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对近年来进口的69批次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的关键质量控制项目的测定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对本品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回顾和展望。方法:对项目数据进行统计和批间趋势分析,对释放度等关键指标从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等方面加以研究。结果:69批次样品主要项目批间趋势总体稳定,现行标准项目设置可行,对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进行质量控制的总体状况较好。结论: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质量较好,总体状况稳定。本文为有效控制植入制剂质量、科学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
植入剂系指由原料药与辅料制成的供植入人体内的无菌固体制剂,是一种特殊的缓控释制剂,与传统制剂相比,植入制剂有减少给药次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避免首过效应等特点,临床上用于抗肿瘤、避孕、治疗眼部疾病和糖尿病等。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至今上市产品不多,但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植入制剂的研发和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对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的国内外药典标准、注册标准的沿革进行比较研究,对近年来进口的69批次样品的主要质量控制项目的测定数据汇总分析,以期为有效控制植入制剂质量、科学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
1、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概述
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是醋酸戈舍瑞林与生物可降解的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热熔挤压制成的植入剂,患者肚脐下方皮下注射给药。活性成分醋酸戈舍瑞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十肽促黄体酮释放激素类似物,主要用于治疗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激素依赖性癌症。该制剂目前有2种规格,分别含醋酸戈舍瑞林3.6 mg和10.8 mg,对应释药周期分别为1个月和3个月。
1.1国内外质量标准分析
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在制剂通则部分收载了植入剂,规定了植入剂应进行释放度测定,植入剂应单剂量包装,包装容器应灭菌,植入剂应避光密封贮存,除另有规定外,还应做装量差异检查和无菌检查[1]。2019年版英国药典和42版美国药典分别收载了3.6 mg和10.8 mg 2个规格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2,3],我国进口的2个规格植入剂分别对应各版进口注册标准[4,5,6,7],其中3.6 mg规格进口注册标准进行过2次修订,主要增订了对含氧连接的戈舍瑞林二聚体的控制和溶出度28天限度,10.8 mg规格进口注册标准未进行过修订。BP 2019和USP 42中质控项目比较见表1。进口注册标准与国外药典有关物质、溶出度、含量测定等限度基本一致,部分项目具体操作存在一定差异。
表1国外药典标准比较表
1.2制剂工艺
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是由醋酸戈舍瑞林与PLGA热熔挤压制成。简要工艺流程为:戈舍瑞林与PLGA分别溶于醋酸→溶液混匀→过滤除菌→冷冻干燥→加热挤压→切割装配→包装。
PLGA为该制剂的载体辅料,规格3.6 mg制剂使用乳酸(LA)与羟基乙酸(GA)摩尔比为50∶50的PLGA;规格10.8 mg制剂则使用两者摩尔比为95∶5的PLGA。
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为供皮下注射的无菌缓释制剂,由聚合物微粒和预装注射器组成。其中聚合物微粒为白色至乳白色圆筒形,规格3.6 mg制剂直径约1.2 mm,长约1 cm,规格10.8 mg制剂直径约1.5 mm、长约1.7 cm。预装注射器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组装制成,其中拇指按压处、注射器主体、针头接口和针头帽为白色,注射器针头和推杆由不锈钢制成,推杆用固定夹固定,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推杆滑动。
2、质量回顾分析
2.1制剂进口分析
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3.6 mg规格和10.8 mg规格的产品分别从2001年、2010年起开始进入到我国市场,口岸检验依据各规格制剂的进口注册标准。近5年(2015~2019年),在本单位申报口岸检验的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规格3.6 mg的制剂累计超过700批,规格10.8 mg的制剂累计近100批。近5年本单位2种规格进口批次情况见图1。
图1近5年我所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进口批次情况
2.2主要质量参数分析
依据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现有国内外质量标准所列项目,参考有关的统计学方法[8],以±2SD、±3SD分别作为批次间结果的警戒限和行动限,对2018~2019年抽取的3.6 mg规格(29批)和10.8 mg规格(40批)样品口岸检验结果进行趋势分析,主要质量参数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2.2.1释放度
通过采用体外法监测常速释放度,将缓释植入剂置于装有预加温磷酸盐缓冲液(pH 7.4)的独立容器内(缓冲液中添加抑菌剂叠氮化钠以防止发生微生物污染),将这些容器放入培养箱在39℃下,温育21 d(3.6 mg)或84 d(10.8 mg)。在此段时间内,对液体进行采样并用相同温度的缓冲液进行补充。通过紫外法测定275~285 nm波长范围内的的平均吸光度,监测计算该制剂中醋酸戈舍瑞林的释放程度。
该制剂的体内释放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通过10.8mg规格长达84 d的释放度试验,观察到体外释放大致有3个阶段(见图3中平均释放量总体趋势)。初始阶段,释放可能仅来自制剂表面吸附的醋酸戈舍瑞林,通过缓释制剂的转移是比较缓慢的;第二阶段,大约第42天左右可以见到释放曲线有明显突跃上升,形成类S型曲线;第三阶段,缓慢水解继续释放醋酸戈舍瑞林。崔升淼[9]推测药物体外释放试验中表现出的药物突释是由于吸附在表面和分布在浅表层和空隙内的药物的释放形成的,其后限速步骤主要是由于药物随着载体材料的降解释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释放介质的离子强度、pH和温度均对于释放特性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大于39℃的较高温度就会加速类S形曲线式释放发生的时间点。
考察3.6 mg规格样品28 d内释放情况(见图2),在7、14、17、21和28 d分别测定释放情况,对29批样品的测定数据分析:从样品平均累积释放总体趋势看,样品一个月周期内基本均匀释放;从样品累积释放批间三维趋势图看,第17天曲线波动最大;进一步做全部批次箱式图比较,第17天批间差异确实较其他释放点明显;分析第17天累积释放量批间趋势图,尚在均值±2SD范围内。由以上可见,本品释放中期批间稳定性略弱于其他时间段。
考察10.8 mg规格样品84 d内释放情况(见图3),在1、3、7、11、14、21、28、35、42、49、56、63、70、77、84 d分别测定释放情况,对40批样品的测定数据分析:从样品平均累积释放总体趋势可见,3个月内释放曲线呈类S型,在第42天有明显释放突跃点;从样品累积释放批间三维趋势图比较可见,第42天曲线波动最大;进一步做全部批次箱式图比较,第42天批间差异确实较其他释放点明显;分析第42天累积释放量批间趋势图,尚在均值±2SD范围内。由以上可见,本品释放突跃阶段批间稳定性略弱于其他阶段。
图2 29批样品(3.6 mg)释放情况分析汇总
图3 40批样品(10.8 mg)释放情况分析汇总
该制剂释放度试验的周期较长,需注意实验前各种玻璃器具进行灭菌,在缓冲液体系中添加抑菌剂,每次取样过程中勿引入污染物,从而保证测得的紫外吸光度的准确性。
BP 2019和USP 42释放度标准规定见表1,限度基本一致,具体操作略有差异,如BP 2019通过紫外法测定275~285 nm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吸光度,而USP 42测定280 nm的吸收度来监测计算该制剂中醋酸戈舍瑞林的释放程度。
2.2.2有关物质
BP2019和USP42都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有关物质的进行控制,具体可见表1。液相色谱法主要分为3个系统,用来检测降解杂质和工艺杂质,有关物质A、有关物质B和有关物质C项下系统适用性溶液典型色谱图分别见图4~6。
图4有关物质A项下系统适用性溶液典型反相色谱图
图5有关物质B项下系统适用性溶液典型分子排阻色谱图
图6有关物质C项下系统适用性溶液典型分子排阻色谱图
有关物质A项下,3.6 mg规格样品单杂和总杂结果绝大部分都在均值±2SD以内,没有过高或过低的结果存在,总体趋势也比较平稳。10.8 mg规ꡓ촐格样品中,从趋势图(图7)中可发现,从图中部起有一半样品杂质量明显下降,推断其生产工艺有改进。졒촐
图7 3.6 mg规格(A)和10.8 mg规格(B)样品有关物质A项下结果批间趋势图
有关物质B项下,两规格样品总杂、4-羟乙酰基-L-丝氨酸-戈舍瑞林(杂质K)及包膜聚合物结果均绝大部分都在均值±2SD以内,没有过高或过低的结果存在,总体趋势也比较平稳,其中杂质K含量较其他杂质高(见图8)。戈舍瑞林是人工合成的十肽,在制剂过程中与辅料PLGA产生乙酰化杂质,这类杂质是由药物多肽中的氨基、羟基与PLGA졄촐的羧基末端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即4-羟乙酰基-L-丝氨酸-戈舍瑞林(杂质K)。包膜聚合物是戈舍瑞林与辅料PLGA共价键结合生成的复合物,其结合位置主要在共聚物的羟乙酰酸末端基团和多肽的4-L-丝氨酸羟基。
有关物质项下,含氧连接的的戈舍瑞林二聚体,基本都未检出。
图8 3.6 mg规格(A)和10.8 mg规格(B)样品有关物质B项下结果批间趋势图
2.2.3残留溶剂
本品制剂过程中,戈舍瑞林与PLGA分别溶于醋酸,而醋酸在冷冻干燥工艺段去除。BP2019和USP42都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残留醋酸进行控制,具体可见表1。
3.6 mg规格样品醋酸结果都在均值±2SD以内,没有过高或过低的结果存在,总体趋势也比较平稳(见图9)。10.8 mg规格样品中,从线性趋势线中可发现,醋酸含量略有下降趋势,推断可能生产工艺有改进。
图9 3.6 mg规格(A)和10.8 mg规格(B)样品残留溶剂批间趋势图
2.2.4水分
BP2019和USP42都采用库伦法对水分进行控制,具体可见表1。
从线性趋势线中可发现两规格样品水分结果略有上升趋势,但水分结果均保持在均值±2SD以内(见图10)。10.8 mg样品水分结果较3.8 mg样品略高,可能与其质量差异有关。
图1 0 3.6 mg规格(A)和10.8 mg规格(B)样品水分批间趋势图
2.2.5平均粒重
采用称重法测定。结果显示,两规格样品平均粒重结果绝大部分都在均值±2SD以内,没有过高或过低的结果存在,总体趋势也比较平稳(见图11),说明制粒装配工艺较稳定,批间一致性较好。
BP2019、USP42及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80115中已用含量均匀度代替原有平均粒重检查。䁿㈐
图1 1 3.6 mg规格(A)和10.8 mg规格(B)样品平均粒重批间趋势图
2.2.6含量与含量均匀度
BP2019和USP42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与含量均匀度,具体可见表1。
该植入剂的规格在20 mg以下,需要检查每一粒的含量。两规格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绝大部分都在均值±2SD以内,没有过高或过低的结果存在,总体趋势也比较平稳,与相应含졮뜅量均匀度均值相比基本趋势一致(见图12)。
图1 2 3.6 mg规格(A)和10.8 mg规格(B)样品含量测定批间趋势图
从对两规格多批次样品的若干关键项目数据批间趋势分析结果来看,极少项目有小范围波动,总体趋势都较为稳定。因此,就现行标准的执行情况来看,对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进行质量控制的总体状况较好。
3、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质量分析展望
植入制剂是一种特殊剂型,相比传统剂型,质量䂞㈐控制难度更大,质量分析技术方法需要不断完善。由于植入剂在体内可实现数周甚至数月的释药周期,如何合理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使得药物尽可能在体内保持恒定的释放速率成为这种制剂的质控难点和研究热点。
3.1质量标准研究
现行进口注册标准与国外药典除具体操作略有差异外,各控制项目与限度基本一致。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为供皮下注射的无菌缓释制剂,由聚合物微粒和预装注射器组成。聚合物由于具有优化的药物加载和释放特性,因此在药物传输系统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10]。聚合物微粒的缓释作用取决于载体辅料PLGA的关键质量属性,也与微粒表观形态有关。PLGA的关键质量属性有摩尔比、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构型或支化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等[11],但现行质量标准中尚未设置有关PLGA的控制项目;聚合物微粒为柱状,但大小和孔隙率作为质控项目检测内在质量具有必要性。Pan等[12]还制备和优化了水凝胶PLGA载体,研究了结构并调节其初始释放方式,使戈舍瑞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进一步提高。鉴于该制剂采用热熔挤压工艺,主成分与辅料产生的系列杂质的谱图有必要深入分析安全风险,设置合理的限度。Shirangi等[13]运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监测释放的戈舍瑞林的酰化,证明精氨酸可经经PLGA的乙醇酸和乳酸单元进行酰化;Gong等[14]已开发出一种用于分析戈舍瑞林及相关物质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杂质信号重叠的问题,并且所需的迁移时间更短。
3.2体内外释放的相关性分析
体外释放度测定是产品批间一致性监测的手段之一,是否与体内释放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必要深入研究,为工艺改进提供技术支持。针对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制剂的研发,体内外释放度方法的选择、实验设备和条件的规范以及体内外相关性的预测研究仍然是热点。张枢等[15]通过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体内戈舍瑞林浓度,WinNonlin 6.3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来研究不同剂量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特征,以揭示其体内释放过程、时间、剂量和药效之间的关系;Kim等[16]建立了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LC-ESI-MS/MS),经验证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兔皮下注射3.6 mg戈舍瑞林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Takyi等[17]开发并验证了LC-MS/MS的方法定量测定模拟肠液中由制剂释放的戈舍瑞林;王梦迪等[18]采用恒温水浴振荡法测定了3种醋酸戈舍瑞林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曲线,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了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经AUC法处理后得到体内累积释放曲线,并与体外累积释放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体内外相关性良好(r>0.98);对于释药周期长的植入制剂有必要建立与体内释放相关的体外加速释放度测定法,以便快速有效地考察植入制剂的释放机制和体外释放行为[19];体内外相关性是利用数学模型拟合体外释放数据与体内血药浓度或利用率数据的关系,可以用来评价各企业标准中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是否与体内释放相关[20]。以上均可作为进一步研究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24[S].2015:24Ch P 2015.VolⅣ.General 0124[S].2015:24
[2] USP 42 NF37[S].2019:2105
[3] BP 2019[S].2019:1196
[4] JX20010474,National Import Drug Standards(进口药品注册标准)[S].2001
[5] JX20160084,National Import Drug Standards(进口药品注册标准)[S].2016
[6] JX20180115,National Import Drug Standards(进口药品注册标准)[S].2018
[7] JX20100302,National Import Drug Standards(进口药品注册标准)[S].2010
[8]马霄,孟丽,谭亚军,等.趋势分析在疫苗产品批签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4,28(7):750MA X,MENG L,TAN YJ,et al.Application of trend analysis method for vaccine lot release[J].Chin Pharm Aff,2014,28(7):750
[11]张伊洁,郭宁子,刘万卉,等.缓控释注射剂中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50(10):1180
[15]张枢,韩江彬,冷广意,等.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4,28(3):398
[18]王梦迪,薛英,冷广意,等.醋酸戈舍瑞林微球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J].药学学报,2019,54(1):159
[19]林晓鸣,郭宁子,杨化新,等.植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9,28(5):528
[20]梁苑英竹,林晓鸣,刘万卉,等.肽类微球注射剂释放度实验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7,26(24):2918
吕晶,郑璐侠,陈钢,邵泓.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质量回顾与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20,40(06):971-981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017ZX09101001-007)
分享:
对20批灵芝进行DNA提取、PCR扩增、纯化、测序、输入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得出16批灵芝为药典品种赤芝。同时,测定灵芝中的三萜及甾醇成分含量反映其药效成分。将理化分析技术与DNA分子鉴定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灵芝的质量,以期为灵芝的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2025-03-28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学校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背景下,为了更紧密地贴合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并与企业的特色产品生产实践相衔接,我们对课程进行了针对性的岗位特点开发。遵循学徒制“在岗培养、交互训教”的培养模式,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企业生产中成药成分中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定能力。
2025-03-17秦艽的有效成分以环烯醚萜苷为主,三萜、甾体、黄酮、苯丙素类等是其有效成分[5-6],具有肝胆保护、抗氧化、抗菌、神经保护、治疗关节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7-11]。黄柏的化学成分以生物碱、苯丙素、酚苷类及脂肪酸类为主,具有抗炎、抗菌、降血压、降血糖、免疫抑制、抗类风湿等功效[12-14]。
2025-03-07柳叶菜风毛菊 Saussurea epilobioides Maxim. 为菊科风毛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风毛菊全世界约计 400 余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中国近 200余种且多分布于西南和西北部地区。该属类药物作为民间常用草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妇科疾病、高原反应、腰疼腿痛等疗效较好。
2025-02-12沙棘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葫芦科植物沙棘的干燥果实,成熟或冻硬时采收。沙棘可清肺止咳,助消化,多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沙棘广泛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古、陕西、青海等地,产量占世界沙棘产量99%以上。沙棘在保护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025-01-27耳科常见三大症状:耳鸣、耳聋和眩晕,是现代临床的三大难题,其中耳鸣的治疗效果不佳。耳鸣指患者在安静环境、外界没有任何声源刺激的情况下,耳部主观感知到的一种异常声音。特发性耳鸣是耳鸣的一种特殊类型,指不存在任何外源性的声或电刺激下的一种声音感觉,于 2021 年全国耳鸣专家共识研讨会提出。
2025-01-23人参是中华文化中备受推崇的天然产品,在保健养生和烹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随着社会发展,中药保健食品逐渐步入人们生活当中,人参及其制品因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被加工为各类食品,如鲜参直接食用、制成饮品或晒干入酒、煮熟食用以及炮制成红参等[2]。红参具有卓越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广受瞩目。
2024-12-02由于这些次生代谢物的存在,现代研究表明,牛膝具有免疫、镇痛、子宫兴奋、降血脂和抗生育、抗衰老、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生物活性,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总结了牛膝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其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牛膝化学成分的分析和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提取研究提供参考。
2024-11-18环泊酚是基于丙泊酚结构改造而成的具有立体选择性的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其受体亲和力高于丙泊酚,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国家Ⅰ类新药[1]。目前,环泊酚在中国被批准用于非气管插管的手术/操作中的镇静和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以及重症监护期间机械通气时的镇静[2]。
2024-11-11精神分裂症(SP)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不佳,复发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已成为社会上热议的公共卫生话题之一。氨磺必利是临床上常见的SP治疗药物,基于病情程度的不同,所使用的剂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是100~1 200 mg/d。然而氨磺必利血药浓度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所以需要对该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
2024-11-08人气:10664
人气:6858
人气:5987
人气:5420
人气:506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药学进展
期刊人气:193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094
国内刊号:32-1109/R
邮发代号:28-112
创刊时间:195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