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路径及保障策略研究

  2024-07-09    2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当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存在“两重两轻”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上海XH医院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为原则,“重劳务、重技术、轻检查、轻化验”为导向,构建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路径,并提出加强政策联动、优化医院薪酬、加强检查检验互通互认等保障策略,从而实现医疗、医保增效,患者、医生减负。

  • 关键词:
  • “两极分化”
  • 公立医院
  • 医疗服务价格
  • 支付方式
  • 结构调整
  • 加入收藏

2021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委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医保发[2021]41号),明确提出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医疗服务价格总量调控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随着药耗零差率、DRG/DIP支付方式等政策实施,各地医疗服务价格得到一些调整,但定价不合理的格局未得到实质性改变,长期存在“两重两轻”(重有形物资消耗要素、轻技术劳务消耗要素,重物耗成本补偿、轻人力消耗补偿)的结构性失衡现象[1]。此外,在按病种付费模式下,医院优势病种得到规模化、差异化发展,薄弱学科发展更加艰难,加剧了学科发展的“两极分化”,无法凸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上海XH医院在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为原则,“重劳务、重技术、轻检查、轻化验”为导向,进行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试点。本研究以此为背景,探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路径及保障策略,从而实现医保基金可承受,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1、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样本医院的HRP财务业务一体化平台,选取某年科室成本、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并剔除其中的药品和耗材数据,形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基础数据表”,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测算。运用Excel 2016和Matlab编程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路径构建


2.1调整原则

(1)科室遴选原则:选取规模大、病患多,具备代表性、典型性,诊疗路径完整的科室。

(2)科室分类原则:因成人科室和儿科科室在同一价格项目上的效益率差异较大,为更好地平衡两者效益,将两类科室分别进行分析。

(3)价格项目确定原则:以精细化、可测算、可操作为原则,以《上海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汇编(2017年)》为蓝本,选取四级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分析(如“250502,药物敏感试验”)。

(4)调价原则:尽可能实现所有科室效益平衡,医疗收入“总盘子”不变,医技诊疗类适当下调,临床诊疗和操作类适当上调,合理限定调整倍数,避免出现极端调价情况。

2.2调整目标

根据“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的原则,以“重劳务、重技术、轻检查、轻化验”为导向,在保持医疗总收入水平不变、效益率相近的基础上,通过降低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等价格腾出空间,重点提高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优化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存量改革,确保呈现“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稳定”的良好态势。

2.3调整思路

(1)区分盈亏科室:根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基础数据表”计算各科室的效益率,区分盈利科室和亏损科室分布情况。

(2)平衡科室盈亏:按照“盈亏平衡”的理念,将效益率为正、权重偏高的盈利科室的效益率向下调整,把效益率为负、权重偏高的亏损科室的效益率向上调整,缓解科室之间收入不平衡矛盾。

(3)“腾笼换鸟”:降低部分检查、检验项目价格,提升部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查、护理、治疗、手术项目价格,实现医疗收入的结构性调整。


3、实证结果与分析


3.1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

本研究依据调价原则,对医院36个科室(24个成人科室、12个儿科科室)的217项四级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分析,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类21项、医技诊疗类61项、临床诊疗类127项、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8项,基本实现病种全覆盖,较有代表性。在梳理、核实、归集数据后,按照调整路径,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测算分析,形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见表1)。

成人科室共有172个项目纳入调价范围,占比79.26%。其中,综合医疗服务类调整19项,调价区间为[-50%,20%];医技诊疗类调整56项,调价区间为[-80%,-25%];临床诊疗类调整89项,调价区间为[-30%,300%];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调整8项,调价区间为[10%,100%]。

儿科科室共有179个项目纳入调价范围,占比82.49%。其中,综合医疗服务类调整21项,调价区间为[10%,95%];医技诊疗类调整59项,调价区间为[-25%,130%];临床诊疗类调整91项,调价区间为[10%,200%];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调整8项,均调价75%。

可见,调整方案基本达到应调尽调,同一价格项目类别下不同项目的调价幅度差异较大,如成人科室临床诊疗类中的血液及淋巴系统上调300%,而眼睑手术、结膜手术、眼外肌手术等9项下调30%,从而尽可能保障调价一步到位。

表1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  

3.2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幅度

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幅度来看,成人科室共上调89项,涨幅区间为10%~300%,项目之间涨幅差异较大,涨幅最大的是血液及淋巴系统,中医外治疗、针刺、中医肛肠等6项价格涨幅最小;同时共下调83项,降幅区间为20%~80%,降幅差异相对较小,降幅最大的是X线摄影、肝病的实验诊断、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

儿科科室共上调145项,涨幅区间为10%~200%,涨幅差异较大,涨幅最大的是心脏电生理诊疗,护理费、注射费、外照射治疗及肾盂和输尿管手术价格涨幅最小;同时共下调34项,降幅区间为10%~25%,降幅差异较小。

进一步分析两类科室发现,有的项目调价幅度一致,如“清创缝合”,成人科室和儿科科室均上调20%,体现了提高治疗类项目价格的目标。有的项目调价幅度不同,如“脑血管手术”,成人科室和儿科科室分别上调50%和100%,究其原因,儿童相对成人难度更大,调价幅度差异是改革更趋合理的表现。

3.3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向

总体来看,成人科室的综合医疗服务类和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价格向上调整,医技诊疗类价格向下调整,临床诊疗类价格以向上调整为主。儿科科室的综合医疗服务类、临床诊疗类及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价格向上调整,医技诊疗类价格以向下调整为主,其中X线透视检查、X线摄影、X线造影等检查类价格向上调整。

进一步分析两类科室发现,有的项目调价方向相同,如“激素测定”,成人科室和儿科科室均向下调整,体现了降低部分检查、检验项目价格的目标。有的项目调价方向相反,如“磁共振扫描(MRI)”,成人科室向下调整,而儿科科室则向上调整,充分考虑了儿童在检查治疗过程中配合度相对较低、操作耗时长、成本消耗高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综合调价方向、调价幅度来看,调整方案在总量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避免“大水漫灌”,且与价格改革方向相符合,既朝着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项目价格、适当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方向推进,也有利于充分应对第三方检验蓬勃发展的挑战,符合边际成本定价规律。

3.4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收益变化

3.4.1医疗收入结构变化

调价后样本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类、临床诊疗类、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医疗收入占比分别上升0.20、9.81、0.63个百分点,医技诊疗类医疗收入占比下降10.64个百分点。其中,儿科科室的医疗收入结构变化方向与全院(36个科室)一致,而成人科室的综合医疗服务类收入占比则下降,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收入占比变化比儿科科室明显,显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成人科室的医疗收入结构影响较大(见表2)。

表2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医疗收入占比

进一步分析发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增加医院的可支配收入,为薪酬制度改革提供资金保障,助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3.4.2效益率变化

效益率变化可反映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在维持医疗总收入水平不变、效益率相近的基础上,学科之间、科室之间的差距,可用于平衡优势学科与薄弱学科发展。分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医院效益率变化情况发现(见表3),样本医院36个科室的效益率从-1.12%转为1.06%,调价前后极差缩小了56.71个百分点。其中,成人科室调价前后效益率的差值为10.47个百分点,儿科科室为28.65个百分点,两类科室的极差均缩小,且效益率十分接近。

表3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医院效益率  


4、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对样本医院展开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论证,认为调整路径有利于改变“两重两轻”的格局,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减少过度检查、化验等不合理现象,调整方案具有可推广性。因此,相关部门需采取措施,保障调价方案平稳落地,推动医院实现内涵式发展。

4.1建立政策之间协作联动机制,完善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

实证分析发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仅影响以检查、化验收入为主的医院或科室运营,也影响成人科室和儿科科室的发展。基于卫生经济政策的系统考虑,应遵循激励相容原则,医保部门加强与卫健、财政等部门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财政补偿机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步调整调价项目的支付类别)、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等政策衔接联动,整体协同推进,释放政策红利,传导政策正向叠加效应。综合考虑儿科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对儿科特色优势突出的医院或科室予以政策激励,适当提高6岁以内儿童的专家诊查费、一般检查治疗费、手术费等,优化儿童与成人项目之间比价,充分体现儿科诊疗特点及其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2],促进儿科医学的发展。

4.2合理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优化医院内部薪酬结构

已有研究显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临床医疗行为的改变力度有限[3],薪酬激励政策才是影响医疗行为的根本因素。因此,需贯彻落实“两个允许”要求,通过薪酬激励调动医院及医务人员参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积极性,减少改革阻力。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行业特点,综合考虑不同层级、不同性质医院的工作量、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运行绩效等因素,探索科学的薪酬决定机制,合理确定医院薪酬水平。医院应优化薪酬分配结构,使医务人员的付出和薪酬相匹配,严禁医务人员薪酬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逐步建立体现岗位职责的薪酬体系,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价值[4],且兼顾不同学科之间的平衡。

4.3扩大检查检验互通互认范围,加强信息化建设

目前,上海有37家市级医院参与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互认项目共102项,分为临床生化类、临床免疫类、临床血液/体液类、临床微生物类、临床分子生物学类及其他6大类[5]。虽然互认范围逐步扩大,但互认内容还非常有限。对此,有必要全力推进检查检验的互联互通互认,扩大互认项目和适用范围,降低医院检查检验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利用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搭建检查检验数据互通互认平台,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跨区域互认,助力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

此外,应构建一套有效的医疗服务价格监测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6],定期对价格改革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公布结果,引导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改革。


5、小结


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是促进医疗医保增效、优化医院收入结构、规范医院诊疗行为、减轻患者费用负担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构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路径,为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未考虑调价对绩效薪酬及科研、教学、公益成本分摊的影响。未来需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更好地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大喜,史金秀,王莉燕.试点城市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运行进展与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23,42(05):58-62,66.

[2]郑大喜.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回顾、实施进展与启示[J].中国医疗保险,2023(08):20-27.

[5]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1-06-25)[2023-11-20].

[6]陈永成,张雯雯,任翔.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特点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11):10-12,17.


基金资助: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分类胜任力研究”(X2022153);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科研项目“新形势下疫情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与策略分析”(XHZZ07);


文章来源:刘雅娟,杨少春,杨志伟,等.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路径及保障策略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4,41(07):27-3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卫生经济研究

期刊名称:卫生经济研究

期刊人气:395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4-7778

国内刊号:33-1056/F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