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复发性流产风险因素且制定相应防控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7月复发性流产者75例为研究组,正常妊娠分娩者70例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目标性监测研究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防控对策。结果:研究组人工流产次数(>1次)、生活行为(饮酒、吸烟、熬夜、使用电子设备、美容)、生活和工作环境(嘈杂、新装修)、心理状态(紧张、焦虑、恐惧)构成比及染色体、内分泌、TORCH感染、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人工流产次数(>1次)、心理状态(紧张、焦虑、恐惧)、染色体、内分泌、TORCH感染、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风险因素。结论:复发性流产风险因素多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对风险因素早期予以有针对性的防控,利于降低复发性流产率,实现优生优育。
近年来复发性流产增长率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对孕妇及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心理及精神创伤,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加强复发性流产风险因素筛查,并根据其相关因素予以适当防控,利于降低流产概率、提高分娩质量。但查阅文献研究显示关于复发性流产风险因素报道颇多,但结论不一,不利于防控对策制定[2]。本文通过观察复发性流产者相关资料,筛查其风险因素,旨在避免复发性流产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7月复发性流产者75例为研究组,年龄20~4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43例,流产次数≥3次33例、≤2次42例,孕周<12周49例、≥12周26例;同时选取正常妊娠分娩者70例为对照组,年龄20~4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41例,孕周<12周46例、≥12周24例。比较两组观察对象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尊重受试者意愿和隐私。
1.2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复发性流产符合《复发性流产》诊断标准[3]且为初次参与研究;(2)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能力;(3)生殖道解剖正常;(4)检查、病历资料记录完整。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2)中途退出研究致数据缺失无法进行有效统计分析;(3)孕产妇及家属主动退出试验。
1.3方法
回顾性观察和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相关资料(如人口学资料、既往史、月经史、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心理状况、人际关系、辅助检查结果等),目标性监测研究组风险因素。结合专业知识,分析与归纳、总结致复发性流产的风险因素,将有意义的单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且针对风险因素制定防控措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数据,单因素分析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构成比采用χ2检验。结合专业知识,将有意义(P<0.05)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有意义的变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对象一般资料单因素比较
研究组人工流产次数(>1次)、生活行为(饮酒、吸烟、熬夜、使用电子设备、美容)、生活和工作环境(嘈杂、新装修)、心理状态(紧张、焦虑、恐惧)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观察对象辅助检异常因素比较
研究组染色体、内分泌、TORCH感染、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复发性流产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以复发性流产为因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1次)、心理状态(紧张、焦虑、恐惧)、染色体、内分泌、TORCH感染、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风险因素。见表3。
表1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单因素比较[n(%)]
表2两组研究对象辅助检异常因素比较[n(%)]
表3复发性流产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3、讨论
复发性流产作为妇产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且尚无特效治疗方法[4]。而积极筛查其风险因素,可根据其风险程度评定复发性流产发生概率,进而早期防控。本文结果表明复发性流产者人工流产次数(>1次)、生活行为(饮酒、吸烟、熬夜、使用电子设备、美容)、生活和工作环境(嘈杂、新装修)、心理状态(紧张、焦虑、恐惧)构成比及染色体、内分泌、TORCH感染、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率均高于正常妊娠分娩者(P<0.05)。建立多因素模型,结果进一步显示人工流产次数(>1次)、心理状态(紧张、焦虑、恐惧)、染色体、内分泌、TORCH感染、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风险因素。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所采取的一种侵入性操作,此种操作可对子宫内膜壁造成一定损伤,易致受精卵难以着床或着床后难以发育;且随着流产次数增加,复发性流产概率也随着增加。(2)研究表明复发性流产者心理负担过重可致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易致交感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途径异常,或直接对胚胎和胎儿着床、生长发育造成影响[5],致复发性流产发生。(3)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易位较为常见,即染色体结构重排、片段交换,可致形成的胚胎流产等[6]。(4)内分泌异常,包括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如高泌乳素血症通过抑制黄体功能,可使FSH分泌量下降,造成颗粒细胞分泌和增生功能减退,从而导致卵泡难以有效分泌LH,进而影响胚胎着床和生长发育[7]。(5)TORCH感染,如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后可凭借逆行机制引起子宫内膜炎、激活免疫系统致胎盘植入且能造成母体对胎儿的保护作用下降[8],诱发复发性流产。(6)生殖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炎发生后,细菌可产生大量黏蛋白酶等而能对阴道保护性黏蛋白层造成影响,不利于宫颈、阴道对宿主的防御;且细菌产生的蛋白酶、脂酶等可导致胎膜变薄而诱发复发性流产[9]。(7)免疫异常,如抗心磷脂抗体通过促进磷脂成分与β2-GP1的结合而能将抗原位点暴露,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一定损伤且使得血小板功能被激活而诱发胎盘血管内血栓形成,最终引起胚胎缺血缺氧[10],致复发性流产发生。
基于上述风险因素,早期实施以下防控措施至关重要:(1)完善的孕前检查,包括传染病、遗传病、血液病等检查,尽量全面掌握夫妻双方健康状况,以便指导其科学受孕,避免再次流产。(2)加强备孕期及孕期知识学习,如合理饮食、科学运动、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3)有效的心理疏导,如自我暗示、自我安慰等,避免流产—负性心理—流产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复发性流产风险因素多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对风险因素早期予以有针对性的防控,利于降低复发性流产率,实现优生优育。
参考文献:
[1]张桐,任春娥,姜爱芳.240例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5,37(6):464-466.
[2]王晨阳,邵文嘉,高萃,等.复发性流产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及临床干预疗效[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11):50-57.
[3]陈建明,苗竹林.复发性流产[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5:30-32.
[4]罗振宇,柴冬宁,李萍,等.复发性流产病因分析及免疫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4):782-784.
[5]李春萍.复发性流产42例的临床治疗及病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157-158.
[6]熊佳丽,王晶,董一善.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31):37-41.
[7]顾颖,崔兆辉,等.优甲乐替代疗法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7):1403.
[8]张宏展,余姝毅,陈现,等.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9):932-935.
[9]李晓丹,张锋,张红萍.20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5):1131-1133.
[10]刘德琳,周盛杰.抗心磷脂抗体等4种自身抗体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J].中国医刊,2015,5(6):60-62.
庄飞婵,李惠玲,罗柳芳.复发性流产风险因素筛查与防控对策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7):2882-2884.
分享:
DIP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持续深入推进,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改革中的“牛鼻子”,是撬动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2025-04-05关节软骨、周围结构损害,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男性群体,发病后患者多出现关节软骨断裂、关节软骨溃疡、骨赘形成、继发性滑膜炎等病理性改变,还常表现出髋关节疼痛、肿胀、酸痛、肌肉痉挛、功能受限、关节变形、关节僵硬、运动能力降低、坐位站立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25-03-21骨关节炎以进行性软骨退化为特征,是老年人中最普遍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之一,可导致剧烈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进行性软骨细胞凋亡是骨关节炎的主要致病特征。有证据表明,一些氧化刺激物会诱导软骨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引起软骨稳态失衡,进而激活炎症反应,导致软骨细胞凋亡。
2025-02-10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 2 型糖尿病,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长期慢性高血糖,可致使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025-02-10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痛、腹泻和直肠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许多研究已表明UC的潜在机制包括炎症细胞的浸润、T细胞的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的诱导和氧化应激。但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只能消除症状,不能从根源上治愈结肠炎。
2025-01-28盆腔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妇科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有腰骶酸痛、下腹坠胀、易疲劳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将盆腔炎分为热毒炽盛、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瘀滞等证型,临床上以寒湿瘀滞较为常见。
2025-01-11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导致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炎症性疾病。我国痛风患病率在0.86%~2.20%,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12-07直肠尿道瘘是一种临床上相对罕见的疾病,它是直肠和尿道之间的异常通道。这类瘘管的形成可能由于手术创伤、放射治疗、冷冻治疗或其他医疗操作造成的。这种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而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瘘管的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常见的直肠尿道瘘手术方法包括经会阴入路、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及经肛门括约肌入路等。
2024-12-07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空气质量监测成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的重要一环,为了更精准、高效地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新型气体传感器技术应运而生。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新兴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广泛应用。
2024-11-16半包覆抽油杆是近十来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防腐防偏磨抽油杆,生产制造和应用技术日渐成熟,目前在胜利油田每年新投入使用量约350万 m,与塑料内衬油管配套使用,形成了一类杆管防腐防偏磨的配套技术。
2024-08-31人气:22395
人气:18516
人气:15955
人气:15530
人气:1504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期刊人气:3933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预防医学会,河北省药学会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7585
国内刊号:13-1122/R
邮发代号:18-104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