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喻干龙运用外障肉轮Ⅲ号方联合鲜石斛糜治疗干眼经验

  2024-09-29    2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介绍喻干龙教授运用外障肉轮Ⅲ号方联合鲜石斛糜治疗干眼的经验。喻教授认为,干眼属中医学“白涩症”“神水将枯”范畴,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火热为标,治疗以养阴清热为法,辅以润肺、调肝、理脾、补肾,自创经验方外障肉轮Ⅲ号联合鲜石斛糜治疗干眼,全方肺肝脾肾同调,标本兼治,在滋阴生津润燥、调整脏腑功能的同时兼清热祛风燥湿,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 关键词:
  • 名医经验
  • 喻干龙
  • 外障肉轮Ⅲ号方
  • 干眼
  • 鲜石斛糜
  • 加入收藏

干眼是泪液质、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常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异物感、疼痛畏光等不适[1-2]。眼部长期处于不适状态,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3-4]。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角膜接触镜的广泛普及但不规范佩戴,以及空气环境的污染,干眼的患病率更是逐年增长[5-7]。由于目前人们对干眼的预防治疗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失治误治会导致严重的视功能减退甚至视力障碍。调查显示,干眼已成为世界最常见的眼表疾病,全球约30%的人口正受到干眼的困扰,这给个人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8]。因此,深入研究干眼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国内学者不断取得干眼研究的新进展,中药汤剂、中药熏洗、中药滴眼、针灸理疗、睑板腺按摩、中药凉雾等中医疗法对干眼的治疗效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9-10]。

喻干龙教授系湖南省中医眼科名老专家,曾担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四十余载,注重继承创新中医文化,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人(第一作者)在跟随喻教授的学习过程中,发现经他研配的外障肉轮Ⅲ号方联合鲜石斛糜对干眼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干眼,中医学又称“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症”。《审视瑶函·外内二障论》记载:“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眼睛虽是局部组织器官,但与五脏六腑功能息息相关。肝开窍于目,上连目系,其气血通达目窍,肝气和、肝血足则能辨色视物;心主血脉,心气充沛,则血液充盈,脉道通利,血以养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化生水谷精微,升清降浊,输精于目;肺为气之本,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气和目达;肾为水火之宅,脏腑阴阳之本,主藏精纳气,精充目明。故五脏功能和调,精气血津液精充盈,目方能视万物,察秋毫,辨形状,别颜色[11]。《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燥性干涩,易伤津耗液;火曰炎上,易伤风动血;风性开泄,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长;以上均属阳邪,易袭阳位,三气合而杂至,侵袭目窍,伤津耗液,目失润泽,发为干眼[12]。《医述》记载:“外因之燥,非雨露愆期,即秋日暴烈;非南方不毛,即北方风劲,气偏阳亢而燥生”,故燥、火、风等外淫的产生与地域环境、季节气候紧密相关,或由其他邪气进展变化而来[13-14]。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此为干眼发病之根本。《眼科阐微》谓:“人少壮,滋目之液盛,则目明;衰老,滋目之液减,则目昏暗。”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天癸、肾气日渐衰竭,全身阴液亏虚,气血津液精生化乏源,无法滋养目窍,故眼干目涩,视物昏花[15]。《审视瑶涵》中载:“夫人之精血有限,岂可妄自斫丧真元,一旦疾成始悔,究其因皆从耽酒恋色,嗜欲无穷,或痰火头风,哭泣太伤,思虑过度,风沙烟障,不知避戒,竭视劳瞻。”由此可见,劳作过度、房事不节、用眼过度、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失治误治等也可导致干眼。劳瞻竭视或房事不节,致使精虚血少,不能输布五脏六腑精微上荣于目,目失所养[16];情志不舒,疏泄失常,肝郁不舒,郁而化热,煎熬津液,目失润泽[17];饮食不节,滋食肥甘厚腻,日久损伤脾胃,气虚无力运化水湿,痰湿内生,郁而化热,热盛伤阴,目失所荣[18]。《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载:“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风热赤眼、天行赤眼等眼病失治误治,邪热未清,隐伏肺络脾络,耗伤津液,目失所润,发为干眼。综上所述,喻教授认为干眼的病因繁多复杂,这些因素既可单独为患,又可相合为患并相互影响。其主要病机是阴虚为本、火热为标,责之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19]。


2、治则治法


《审视瑶涵》载:“用药寒热,犹用兵虚实,确有主见,非空拳射覆,隔靴搔痒者比也。灼其受病于某经,主症于某络,病因于某部,感触于某候,宜温宜凉,内外表里,一以贯之。”临床上谴方用药当遵循 “理-法-方-药”的辩证思维,做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以药成。方证对应,药达其所,方能直击所害,百治百效。干眼的发病机制为内外合邪[20],肝郁不舒,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肺阴不足,湿热内蕴,或外邪侵袭等原因导致津液亏虚,经络阻滞,气虚血弱,目睛失于濡养发为干眼。遵从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干眼的治疗当以养阴清热为要点。《灵枢·大惑论第八十》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在治疗干眼时不应局限于眼表,还要注重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应用,整体审查。眼与脏腑、经络等紧密相连,故在养阴清热的同时还应重视调整脏腑经络功能,佐以润肺、调肝、理脾、补肾,标本兼治方能疗效显著[21]。综上所述,喻教授认为干眼的治法当以养阴清热为主,兼以调理五脏。


3、外障肉轮Ⅲ号方及鲜石斛糜的作用机制


3.1 外障肉轮Ⅲ号方的作用机制

喻教授根据临床经验自创了外障肉轮Ⅲ号方用于治疗干眼,该方主要由荆芥、麦冬、桑椹、北柴胡、茯苓、白术、当归、白芍、菊花、钩藤、甘草、天花粉、薄荷、酒女贞子、天麻等药物组成。方中荆芥、薄荷疏风解表散热;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疏肝健脾;北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天花粉清热生津,降火润燥;上药合用共奏疏养阴生津、疏风除热、肝健脾之功,为本方君药。当归养血滋阴;白芍养血敛阴;桑椹滋肾养阴,生津润燥;酒女贞子滋补肝肾,养阴明目;上述四味中药滋肝阴、养心血,加强了该方的养阴明目功效;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用于本方取其淡渗利湿之性,尤善治脾虚失运所致的湿邪内阻,清阳不升;钩藤、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四药合用,补肾健脾燥湿,滋阴养血明目,为该方臣药。菊花解毒清热、清肝明目,主入肺经、肝经,是本方的引经药和使药,起引药入经,上行于目之功。本方中甘草功用有二:一可调和诸药,防本方清热、燥湿之品耗气伤津;二可固护中焦脾胃,脾主运化,脾气健运湿热自除。全方以养阴清热为治则,肺脾肝肾同调,标本兼治,临床运用可随证灵活加减。《审视瑶涵·目为至宝论》云:“制之之法,岂独药哉!内则清心寡欲,外则惜视缄光,盖心清则火息,欲寡则水生,惜视则目不劳,缄光则膏常润,脏腑之疾不起,眼目之患即不生,何目疾之有哉!”患者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禁纵欲,畅情志,节目力,慎起居,清淡营养饮食,忌肥甘厚味,禁烟禁酒等[22]。

3.2 鲜石斛糜的作用机制

鲜药在中医临床上的运用源远流长[23],文献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鲜药在中药方剂中的运用[24]。鲜药与干品比较,药性更加明显,且吸收更快[25]。干鲜品药物在有效成分方面也有所不同,如鲜石斛具有清肺胃湿热之效[26]。古代医家就发现了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功效,且干鲜石斛滋阴生津之力大为不同,故自古以来,历代医家讲究石斛以“鲜品为上”[27]。故鲜药在热证、阴虚证、外感表证等温热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多糖、生物碱是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28-29],而鲜石斛中还原糖及生物碱含量分别高于干品16.20%、5.13%[28]。干眼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泪液渗透压升高及泪膜不稳定、炎症、免疫紊乱、细胞凋亡、性激素失调、氧化应激、神经调节异常等相关[30]。而鲜石斛中的成分石斛多糖则可通过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达到治疗干眼的效果[31-32]。


4、典型病案


王某,女,53岁,作家,2023年5月5日初诊。主诉:双眼反复干涩、异物感2年余,再发加重1周。患者2年间双眼反复干涩、异物感,诊断为“干眼症”,自1周前症状加重,予以人工泪液滴眼后症状仍无明显缓解。现在症:双眼干涩、异物感,双眼有红血丝,久视后双眼视物模糊、疲劳胀感,休息后症状缓解,稍感口干咽干,五心烦热,纳差,多梦,小便偏黄,大便正常。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检查:视力:裸眼视力:双眼 0.5;矫正视力:右眼0.8+1,左眼1.0-2;双眼结膜轻度充血,余未见明显异常。泪液分泌功能试验:右眼2 mm/5 min, 左眼3 mm/5 min; 角膜荧光染色:双眼角膜下缘可见少量点状着色;眼压:右眼15 mmHg, 左眼17 mmHg。西医诊断:干眼。中医诊断:白涩症,肺阴不足证。治法:养阴清热。方选外障肉轮Ⅲ号方加鲜石斛糜,处方:荆芥10 g, 麦冬10 g, 桑椹10 g, 北柴胡15 g, 白术10 g, 茯苓10 g, 当归10 g, 白芍10 g, 菊花15 g, 钩藤5 g, 天花粉10 g, 薄荷15 g, 酒女贞子10 g, 天麻5 g, 金银花15 g, 蒲公英10 g, 甘草3 g。15剂,每天1剂,煎服,煎后加入鲜石斛糜1包,早晚温服。二诊患者自诉双眼干涩不适等症状较前缓解,复查:裸眼视力,双眼 0.5+;矫正视力,右眼0.8+3,左眼1.0;双眼结膜无充血。泪液分泌功能测定:右眼8 mm/5 min, 左眼10 mm/5 min; 角膜荧光染色:双眼角膜未见着色。经辨证论治在原方基础上去蒲公英、金银花。15剂,服用方法同前。三诊患者双眼无明显不适,能够较长时间从事看书写作等目力劳动。复查:裸眼视力,双眼0.6+;矫正视力:双眼1.0,泪液分泌功能测定:右眼16 mm/5 min, 左眼18 mm/5 min。继服前方15剂以善其后。

按语:患者长期从事目力工作,劳瞻竭视,耗伤气血津精,加之患者平素事务繁杂,思虑过度,情志不畅,肝郁不舒,内生郁热,煎熬阴津,目失濡润,发为干眼。初诊时患者以肺阴不足为本,同时兼有风热之候,故在养阴润燥的同时,佐以祛风清热。方中荆芥、薄荷、金银花、蒲公英疏风解表散热;麦冬养阴生津;北柴胡疏肝解郁;天花粉清热润燥;当归、白芍滋阴养血;桑椹、酒女贞子滋肾养阴;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钩藤、天麻平肝潜阳;菊花解毒清热,清肝明目;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加之鲜石斛糜养阴生津之力更强。诸药合用,共奏调整脏腑、调和阴阳、养阴润燥、清热燥湿之功效。二诊时患者风热证候不显,故在原方基础上去金银花、蒲公英。


5、小结


喻教授在眼科临床辛勤耕耘数十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创新,在治疗干眼、屈光不正、角膜病等疾病方面颇有心得体会,自创了多个经验方,并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医药治疗干眼的研究尚需更多的探索,拥有丰富天然药物资源的中医药在此领域拥有巨大潜力,有发现创新药物的广阔前景。本文通过对干眼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外障肉轮Ⅲ号方联合鲜石斛糜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期为眼科临床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思路,并为中医中药在治疗干眼探索更多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2]高轶,魏超群,弥禹,等.干眼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8):1313-1317.

[3]林婉婷,鲁才红,王峥嵘,等.焦点解决短程治疗联合正念训练对干眼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3,38(14):72-76.

[5]金子群,李从心,温莹.生活方式与儿童干眼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23,23(9):1503-1506.

[6]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表与干眼学组.中国干眼专家共识:生活方式相关性干眼(2022年)[J].中华眼科杂志,2022,58(8):573-583.

[7]赵磊,董宝强,左韬,等.针药结合治疗干眼合并视频终端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23,43(10):1134-1138.

[9]马宏杰,郑燕林.中医治疗干眼方法研究新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4):1469-1473.

[10]诸凤娇,陆燕英,周伟.干眼症的中医治疗研究[J].医学信息,2022,35(14):172-175.

[11]张乃霖,王斌,梁笑妍,等.刘启泉基于“通调五脏安脾胃”论治干眼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3,30(7):182-185.

[12]贾艾香,徐艺宸,叶梓萱,等.透热养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干眼经验总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3):1105-1108.

[13]杨雪,张琪.干燥环境相关性干眼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23,43(6):496-499.

[14]付晋,姚靖,吕婧.姚靖运用养阴清热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经验[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2,32(1):33-36,40.

[15]高青,徐嘉钰,孙河.孙河诊治年龄相关性干眼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3,33(7):637-640.

[16]宿蕾艳,庄曾渊.视疲劳病因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3):183-185.

[28]徐伟琴,莫立丹,刘生,等.鲜石斛果胶提取、结构改造及其物理特性研究[J].食品科技,2020,45(5):261-268.


基金资助: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021057); 2021杰出创新青年项目(kq2107014); 中医药防治眼耳鼻咽喉疾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眼科疾病(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SK4038);


文章来源:夏如梅,李蕾,喻干龙,等.喻干龙运用外障肉轮Ⅲ号方联合鲜石斛糜治疗干眼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24,40(09):62-6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期刊人气:288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4379

国内刊号:11-2849/R

邮发代号:82-434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