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
一、日本战后文学思潮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发展开端,1945年之后的日本文学被称为战后文学。在日本战后这段特殊的历史进程中,战后文学的兴起和发展给日本文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日本政府在战争前期和中期都实施了严格的文化管制,1945年前的日本战争文学多以战场报道和国策文学的形式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日本国民开始从天皇至上、军国主义的思想桎梏中步入一个持有全新价值体系的新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1]。日本文学研究者普遍以为战后文学终止于1955年前后。
“沟通交流、相互理解”一直是改善中日两国关系的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虽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但毕竟得以战胜国的身份屹立于世界政坛之间,但日本却再也无法摆脱战败国的历史身份。目前,中国对日本战后文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各文学流派、作品的创作特色、作家的创作心理方面。各类文学流派的兴衰过程、与当时的日本政治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各类文艺思潮对日本民众产生的精神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尚属少数。研究日本战后文学思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战后文化特征、分析日本战后民众的复杂心理、进而加深对目前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理解。
二、无赖派--日本战后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体现
日本战败后,最先活跃起来的便是无赖派。无赖派又称为“颓废派”,是战后1946年到1948年间活跃于日本文坛的一个特别的作家流派。他们以战后混乱的社会现实为创作背景,反对传统的日本近代文学流派中的写实主义,对现有的价值观、人生观表示怀疑和批判。无赖派作家将自己一头扎入战败社会的荒芜惨淡中,展示了自嘲、自虐,颓废的创作态度。无赖派作家并没有组建文艺团体或创办固定的同人杂志,他们以扭曲传统意识的作品风格迎合战后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社会现实,带有病态和反社会的倾向[2]。
坂口安吾的《白痴》、《在樱花盛开的树林下》;石川淳的《废墟中的上帝》、《黄金传说》;太宰治的《斜阳》、《人间失格》;田中光英的《野狐》等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品。其中,太宰治在作品中构筑了一个因追求人性的至真至纯而最终幻灭的文学世界,展示了破灭的美感而一跃成为当时的流行作家。无赖派的文学作品充满忧郁、颓废和对传统人生观、价值观的嫌恶之情,内容上具有自我嘲讽和否定一切的特征倾向。
无赖派作家因战后社会体系混乱,国家秩序崩塌而产生了强烈的反社会性,他们反对权威、厌恶既有的社会价值观。无赖派的出现添补了战后的文学空白,对战后年轻人的思想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日本战后派--日本军国主义的衰败与普通民众厌战绝望情绪的体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战争中失去一切的日本国民内心对军国主义有着一股蛰伏已久的怨恨与愤懑。因为美军的文化管制,战后的日本文学存在一段时期的空白。解禁过后,文学创作成了反思那段噩梦般往昔的重要渠道之一。战后派作家多为战后初期崛起的中、青年作家,他们在军国主义统治的黑暗岁月中断送了自己的青春。有些人更是被迫参与战争,远离家乡,九死一生。其作品内容多集中于反映日本军国主义的衰败与普通士兵厌战绝望的情绪,表达了对军国主义的不满和批判。
1946年,本田秋五、平野谦、荒正人、埴谷雄高、小田切秀雄、佐佐木基一、山室静七人创刊《近代文学》杂志。本田等七人都是深受马克思主义文学运动影响的青年文学评论家。他们在关注日本文坛转型和忍受侵略战争文化管制的同时,切身体验了从战争直至日本战败后的黑色暗谷时代。日本《近代文学》杂志虽然从属于新日本文学会,但与日本民主主义文学运动仍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坚持了自身的文学独立性。
他们也不依附任何的日本政治党派,强调创作自由。《近代文学》批判了以往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偏向性,将目光集中在日本文学转型问题和文学者在战争中的社会责任方面。他们提出的政治与文学论、时代论、个人主体论等丰富的问题意识为日本战后文学的积极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柱,并为战后派作家的知性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得到了日本文坛的高度评价。
日本战后文坛新人辈出,他们以《近代文学》同人杂志的评论活动为出发点,确定了建立近代自我意识的文学目的,坚持创作并成长为日本战后文学的担当者,这些新时代的作家被称为第一次战后派。野间宏的《红月亮》讨论了战争与人性的问题;中国文学研究者武田泰淳从对战争的反省出发,进而探究人类生存方式的作品《蝮蛇的习性》;刻画在绝望中坚忍生存意义的作品《深夜的酒宴》(椎名林三);描写战场中士兵亲身体验的心理分析小说《俘虏记》(大冈升平),还有以批判战争为主题的梅崎春生的《樱岛》。这些作品多借十九世纪小说创作的表现手法,痛彻地批判了日本的战争经历。在日本战后昏暗的国内政治现实下,他们的小说在一种观念性伴随着虚无主义的氛围中体现着实存主义的创作精神,这种写作风格与战前,战中文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这样的战后文学发展态势下,朝鲜战争爆发。因为美国政府的干预,日本国内的政治倾向开始发生改变,此时崛起了一批极力反对日本再次卷入战争的青年作家。他们与第一次战后派不同,并没有创建像《近代文学》那样的文学组织,而是更倾向于各自发挥自身的个性和才能。这批作家被称为第二次战后派。武田泰淳的《风媒花》、《流人岛》;堀田善卫的《祖国丧失》;大冈升平的《野火》;安部公房的《墙》等都属于这个时期的作品。第二次战后派文学者厌恶战争,祈求和平,在文章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同第一批战后派作家有一脉相承之处。
日本战后派文学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的反省,它的兴起为战后沉闷凝重的日本文坛吹来了一缕清风,而且激励着有良知的日本人放弃旧观点,反省过去的错误。作品中强调个人生命的可贵,为日本的新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3]。
四、日本战后文学转换的代表--表达日常生活性、私小说性和反批评性的“第三新人”
第三批战后派作家在日本又被称为“第三新人”,代表作品有安冈章太郎的《恶友》、吉行淳之介的《骤雨》、庄野润三的《静物》、阿川弘之的《舷灯》、远藤周作的《沉默》等。“第三新人”在创作风格上与前两批战后派作家不同,相比前两批战后作家积极推进日本文学转型的创作态度,或因生活时代发生的变化,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描绘市民日常生活方面,创作风格也逐渐恢复到日本传统的“私小说”写作手法[4]。“第三新人”对描绘日本战后的残败景象失去了兴趣,他们注重“日常生活性、私小说性和反批评性”。
作品主人公多为生活在城市的小人物,通过描绘他们的世界来体现当时的精神压力和社会现实。出于“私小说”文学的特征,“第三新人”作家各自的文学主题、创作倾向、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他们没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只能在抒情的创作手法和淡雅的创作风格中找到一些一致性。他们的小说都拥有纤细的情感和忠于自我的态度,相比社会性,他们更注重作品的文艺性。“第三新人”的作品多对社会政治问题表现了赤裸裸的厌恶和反感,也有一些文艺评论者认为他们的作品充斥着小市民思想,缺少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
五、追求自我的内在精神或日常性中的不安与非现实的“内向的一代”
“第三新人”之后,日本文坛又陆续出现战后的第四批、第五批新人作家,这些作家包括石原慎太郎、大江健三郎、开高健、高桥和已、柴田翔、真继伸彦等。这段时期的日本文坛,因为战后经济复兴、媒体文化推进、商业资本扩大等原因,大众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推理小说、家庭小说、SF小说等大众文艺与日本纯文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作品的“通俗化”也不可避免地为日本现代文学带来了危机和困难。
六、结束语
从“第三新人”作家开始,日本文坛的创作风格便开始偏向现实生活中的“日常性”,到了第六批战后派作家,创作风格已经彻头彻尾形成了一种“日常性的文学”。第六批战后派作家也被称为“内向的一代”。“内向的一代”正好处在战后派与现代作家的中间位置,他们因找不到能够安置自身价值观念的社会统一标准而放弃追求外在世界,把焦点放在了去探究自己左摇右摆的内心世界上。他们注重创作的过程,而不在意创作的结果,把独特的“叙述”方式作为创作的重点,倾向于用自己独有的叙事手法去打开文学的世界。
古井由吉的《杳子》、后藤明生的《夹击》、阿部昭的《司令的假期》、黑井千次的《时间》等都属于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日本文坛对“内向的一代”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们的小说缺少必要的社会观念,没有系统的价值体系,创作内容抽象不真实。过分的日常性描绘让读者弄不清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也变得乏味不易解读。“内向的一代”虽说是以描绘“日常性”为主,但却缺少日本传统的写实风格。但其独特的视点、敏感的创作风格仍为以后的日本现代文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长新主编.日本文学史[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2][日]市古贞次著.日本文学史概说[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徐志民.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贾军芹.文化局限与战后派文学的反战艺术高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周婷婷.日本战后文学思潮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1(03):50-51.
分享:
独特的风土环境,会营造不同的人文风景。日本由于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异常敏锐。这种性格特点也在日本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形成了一种物哀的传统,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与特点,在文坛中也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风格。本文在分析日本文学中季节感与景物观形成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基础上,结合日文文学中特有的物哀传统进行了阐述。
2021-09-08孤独是一种状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对孤独的描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从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和文明的孤独来探究这个话题。从个体而言,本文举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探讨他们的孤独;从家族而言,本文描写了家族的循环和衰落;从文明而言,将孤独与拉美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孤独。
2021-09-08芥川龙之介(以下简称芥川)除了是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位汉学家。关于他的小说研究颇多,而对其汉诗的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仅限于少数研究者。芥川生平创作的34首汉诗,因仅附在友人的信札中或受托题于画作上,故而对其汉诗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将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析出其汉诗的关键词并构建芥川汉诗的表现手法体系,探讨其汉诗中的中国要素,和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关联。
2021-09-08大正时期是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日本文学界有许多重要作家亲身前往体验现实中国,兴起了所谓中国情趣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日本文学界对中国的认识,从对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憧憬,或转变为带有殖民色彩的猎奇,或走向了幻灭转而寻求日本情趣,或形成了脱胎于中国文化而表现现代自我的崭新主题。以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等日本作家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日本文坛中国情趣的种种表象,对富于中国情趣的日本作家们的创作特点及价值选择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逐渐幻灭的过程。
2021-08-31本研究聚焦亚当•约翰逊2015年短篇小说集《幸运微笑》,从梦幻、疾病、反讽、创伤等视角解读边缘人物形象,认为作品通过剖析形形色色但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及内心世界,揭示高科技尽管可以复制人类的外在形象,却无法治愈人类所患的癌症疾病。
2021-08-28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类文明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却在日益被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生态批评文学逐渐诞生。在文学领域通过作品创作及文学研究来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通过文学研究与生态保护意识有机结合,开创了文学研究中的绿色化的新视角。
2021-08-26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8-26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在西方的书籍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对中国元素的描述,中国元素高频率地出现在德语文学作品中,吸引了大量的德语文学家之类的欧洲文化学者。该篇文章主要是从文学史相关方面的角度出发,并通过一些文献资料,针对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文学蕴含的艺术与古人的哲学思想等之类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2021-05-21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绘本采用视觉、听觉建构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加强,儿童绘本翻译也逐渐受到文学翻译界的重视。研究表明,我国有约70%的家长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主要启蒙读物之一。由于我国儿童绘本文学起步晚,故英语绘本成了主流。但如今市场上现存的翻译过来的绘本翻译质量差。
2021-05-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2021-03-19人气:3343
人气:2454
人气:2270
人气:1666
人气:150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评论
期刊人气:1887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1-6368
国内刊号:11-1068/I
邮发代号:82-325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44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