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干眼病(dry eye disease,DED)是眼科常见的眼表和泪液疾病,伴有神经感觉异常,以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瘙痒和疼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角膜为透明的无血管组织,是机体神经分布最密集的组织。角膜伤害性神经支配为睫状神经,其中,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节(TG)的眼支中。
123
0
泪道阻塞属于眼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泪小管、泪点、泪囊与鼻泪管的交界处等位置,患者大多有溢泪、溢脓等症状表现,临床需要尽早给予有效的治疗,否则有可能引发眼内或眼外感染,导致严重结果[1]。对于泪道阻塞,临床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减轻泪囊炎症、重建泪道泪囊到鼻腔的引流通道,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便是基于此原则而建立一种术法,作为临床治疗泪道阻塞的传统术法,其可以重建泪道泪囊到鼻腔的引流通道,解决泪道阻塞问题,减轻患者的溢泪等症状[2]。
53
视疲劳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以眼、全身器质性、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为特征的综合征,属于心身医学范畴[1],表现为用眼后视近物不能持久,久则视物昏花、眼部干涩不适、酸胀流泪,以及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症状[1]。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电脑和手机等视频终端的使用人群持续增加,使视疲劳的患病率居高不下。
119
近视,中医称为“目不能远视”,又名“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1]始称“近视”。现代医学[2]认为,近视是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从而导致远距离视物模糊,严重可以致盲。
103
近视作为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难题,探寻治疗近视的有效手段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中医学[1]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为特征界定近视,认为其属“能近怯远症”范畴,明末清初定名为近视眼[2]。中医学辨治“目不能远视”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其发病原因与人体脏腑所受的影响密切相关。
116
上睑下垂是整形外科常见的眼部疾病,该病对患者的视力健康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1]。目前临床上治疗上睑下垂的主要方法为手术矫正,主要有联合筋膜鞘悬吊术、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缩短术。近年来,针对上睑下垂的这3种矫正手术方式临床研究较多,其中也不乏Meta分析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但基本上均是针对其中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在3种手术疗效的综合比较方面,较少有相关文献报道[2]。
47
葡萄膜炎又称色素膜炎,是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组织炎症的总称,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1]。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浆液性葡萄膜炎、纤维素性葡萄膜炎、化脓性葡萄膜炎及肉芽肿性葡萄膜炎。葡萄膜炎的病因复杂,一般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72
视网膜图像检测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安全的医疗检查手段。通过观察视网膜图像可以检查到静脉阻塞、动脉硬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许多疾病的潜在信息[1]。由于视网膜图像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和眼科专家对其进行人工分辨,不利于大规模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因此研究一种可行的对视网膜图像的自动分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01
老视,俗称老花眼,即视力老化,是因晶状体弹性和可塑性以及睫状肌的调节功能下降,以至于视线无法再聚焦在手臂距离或更近的物体上,这是一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通常在人40岁左右开始出现,之后逐渐丧失眼睛阅读的聚焦能力[1]。老视症状通常包括视力模糊或复视、头痛、眼部不适和眼睛疲劳等[2],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以及处方药的不良反应[3]。
90
视觉作为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年龄相关性眼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在全球范围内都造成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眼科疾病的发生多与线粒体的状态密切相关。
92
干眼是以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中泪液分泌减少是导致干眼难治易复的关键[1]。眼表反复炎症、眼部伤口等是致泪膜稳态失衡的关键,也是临床中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等手术后易致干眼的原因。干眼在中医学中名为“白涩病”“神水将枯”,临床应将眼部津液辨证作为中医辨治干眼的着力点[2]。
118
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为主的炎症疾病总称,是世界范围内致盲眼病之一。炎症反应在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病因复杂,发病与细菌、病毒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1]。NLRP3炎症小体可识别外源性病菌入侵和内源性细胞损伤的危险信号,激活、调控炎症反应,抵抗感染与应激损伤,但其过度激活则会导致组织的炎症损伤[2,3]。
110
干眼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1]。2007年BAUDOUIN C[2]提出干眼的“炎症循环”,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围绕干眼与炎症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4]等信号通路已被证实与干眼眼表炎症密切相关。
10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受损而引起神经上皮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疾病,临床上常以患眼视力下降,视物变暗、变形、变小、变远,伴有中央相对暗区为主要表现,单眼或双眼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但可复发。
64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其特征是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进行性退化,最终导致严重的视力障碍。在全球范围内,RP患病率为1∶4,000。目前,RP的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38],已知该病由多种遗传基因引起,与氧化应激、维生素A缺乏、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54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0.853
影响因子:0.152
影响因子:0.583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0.71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