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初中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非常时期,教师应提高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以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年传承与发展,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发展的基石。然而,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宝贵的。
98
0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细心栽培。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路径和教育方式,当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的接班人。
144
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的变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紧紧围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重塑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和方式,真正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38
道德和法治是现代初中思政教学中的重心,其中情感教育的培育是重中之重。要加强初中学生的德育素养,还需从学生主体出发,寓教于乐,建立科学的学习观是关键。本文从当前大环境出发,以初中学生为分析对象,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部分针对性意见,以期推动初中生情感教育的深入渗透。
103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当前育人现状,积极开展教学理念创新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想、形成学习能力,为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提供知识支撑。因此,教师要秉承“立德树人”思想,积极培养初中生的学科意识,从而提升初中生的认知素养,以辩证思维进行学习提升活动,彰显出“立德树人”意识的重要性。
97
初中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任重道远,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能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本论文就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随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
148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信息技术素养是学生在信息时代必备的素养之一。但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既影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也影响了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人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随着近几年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将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指导的目标之一。
124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各界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这也要求教师不能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不断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962
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其体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综合素质,影响着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本文立足于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策略,从采取合适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运动量;落实阳光体育,充分利用大课间时间;充分联系家长,落实家校共育原则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108
科学课程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意义重大。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到教学方法的优化,尤其是要注重对生活素材的运用,基于生活素材来创新科学教学,让科学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针对生活素材在初中科学中所能起到的教学作用展开分析。
104
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是每位一线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策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消化教材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现实中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经常会出现一些低效的教学行为,导致课堂时间得不到高效利用,课程目标也难以达成。因此,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构建能够落实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
338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自导式教学针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主导有余,学生主体不足”“重视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不足”“重视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不足”“备课质量不高,教材研究不足”“课后作业过多,课前预习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三段九环”的基本教学规程。
195
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乡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驱动力不足是影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提升乡村教师素质以促进自身发展,乡村教师深造内驱力的作用是关键。而乡村教师深造内驱力在教育现实中逐步消解,与应然理想状态不符,因此,探究乡村教师深造内驱力消解的现实表征,思考其重构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6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39
影响因子:1.893
影响因子:0.120
影响因子:1.346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