、专家指导、伦理决策、科研教育等多项工作任务的专业人员[8],可最大限度满足老年眼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9]《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10]提出重点关注老年眼病专科服务能力,完善慢性眼病患者管理模式,培养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眼科队伍高质量发展,降低疾病负担和致盲率。故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中西医老年眼病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根据实际需求,提出了初步构思与展望,为中医眼科专科护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人才培养现状
1.1护理人才培养取得的成就
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指受过专业教育及培训的高级执业注册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疾病专业诊断、治疗及持续管理,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1]。我国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已经覆盖28个专科领域,眼科专科护士第1期培养开始于2014年9月,在重庆市眼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12],随后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开始培养,初步构建了眼科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高校教育方面,已经建立了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院校,经过20余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师队伍,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护理特色之路。医疗机构方面,也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给予“西学中”教育政策及经费支持,为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1.2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1.2.1学历和职称层次较低
目前三级医院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比例仍占极少数[13],一项关于中国眼科护理人力资源研究[14]显示,眼科护士学历以中专和大专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28.12%;职称以初级为主,中、高级职称仅占28.54%。拥有硕士学位、具有专家水平的知识广度、优秀的决策能力以及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实践护士更为缺乏[15]。因此,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领域高学历、高职称护理人才严重不足。
1.2.2院校和基地护理教学均薄弱
目前我国中医药高校普遍缺少专业的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中心,高校护理学生临床护理基地的缺乏,导致高校护理学生缺少进行临床护理实践训练的机会,老年眼科护理作为精细化护理专业,更加缺乏中西医结合眼科护理实践积累,而培训基地多由未接受过专科教育高年资护士带教,缺少系统的中西医专业化前沿知识及技术,对中西医结合眼科护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产生一定障碍[16],导致我国护士的知信行水平较低,制约了护理人才的培养。
1.2.2专业护理知识匮乏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虽有专业的中西医结合教学队伍,部分高校开展了五官科护理学,但眼科作为精细化的护理专业,几乎没有高校开设眼病专业护理课程,护理队伍缺乏系统学习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知识和技能。且临床眼科护理队伍大部分来自西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匮乏[17]。毕业生进入临床进行护理工作后,由于眼科护理人力紧缺,导致多数眼科护士未经过统一培训便入职[18],入职后多由年资较为丰富的护士带教,这种经验式带教模式多传授工作流程,护士多满足于执行医嘱、护理文书、健康教育等机械化的工作任务。医院虽然每年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但培训课程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加之进修、在职学习等职业发展机会较少[19],难以提升护理人才的专业护理知识。
1.2.3培养体系不健全
我国眼科专科护士主要以医院或者院校联合的方式进行培养,以在职培训为主[12],培养时间为3~6个月;专科护士临床培训教师多是培训基地高年资护士,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且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教材、培训大纲、培训课程均由各级卫生行政机构或各省市护理学会制定,缺乏统一的要求和专业的管理[20];加之临床护理人员创新意识欠佳,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致我国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的知信行水平较低,与目前日益庞大的老年眼病的护理需求相差甚远,难以满足眼科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无法满足更高水平、更细化的老年眼病专科护士的需求。
2、护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1]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要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中医护理水平,推动中医护理发展。老年病人群身体机能逐渐减弱,抵抗力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病,甚至失能[22]。加之视力损伤,导致老年眼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更差,故而老年眼病的护理需要社会更加重视。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既遵循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又运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临床护理、保健、康复和预防的一门学科[23]。中西医结合护理更能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袁圆等[24]提出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老年眼病患病特点相结合,通过日常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等方面,发挥控制和延缓致盲性老年眼病的作用。例如,有研究[25-26]表明,腕踝针可明显缓解老年青光眼患者术中和术后疼痛,中医非药物疗法联合辨证施护明显减轻老年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老年眼病是必然趋势。近年来,各级政府与部门不断推动在各地设立中西医结合医院,不断在综合医院中增加中西医结合科室,中西医结合高校教育增加人才培养体系[27],医疗机构也增加西医学习中医的制度,中西医结合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具有临床指导价值,迫切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3、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
随着医疗护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学科分化日益精细,新型诊疗设备技术不断涌现,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眼病患者受年龄增大和视力损害的双重影响,对护理质量要求更加严格,这对老年眼病护理队伍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老年眼病患者的复杂照护需求决定护理人员需具备多学科综合护理能力,在老年眼病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护理水平和核心能力[28],需要护理人才具备系统疾病评估、老年疾病护理技能、伦理知识等多元文化知识[29],并运用辨证施护理念指导老年眼病患者养护眼病[30],发挥准确的临床判断力和决策力,针对患者形成个性化的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其工作任务[31]为承担老年眼病患者眼部检查、干预、治疗和护理,定期开展老年眼病健康教育,指导其正确用药和妥善护理,定期召开老年眼病护理讲座,积极学习老年眼病新技术、新业务、新理念,并进行老年眼病护理研究,传播最新研究成果,制定老年眼病专科护理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强老年眼病患者管理,为老年眼病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专业服务。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集教育、研究、管理、领导和咨询者的角色于一身[32]的护理队伍,探索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特色和优势
研究[33]表明,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可以保障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既往临床上多采用西医护理措施对老年眼病患者进行干预,输液、点眼药和生活指导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疾病高质量护理的需求,而中医护理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辨证施护,实施整体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医护理的不足,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相互结合能较好融汇中西医护理的理念和操作技术,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患者的临床需求,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患者住院时间。
5、护理人才培养构思
5.1以学科为基础,以技能为先导,提升护理队伍综合素质
多学科的培养和教育是技能操作的理论基础,高校除了招收优秀的人才外,还应扩大专业和学科的选择,鼓励在校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中医和西医的护理知识、中西医操作技能,并参与国家级或省市级老年眼科护理学习班,提前了解和熟悉眼科护理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兼顾专业培育和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老年护理成为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而老年眼病患者的生活起居指导、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更需要由专业的人来完成,医疗机构应鼓励在职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参与学历教育,而学历教育课程应设置眼科护理、老年护理及心理护理,覆盖眼科及老年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建立科学化、规范化课程方案及培训体系,强化实训教学,重视理论教育[34]。这样不仅可以让在校学生提前了解眼科护理的新思想和新理念,降低就业压力;同时也可以让在职的护理人员强化知识和技能,提高老年眼病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职业成就感,同时还可以提高老年眼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其家庭的幸福指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5.2建立院校基地联合的培养模式
一方面,高校建立与眼科培训基地联合的专属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中心,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护理经验[35],通过在专业的眼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来提升护士的临床素质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眼科培训基地需要完善与高校联合教育的专属护理教育方案,护理人才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新理论和新知识,掌握最前沿的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动态,加强院校基地联合培养,两者优势互补,提高护理人才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
5.3加强护理队伍的培训
医疗机构应革新教育方式,将“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36],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辅助手段,不断创新改革护理模式和工作方法[37],查找最新的文献资料,丰富理论学习。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对不同水平护理人员需要开展不同层级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的培养。医疗机构应当对新入职2年内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熟悉眼科基础护理。对入职2年以后护理人员应固定科室进行亚专科培养3~5年,掌握眼科专科护理,对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要进行专科护士培养,精通眼科专科护理,并遴选优秀的专科护士进行护理专家培养,提高老年眼科护理水平。
5.4完善护理队伍的培养体系
各级卫生机构应统一培训基地的基本要求,统一培训教师资质,统一培训大纲、培训时长和考核标准,明确中西医老年眼病专科护士职责范围,遴选优秀的专科护士进行护理专家培养,多层次构建临床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形成夯基础、重临床、强专科、钻科研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38],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
6、小结
基于老年眼病人群大幅提升的现状,老年眼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已初步建立[39],亟需更多专业的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为我国老年眼病患者提供服务。因此,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升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建立院校基地联合的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人才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加强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的培训,提高老年眼科专科护理水平,完善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的培养体系,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色,具有本土化的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推动我国老年眼病的防治,提升老年患者眼健康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韦艳,段重利,梅丽,等.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34(5):107-121.
[2]李颖,魏瑞华,吴淑英,等.天津郊县盲及低视力眼病调查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206-1207.
[3]张英妹,吴宝凤,朱小丽.眼科患者住院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2):97-98.
[4]刘乔容,林婉婷,洪欢.眼科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及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8):111-113.
[6]李伟,曹立云,丁炎明.美国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4):494-496.
[9]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EB/OL].[2022-05-25].
[10]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EB/OL].(2022-05-07)[2022-05-25].
基金资助: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C12021A03210);中国中医科学院软科学专项(ZZ15-RKX03);
文章来源:赵俊英,韩雪杰,梁颖,等.老年眼病中西医结合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构思及展望[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4,34(07):696-700.
分享:
白内障是老年人群多发性眼科疾病,也是临床上致盲率最高的眼病。 据中华医学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高达 80% ,但手术治疗的覆盖率仅为62.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为了提升国民眼健康水平,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十四五” 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的通知》中要求医疗机构不断完善眼科医务人员的队伍。
2025-03-29屈光不正对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有一定影响[2]。屈光手术是一种矫正 近视、远视、散光的手术[3]。屈光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最 安全的方法之一[4]。其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患者对屈 光手术的了解程度较浅,在屈光不正患者的手术中患者可能产生 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对手术产生一定影 响,从而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5-6]。
2025-02-26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是诊断眼底疾病的常用方法,其能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重要指导[1]。在FFA的检查中需要注射荧光素钠造影剂,再以特定技术拍摄眼底照片。而荧光素钠造影剂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包括过敏反应、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甚至有致死的报道[2-3]。
2025-02-08眼外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指的是因物理性、机械性或化学性因素刺激造成的眼部功能、结构损伤,该类疾病的发生可导致患者视力骤降,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均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当前在眼外伤的治疗中手术疗法的应用较多,虽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很多患者对于疾病、手术的不了解以及担忧均会影响手术效果。
2025-01-25由于生活娱乐方式的变化,干眼症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增高。从临床来看,干眼症所有症型中又以睑板腺障碍干眼症居多,疾病会对病人的视功能造成巨大影响,须早期干预治疗。从临床来看,脉冲光以其明显的抗炎、杀菌效果成为当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研究显示,在干眼症病人的治疗中实施睑板腺按摩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睑板腺的功能。
2024-12-24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的特征为睑板腺分泌异常和终末导管阻塞,是一种弥漫性、慢性病变,其是诱发干眼的主要原因。干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种原因导致泪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影响泪膜稳定性,从而引发干涩、异物感、红肿等症状。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产品使用频率的增加,MGD相关干眼的发生风险逐年升高。
2024-11-01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的特征为睑板腺分泌异常和终末导管阻塞,是一种弥漫性、慢性病变,其是诱发干眼的主要原因。干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种原因导致泪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影响泪膜稳定性,从而引发干涩、异物感、红肿等症状。
2024-10-30随着近距离用眼的增加,近视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使学龄期儿童近视爆发式增长,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加重了调节负担,调节功能异常在近视儿童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近视后长期没有矫正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调节不足、调节灵敏度不良等,这些都会造成视网膜无法形成清晰物像,从而促进眼轴拉长,近视进展。
2024-09-30当前临床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玻璃体切除填充,通过填充的硅油或气体将玻璃体腔推压向眼球壁并垫压至裂孔位置,使得裂孔处液流被阻断,复位视网膜。该术式需保持俯卧位、俯坐位等特殊体位,并根据裂孔部位调整头部处于合适的角度,且每天至少保持16h面向下,持续2个月,俯卧位时间越长,对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力恢复效果越好。
2024-08-12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占人口总数18.7%,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呈现加深态势,低视力和致盲性眼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老年眼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老年眼病患者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视力丧失,导致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2024-07-26人气:18438
人气:15426
人气:14955
人气:14469
人气:129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期刊人气:2914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4379
国内刊号:11-2849/R
邮发代号:82-434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5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