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思维能力的锻炼,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引领学生运用语文课程学习,最终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途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建立运用语文思维解析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重视起来,推动学生从语文信息的单向被动接收,向双向互动和主动探究的形式进行转变,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思维学习的转变。教师要摒弃以应试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依据学生成长和发展特点采取启发性和引导式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足。小学的语文新课程,增添了许多有趣的内容。从表面上看,课程内容增多了,展现形式也由简单向丰富转变。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好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视野进行开拓,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引导,将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很多教师还认识不到这一点,语文教学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在知识传授和课堂组织方面较为保守。这一形势影响了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对自主学习习惯的影响很不利。
(2)仍然比较关注学生分数,不注重对语文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学形式单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不够丰富,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启发性弱等方面。一些教师一上课就是教师自顾自地讲,致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学生顶着压力,被迫进行语文学习和习题解答,造成了学生心理的不平衡,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不仅影响了教育作用的正常发挥,而且也影响到了学生对自身能力发展的认识。
2、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重视教材结构,运用整合思维开展群文阅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聚集性”特点,教材这样编撰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某一体裁或题材的文学作品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集中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验在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审美。同时,“群文阅读”也有利于学生对某些写作技巧产生深刻印象,并内化为自身技能,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帮助。群文阅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教师设置主题和问题来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发挥能动性,通过问题探索的过程,实现学生对即设主题的思考和问题答案的探索。
小学阶段的“群文阅读”可以揭示规律,使学生运用一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其他文章,由个性认识到共性特征,帮助学生构建本类的自主学习空间,增强对系统性阅读的认识。这一阅读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性的发挥,以及教师应当发挥什么样的辅助作用,同时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为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群文阅读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在当下教育形势下对实践新思想、新思路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增强学生主体性和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这几篇文章都是写秋天,但各有手法,各有寓意,写景的文章最宜于画面或声音相联系,通过文字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实现图、文、声的结合,因此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初步释义的基础上,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描写的情景进行想象。可以这样设问:如果让你把《山行》设计成四格漫画,你会怎样安排人物和情景,每个画面都要体现什么内容?如果让你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绘制插图,你会画出哪些景物?用那些色彩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神情你会怎样塑造?而《听听,秋的声音》可以通过拍成短剧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收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并引导学生将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改编,写成脚本,做小视频,由学生进行构图。
(2)重视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语感,鼓励学生开口表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定语言表达交流环节,通过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对语言语文知识、技能、思维的运用。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采取分组讨论、趣味小活动的方式行活跃课堂气氛,减小课堂上学生面临的压力。在课程回顾、巩固和复习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层次提问,通过自问自答,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和检验,总结概括,发挥查漏补缺的作用。有效开展语言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他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问题,积极思考,并将答案进行转述,提高文字组织能力。
语言表达是自发行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挥能动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积累词语、句式,积累语言组织的方法,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培养语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热点话题或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思考,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与同学、朋友、亲人交流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语言交流中会感受到情绪的变化,会给他们语言的创意表达提供借鉴。
(3)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策略,将语文知识理解和写作训练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选择日常生活中例子为载体,将语文写作或交际教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或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学,要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作为教学背景。例如,以“夏虫”为主题进行的作文写作观察,指导学生在学校操场、上下学路上观察生活环境,或回忆游玩经历,谈一谈:1.你在夏季见到过哪些昆虫?能否说出它们的名字?2.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态的?3.你看到它们时,他们正在做什么?4.假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一个昆虫,一天的生活经历会怎样?5.可曾度过描写夏虫的故事?请转述。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将思考的过程记录在案,积累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再如,为了训练学生开心情绪的描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选择了两位不同性格的学生到讲台上轮流给对方讲笑话,并用多媒体录播设备制造特写镜头,把这两位学生的上半身框出来,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进行习作练习。有的学生写到“李同学合不拢嘴,手捂着肚子笑了得有5分钟,身体不停的抖动,小肚腩的肥膘都漏出来了,像个小弥勒佛,就缺一把扇子了。”
(4)运用好现代科技教育装备,打造探究式课堂。小学阶段的教育,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是对学习方法和形式的启蒙。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结合,不仅是以技术创新语文教学方式,也是建立学生信息意识,帮助学生开展信息识别、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手段。例如,《生命生命》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电子课本”功能进行初读,在电子课本上随意圈画做批注,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或词语。
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重点词语“挣扎”“鼓动”、“跃动”的影像艺术,让学生直观地体会这三个词表现的状态,体会飞蛾求生的欲望强烈,引导学生品悟飞蛾求生的强烈欲望,以及受到震惊的作者内心感受。运用互联网“百度查找”功能搜索“震惊”和“震撼”的区别,运用“智慧课堂”平台开展课堂互动运用“班级空间”软件,引导即兴创作,带着自己的感悟写一首关于生命的小诗,或者一段关于生命的感言。随后,师生在班级空间共同浏览学生创作,给欣赏的作品点赞。
再如,将微课中融入语文学习方法,使教学内容以视频、互动游戏等教学形式展现出来,把学科知识、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以更为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会语文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识字教学过程中,例如“暴风雨”,风和雨都是学生能够认识到的,这个词的关键点在于“暴”,体现出风雨的特点是急骤而猛烈。
教师在微课中可以比较的方式展示一般的风雨现象与暴风雨现象,使学生在生动的视频中体会到“暴”所表达的内涵,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了暴的用法,如暴风、暴雨、暴烈、暴饮暴食、暴病而亡。再如,为了区分容易混淆的字,教师可以编制绕口令,并以标准的普通话读出来,比如俭、脸、剑、险,“生活要节俭,节水来洗脸,耍剑为锻炼,胜过买保险。”这些识字方法既能活跃思维、锻炼想象力、增加识字过程的趣味性,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审美教学。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是作者独特心境的体现,需要学生很好地进行体会,把语言文字与丰富的情感内涵结合起来,获得审美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引入背景知识、创作过程、作者简介、经历的介绍,将有利于学生联想的内容全面的展现出来,启发学生想象和思考,使学生在感受浓厚的人文气息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例如《花之歌》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是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也是一枝野花,自己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经历什么?是否也如作者描述的那样?并以此来体会“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所附带的情感,领悟作者以花自喻,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的人生态度。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应当发生改变,以适应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几个字,教师用心体会其中内涵,体会语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体会语文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基础。感受时代呼声,秉承新课程理念,教师才能够正视语文教育的作用,采用适用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文章来源:高燕.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知识文库,2021(11):36-37.
分享: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2023-11-16新课程下,写作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学生唯有掌握写作技巧,才能够更好地观察生活、认识世界、体会认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想。然而,当前学生的写作技巧普遍不高,很多学生采取平淡无奇的叙述手法写作文,内容空洞,不能够凸显出写作的主题,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023-11-16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文学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对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反映和批判。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关怀、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023-11-14教材是课程的中心,是具有教育、文化、政治等多维属性的复合体。它一方面具有联系课程标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具备由教师、考试制度强化的权威性,“是社会各种执政、经济和文化作用的结果"。教材对教育活动会产生深远、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会超出知识的层面,并通过教材话语的组织与呈现逐步渗透、缓释成效。
2023-11-09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技术不断成熟进步,给学生的语言学习方式特别是阅读与交流学习带来了重大变化。语文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交流表达方式也更为丰富。为适应时代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此之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践引起相关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2023-11-09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要求教师要主动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由“唯知识”向“提能力”“重素养”转变。这也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面对当今百年未有之变局,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独特复杂语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2023-11-08写作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但是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制约了写作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写作,借助微写作的灵活性、交际性、及时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突出语文学科的魅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023-08-14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阅读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拓展课外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对策,以供参考。
2023-08-13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而互动则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方式。
2023-08-06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形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扩大阅读面、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落实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积累语料和人文知识,也是其增进思维、认知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
2023-08-0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科学启蒙
期刊人气:1047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7-3019
国内刊号:43-1251/N
邮发代号:42-147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32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12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