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在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提升儿童的阅读和认知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绘本包含图、文、音三种模态,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儿童绘本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
一、引言
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绘本采用视觉、听觉建构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加强,儿童绘本翻译也逐渐受到文学翻译界的重视。研究表明,我国有约70%的家长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主要启蒙读物之一。由于我国儿童绘本文学起步晚,故英语绘本成了主流。但如今市场上现存的翻译过来的绘本翻译质量差。而国内对绘本的研究又主要集中于认知、出版、教育意义等角度,针对英文绘本的汉译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基础薄弱,研究结果少之又少。本篇文章详细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英语儿童绘本汉译中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并对其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
二、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英文绘本进入我国图书市场,绘本翻译逐步受到重视,针对儿童绘本汉译的相关研究必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绘本亦被称为图画书(picturebooks)或插图书(illustratedbooks),起源于欧美等国家。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品相比,儿童绘本包含了大量的图片,是图片与文字的完美结合。OittinenRiitta从图片视觉和文本朗读的角度对英文绘本的汉译策略进行了研究,为绘本翻译研究奠定了基础。随后,Nikolajeva提出“描述性文本(descriptivetexts)”,并初步探讨了英文绘本中的图文关系及其意义构建。DavidHArnold在其文章中指出为学龄前儿童朗读绘本时应注重其图、文、音三种模态的相互配合,以便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语言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国外针对儿童绘本的相关研究已经拓展至翻译领域,且注重儿童绘本的多模态关系呈现,但未能更深入地去探讨儿童绘本中各个符号系统互动关系的实现方式,以及译者在汉译过程中应该如何去把握这种关系从不同层面再现原文的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并将其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三、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大量英文绘本涌入中国市场,一些知名绘本逐渐被中国读者熟知,其汉译本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而除一些名家的翻译本以外,大部分的汉译本翻译质量较差,很多问题有待考究。近年来,这些问题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江洁仪从绘本的文学性、亲子共读性等特点出发,提出在绘本汉译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不常用的字和词汇,并且注重文字和图片的结合。霍玉英分析了《儿童乐园》上的一篇儿童绘本翻译作品,详细研究了绘本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重绘本现象,即译者对英文绘本在文字或图片上做了较大的改动,并从认知和审美的视角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袁宏曾从儿童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对儿童绘本翻译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儿童绘本翻译的简易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三原则。儿童文学家、翻译家徐德荣则从绘本翻译过程中的风格再造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1]。王洪林则从符号学和形象学视角下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研究[2]。此外,也有学者从多模态转喻[3]和多模态隐喻[4]视角对儿童绘本翻译进行了研究。
以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广泛,但究其根本还是在普通儿童文学翻译范畴下开展的,局限于语际翻译,虽然有个别研究涉及多模态话语分析,但只涉及了儿童绘本整体意义的理解层面,未能从多模态角度出发对儿童绘本的意义呈现开展研究,对绘本的特殊性考虑不足。
多模态语篇是指由语言、图像、声音和色彩等多种符号构建的语篇,不同的符号系统在意义创建过程中相互作用,对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图文关系相关研究逐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Barthes以新闻和广告中的图片为研究对象,并提出了锚定、依赖和说明这三种图文关系。O’Halloran从跨符号的多模态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语言和图像两个系统间的隐喻关系。谢妮妮则以《格林童话》的图文关系为研究对象[5],提出绘本中图文关系存在详述、增强和延展三类逻辑语义关系。田园、刘世生从图式的保持、强化和更新三方面对图文在绘本中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6]。综上所述,儿童绘本中的图文关系呈现已然成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然而将图文关系和绘本翻译相结合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四、儿童绘本翻译研究发展趋势
从文献梳理看,国内外针对儿童绘本的汉译研究要么过于关注语言转换,忽视不同符号系统之间的转换,要么过于侧重翻译实践,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儿童绘本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相关研究应该既要体现其特殊性,又要考虑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从符号学、多模态、儿童文学、文化及社会研究等诸多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拓展研究范畴,提高绘本翻译质量。故儿童绘本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更新研究方法拓展多模态语篇研究范畴
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和社会符号学理论引入到儿童绘本翻译研究,以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研究相关理论以及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和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时下最流行儿童绘本中图、文、音三个模态为研究对象,为儿童绘本翻译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新视角,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儿童绘本的翻译问题,该研究方法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拓展了多模态语篇研究的范围。
(二) 注重跨学科融合
将多模态语篇分析和功能翻译理论融合在一起,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儿童绘本汉译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实现了多模态语篇研究和儿童绘本翻译研究领域的跨学科融合,提高儿童绘本翻译质量。
(三) 侧重儿童翻译质量提升
未来针对英汉双语儿童绘本的研究将逐步侧重于翻译策略的选择,通过较为成熟的翻译策略再现原文绘本的整体意义,有利于提高儿童绘本翻译质量,促进儿童绘本翻译和儿童绘本出版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
五、结语
从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研究理论以及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分析儿童绘本中的图、文、音三个模态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的角度对儿童绘本多模态话语分析开展研究有利于译者充分理解多模态绘本话语中语言语篇、视觉语篇及听觉语篇在意义创建过程中起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以掌握儿童绘本的整体意义,进而提高儿童绘本翻译质量及儿童绘本出版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这将是未来儿童绘本多模态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德荣,江建利.论图画书翻译中的风格再造[J].中国翻译,2017,(01):109-114.
[2]王洪林.符号学与多模态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兼评《翻译绘本》[J].中国翻译,2019,(03):124-129.
[3]程璐璐.儿童绘本中的多模态转喻形式与类型[J].学前教育研究,2020,(10):63-76.
[4]赵秀凤,李晓巍.叙事绘本中“愤怒”情绪的多模态转——隐喻表征——认知诗学视角[J].外语教学,2016(37):10-14.
[5]谢妮妮.《格林童话》中图文关系的逻辑语义扩展探讨[J].外语教学,2014,(01):112-114.
[6]田园,刘世生.多模态小说中的图文关系及意义建构研究[J].外语教学,2017,(02):39-43.
文章来源:何会敏.英语儿童绘本汉译中的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及趋势[J].文化产业,2021(14):32-33.
分享:
独特的风土环境,会营造不同的人文风景。日本由于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异常敏锐。这种性格特点也在日本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形成了一种物哀的传统,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与特点,在文坛中也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风格。本文在分析日本文学中季节感与景物观形成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基础上,结合日文文学中特有的物哀传统进行了阐述。
2021-09-08孤独是一种状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对孤独的描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从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和文明的孤独来探究这个话题。从个体而言,本文举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探讨他们的孤独;从家族而言,本文描写了家族的循环和衰落;从文明而言,将孤独与拉美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孤独。
2021-09-08芥川龙之介(以下简称芥川)除了是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位汉学家。关于他的小说研究颇多,而对其汉诗的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仅限于少数研究者。芥川生平创作的34首汉诗,因仅附在友人的信札中或受托题于画作上,故而对其汉诗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将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析出其汉诗的关键词并构建芥川汉诗的表现手法体系,探讨其汉诗中的中国要素,和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关联。
2021-09-08大正时期是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日本文学界有许多重要作家亲身前往体验现实中国,兴起了所谓中国情趣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日本文学界对中国的认识,从对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憧憬,或转变为带有殖民色彩的猎奇,或走向了幻灭转而寻求日本情趣,或形成了脱胎于中国文化而表现现代自我的崭新主题。以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等日本作家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日本文坛中国情趣的种种表象,对富于中国情趣的日本作家们的创作特点及价值选择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逐渐幻灭的过程。
2021-08-31本研究聚焦亚当•约翰逊2015年短篇小说集《幸运微笑》,从梦幻、疾病、反讽、创伤等视角解读边缘人物形象,认为作品通过剖析形形色色但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及内心世界,揭示高科技尽管可以复制人类的外在形象,却无法治愈人类所患的癌症疾病。
2021-08-28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类文明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却在日益被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生态批评文学逐渐诞生。在文学领域通过作品创作及文学研究来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通过文学研究与生态保护意识有机结合,开创了文学研究中的绿色化的新视角。
2021-08-26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8-26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在西方的书籍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对中国元素的描述,中国元素高频率地出现在德语文学作品中,吸引了大量的德语文学家之类的欧洲文化学者。该篇文章主要是从文学史相关方面的角度出发,并通过一些文献资料,针对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文学蕴含的艺术与古人的哲学思想等之类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2021-05-21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绘本采用视觉、听觉建构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加强,儿童绘本翻译也逐渐受到文学翻译界的重视。研究表明,我国有约70%的家长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主要启蒙读物之一。由于我国儿童绘本文学起步晚,故英语绘本成了主流。但如今市场上现存的翻译过来的绘本翻译质量差。
2021-05-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2021-03-19人气:3148
人气:2048
人气:1464
人气:1405
人气:127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期刊人气:1279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外国文学研究所译林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7-7766
国内刊号:10-1309/I
邮发代号:82-835
创刊时间:195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影响因子:0.73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