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现代中学生应该对中国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并树立起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添砖加瓦。而这种自信也将成为学生未来构建人生理想,形成品德认知和价值理念的重要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诗词,感受文化的魅力;对古诗词的艺术价值、作者文化成就进行解读;围绕诗词中的文化现象、文化内涵进行精读细读,从而彰显语文教学魅力。
当前,文化自信的培养成了各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教材中的每篇诗词,每一部名著经典,也都成为培养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将其渗透到学生的认知中去,培养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只有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文化自强,这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职能,也是语文学科教育推动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声情并茂的诵读诗词,感受文化的魅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汇集了大量的经典古诗词著作。这些诗词著作历经千百年时间的沉淀却未曾消亡,足以证明其生命力的强大。对于新时代的初中生而言,他们可能会对教科书上某些古诗词感到陌生,也不太了解古诗词创作时代背景。这种陌生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会觉得生涩和不适应,因为无法理解诗句的具体内涵,导致有些古代特有的文化礼节、文化现象被误读。这显然是不利于诗词文化的传承的,也不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育工作者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并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诗词文化知识。在关于古诗词文化魅力的展示、体验中,对诗歌进行有感情诵读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更好地融入诗词情境,感受诗情画意,并在其中获得美的享受。比如在学习崔颢的《黄鹤楼》的时候,教师特意对这首诗的情景进行了适当的解读,让大家想象那一副“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画面,想象作者在面对这黄鹤楼美丽景色时候的情绪波动。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自由上台进行诗词朗诵,尝试着将自己的情感一同融入诗词情境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诗意。可以看到,在大家有感情地诵读这篇诗词的时候,那种诗词自身带有的感染力很容易调动大家的情绪。女生的诵读或许显得空灵悠远;男生的诵读或许显得沧桑深沉,不同的诵读将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使得诗词文化魅力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展现。
二、围绕诗词中的文化现象、文化内涵进行精读细读
诗词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学习诗词,就是在学习诗词中的文化。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古诗词中所包含的文化意志、文化现象,可能和今天有所不同。教师应当积极探索诗词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诗词中对古代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比如在学习王维的诗词《使至塞上》的时候,作品中提到了“属国”“胡天”“都护”等一系列古代事物,这里面就有非常值得挖掘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首诗歌中“作者出使塞上,慰问边关守军”的理解。
比如,为什么要去慰问守关将士?为什么对于自己的附属国还要有所防范?难道边疆属国不该听命服从于朝廷么?通过大家的一些基本认知理解,教师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当时汉土王朝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从中解读出古代帝王对边疆民族的怀柔政策、亲和友好政策。这种友好政策,其实正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甚至在今天,少数民族不再是汉族的从属,民族之间关系融洽、相处和睦,这也正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王维作为一名使者,去边疆守地慰问官兵,这也同样体现了我国人民从古至今都崇尚和平的美好品节,和今天的文艺爱好者们到军营慰问官兵、进行演出的文化拥军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拥军爱军的文化品格,文化传承,也是诗词作品的文化内涵所在,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题材类型的边塞诗、友情诗、写景诗、怀古诗等。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品格也各有不同。教师要善于从诗词作品中挖掘出文化主题,对学生进行深层的文化解读、文化熏陶。这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三、对古诗词的艺术价值、作者文化成就进行的解读
多年来,文化学者对于中国古诗词的研究一直处于“正在进行中”的状态。教师应当让学生适当地了解我国学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研究进程,了解他们已学习的诗词中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文化意义,引起他们对古诗词的重视。对此,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古诗词教学的多样化,帮助学生摒弃认为学习古诗词毫无意义的懈怠思想,激发他们对学习古诗词的自信心。这就像看待一些历史文物古迹,不懂的人看过去,可能觉得是断壁残垣毫无意义,懂得人就会将这些历史文物古迹视为珍宝。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诗词文化的深刻认识,正是要让学生珍视古诗词文化,看到古诗词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接受诗词文化的熏陶。如果我们的学生还是保持传统观念,认为古诗词毫无意义,把古诗词看作是学习的难点,甚至对古诗词很排斥,也就很难从中找到文化的自信。
故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其他文化学者、文化著作对这些古诗词的鉴赏、评价和相应的学术研究成果,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深刻了解古诗词的文化意义。比如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关于这首诗的鉴赏审美的文献资料、网友留言给大家看;同时围绕李白这个人物在中国诗词文化发展中的巨大影响、标志意义、重要地位等向学生进行充分的介绍。
例如诗仙李白在中国诗词文化领域的盛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词风格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李白的诗作所展现的大唐时期中国文化的繁荣景象、中国诗词文化艺术对国人认知理念、思想观念、社会风气潮流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等,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这些相关资料素材进行详细的整理,并在课程中将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加深学生对诗词文化的了解。进而让学生产生对中国文化产生崇拜之情,对其感到自豪,树立文化自信。
在现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的覆盖,让教师在文化自信的培养方面获得了充分的便利。所以,教师应当适当地发散思维,从多种途径做好文化自信的培养工作,让初中生们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国际文化相互交融、新事物、新文化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引导他们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宝贵营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只有他们拥有了坚定理想和坚定信念,才不会在成长中迷失自我。此外,教育工作者也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诗词的海洋中继续遨游以及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启亮.浅谈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7(31).
[2]王艳霞.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好家长,2018(05).
[3]吴敬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
[4]曹年国.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8(11).
[5]施媛媛.文化自信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08).
[6]段昕昕.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01).
[7]唐志坚.文化自信视角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9(42).
[8]张琳.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讨[J].好家长,2019(07).
石生刚.文化自信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J].家长,2021(14):82-83.
分享: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2023-11-16新课程下,写作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学生唯有掌握写作技巧,才能够更好地观察生活、认识世界、体会认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想。然而,当前学生的写作技巧普遍不高,很多学生采取平淡无奇的叙述手法写作文,内容空洞,不能够凸显出写作的主题,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023-11-16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文学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对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反映和批判。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关怀、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023-11-14教材是课程的中心,是具有教育、文化、政治等多维属性的复合体。它一方面具有联系课程标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具备由教师、考试制度强化的权威性,“是社会各种执政、经济和文化作用的结果"。教材对教育活动会产生深远、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会超出知识的层面,并通过教材话语的组织与呈现逐步渗透、缓释成效。
2023-11-09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技术不断成熟进步,给学生的语言学习方式特别是阅读与交流学习带来了重大变化。语文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交流表达方式也更为丰富。为适应时代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此之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践引起相关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2023-11-09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要求教师要主动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由“唯知识”向“提能力”“重素养”转变。这也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面对当今百年未有之变局,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独特复杂语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2023-11-08写作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但是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制约了写作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写作,借助微写作的灵活性、交际性、及时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突出语文学科的魅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023-08-14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阅读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拓展课外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对策,以供参考。
2023-08-13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而互动则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方式。
2023-08-06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形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扩大阅读面、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落实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积累语料和人文知识,也是其增进思维、认知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
2023-08-06人气:3869
人气:3257
人气:2888
人气:2555
人气:161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之友
期刊人气:950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3-3963
国内刊号:13-1044/G4
邮发代号:18-97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