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小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经两种影像方法诊断的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息县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静脉高压患者90例,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等综合诊断确诊;对所有患者再次实施MRI检测及增强CT扫描,观察两种有影像学方法诊断的结果,记录小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情况。结果:肝炎后肝硬化静脉高压患者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65例患者存在再生结节,占(72.22%),结节病灶直径大约0.8~2.0cm,经过MRI诊断,65例再生性结节患者中有62例被检出,检出率为95.38%,经增强CT诊断,65例再生性结节患者中有60例被检出,检出率为92.31%,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肝炎后肝硬化静脉高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有25例存在小肝癌,占(27.77%),增强CT检测小肝癌检出率(68.00%),低于MRI检测小肝癌检出率(96.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经MRI检测及增强CT扫描两种影像方法诊断均存在一定价值,其中MRI检测对于小肝癌诊断率更高,值得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
肝炎后肝硬化静脉高压在临床中是一种由门静脉压力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症候群,与肝硬化疾病有密切关系[1-2]。患病后,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内分泌紊乱、门静脉高压等症状,其中全身乏力以体重下降为主,消化道症状以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为主;出血倾向以牙龈、鼻腔出血为主;内分泌紊乱以男性性功能降低、男性乳房发育、女性闭经、不孕等症状为主;门静脉高压以呕血、黑便、脾功能亢进等症状。疾病发生后,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会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4]。而且,肝硬化疾病在诸多方面与肝细胞肝癌有密切关系,故而针对肝硬化患者实施有效诊断对其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针对肝硬化非癌性结节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工作。息县人民医院围绕小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经两种影像方法诊断效果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4月-2019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肝炎后肝硬化静脉高压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有关疾病诊断标准[5];(2)精神状态佳,可自主配合研究开展;(3)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炎后肝硬化静脉高压;(4)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病历资料不全;(2)未能按照医嘱前来随访者;(3)合并妊娠者;(4)合并安装有心脏起搏器患者;(5)抗拒或抵触研究内容开展者。其中男性48例,女42例,年龄35~77岁,平均(56.4±1.4)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再次实施MRI检测及增强CT扫描,并接受脾切除术加断流或分流术、CT引导下细针穿刺或肝脏切除术,术后取部分组织实施病理学诊断;其中MRI检查具体内容如下:采用GEsigna1.5T的核磁共振断层扫描仪,平扫T1WI、T2W,矩阵512×512I,视野范围52cm×42cm,参数:层厚8~10mm;动态增强扫描TR145ms,层厚8~10mm,TE6ms,同时针对患者采用常规SE/FSH自旋回波序列。临床检测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接受诊断工作,指导其取仰卧位,对其腹部实施正常相位动态增强扫描,于前臂注入0.1mmol/kg钆喷酸葡胺注射液,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生产企业: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368、20mg),推注3~5s,完毕后立即开展扫描工作;对患者病灶具体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记录肝脏形态、大小、肝实质回声,结节灶发生部位、大小、回声变化、数目等,最后实施脉冲多普勒血流测量;增强CT扫描具体内容如下:采用美国GE64排螺旋CT机,诊断工作实施之前诊断人员对患者进行指导,并使其接受常规准备工作,优先实施平扫,后实施双期增强扫描,可采用统一的优维显(300mgI/mL)开展诊断工作;诊断工作中在前臂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团注,剂量为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注射开始后25s先实施动脉期扫描,50s后开始门静脉扫描,平扫及增强扫描条件均为准直10mm,120kV,260mAs,螺距为1mm。扫描图像均有2~3名专科医师进行观察阅片,通过观察病灶情况确定病情及严重程度。
1.3研究指标
观察两种有影像学方法诊断的结果,记录小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情况。检出例数/总例数=检出率。
1.4数据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1.0。描述计量数据,t检验,(%)描述计数资料,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判定标准。
2、结果
2.1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对比
90例肝炎后肝硬化静脉高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有65例患者存在再生结节,占(72.22%),结节病灶直径大约0.8~2.0cm,经过MRI诊断,65例再生性结节患者中有62例被检出,检出率为95.38%,经增强CT诊断,65例再生性结节患者中有60例被检出,检出率为92.31%,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715),见表1。
表1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对比[n(%)]
2.2小肝癌检出率对比
90例肝炎后肝硬化静脉高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有25例存在小肝癌,占(27.77%),病灶直径约为(1.5±0.9)cm,MRI检测小肝癌检出率96.00%(24/25),高于增强CT检测小肝癌检出率68.00%(17/2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27)。MRI检测出小肝癌的声像图特点表现,其中呈现低回声有12例,较之于增粗的肝实质光电其结节内光电细小均匀;MRI表现为:可见深入结节内的相对高速血流信号,峰值流速(16±4.2)cm/s。诊断过程中,MRI诊断不明确有2例,其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强回声,结合临床化验指标,AFP持续性升高的特点,综合诊断确诊为恶性可疑。
3、讨论
小肝癌和再生结节在临床中是指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疾病,肝硬化则是临床常见慢性进行性肝病,主要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导致的损伤[6]。据临床资料[7]记载,肝硬化属于临床消化科常见疾病,临床大多为肝炎后肝硬化,疾病初期可出现脾大、腹水、乏力、腹胀、轻度黄疸、肝掌、尿少、双下肢水肿等症状,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可诱使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自发性腹膜炎,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会对其肝脏代谢功能造成损伤,威胁其健康。而且,临床资料指出肝硬化癌变是一个繁琐且呈多阶段演变的过程,再生结节为第一步,在再生结节基础上其病变细胞可发生不典型增生,随着疾病发展可形成增生不良结节,最终可演变为小肝癌。因此,临床针对小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应尽早采取有效诊断,明确疾病发展特点之后施以有效治疗,从而对其健康提供保障。
目前,肝硬化再生结合和小肝癌之间的鉴别诊断是临床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MRI及CT是临床常用诊断措施,其中CT检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机体肝脏轮廓及裂缝等情况进行反应,可以通过增强扫描进一步了解患者血管和肝脏密度情况,并为临床提供更为精确和精准的数据。而MRI是现代临床诊断中的新型技术,具有精细、分辨率高、对比度高、信息量大、显像清晰等特点,尤其是对于部分病灶体积较小,或者回声低于肝实质时,临床诊断效果较高。
本研究结果,在具体诊断中,有90例肝炎后肝硬化静脉高压经病理证实,有65例患者存在再生结节,占(72.22%),增强CT检测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92.31%),MRI检测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95.38%),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90例肝炎后肝硬化静脉高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有25例存在小肝癌,占(27.77%),增强CT检测小肝癌检出率(68.00%),低于MRI检测小肝癌检出率(96.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针对肝硬化患者中进行小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诊断时采用MRI检测及增强CT扫描均有一定效果,在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中两种影响诊断方法差异小,在小肝癌检出中MRI检测有更高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浩,诸葛宇征,杨建,等.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7,37(3):168-171.
[2]白志芹,宋会颖,吴瑞卿,等.补气活血汤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2):272-276.
[4]郝婷婷,马晓鹏,戴光荣,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CT表现预测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1):29-31.
[5]闫东,曾辉英,史仲华,等.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伴发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15(2):129-131.
[6]周继海,李军山.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应用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9):74-75.
[7]李延龙,王天芳,吴秀艳,等.8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的症状分布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1):42-45.
王起日.小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经两种影像方法诊断的对照研究[J].临床研究,2020,28(04):149-150.
分享: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部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梗死,其主要特征为脑白质或基底节区的小腔隙形成。这类脑梗死通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相关[1]。虽然腔隙性脑梗死的体积较小,但往往会引发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认知障碍、运动功能丧失等,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04-15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尽管其在提高诊断效率和降低漏诊率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在肺孤立小结节的诊断中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3-4]。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低剂量CTAI诊断误诊的肺孤立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探讨误诊的原因,并评估AI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03-26脑深部病变涵盖范畴广泛,就部位而言,涉及额、顶、颞、枕叶和小脑半球深部、基底节区、丘脑、脑室系统等;就病变性质而言,可包括各种类型的肿瘤、囊肿、血肿、脓肿、肉芽肿和血管畸形等,目前对于脑深部病变的精准定位和安全切除并非完美 。术中超声在颅脑手术定位中具有准确、实时、方便、经济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病变定位和手术路径的误差 。
2025-03-25髓母细胞瘤是发生于后颅及小脑的恶性肿瘤。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有攀升趋势。髓母细胞瘤患儿以颅内压增高、小脑功能障碍等为典型临床症状,病情严重可导致患儿死亡,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在挽救患儿生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03-25目前临床更多地从操作技能方面提高肺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忽略了患者因素的影响,缺乏对患者的干预,导致肺动脉血管成像质量仍有待提升[6]。为此,针对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患者因素对检查造成的影响尤为重要。常规的护理主要是给予患者检查前相关注意事项的告知、体征监测等形式化护理,并未对可能影响检查质量的因素展开针对性护理[7]。
2025-03-19早期对股骨头坏死疾病诊断可在提升诊断准确度的同时,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此疾病出现的关键因素为机体股骨头受外力损伤,或是由于供血不足或中断,使得股骨头的内部细胞和组织出现坏死症状,进而使得股骨头结构出现改变,导致股骨头塌陷,甚至出现功能性关节障碍。
2025-03-10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痛风性关节炎(GA)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发症较多且重症患者较多[1-2]。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早期RA和GA较困难,尤其是早期RA的诊断准确率较低,大多数RA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在2年以上,而RA发病后1年内治疗效果最佳,故大多数RA患者未得到及时和早期诊断[3]。
2025-02-27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中,四维彩超以其高精度和实时性在胎儿畸形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超声波成像,能够清晰呈现孕中期胎儿的三维立体图像及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4]。四维彩超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其在识别胎儿结构异常方面表现出色。
2025-02-21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可从不同方位获取图像,且扫描视野范围广,快速对病灶进行定位,进而提升诊断准确度[2]。本文主要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子宫肌瘤患者诊断中的成像特征。
2025-02-19卵巢囊肿的发生与环境污染、 体内激素水平异 常、 反复盆腔感染、 手术等因素相关, 临床多表现为腹部胀满感、 性交时疼痛、 腹部下坠感等, 随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蒂扭转、 囊肿破裂等情况, 进而引发了下腹部剧烈疼痛、 呼吸急促、 皮肤湿冷等, 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025-02-14人气:15291
人气:11031
人气:9998
人气:8387
人气:598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期刊人气:3786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9011
国内刊号:37-1426/R
邮发代号:24-134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