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子宫内膜癌(EC)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占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的20%~30%[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使老年EC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治疗后预后情况不甚理想,严重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2]。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节机体物质代谢作用,还有促进细胞增长繁殖及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
205
0
子宫内膜癌(EC)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中国的EC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目前,Ⅰ期浅肌层浸润(即Ⅰa期)和深肌层浸润(即Ⅰb期)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在淋巴结清扫方面,有学者认为,浅肌层浸润不做盆腔淋巴结切除,而深肌层浸润则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在预后方面,深肌层浸润属于高危因素,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及肿瘤复发风险要大得多,尤其是深肌层浸润EC发生淋巴结转移概率更大,为20%(相对于浅肌层浸润5%)。
147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10~20例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1]。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多参数核磁共振成像(mpMRI)因其良好的分辨率、无放射损伤、多参数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肿瘤[2]。其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CE-MRI)是mpMRI中常见的手段。
12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美国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为65620例,死亡病例为12590例,其死亡率仅次于卵巢癌[1]。尽管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可以在早期诊断,总体预后较好,但晚期及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仍预后不佳,Ⅳ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仅有28.6%[2],转移性子宫内膜癌5年生存率仅有16%。
323
子宫内膜癌是较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多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等[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发病率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以手术及辅助化疗为主,但是对于晚期患者单纯进行术后化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子宫内膜癌治疗效果成为目前要解决的难题。
176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患病率可能随着肥胖率的增加而持续上升。微创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方法,微创术中,腹腔镜检查常用于评估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的充分性。我们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行子宫内膜癌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并与常规剖腹清扫术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39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绝经女性,多以阴道流血、下腹疼痛、阴道排液等症状为主,同时多数患者易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目前,手术为该病治疗中的常见方法,但临床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为影响该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为此术前准确判断临床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9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慢性疾病,发病率占育龄期女性的10%~15%[1,2]。但是,EMs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随着研究的深入,巨噬细胞参与了EMs的发生和发展,是EMs免疫治疗的重要靶标之一[3]。莪术醇是临床治疗内异症常用中药之一。
113
影响因子:0.962
影响因子:0.986
影响因子:0.654
影响因子:2.0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74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