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CT扫描技术在高度近视性斜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4-16    7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度近视性斜视诊断中应用CT扫描技术的价值。方法:将确诊为高度近视性斜视患者14例(24眼)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院检查正常者8例(16眼)设为对照组。应用CT测量眼眶冠状位眼轴长度、眼直肌切面中心夹角及眼直肌最大横截面积;眼直肌最大长径与宽径重复测量3次,取均值计算长度与宽度的比值(LWR)。结果:观察组眼轴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平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组间眼内直肌平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W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影像显示高度近视性斜视患者眼轴长度高于正常人群,眼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的位置有明显移位、变形,通过CT检查能准确判断高度近视性斜视眼轴及4条直肌的形态、位置变化,可为高度近视性斜视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关键词:
  • CT
  • 斜视
  • 眼外肌
  • 高度近视
  • 加入收藏

高度近视性斜视女性高发,多在40岁以后发病,以下视或固定性内斜视多见,属特殊类型斜视,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病[1]。高度近视性斜视进行性发展,眼球极度向内或内下转位并固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性斜视主要由眼外肌肌肉组织变性引起[3]。CT检查可清晰显示眼眶内组织结构及各结构解剖关系,为眼眶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4]。我们探讨了CT扫描技术在高度近视性斜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CT测量眼眶冠状位各直肌最大横截面积及其长径、宽径,计算长径、宽径比值(LWR),将测量数据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1—201901月于张家口市宣化区眼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高度近视性斜视患者14例(共24眼)设为观察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6.4±5.8)岁;病程1~40年,平均(12.5±3.1)年;单眼发病4例,双眼发病10例;33cm三棱镜遮盖法测量斜视度>50△,屈光度>6.00D;排除非单眼退缩手术、重要器官严重并发症患者。选取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8例(共计16眼)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47~74岁,平均(57.2±4.3)岁;经检查排除眼球斜视,屈光度<6.00D,并排除其他眼部疾病。2组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知情,自愿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使用NewTomVG锥形束CT(意大利QRs.r.l公司)进行眼眶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窗平35~50HU,窗宽300~500HU,层厚2.5mm,间距5mm。扫描时嘱患者保持面部处于正中位,尽量保持第一眼位,以听眶线为基线,自眶底扫描至眶顶;俯卧冠状位扫描(颌顶位),扫描基线与听眶下线垂直,自眶尖扫描至眼睑。扫描结束后图像发送至工作站存储。使用设备自带的NNT操作软件测量已获取CT图像的眼轴长度、眼直肌切面中心夹角及眼直肌最大横截面积;眼直肌最大长径与宽径重复测量3次,取均值计算长度与宽度的比值(LWR),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眼轴长度比较

观察组眼轴长度为(31.3±1.3)mm,对照组眼轴长度为(22.9±0.7)mm,观察组眼轴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

2.2 组间眼直肌切面中心夹角对比

观察组眼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平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眼内直肌平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 眼直肌切面中心夹角比较(°,x±s)

2.3 眼直肌最大横截面积比较

2组4条眼直肌最大横截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眼直肌最大横截面积对比(mm2,x±s)

2.4 LWR值比较

观察组LWR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LWR值比较(x±s)


3、讨论


斜视是眼科常见病,依据病理特征不同可分为共同性内外斜视、麻痹性斜视及特殊类型斜视,不同类型的斜视影像学表现不同[5]。研究证实共同性内斜视患者内直肌、外直肌路径未发生改变,与正常人对比无明显差异;而麻痹性斜视以眼外肌萎缩性病变为主,麻痹肌横截面积均较正常侧减小[6]。

另有研究显示[7]高度近视性斜视与其他类型斜视比较,最显著特征是患眼眼轴明显增长,并存在眼外直肌移位。有学者认为眼外直肌群变形可作为高度近视性内下斜视的CT特征性表现[8]。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眼轴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平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LW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高度近视性斜视患者的眼轴明显增大,眼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的生理位置均较正常人群发生了改变,尤以外直肌最为显著,表现为向鼻下方移位,4条直肌的形态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综上,CT检查能准确判断高度近视性斜视眼轴及4条直肌的形态、位置变化,可为高度近视性斜视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赵武校,蓝方方,罗妍,等.屈光参差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近视双眼间高阶像差特征的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6,36(2):146150.

[2]亢晓丽,韦严,赵堪兴,等.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1):972977.

[3]唐颖,叶剑.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眼双眼视功能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22):22892292.

[4]王海英,赵堪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影响[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6):559563.

[5]邹蕾蕾,黄莉雯,刘睿.固定性斜视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3,21(2):48.

[6]董明蓉,郑敏,林伟.高度近视相关性限制性斜视的个体化手术方式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6):555558.

[7]梁祎,王乙迪,常青林,等.MRI在特殊类型斜视病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9,55(5):361368.

[8]庄建福,王海燕,许淑惠,等.外直肌和上直肌部分联结术治疗常规手术无效的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8(5):209215.


李玉海.高度近视性斜视的CT诊断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2):29-3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眼科新进展

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

期刊人气:666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新乡医学院

主办单位:新乡医学院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5141

国内刊号:41-1105/R

邮发代号:36-42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