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伴随着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当今时代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家长和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如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这同样成了许多教育从业者思考和研究的话题。而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其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他们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供参考。
除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外,初中语文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径之一。因为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样也涉及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助语文教学的特性达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一)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注重知识教育,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及其个性发展、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样也是达成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1]。
(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娱乐和教育中,对于初中生而言也是如此。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以及社会的需求使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并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适时运用互联网,但同时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多元化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小到日常行为,大到思想健康。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下,教师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日益复杂的文化环境下为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手段
中学时期的学生往往处于个人能力不足、社会阅历提升与精神层面需求这三个方面比较矛盾的阶段,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心态,会给学生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一定阻碍。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大多都比较迷茫,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这个时期、缩小这一时期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能够脱离负面情绪、健全自身的人格。
二、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语文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关联
中学语文教材本身就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为中学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思想导向以及一定的深度。这些文章能够加深学生了解社会与世界的程度,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样也饱含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2]。当然语文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是比较隐晦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语文时精心设计和深层挖掘,引导学生接触和思考,真正理解和表达这些深层次的内容,发挥语文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二)语文课堂是把握学生心理状况的良好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背诵和记忆,同样也需要自主理解和感悟知识,而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教学内容往往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个人认知和心理状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特质,比如人生观、价值观、个人思想和人际关系等。学生的表达内容能够为教师提供质量较高的参照物,能够让教师有效判断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和个人的思想动向,从而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精准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语文课堂能够营造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对教师直接心理层面的指导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抗拒,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是以理论为主,学生吸收理论性内容的能力较差,很难将理论性的内容应用于实践,而语文课堂能够很好地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方面的不足。语文课堂存在大量的主观性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和表达,即便有些学生并不参与表达,也会参与思考,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够思考和审查自己,并进一步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促进理论知识进一步转化为个人人格。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深挖教材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心理健康教育层面,语文教学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学科不仅探讨技巧和知识点层面的事物,同时也涉及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深层次的语文教学相结合,深挖教材,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学生切实体会和感悟。许多中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情感冷漠”,这种情感冷漠往往表现在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对社会漠不关心以及与教师沟通相对困难等方面。这往往并不是一种心理问题,而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导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许多情感习以为常,缺乏正确认知情感,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充分激活学生感受和体验情感的能力[3]。
例如,教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深挖文章的深层内涵,让学生能够通过史铁生先生深刻而朴素的文字切实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通过教师的充分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习以为常的母爱,让母爱这一伟大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扎根并发芽。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秋天的怀念》这一篇课文进行拓展,讲述史铁生先生在双腿残疾之后面对和对抗苦难的故事,教导学生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而相对的,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同样也可以父爱为角度进行深挖,让学生体会朱自清笔下那种平静如水却连绵不绝的父爱。
(二)利用语文阅读培养学生追求美与高尚的习惯
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学审美、建立更高层次追求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追求美与高尚的习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许多中学生都出现了沉迷于网络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也缺乏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阅读优质的文章,引导初中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初中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并循序渐进地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让学生逐渐摆脱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他们更加理性地使用互联网,也能够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并从文学中获得思想,提高精神追求,培养学生认可和追求美的情感。而这种认可和追求融入学生的生活和人格中,既能够引导学生不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水平提供动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学生的心理抵抗能力,让学生以更积极、更理性的方式看待人和事物以及对待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良好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抵抗不良信息的诱惑。
而要想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同样也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并依靠教材内容为学生搭建阅读的桥梁。比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时机,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课堂处于比较轻松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能够充分放松精神,顺从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故事发展脉络和人物塑造为关键中心,尽量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地讲述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发展情况以及担忧主人公的命运与未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放大课文的故事性,促使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愿意深入接触和了解故事,进而培养更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4]。
(三)利用语文写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写作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是语文课程内容综合实践的方式之一,同样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为写作本身就是表达思想和观点,也是学生最真实的心理状态的映射和写照。利用语文写作引导学生,既能够让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也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流露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在利用语文写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给足学生自由构思、创作的空间,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但是有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写作时会习惯性地以满足教师的要求为主,从而导致文章变得模式化和套路化,有时更是一味模仿教师的“下水”作文。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不再为了完成任务或博得教师喜爱而写作,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
第二,通过作文命题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命题作文是最常见的作文形式之一,同样也是最值得深究的作文形式。因为命题作文本质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思考曾经忽视或者视而不见的事物,从而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比如,“母爱的表现形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命题,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与生活实际对母爱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围绕诚信命题,引发学生思考诚信这一特质,让学生充分整理自己的观点,加深自己对于诚信的理解程度。
第三,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写作内容。学生的写作往往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教师在审阅学生的写作内容的时候,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绝对不能嘲笑学生;其次,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仔细体会学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观点,一旦发现问题要以柔和的手段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最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因为日记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写日记本身没有任何限制,完全是学生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批阅学生的日记,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地认知学生和了解学生,甚至第一时间了解班级情况,如果班级中有什么事,班主任就可以在萌芽状态及时处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通过教学实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教学实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将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时刻怀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方式、抓准时机、巧妙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穿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此,首先,教师要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怀着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如此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减少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导致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概率;其次,教师也要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思想逐渐成熟,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交需求,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维护学生的尊严,通过肯定学生的见解、进步和称赞学生等不同的方式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现正向发展;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这样积极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而充分的自信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特质,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又能够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简而言之,通过教学实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对教师全面育人观念和全面育人能力的考验,教师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才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5]。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要手段。要想让学生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内容转化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语文教学渗透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关注学生的状况和具体需求,能够进一步深挖和探索教材内容,并能够将心理教育内容与写作和阅读充分结合,通过语文教学全方位进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帅群.潜移默化,相机熏陶一-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10):37.
[2]曾维其让心灵之花美丽绽放一-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5):236.
[3]邓小花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03(3):56.
[4]刘燕,王亭月.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1(35):74.
[5]苏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2017(4):82.
文章来源:符爱荣.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学周刊,2023,(25):33-35.
分享: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2023-11-16新课程下,写作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学生唯有掌握写作技巧,才能够更好地观察生活、认识世界、体会认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想。然而,当前学生的写作技巧普遍不高,很多学生采取平淡无奇的叙述手法写作文,内容空洞,不能够凸显出写作的主题,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023-11-16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文学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对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反映和批判。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关怀、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023-11-14教材是课程的中心,是具有教育、文化、政治等多维属性的复合体。它一方面具有联系课程标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具备由教师、考试制度强化的权威性,“是社会各种执政、经济和文化作用的结果"。教材对教育活动会产生深远、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会超出知识的层面,并通过教材话语的组织与呈现逐步渗透、缓释成效。
2023-11-09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技术不断成熟进步,给学生的语言学习方式特别是阅读与交流学习带来了重大变化。语文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交流表达方式也更为丰富。为适应时代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此之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践引起相关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2023-11-09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要求教师要主动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由“唯知识”向“提能力”“重素养”转变。这也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面对当今百年未有之变局,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独特复杂语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2023-11-08写作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但是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制约了写作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写作,借助微写作的灵活性、交际性、及时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突出语文学科的魅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023-08-14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阅读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拓展课外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对策,以供参考。
2023-08-13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而互动则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方式。
2023-08-06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形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扩大阅读面、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落实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积累语料和人文知识,也是其增进思维、认知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
2023-08-0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教育科学论坛
期刊人气:1618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3-4289
国内刊号:51-1696/G4
邮发代号:62-45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3.09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54
影响因子:0.730
影响因子:3.03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