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原位模拟培训在麻醉科护士管理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进行术后疼痛应急处理教学培训。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培训,试验组使用原位模拟培训。培训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评分以及学员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92.53±4.9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理论成绩(79.73±6.33),且试验组学员临床技能评分和对教学满意度方面也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学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位模拟培训的应用,可以提升麻醉科护士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效果明显。
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影响患者的食欲、消化功能、情绪状态,也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失眠、频繁醒来,进而导致患者焦虑、抑郁,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1-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 麻醉科护士在术后疼痛应急处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 他们的专业知识、 技能、 经验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 提高麻醉科护士的患者术后疼痛应急处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 传统的培训方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缺乏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理能力的锻炼[5-6]。 因此, 如何有效地提高麻醉科护士的术后疼痛应急处理能力, 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位模拟,也称为“现场模拟” , 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全面融入真实临床实践的先进教学模式。 它通过在自然或临床环境系统中, 将人员、 信息、 技术和系统运作等物理元素整合到模拟的临床情境中, 以提高教学场景的真实感, 增强学员面对问题时的应变能力, 并节省教学成本和资源。 这种培训方式有助于更准确、 客观地评价参与者的实践操作技能、 医患沟通、 团队服务及应急协调管理等能力。 且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掌握临床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7-9]。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位模拟培训在麻醉科护士管理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1~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的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 对照组: 男11人, 女9人, 年龄23~29岁, 平均年龄(24.94±1.55)岁, 均为本科学历, 基础知识测试成绩平均(69.98±3.48)分。 试验组: 男12人, 女8人, 年龄21~28岁, 平均年龄(23.60±1.71)岁, 均为本科学历, 基础知识测试成绩平均(68.95±4.57)分。 纳入标准: (1)自愿参加本研究; (2)有麻醉护理临床经验。 排除标准: (1)新入职护士; (2)不能参与完整培训的护士; (3)同时参与其他研究的护士。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学督导集中授课, 讲授关于患者术后疼痛应急处理相关方面的知识, 主要教学形式为教学督导讲、 学员听, 要求学员做好课堂笔记等。
1.2.2 试验组
采用原位模拟培训,具体如下。
1.2.2.1 成立教学团队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们成立了一个教学团队,其中包括1名原位模拟导师、 1名护士助教和1名医生助教。 教学团队共同编写案例, 并进行讨论和修改, 以确保案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 教学团队共同讨论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关注意事项, 以明确教学目标, 并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培训内容。 通过教学团队的努力, 确保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为学员培训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1.2.2.2 培训前准备
(1)环境准备: 培训场地选择在临床真实工作场地—术后麻醉恢复室, 环境布局和日常工作保持一致; (2)仪器准备: 包括麻醉机、 心电监护仪、 除颤仪、 中心吸氧装置、 中心负压吸引器、 抢救车等; (3)物品准备: 包括成人呼吸球囊、 吸氧面罩、 吸氧管、 约束带等; (4)药品准备: 各类抢救药品; (5)模拟人: 采用SimMan3G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患者。 培训过程中, 除了使用模拟人外, 其他全部采用真实的临床资源。
1.2.2.3 教学实施
学员分组,每组2人, 内部自行选出1名责任护理组长, 负责指挥, 另一名学员担任责任护士, 协助组长处理。 开始之前由模拟导师集中介绍培训的流程、 模拟人的功能以及培训注意事项。 同时介绍病例背景, 给予足够时间让学员熟悉恢复室的环境以及仪器、 物品、 药品摆放位置。 开始运行案例, 学员按组轮流进行, 整个运行过程不超过10 min, 导师观察记录学员的处理流程, 正确流程包括及时呼叫医生、 正确使用多种疼痛评估量表、 及时氧气吸入、 遵医嘱给药、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与患者沟通等, 并根据学员的表现即时评分。 在案例运行结束后, 对学员进行引导性反馈: (1)提出具体问题: 根据观察到的学生表现, 提出具体、 有针对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想并描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对患者处理过程中所做的决策和措施, 问题应聚焦于学生的行为、 决策和结果, 避免过于笼统或模糊; (2)给予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现, 给予具体的反馈。 反馈应客观、 公正, 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也要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同时, 避免使用过于负面或攻击性的言辞, 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探讨解决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与学生一起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引导学员发现自己的问题, 同时一步一步指导其正确的处理流程; (4)总结: 最后由学员总结培训所学内容, 导师补充加深印象, 使学员对患者术后疼痛的整个处理流程印象更加深刻。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评分及对教学满意度。
疼痛应急处理能力:根据科室内制定的术后疼痛处理流程表来考核学员的行为,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 表示学员疼痛应急处理能力越强; 护患沟通能力: 根据我院制定的 “HEART沟通模式” 来考核学员的护患沟通能力, 考核条目包括善于倾听、 共情、 态度诚恳、 及时回应、 表达谢意5个内容, 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 表示学员护患沟通能力越强; 团队协作能力: 根据科室教学督导制定的团队协作考核表来考查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考核条目包括有效沟通、 及时回应、 分工明确、 配合高效、 互相信任5个内容, 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 表示学员团队协作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学员培训后理论成绩比较
比较2组学员教学培训后的理论成绩发现, 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也表明试验组的培训对理论成绩的提高更有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aP<0.05vs对照组.
表1 两组学员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2.2 两组学员培训后临床技能评分比较
比较2组学员教学培训后的临床技能评分, 试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aP<0.05vs对照组.
表2 两组学员培训后技术能力评分比较
2.3 两组学员对教学满意度的比较
通过收集教学满意度评价表,分别整理2组学员的满意度评价表, 试验组的满意度为100%, 高于对照组的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aP<0.05vs对照组.
表3 两组学员对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 [n=20,n(%)]
3、讨论
手术后患者会面临各种并发症,其中术后疼痛尤为常见,麻醉科护理服务是围术期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0]。 处理好患者的术后疼痛对于麻醉科护士非常重要[11-13]。 传统教学培训通常结合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 被培训学员只能被动接受知识, 缺少实际临床场景体验, 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提升护士的临床危机处理能力[5-6]。 原位模拟培训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全新医学教育模式, 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和场景, 使护士能够在安全、 可控的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和应急处理演练[14-15]。 目前, 原位模拟在医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 原位模拟教学方法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高风险科室, 如重症监护病房、 手术室、 门急诊以及新开设的医疗部门中。 通过原位模拟, 医护人员能够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从而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高度仿真: 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和场景, 使护士能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应急处理演练; (2)针对性强: 根据麻醉科护士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 设计相应的模拟案例和演练内容, 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团队协作: 在模拟演练中, 护士需要与模拟患者、 医生以及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以锻炼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与传统模拟教学相比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显示,经过原位模拟培训的麻醉科护士在患者术后疼痛应急处理方面的理论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且试验组护士的临床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原位模拟培训的麻醉科护士在患者术后疼痛应急处理中表现出更高的技能水平和更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合理的疼痛管理计划,并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各种疼痛评分量表。同时,护士们在培训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2组学员对教学满意度的比较, 学员对于原位模拟培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采用原位模拟培训可以明显提高麻醉科护士在应急处理患者术后疼痛、团队协作和沟通方面的能力。这一培训方式的效果明显,有助于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
尽管原位模拟培训在麻醉科护士术后疼痛应急处理培训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培训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疼痛管理需求;培训过程需要更加注重护士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模拟设备和技术,提高模拟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麻醉科护士术后疼痛应急处理培训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冬华,童莺歌,冯翠翠,等.4种工具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疼痛评估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8,33(7):1-4.
[2]潘佳颖,童莺歌,柴玲,等.护理权限内非药物镇痛措施在癌症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22):3492-3495.
[3]杨健,柳韡,张元菊,等.国内外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状况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10-513.
[4]王秀丽,张妍,何苗.麻醉科护士在多学科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麻醉安全与质控,2021,5(5):301-305.
[5]郎红娟,何乾峰,张娜,等.情景模拟联合LBL教学法用于临床急救护理教学人员培训[J].护理学杂志,2015,30(12):78-80.
[6]汪晖,余云红,席新学,等.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护士除颤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6):431-435.
[10]丁红,邓宇,林玉玲,等.广东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工作岗位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20,35(4):57-59.
[11]余遥,魏小龙,陈晶.麻醉科护士工作嵌入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2,37(3):35-38.
[12]郭琳,何绮月,方郁岚,等.基于IFNA评鉴标准的麻醉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4):475-478.
[13]陈庆红,赵征华,胡少飞,等.湖北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8,33(8):33-35.
[14]代恒茂,周志强,夏历,等.原位模拟培训提高麻醉专科护士苏醒期呼吸抑制应急处理能力[J].护理学杂志,2021,36(12):11-14.
[15]代恒茂,李娜,李文奇,等.麻醉苏醒期护理原位模拟应急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0):1529-1533.
基金资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科研基金(2022D03); 护理学院202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L202203);
文章来源:朱映军,刘尚昆,代恒茂,等.原位模拟培训在麻醉科护士管理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麻醉安全与质控,2024,6(04):215-218.
分享: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道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以及地质灾害等所导致的严重创伤已成为45岁以下中青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1,2]。在创伤急救的第一现场,如不能及时且正确地对伤员进行处置,可直接影响伤员的预后,严重者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2025-03-14在新入职护士由学生到临床护士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岗前规范化培训是必经阶段。我院自成立护理培训中心以来,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岗前培训,即新入职护士入科后由各科自行安排培训时间,其临床带教适应期长短不等。然而近年来由于科室工作量突增,岗前培训结束后,新护士入科后不再有带教适应期,而是直接进入临床护理角色。
2025-03-12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医师人际沟通能力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医患之间的个体互动领域,还包括与患者及其家属、同事和跨学科团队3个沟通群体的有效信息交流与团队协作[1-2]。作为医疗实践的关键组成部分,医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团队合作、提高医疗效果与服务水平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3]。
2025-02-25为了满足对能够推动现代医学进步的医师科学家日益 增长的需求,世界各国的医学院校都在设计研究课 程和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中国在这方面 起步较晚,目前正在迎头赶上,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 解决。在“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启动 了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旨在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和 综合能力[2]。
2025-01-23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结局和转归,以揭示疾病本质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的桥梁学科。在医疗工作中,病理学与临床医学密切 联系,病理诊断作为诊断疾病的金标准,利用病理活 检、尸体解剖、细胞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分 子病理诊断技术可为精准医学提供佐证和支撑[1]。
2025-01-21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不同于中医内科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和诸多验之有效的内、外治法。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中医外科规培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长期在临床一线带教,对规培学生的学习规律、心理特点及规培后的工作成绩都有深入了解。
2025-01-17心内科急危重症较多,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会提高致残率和病死率。而急危重症处理又对医生的急救意识、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和急救操作有较高要求。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发现心内科急症处理是中医类学员的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学习薄弱环节,急症的发生往往令他们手足无措。
2025-01-17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新发和烈性传染病接连出现,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等特点,国家对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也愈加重视。医学生在临床教学基地(医院)实习,不可避免会直接、频繁地接触临床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检验标本,其中不乏传染性疾病和高致病性病原体。
2025-01-13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实施办法(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5〕49号)[1],对我国住院医师招收作出了制度性要求。随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由制度建设进入内涵建设阶段[2],各住培基地招收住院医师流程应进一步规范,质量和效率也需进一步提高。
2025-01-09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医学毕业生尽快完成向合格临床医生的转变,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培养住院医师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病人管理、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学习提升是康复医学科住培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
2025-01-08人气:18450
人气:16512
人气:15858
人气:15435
人气:1517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麻醉安全与质控
期刊人气:1318
主管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681
国内刊号:61-1505/R
邮发代号:52-276
创刊时间:201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