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盛唐时期是游侠诗高度繁荣创作的时代,每篇诗作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蕴。文章以不同诗人创作的《少年行》为例,来分析盛唐时候游侠诗的两种创作叙述模式,试从中找出盛唐时期游侠诗展现的独特的文化价值。
唐代是诗歌高度繁荣的时代。盛唐时期的繁荣鼎盛,更是催生着无数文人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或渴望建功立业、或向往仗剑任侠,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在继承前人“侠”者精神的基础上,歌咏侠气义气,创作出大量的“游侠诗”这一类诗作。少年是游侠群体中最常见的类型,“少年”一词在众多诗作中频繁出现。本文单从盛唐诗人拟作《少年行》这一古题创作的诗篇,来探讨盛唐时期游侠诗几种不同的叙述模式。
一、盛唐时期游侠诗繁荣的原因
“游侠”一词很早便已产生,两汉时期司马迁、班固便在修史时便为游侠列传。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游侠为题材的作品开始大量产生。动乱的社会中英雄辈出,人们开始崇尚英雄,歌咏侠士。此时的游侠诗诗体主要是乐府诗,郭茂倩《乐府诗集》中辑入的《结客少年场行》,刘宋鲍照、北周庾信皆有作,后又有南朝梁何逊、陈沈炯作《长安少年行》,多是歌咏少年侠士重情重义、任侠使气等事。此外,曹植的《结客篇》《白马篇》《名都篇》也是六朝游侠诗的典型之作。
而到了唐代,空前繁荣的社会,侠风高涨,推动了游侠诗的创作。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思想包容,使得诗歌发展达到了鼎盛的局面。首先,大唐经济的高度发达,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为侠士的游行提供了富裕的经济基础。开元、天宝时期经济达到鼎盛,更是推动任侠尚武风气的盛行。其次,国力的强盛,社会的安定,加之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社会重功名的风气,诗人们渴望建功立业,立志惩恶扬善。侠士们积极投身于报效国家、征战沙场。再者,统治者开明包容的思想政策,儒、释、道思想的兼容并进,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在这样开放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整个社会基调都是昂扬向上的,促进了唐代侠风义气的高涨。
盛唐游侠诗的繁荣与时代是息息相关的,侠风的高涨,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推动游侠诗的盛行,使其成为盛唐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盛唐时期游侠诗的叙述模式
盛唐时期的游侠诗歌咏的对象多为少年游侠。从《全唐诗》可看到,唐代以《少年行》作为题目的诗歌众多,包括变体《邯郸少年行》《长安少年行》《渭城少年行》《汉宫少年行》等等。一些诗人以此为题,表达其对侠义精神的颂扬,如李白、王维、令狐楚、张籍、王昌龄等人。
盛唐时期的游侠诗创作,或抒发其仗剑疏狂之意,或感怀其建功立业之心。仔细阅读这类游侠诗,会发觉这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立意,接下来,将从不同诗人的《少年行》,来分析游侠诗中不同的创作模式。
1.少年轻狂——纵马扬鞭——潇洒风流
第一种模式是传统且典型的游侠诗,通过对少年游侠生活方式的描写,突出盛唐时期尚武任侠的风气。少年侠士纵横恣意、豪放不羁的生活方式令诗人们艳羡不已,诗人们通过将自我或者他人塑造成侠客,抒发自己对侠客生活的向往、对少年游侠的倾慕。这类游侠诗的叙述模式通常是塑造少年侠客如何策马试剑,又如何洒脱不羁,诗中的侠客不在乎功名利禄,他们的方式是“游”,其目的也是“游”。此外,这类游侠诗多以马、剑、酒为典型意象,突出少年游侠的豪放和潇洒。
以李嶷《少年行三首》为例:
十八羽林郎,戎衣侍汉王,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傍,
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
侍猎长杨下,承恩更射飞,尘生马影灭,箭落雁行稀,
薄暮随天仗,联翩入琐闱;
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朝游茂陵道,夜宿凤凰城,
豪吏多猜忌,无劳问姓名。1
这三首诗歌整体描写的是一个少年侠士,策马驰骋于山野田间、都市街巷,一个翩翩少年郎的形象跃然纸上。歌咏了意气风发的少年侠士狂放不羁的生活方式。第一首刻画少年禁军是如何神采飞扬,陪侍君主无限风光。第二首写他射术高超、纵马驰骋,洒脱快意。第三首写这位少年侠客有酒有剑无限惬意,也不顾他人猜忌目光。诗人在其中又用“挟弹”“玉剑”“金杯”等典型的意象,来体现这个少年侠客的潇洒肆意,令人着实艳羡不已。
这类少年游侠诗中的侠士,往往不慕名利、重义气又重许诺。他们行侠仗义是本心,这类诗歌是侠义精神的高度体现。这在盛唐游侠诗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如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少年行其二》)2,芮挺章“轩骑青云际,笙歌绿水边”(《少年行》)3,韩翃“鸣鞭晓出章台路,叶叶春衣杨柳风”(《少年行》)4等等。创作者们羡慕着少年游侠自由无束、洒脱快意的生活方式,这同样体现着盛唐时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
2.狂放不羁——随军出征——建功立业
与豪放不羁、个性张扬的市井游侠不同,另有一类游侠诗除了表达恣意自由之外,更是借少年侠客的形象去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渴望。这也是盛唐游侠诗的一种常见现象。这类诗歌塑造的少年侠客,他们仗剑任侠豪放不羁,同时也向往功名利禄、渴望报效祖国。这类游侠诗的叙述模式往往刻画意气飞扬的少年侠客入仕从军,征战沙场,注重抒发崇高的人生理想。将侠气与士气、自由与理想相结合是这类游侠诗的特点。
以王维《少年行(四首)》为例: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5
这一组诗通过描写高楼纵饮、壮怀从军、勇猛杀敌、功成受赏几个典型场景,塑造出一个意气风发、不畏艰险、驰骋沙场最后功成名就的少年侠士形象。其一描写少年侠士意气飞扬、潇洒风流,策马驰骋。其二讲述这位少年侠士年少从军,不畏艰险、不惧苦难。其三刻画他的骁勇善战、驰骋沙场、战功显赫。其四讲述功成名就、立功受赏的光辉时刻。全诗层次分明,将少年仗剑任侠的豪气与投身报国的人生理想结合在了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向往渴望。
将少年侠气与功业理想相结合,来抒发其远大的人生理想,是这类游侠诗的特点。与王维类似的诗人不在少数,如张籍“不为六郡良家子,百战始取边城功”(《少年行》)6,令狐楚“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少年行其三》)7,王昌龄“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少年行二首》8)等等。诗中的少年侠士们不惧艰险也不在乎结局,借战场抒发心中的豪情壮志,崇高的人格与积极的理想相结合,诗人们的爱国精神、功业理想、壮志豪情都蕴藏于其中,体现出盛唐游侠诗独特独有的浪漫气息。
总之,盛唐时期的游侠诗,一半是豪放不羁的侠士气节,向往仗剑任侠、率性自由;一半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渴望征战沙场、报效祖国。无论是哪一种,盛唐时期的诗人们都通过游侠诗对侠义精神进行了热烈的赞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建功立业的抱负相融合,展现了整个社会昂扬向上的风气,侠义精神成为唐朝宝贵的精神财富。
盛唐时期的游侠诗与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组成这一时代蔚为壮观的精神文明,我们在欣赏这一时期游侠诗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体会到蓬勃繁荣的盛唐气象。
参考文献:
[1](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
[3]钟元凯.唐诗的任侠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1983(5).
[4]汪聚应.唐人咏侠诗刍议[J].文学遗产,2001(6).
注释:
1.[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4卷第60首.
2.[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4卷第56首.
3.[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03卷第36首.
4.[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45卷第53首.
5.[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28卷第68首.
6.[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4卷第59首.
7.[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4卷第62首.
8.[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4卷第58首.
石晨玥.从《少年行》看盛唐时期游侠诗叙述模式[J].大众文艺,2020(09):20-21.
分享:
独特的风土环境,会营造不同的人文风景。日本由于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异常敏锐。这种性格特点也在日本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形成了一种物哀的传统,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与特点,在文坛中也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风格。本文在分析日本文学中季节感与景物观形成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基础上,结合日文文学中特有的物哀传统进行了阐述。
2021-09-08孤独是一种状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对孤独的描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从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和文明的孤独来探究这个话题。从个体而言,本文举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探讨他们的孤独;从家族而言,本文描写了家族的循环和衰落;从文明而言,将孤独与拉美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孤独。
2021-09-08芥川龙之介(以下简称芥川)除了是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位汉学家。关于他的小说研究颇多,而对其汉诗的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仅限于少数研究者。芥川生平创作的34首汉诗,因仅附在友人的信札中或受托题于画作上,故而对其汉诗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将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析出其汉诗的关键词并构建芥川汉诗的表现手法体系,探讨其汉诗中的中国要素,和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关联。
2021-09-08大正时期是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日本文学界有许多重要作家亲身前往体验现实中国,兴起了所谓中国情趣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日本文学界对中国的认识,从对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憧憬,或转变为带有殖民色彩的猎奇,或走向了幻灭转而寻求日本情趣,或形成了脱胎于中国文化而表现现代自我的崭新主题。以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等日本作家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日本文坛中国情趣的种种表象,对富于中国情趣的日本作家们的创作特点及价值选择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逐渐幻灭的过程。
2021-08-31本研究聚焦亚当•约翰逊2015年短篇小说集《幸运微笑》,从梦幻、疾病、反讽、创伤等视角解读边缘人物形象,认为作品通过剖析形形色色但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及内心世界,揭示高科技尽管可以复制人类的外在形象,却无法治愈人类所患的癌症疾病。
2021-08-28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类文明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却在日益被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生态批评文学逐渐诞生。在文学领域通过作品创作及文学研究来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通过文学研究与生态保护意识有机结合,开创了文学研究中的绿色化的新视角。
2021-08-26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8-26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在西方的书籍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对中国元素的描述,中国元素高频率地出现在德语文学作品中,吸引了大量的德语文学家之类的欧洲文化学者。该篇文章主要是从文学史相关方面的角度出发,并通过一些文献资料,针对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文学蕴含的艺术与古人的哲学思想等之类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2021-05-21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绘本采用视觉、听觉建构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加强,儿童绘本翻译也逐渐受到文学翻译界的重视。研究表明,我国有约70%的家长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主要启蒙读物之一。由于我国儿童绘本文学起步晚,故英语绘本成了主流。但如今市场上现存的翻译过来的绘本翻译质量差。
2021-05-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2021-03-19人气:5085
人气:3127
人气:1134
人气:1110
人气:81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学
期刊人气:800
主办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文学
创刊时间:2014年
发行周期:半年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11
影响因子:0.003
影响因子:0.012
影响因子:0.002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