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2025-02-17    1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PEN)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亳州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EN,持续7 d。术后第7天测量实验室指标,并比较两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总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肛门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个体情况在胃肠术后早期实施PEN支持是安全、可行的,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

  • 关键词:
  • 个体化
  • 术后并发症
  • 肠内营养
  • 胃肠手术
  • 胃肠疾病
  • 加入收藏

胃肠手术是治疗各种胃肠疾病常见的方法。然而,术后患者常常遇到胃肠功能恢复缓慢、营养吸收不足和营养不良等问题,可致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住院时间的延长以及康复的受阻。过去,术后的营养支持主要是通过肠外营养(PN)或肠内营养(EN)来提供。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存在一些限制。PN可能导致感染和肠道萎缩等并发症。EN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支持,但无法满足每个患者的特殊需求。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个体化肠内营养(PEN)策略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PEN方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病情、手术类型等因素,制定适合患者的营养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本研究旨在观察PEN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亳州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胃肠穿孔修补术46例,小肠部分切除术32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7.44±12.39)岁,BMI平均(22.48±4.17)kg/m2。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9.48±14.40)岁;BMI平均(22.50±2.98)kg/m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排除及退出标准:纳入标准:拟实施胃肠手术患者(包括消化道穿孔、小肠部分切除、胃肠道肿瘤);NRS2002≥3分者;自愿参加,并能积极配合完成治疗者,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患者不愿参加者,或术后无需实施肠内营养者。退出标准: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法继续进行试验者;患者或家属因各种原因坚决要求退出试验者。

1.3治疗方法

1.3.1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本研究采用筛选工具是根据由欧洲营养代谢学会推荐的适用于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1]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由床位负责医师对所有入院入组患者在入院24h内完成风险筛查评分。

1.3.2肠内营养制剂: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EnteralNutritionalSuspension(SP)(短肽型)(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28,玻璃瓶,500ml/瓶),成分主要包含水、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能量密度为1kCal/ml。

1.3.3实施方法:两组患者均按指南推荐给以营养支持[2]:热量25~30kCal/(kg·d)、蛋白质1.2~1.5g/(kg·d)。试验组: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PEN。具体内容包括:成立营养支持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和营养师各1名组成,所有成员在试验前均接受营养支持供给培训;患者入院24h内应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术中或术后放置鼻肠管于Treitz韧带远端约15~20cm处空肠上段,外端固定于鼻部。术后12h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功能及生命体征平稳,即予0.9%生理盐水500ml经鼻肠管泵入,从50~100ml/h开始,逐步增加。如无不适,耐受好,则术后第2天给予SP,开始速度为50~100ml/h,依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加至所需能量的全量。并依据个体的生化指标,补充相应所需的电解质、维生素等。如患者耐受差,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上报小组内主治医师处理。营养支持时间为1周。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和营养师加强沟通协作,依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对照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乳等基本能量及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1.4观察指标: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在胃肠道方面的症状,例如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同时,记录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实验室指标将在术后第7天早晨8:00采集血液样本,并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及免疫指标比较:试验组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营养及免疫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5.41±19.63)h]、排便时间[(89.67±22.31)h]早于对照组[(81.46±19.39)、(97.22±21.2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试验组不良反应:试验组出现腹胀腹泻2例,恶心呕吐1例,肠痉挛腹痛1例,经过对症处理和减慢输注速度,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其余均按计划完成EN治疗。


3、讨论


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摄入或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足,这种情况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经常出现,其是影响胃肠手术患者结局的重要因素。胃肠手术患者因术后禁食以及能量消耗增加,再加上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应激,致使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同时降低糖利用率,更加剧了患者的营养不良。这种情况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不利。因此,在胃肠手术后,尽早给予EN是至关重要的。

营养支持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即PN和EN(包括管饲和经口进食)。与PN比较,EN的优势在于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并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此外,EN还能增加内脏血流量,使代谢更符合生理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脏和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最后,EN的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较低。近年来,EN被认为是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黎介寿[3]提出了“当肠道有功能,且能使用时,应用它”的原则。至于何时开始EN,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传统观念认为,在胃肠手术后,应该等到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时再开始实施EN,但这易导致营养物质的过度消耗,延迟营养状况的恢复。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主张在术后早期开始EN,认为胃肠道手术后,胃的功能在术后1~2d即可恢复,结肠在3~5d恢复,而小肠的蠕动和消化吸收在手术后数小时即恢复正常。早期开始EN的理论依据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标志,即胃肠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MMC可在腹部手术后30min~4h内测得。因此,早期开始EN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可以促进肠动力的恢复[4]。此外,早期EN还能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预防内源性感染,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旨在研究PEN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评估其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N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加速肠蠕动、消化液分泌和消化吸收过程,从而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此外,前白蛋白水平的升高也提示PEN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Chen等[5]研究结果也发现,在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实施EN,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Boelers等[6]研究发现,在直肠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实施EN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吻合口瘘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PEN在胃肠术后早期的应用是安全的。相关研究也证实,在胃肠术后早期实施EN是安全、可行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7]。此外,一些研究证实,在术后早期摄入营养物质可能有利于伤口愈合和术后恢复,并且这种方法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8]。然而,需要小心使用PEN,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明显肠道功能障碍或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并制定适合的PEN方案。

本研究发现,血清总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肛门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PEN的影响不显著,或者其他因素的干预。将来可进一步探究这些指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以更全面地评估PEN的效果。

作为一种早期干预手段,PEN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特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合理配置营养成分和剂量,可以满足患者早期康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这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9-10]。因此,PEN在胃肠手术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尽管该研究结果显示PEN对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限制。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只涉及单个医院的患者,并且未考虑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为了更全面地评估PEN的效果和安全性,将来可通过扩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并考虑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如手术类型、术前营养状况等来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根据个体情况在胃肠术后早期实施PEN是安全、可行的,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2]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13):946-974.

[3]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3,10(3):129-130.

[4]秦环龙,杨俊.外科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时机途径和制剂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79-80.


基金资助:亳州市重点研发计划(自筹经费)项目[项目编号:BZZC2021058];


文章来源:乔祥社,马陈建,苌喜,等.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25,46(02):471-47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肠外与肠内营养

期刊名称:肠外与肠内营养

期刊人气:135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810X

国内刊号:32-1477/R

邮发代号:28-247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