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教育属于一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与情感,充分展现出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学科理论知识与学科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价值观与道德价值观,为之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正处于形成品格、思想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拥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毅力和动力。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注重民族精神与文化底蕴的渗透,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理论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礼仪教育、责任教育等,围绕人文素养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文教材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做到有情操、有信念、有理想,在探究语文知识期间,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这样才能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讲究方式与技巧,有针对性地渗透人文素材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语文知识,从中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领悟与认知。本文主要是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人文素养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较为重视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语文学科中落实人文素养教育,属于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人文素养属于素质教育中的核心构成部分,更为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健全,不仅让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个体的人文素养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国民的人文素养属于衡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如果缺少人文素养就会出现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由此,当前大力提倡人文素养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教育,要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追求精神文明,更要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与情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科技发展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创造一个丰富的生活环境与物质世界的同时,也相应地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诱惑,让人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世界。这种时代发展的趋势,让很多人的精神生活较为匮乏,对人生的价值观比较迷惘,由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领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
(三)初中生的个性特征需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生理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情绪、情感方面经常会出现不稳定性情况,在这个重要的“过渡期”和“危险期”中,教师需要在语文学科中强化人文素养教育,以此来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使他们拥有较强的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面对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见解,学会合理调节自我情绪,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培养自己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拥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与思辨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要持续提升自我人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自身需要拥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初中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对于语文书本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于书本中涉及的情感、思想及人文精神,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才能够获得感悟和理解,由此,教师一定要学会全面挖掘语文书本知识中的潜在意义与价值,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去分享、创造,在学习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学校教育就好像一把精致的乐器,教师需要调准音准,而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人文素养也好比是乐器中的一个部件,教师只有具备浓厚的人格修养与人文素养,才能够为学生呈现理想的语文课堂,得到学生的喜爱与尊敬。而且,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增强自我人格魅力,用专业的教学能力以及渊博的知识感染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
同时,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情感素养,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做到学生喜欢,同事尊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教师只有充分挖掘自我情感需求,才能够从中掌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知识的同时,投入到作者的真实情感世界之中去,并受到情感的感染与熏陶。对于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有更为准确的认知,以实现情感的升华和知识的拓展。
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知识素养,因为语文学科具备较强的广泛性与综合性特征,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学习、阅读,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意见,师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从中能够发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正,尽力为学生呈现出最为理想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优秀榜样,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属于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学会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拥有欣赏美、发现美的素养。在写字与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底蕴,要让学生意识到写得一手好字的重要性,要着重讲解书写的要领,积极开展写字竞赛活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多展示一些中国书法艺术,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和中华五千年文明是共同发展的,从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也要善于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意识,由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技能,在阅读中可以获取关键的阅读知识,所以,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有创意、多角度的阅读,从中来反思、批判、探究,使自己拥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另外,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知识内,而是要对课内教材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多多引入一些人文性的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技巧与能力,做到在阅读中提升自我人文意识。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阅读属于一种输入性的学习活动,而写作属于一种输出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改变学生抄袭、模仿、改写的写作习惯,要让学生学会思辨性地开展写作,准确借助于文字来传情达意,实现信息的传播、思想的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多设定一些有品位、思想深度高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在写作中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实施个性化的课堂设计与引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语文教学观念与模式,要实施个性化的课堂设计与引导,做到不悱不发、不愤不启,通过讲读式、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的模式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积极运转,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个性与品格。
在正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自主解读文本内容,改变以往按照参考书来备课的形式,而且,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学习进度、个性特征,以此来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与方案,设定的教学内容要能引发学生的持续思考与阅读,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开展个性化的解读,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加深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学会归纳、辨析、思考,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引导学生多理解、辨析,培养他们大胆表达、用心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母语环境中得到肯定与尊重,获得良好的学习成就感,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文本内容有更为透彻的理解。
另外,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氛围是愉悦的、轻松的,让学生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获得学习情感的满足,不断提升自我审美与鉴赏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不光要有知识方面的渗透,同时还需要有思想方面的引领,以此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与人格,在实践中去改变、去创造,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修养。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观念与模式,围绕人文素养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层次探究文本知识,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人生感悟,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以此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实现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此来设定人文素养培养目标、方案,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曹丽萍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一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语文教学与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2]玩金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策[J].思想战线,2015(S1).
[3]孙宇沁开放性特征:人文素养视阈下高职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10).
[4]周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 素养的渗透[J]科技风,2019(34).
文章来源:白国本.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32):41-42.
分享: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2023-11-16新课程下,写作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学生唯有掌握写作技巧,才能够更好地观察生活、认识世界、体会认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想。然而,当前学生的写作技巧普遍不高,很多学生采取平淡无奇的叙述手法写作文,内容空洞,不能够凸显出写作的主题,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023-11-16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文学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对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反映和批判。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关怀、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023-11-14教材是课程的中心,是具有教育、文化、政治等多维属性的复合体。它一方面具有联系课程标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具备由教师、考试制度强化的权威性,“是社会各种执政、经济和文化作用的结果"。教材对教育活动会产生深远、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会超出知识的层面,并通过教材话语的组织与呈现逐步渗透、缓释成效。
2023-11-09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技术不断成熟进步,给学生的语言学习方式特别是阅读与交流学习带来了重大变化。语文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交流表达方式也更为丰富。为适应时代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此之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践引起相关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2023-11-09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要求教师要主动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由“唯知识”向“提能力”“重素养”转变。这也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面对当今百年未有之变局,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独特复杂语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2023-11-08写作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但是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制约了写作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写作,借助微写作的灵活性、交际性、及时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突出语文学科的魅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023-08-14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阅读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拓展课外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对策,以供参考。
2023-08-13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而互动则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方式。
2023-08-06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形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扩大阅读面、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落实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积累语料和人文知识,也是其增进思维、认知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
2023-08-0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语文月刊
期刊人气:2923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5-7781
国内刊号:44-1143/H
邮发代号:46-88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