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讨论康柏西普治疗PCV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1/2018-04我院眼科收治PCV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接受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眼压、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BCVA、CMT、SFCT均无差异(P>0.05);随着时间增加,两组患者BCVA升高,CMT、SFCT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BCVA、CMT、SFCT均有差异(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眼压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3%vs6%,P>0.05)。结论:康柏西普应用于PCV可更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血液流变,减轻黄斑水肿等临床症状,且其安全性高,对眼压无影响。
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为脉络膜血管疾病,患者表现为眼底黄斑区橘红样脉络膜视网膜隆起,部分可见黄斑区视网膜下大范围出血,视网膜硬性渗出,脉络膜息肉样病灶和异常分支血管网、末端血管瘤样扩张结节等,严重影响患者视力[1]。目前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降低关系密切[2]。近年来,抗VEGF药物在眼底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康柏西普为重组融合蛋白,为我国自主研发抗VEGF药物,能有效抑制多种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常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但在PCV治疗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3-4]。因此,本研究将讨论康柏西普对PCV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7-01/2018-04我院眼科收治的PCV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8例18眼,女13例13眼;年龄40~86(平均60.2±6.8)岁;包括右眼病变者11例,左眼病变者20例;血管病变位置在黄斑中心凹下者17例,中心凹旁者10例,近中心凹者4例。观察组男17例17眼,女14例14眼;年龄42~85(平均60.4±6.6)岁;包括右眼病变者10例,左眼病变者21例;血管病变位置在黄斑中心凹下者16例,中心凹旁者10例,近中心凹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与批准。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
1.1.1纳入标准
(1)符合PCV的相关诊断标准[5];(2)均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等检查后确诊;(3)患者均出现视力降低;(4)均为单眼发病患者;(5)患者临床资料齐全完整。
1.1.2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类型黄斑变性疾病等患者;(2)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屈光间质混浊影响成像患者;(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患有肿瘤、精神障碍患者;(5)有手术史、外伤史或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患者;(6)曾接受眼底激光、抗VEGF注射或光动力疗法治疗患者;(7)治疗依从性低下患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3d,均接受妥布霉素眼液(国药准字H20044237)点眼,4次/d,并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睡眠。治疗当天,检测患者眼压,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告知患者手术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眼表面结膜囊局部麻醉,用50g/L聚维酮碘溶液(国药准字H33021567)冲洗眼部、结膜囊3次,取30号注射针,在距角膜缘3.5mm位置睫状体扁平处进针;对照组患者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10085)0.05mL,1次/mo,观察组接受康柏西普(国药准字S20130012)玻璃体腔内注射0.5mg/0.05mL,1次/mo;注射完毕后取棉签轻压针口10s,防止反流。而后涂抗生素眼膏做抗感染处理,无菌纱布包眼。术后第2d,通过RS-330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等方式复查患者眼部,若无异常,则继续采用妥布霉素眼液点眼3d,4次/d,持续1wk。如复查时:(1)自觉视力降低;(2)出现新发的黄斑水肿;(3)OCT检查显示仍旧存在积液。两组患者均参照3+PRN方案治疗(每月1针注射,连续3针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注射治疗),若定期复查时出现3项中的2项,对照组重复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负责,治疗后均对患者随访12mo。
1.2.2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各个治疗时间点(治疗前、治疗1wk,1、3、6、12mo),均接受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测。利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视力结果转换成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的眼压;利用OCT检测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治疗前、治疗3次后,采用SA-7000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1a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4.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则用x±s表示,不同时间点重复测定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眼压、BCVA、CMT、SFCT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BCVA、CMT、SFCT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增加,两组患者BCVA明显改善,CMT、SFC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12mo,两组患者BCVA、CMT、SF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眼压、BCVA、CMT、SFCT对比x±s
2.2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对比x±s
2.3两组患者自觉症状及并发症对比
截止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无视力降低、视网膜下出血、眼内炎症等并发症。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结膜下出血,发生率为3%(1/31),对照组有2例出现注射部位结膜下出血,发生率为6%(2/3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PCV临床治疗原则为消退息肉样病变,提高患者视力,维持视力稳定[6]。随着抗VEGF药物的研发与日渐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7],单独使用抗VEGF药物在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康柏西普为我国自主研发抗VEGF药物,其药效持续时间长,且对VEGF亲和力强,能与VEGF紧密结合,从而阻断血管生成[8-9]。但目前临床上关于康柏西普应用于PCV治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比雷珠单抗治疗,对康柏西普在PCV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增加,两组患者BCVA明显改善,CMT、SFCT均降低(P<0.05);治疗1、3、6、12mo,两组患者BCVA、CMT、SF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柏西普能更有效提高PCV患者视力,减轻患者黄斑水肿症状,更有效地缩小甚至消除患者息肉样病灶。与姚亮等[10]研究结果中SFCT的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与刘华等[11]的研究结果中BCVA、CMT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分析原因,这与康柏西普是一种人源化VEGF受体抗体,为重组融合蛋白,其亲和力较强,可以与VEGF-1各亚型以及VEGF-B、PIGF等结合,起到直接抗VEGF-A、VEGF-B的作用有关[12]。同时,刘华等[11]在研究中称,1次注射康柏西普0.5mg,在用药15d后,仍旧能够在患者脉络膜、视网膜等组织中检测到该药物,可能也与康柏西普药效持续时间更长有关。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均对PCV患者眼压无影响,也从侧面证明了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的使用安全性较高,不会造成患者一过性眼压升高情况。
现代病理学研究表明[13],脉络膜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会受血管的收缩、毛细血管阻塞等因素影响,从而引起腔内灌注压力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渗透性升高等,最终引起患者脉络膜视网膜发生病变。匡慧敏[14]在研究中称,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会引起微循环受阻,造成血液灌注不足,最终引发患者一些病理生理变化,导致患者无法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活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次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康柏西普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刘莉等[15]的研究也发现康柏西普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这可能是康柏西普是一种全人源化氨基酸序列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可以完全穿透视网膜,从而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出芽及血管新生,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血液供应能有关[16]。此外,本研究还观察了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自觉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且未给予特殊处理,在1wk后自行吸收。与李娜等[16]提到的康柏西普可以恢复患者的视网膜结构,且安全性良好,无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康柏西普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康柏西普应用于PCV可更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血液流变情况,减轻患者黄斑水肿等临床症状,且其安全性高,对眼压无影响。但本研究尚未对其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还有待继续跟踪随访研究。
参考文献:
[4]曹淑娟,姜爱新,项道满.康柏西普在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中的疗效.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3):3971-3974.
[6]凌啟鹏,韩冬梅,吴星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治疗进展.临床眼科杂志2018;26(3):281-284.
[7]徐建锋,杨丽君,莫荔,等.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疾病的实效性研究.国际眼科杂志2017;17(9):1734-1737.
[8]李迎春,樊映川.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2009-2011.
[9]谢驰,邱翠,方严.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16;24(6):527-530.
[10]姚亮,吕莎莎,刘子瑶,等.康柏西普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国际眼科杂志2017;17(6):1139-1142.
[11]刘华,许多,陈艳丽,等.康柏西普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眼科新进展2018;38(12):1144-1147
[13]孙连义,赵梅生,李凤至,等.血塞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7):5309-5311,5353.
[14]匡慧敏.行气活血袪瘀汤联合复方樟柳碱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2):1311-1314.
[15]刘莉,唐敬巧.康柏西普联合激光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中国药师2019;22(4):696-699.
[16]李娜,张杰,高荣玉,等.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MD患者RPE隆起面积与容积变化.眼科新进展2016;36(2):172-174.
阿依努·努拉厚,赵勇,王雁,张亚妮,卜倩.康柏西普治疗PCV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04):664-667.
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养计划项目(No.2019D03024).
分享:
睑缘炎性干眼症典型症状为眼睛干涩,同时伴不同程度的眼痒、畏光、眼部异物感等[3],临床主要以抗炎药物治疗。红霉素眼膏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治疗眼科相关炎症的药物,对眼睛刺激性小,适用于多种眼部细菌、真菌,但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得预期疗效[4]。
2025-04-14现阶段,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发展,功能性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 的不断更新,白内障术后良好视力的恢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对白内障手术的期望,他们还要求有良好的视觉质量与视觉功能。 传统的双焦点 IOL 存在明显中距离视力不足的局限性及眩光、光晕、对比敏感度下降等光学干扰现象,而景深延长型 IOL 的近距离视力欠佳。
2025-04-01眼内新生血管性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主要由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偏高引起的血管病变所诱发。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以及与其相伴的渗出、出血、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可严重破坏眼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2025-03-22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对患者危害较大,可导致视力下降、视物不清晰,还可伴有眼前黑影飘动感,视物似有云雾遮挡,若不及时采用有效方法干预,会导致患者的视力越来越差,工作和生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多建议视网膜脱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以促进视网膜复位,逐渐恢复视力,但手术有一定风险,且预后不可控[2]。
2025-03-04睑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眼睑边缘红肿、疼痛及分泌物增多。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抗生素滴眼或软膏涂抹,可发挥抗菌作用,控制感染,改善红肿、硬结等症状;但抗生素无法渗透到腺体深处,治疗效果有限,且该疾病可出现反复发作,易进展为脓肿,需进行联合治疗[1]。
2025-02-19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眼科疾病,是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为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4⁃5]。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角膜炎由于其特异性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发生误诊,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引起角膜穿孔,甚至眼内感染。
2025-02-13麦粒肿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发病人群多为儿童和青年,该疾病俗称“针眼”、“土疡”等,在西医中,又叫做“睑腺炎”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两种,内麦粒肿为睑板腺感染,外麦粒肿为眼睑皮脂腺或睫毛毛囊感染,发病主要原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成,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红热痛肿[1]。
2025-02-12营卫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医师认识和诊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人体中,营气行于脉中,分泌津液化生血液以营养周身,卫气行于脉外,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以御外邪侵袭,司开阖以调节汗液排泄,营卫二者相互调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2025-02-10据研究[2]调查,我国上海AMD发病率 高达15.5%,全国患者总数超过500多万,已经成为我国防盲 治盲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也将AMD 定为现阶段三大重点防盲眼病之一。AMD分干性、湿性两 型,现有研究[3-5]发现,氧化应激、炎症与免疫、自噬、铁死亡、 血管生成等与AMD的发生密切相关。
2025-02-10中医眼科临床治疗因风证的良方正容汤[1],主治风邪外袭,痰湿阻络所致口眼斜,上睑下垂或视物成双,祛风化痰、活络解痉之功显著。张老师遵其父“外障眼病,祛风为先”的教导,妙用名方正容汤治疗风痰阻滞经络类外障疾病,收效甚佳。现将其临床应用“正容汤”治疗眼科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2025-02-10人气:18547
人气:16671
人气:16005
人气:15570
人气:152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眼科
期刊人气:138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4469
国内刊号:11-3025/R
邮发代号:82-578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