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基于长江中下游棉区9-10月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的特点,通过打顶、施肥、化控、治虫四项栽培措施的优化设计,使得棉花中上部结铃能力显著提高,从而实现棉花生产的高产高效,以及长江中下游棉区中后期温光热资源的充分利用。
长江中下游棉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传统产区,长期以来,棉花种植多采用北方以高产早熟为目标的栽培方法[1,2,3,4],一般8月底结束各项农艺措施,往往是下部桃易烂掉、中部桃拿不足,顶部桃抓不到,导致籽棉单产很难超过3750kg·hm-2[5,6,7],产量低直接制约着棉农经济收入的提高[8,9,10],甚至制约着棉花生产的持续和稳定[11,12,13,14]。为提高棉花产量,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根据长江中下游棉区9-10月优越的温光热资源,如秋季气温高、降温慢、光照好等,开展了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高产示范片创建活动,经过了几年的试验研究和栽培实践,研究制定了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包括了品种选择、适用地块、栽培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收花方法等,旨在为长江下游棉区棉花超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技术术语和定义、适用品种、适用田块、产量及构成、栽培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收花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长江中下游棉区或生态条件相似的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第1部分:纤维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原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92-2007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9-10月丰富的温光热自然资源的特点和杂交棉品种后劲强的特性,着眼于高产更高产的目标,春棉(育苗移栽)按照皮棉1875kg·hm-2以上,在棉花结铃关键时期,通过对传统栽培管理技术的设计与优化,改善棉花冠层经济性状,增加顶部结铃数,达到高产高效目标。
4、适用品种类型
杂交棉和抗虫杂交棉品种。
5、适用地块
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排灌条件良好,黄萎病轻田块。
6、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皮棉产量为1875kg·hm-2以上。霜前花率80%以上,每公顷总铃90万个以上,平均铃重5.5g以上,衣分40%~42%。
单株性状。株高110~140cm;单株果枝16~24个;单株果节80~130个;结铃36~50个。
7、栽培种植方式
7.1 栽培方式
营养钵育苗移栽或塑盘育苗移栽。
7.2 密度
24000~33000株·hm-2,肥力低的田块适当密植,肥力高的田块适当稀植。
7.3 种植方式
麦(油)后移栽或套作。麦(油)后移栽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育苗。在前茬收获后移栽棉花,采用等行或宽窄行搭配均可,若采用等行距,则行距90~110cm;若采用宽窄行,则宽行距120~130cm,窄行距60~80cm。
大麦(小麦)套作棉花模式有两种:3-1式和4-2式。大麦(小麦)播种时预留棉行,麦棉行比3∶1,带宽100~110cm,平均行距110cm;麦棉行比4∶2带宽170cm,棉花宽窄行配置,平均行距85cm。棉花在4月上旬育苗,于5月上中旬移栽至预留棉行。
8、田间管理
8.1 育苗移栽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7.1的规定;育苗移栽按照NY/T1292-2007中6.3、6.4部分的规定执行。
8.2 苗蕾期管理
8.2.1 施足基肥。
每公顷施商品有机肥4500~7500kg和N、P、K总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375~450kg,硼肥和锌肥全部做基肥施用,使用方法按照NY/T496的规定执行。
8.2.2 挑施苗蕾肥。
移栽后7~12d,穴施尿素150~187.5kg·hm-2。
8.2.3 化学调控。
8~10叶期,用7.5~15.0g·hm-2缩节胺兑水喷雾。
8.2.4 整枝和中耕。
棉花现蕾后,及早打掉叶枝;盛蕾期中耕,结合锄草和培土一并进行;清理“三沟”(厢沟、腰沟、围沟),排除田间积水;30cm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及时灌溉;地膜棉于6月底至7月初清除地膜。
8.2.5 苗蕾期病虫害。
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猝倒病等;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蜗牛、盲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等;具体药剂和使用方法应符合GB/T8321标准的规定和产品使用说明书。
8.3 花铃期管理
8.3.1 施肥。
1)花铃肥。在棉株下部有1~2个大铃时,追施尿素300~375kg·hm-2、K2O187.5~225kg·hm-2,一次重施或分两次施用。2)盖顶肥。第一次在打顶前6~8d,施尿素150.0~187.5kg·hm-2;第二次在打顶后4~6d,追施尿素不超过150kg·hm-2,8月20日前结束。3)根外喷肥。8月中下旬以后,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每隔5~7d喷1次,连续喷3~5次。
8.3.2 化学调控。
开花结铃期化控4~5次,第一次化控在花铃肥施后3d内,以后每隔5~7d化控1次,每次缩节胺均为22.5~30.0g·hm-2兑水喷雾。打顶后3~5d和8~10d各化控1次,均用缩节胺30.0~45.0g·hm-2喷雾。棉田化控可结合治虫或根外喷肥进行。
8.3.3 打顶。
打顶适期为立秋后3~5d,不迟于8月15日。打顶以掐掉顶部一叶一心为宜。
8.3.4花铃期病虫灾害。
花铃期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棉铃疫病、红腐病、炭疽病、角斑病、红粉病、黑果病等铃病;害虫主要有棉铃虫、盲蝽、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粉虱等。具体药剂和使用方法按照GB/T8321标准的规定和产品使用说明书;治虫结束时间必须坚持到9月中下旬。遇台风或雨涝时,及时排出田间积水;30cm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及时灌溉。
8.4 吐絮期管理
8.4.1 病虫害防治。
吐絮期病害主要有红腐病、炭疽病、角斑病、红粉病、黑果病等铃病;害虫主要有棉铃虫、盲蝽、烟粉虱等。具体药剂和使用方法按照GB/T8321标准的规定和产品使用说明书;治虫结束时间必须坚持到9月中下旬。
8.4.2 防涝灾。
遇台风或雨涝时,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吐絮初期,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1~2次,每隔5~7d喷1次,结合化控和治虫进行,以晴天下午喷施为宜。
8.4.3 防烂铃。
烂铃一般出现在下部果枝内围铃部分,防烂铃应及时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主要措施有打边心、打老叶、剪空枝、晴好天气推株并拢。若阴雨连绵造成烂铃发生,应及早摘烂铃,并用1%乙烯利喷雾催熟后晾晒,促进棉铃开裂。
9、采收
9.1 收花
棉铃吐絮后5~7d及时采收、分晒。
9.2 乙烯利催熟
10月底用40%乙烯利3000~3750g·hm-2兑水450kg喷雾,选择晴天中午进行。
参考文献:
[1]南宏宇.陇棕棉2号的选育及在西北内陆棉区栽培要点[J].棉花科学,2012,34(1):43-44.
[2]赵洪亮,孙玮琪,于谦林,等.山东棉花生产布局及各棉区高产栽培途径[C]//.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安阳:中国棉花杂志社,2011.
[3]董合忠,李维江,王留明.完善山东棉区棉花栽培技术体系的几点设想[J].中国棉花,2000,27(2):4-6.
[4]郭香墨,董合林.棉花栽培技术---西北内陆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146-175.
[5]陈建平,王永慧,蔡立旺,等.棉花冠层设计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15,42(5):41.
[6]陈建平,王海洋,王永慧,等.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方法和应用.中国,201410315135.7[P].2014-10-08.
[7]陈建平,王永慧,孙艳茹,等.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J].农学学报,2017,7(2):11-14.
[8]谭砚文.美国2008新农业法案中的棉花补贴政策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9,4:103-109.
[9]詹先进.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2.
[10]耿涛,戴路,许占伟,等.棉花高密度种植群体结构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3,40(5):269-272.
[11]纪从亮,史伟,邹芳刚,等.关于创新棉花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棉花,2008,35(9):2-6.
[12]汪若海,李秀兰.杂交棉的新进展及其深化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6):111-112.
[13]赵明,李建国,张宾,等.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J].作物学报,2006,32(10):1566-1573.
[14]朱青竹,赵国忠,苏丽君,等.棉花杂种优势与亲本表现的关系研究[J].棉花学报,2007,19(4):312-314.
孙艳茹,陈建平,王永慧,高进,施洋,王海洋,杨华,张萼,施庆华.棉花冠层设计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中国棉花,2020,47(07):44-46.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142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81210).
分享:
在现代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已在传统水环境监测技术中得到了良好融合。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更是在现代水环境监测领域中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应用优势,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也开始备受关注。
2025-04-20DIP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持续深入推进,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改革中的“牛鼻子”,是撬动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2025-04-05关节软骨、周围结构损害,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男性群体,发病后患者多出现关节软骨断裂、关节软骨溃疡、骨赘形成、继发性滑膜炎等病理性改变,还常表现出髋关节疼痛、肿胀、酸痛、肌肉痉挛、功能受限、关节变形、关节僵硬、运动能力降低、坐位站立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25-03-21骨关节炎以进行性软骨退化为特征,是老年人中最普遍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之一,可导致剧烈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进行性软骨细胞凋亡是骨关节炎的主要致病特征。有证据表明,一些氧化刺激物会诱导软骨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引起软骨稳态失衡,进而激活炎症反应,导致软骨细胞凋亡。
2025-02-10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 2 型糖尿病,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长期慢性高血糖,可致使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025-02-10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痛、腹泻和直肠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许多研究已表明UC的潜在机制包括炎症细胞的浸润、T细胞的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的诱导和氧化应激。但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只能消除症状,不能从根源上治愈结肠炎。
2025-01-28盆腔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妇科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有腰骶酸痛、下腹坠胀、易疲劳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将盆腔炎分为热毒炽盛、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瘀滞等证型,临床上以寒湿瘀滞较为常见。
2025-01-11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导致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炎症性疾病。我国痛风患病率在0.86%~2.20%,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12-07直肠尿道瘘是一种临床上相对罕见的疾病,它是直肠和尿道之间的异常通道。这类瘘管的形成可能由于手术创伤、放射治疗、冷冻治疗或其他医疗操作造成的。这种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而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瘘管的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常见的直肠尿道瘘手术方法包括经会阴入路、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及经肛门括约肌入路等。
2024-12-07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空气质量监测成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的重要一环,为了更精准、高效地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新型气体传感器技术应运而生。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新兴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广泛应用。
2024-11-1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棉花
期刊人气:1132
主管单位:中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632X
国内刊号:41-1140/S
邮发代号:36-24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