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纳西族传统药材"马蹄香",经基原考证为传统中药蜘蛛香,用于治疗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腹泻痢疾、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失眠等症状,药用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具有细胞毒性、抗肿瘤、镇静、镇痛、抗焦虑、抗轮状病毒及对循环系统的活性作用。蜘蛛香目前人工栽培繁育的报道较少,通过相关经验总结及栽培试验,总结出了种苗繁育及人工栽培技术,为开展系统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在云南丽江聚居纳西族,依托丽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积累了众多利用中草药来治疗疾病的知识,且非常注重日常调理,喜欢用药膳的形式预防疾病、强身健体[1,2],其中一部分药用植物是传统中药,一部分则是传统药材的地方异名或者俗名,其余大部分则是纳西族传统的民族特色药材。挖掘整理这些传统的民族药用植物,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而野生资源面临枯竭的传统药用植物,开展人工栽培的研究是目前缓解资源不足瓶颈、保护野生资源的最有效的出路。
1、纳西族传统药材“马蹄香”的本草考证
纳西族传统的药材“马蹄香”,纳西族传统认为有消炎、缓解疼痛、健胃、理气的作用,也许是因为其有浓烈的气味,在民间也有能预防和治疗蛊毒和避邪、驱鬼的传言,故一些人也称之为‘鬼见愁’。传统上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麻疹、感冒头痛、消化不良、腹泻、胸闷气堵等,服用方法一般为水煎服,治疗胸闷气堵、偏头痛则一般采用晒干打粉后蒸鸡蛋食用的方法。经查阅中国植物志[3],其中收录的“马蹄香”的有3种,分别为马蹄香(Sarumahenryi.)、小叶马蹄香(Asarumichangense.)及蜘蛛香(Valerianajatamansi.),另外地方俗名称马蹄香的植物还有马兜铃科的几种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短尾细辛(Asarumcaudigerellum.)、肾叶细辛(Asarumrenicordatum.)及豆科Fabaceae的植物铺地蝙蝠草(Christiaobcordata.)。各植物均有叶子像“马蹄形”的共同形态,而且都有特殊香气,可能是将这些植物称为“马蹄香”的原因。经过走访了解纳西族药用习惯、采集标本,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比对考证,纳西族传统的药用植物“马蹄香”的基原为忍冬科(Caprifoliaceae)缬草属(Valeriana)植物蜘蛛香(Valerianajatamansi.)。
2、蜘蛛香的药用传统及现代研究进展
蜘蛛香作为传统中药收录于药典中,具有理气止痛、消食止泻、祛风除湿、镇惊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腹泻痢疾、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失眠等[4]。黄宝康等[5]调查发现,除纳西族外,生活在西南地区的阿昌、白、布朗、布依、傣、哈尼、景颇、傈僳、苗、佤、瑶、壮等民族也有药用的传统,用于治疗脘腹涨痛、消化不良、腹泻、痢疾、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病症。研究表明:蜘蛛香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挥发油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类,主要活性有细胞毒性和抗肿瘤作用、镇静镇痛及抗焦虑作用、抗轮状病毒及对循环系统的活性作用[6],是贵州生产的“仙人掌胃康胶囊”“醒脾养儿颗粒”和“香果健消片”的主药之一[7]。
3、蜘蛛香的植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
蜘蛛香,俗名:马蹄香、鬼见愁、臭药、大救驾、豆豉草、老虎七、老君须、老龙须、雷公七、连香草、马蹄草、心叶缬草、养心莲、养血莲、蹄暗消、摸摸香、蜘蛛香缬等,为忍冬科(Caprifoliaceae)缬草属(Valerian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70cm;根茎粗厚,块柱状,节密,有浓烈香味,根茎一至数株丛生;基生叶发达,叶片心状圆形至卵状心形,边缘具疏浅波齿,被短毛或无毛;花序为顶生的聚伞花序,花白色或微红色;瘦果长卵形,两面被毛。花期5-7月,果期6-9月;生长在海拔2500m以下有一定遮荫潮湿的田埂、沟边、山顶草地、林中或溪边,在我国河南、陕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都有分布,在印度也有分布的报道[8]。
4、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蜘蛛香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及民族药,有一定的市场,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发现其所含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在治疗艾滋病[8]、抗肿瘤[9]、抑制中枢神经[10]等活性方面将来用量会有所增加,但由于其野生的环境随着农田间沟渠的硬化,在田埂及“四旁”广泛地使用除草剂,导致野生资源的锐减,目前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开展人工栽培研究与示范推广已经迫在眉睫。目前人工驯化栽培方面前人有一定的研究,何继祥等[11]通过研究发现,家种蜘蛛香和野生蜘蛛香性状基本一致,挥发油、乙醇提取物及其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作为主要指标的陈皮苷含量人工栽培的明显高于野生的蜘蛛香;张雁萍等[12,13]对来自贵州安顺西秀、六枝等不同产地的蜘蛛香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试验,未发现农艺性状上的明显差别,也开展了不同量的猪粪作为基肥对蜘蛛香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虽然目前在蜘蛛香的人工驯化栽培方面开展过一些前期的试验,但未就人工驯化栽培、种苗繁育、产品采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论述。
5、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目前蜘蛛香的人工栽培技术相对成熟,通过总结民间在花坛、菜地零星栽培的相关经验,并开展系统的驯化研究,为开展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5.1选地
蜘蛛香适应性较强,从海拔1600m的金沙江河谷到2500m的区域均可正常生长,栽培地选择温暖潮湿、具有良好的浇水条件、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如果是缓坡地,可选择阴坡种植,或者疏林地林下。
5.2整地及施基肥
选择秋末反复进行全园整地2次,捡除杂草宿根;667m2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000kg,且均匀施过磷酸钙40kg,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撒施草木灰和腐殖土;地下害虫容易发生的区域,可适当进行土壤消毒或撒上一层低毒的杀虫剂,再次深翻土地、耙碎,以备种植。
5.3种苗培育
蜘蛛香种子细小,播种苗生长速度缓慢,除开展必要的育种外,在生产上一般采用根茎繁殖。蜘蛛香的根茎节密,而且节间均有密集的潜伏芽,遇到适合条件就可发芽长成植株。在野外采集生长良好、根茎健壮的蜘蛛香植株,将根茎切成每节4cm左右,然后将切口蘸草木灰,适当晾晒,即可进行种植;因蜘蛛香萌蘖能力强,在大田规模种植过程中,可用切下的带顶芽的根茎和弱小的分蘖小苗即可,肥厚粗大的根茎可作为产品入药或者作为商品销售。
5.4种植
在丽江,一般在2月底进行种植,选择根茎或者小苗进行种植,株行距为30cm×40cm,因为蜘蛛香为耐阴喜潮湿植物,不需要作苗床,直接开沟或者挖穴种植,种植时将根茎斜放,芽头向上,覆土厚度5cm,踩实,让蜘蛛香根系充分与土壤接触,浇足定根水,然后覆盖上一层松针,主要是为了保湿和抑制细小杂草生长。
5.5日常管理
蜘蛛香种植以后,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除草;如生长旺季根茎分蘖太多、太旺,为防止根茎生长肥厚及过密导致病害,可适当疏除部分弱小的萌蘖苗;雨季来临之后,注意避免发生长时间渍水;雨季可667m2追施10kg的磷、钾肥,控制氮肥;生长旺季可根据根茎分蘖情况,沿种植行进行覆土起垄,并覆盖山基土或腐熟的农家肥,以获得更多根茎,注意不能将叶片盖住;待有一定的营养积累,秋初蜘蛛香会抽薹开花,消耗营养,除少量留种的以外,可将抽薹的茎摘除,不让其生殖生长。
5.6病虫害防治
蜘蛛香病虫害较少,偶尔会发生蚜虫、蛴螬为害,在种植前做好土壤消毒;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轮纹病,可以通过疏除过密的萌蘖苗、基部叶片等方法加以预防。防治原则为“预防为主,绿色综合防控”,不使用禁用农药。
5.7采收
进入秋末,等蜘蛛香叶片变黄逐步干枯以后,即可采挖,切下带有顶芽4cm左右的根茎段埋入土中用于留种,其余的根茎清洗干净即可作为药材新鲜出售或者晒干后再出售,当地人习惯使用新鲜的根茎,一般随采随用。
6、结语
蜘蛛香作为传统中药和民族药用植物,市场前景看好,目前人工驯化栽培尚处于试验阶段,市场仍以野生资源为主,但野生资源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产品逐步增多,人工栽培的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杨根林,李庆华,关云琳,等.浅析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对治疗COVID-19的参考作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39(11):64-75.
[2]杨根林,胡佳莫,高云,等.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民族药用植物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9(1):66-71.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植物志[第16(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88-90.
[4]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402.
[5]黄宝康,郑汉臣,张巧艳,等.缬草和蜘蛛香的资源分布及民族药用调查[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1):12-15.
[6]胡轶群,张如松,等.药用植物蜘蛛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4(3):194-197.
[7]徐树芸.贵州十种民族药的应用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oo6,8(6):73-74.
文章来源:关云琳,杨根林,李庆华,高云贵.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蜘蛛香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J].现代园艺,2021,44(13):78-79.
分享:
沙漠化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还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探索有效的沙漠化防治方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在沙漠化防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沙漠化信息,为沙漠化监测、评估和预警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手段。
2024-11-13大蒜、花生分属百合科和豆科作物,所形成的根际生态环境不同,特别是大蒜在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大蒜素以及分泌物,会强烈抑制花生病原菌发生和发展,打破花生单一种植的连作障碍,有利于花生高产。
2023-11-03甘蔗对降水与气候的要求较高,为了提高甘蔗种植质量,种植人员应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并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甘蔗的生长速度与质量。作为食糖的主要原料,甘蔗产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糖业的发展。为了满足糖业的发展需求,甘蔗种植人员应积极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扩大种植面积,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证甘蔗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2022-02-26贾汪区政府正在着力打造桃产业特色小镇,推广了江苏省现代桃产业集成技术,配套了轻简树形、生草制度、壁蜂授粉及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其中桃园生草的应用,能够减少中耕、培肥地力,有利于提升果实品质,促进桃产业的提档升级。笔者通过对桃园生草的应用研究,旨在为桃树轻简标准化栽培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2021-11-19建阳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中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冬短夏长,年平均气温18.1℃,无霜期320d,年平均降雨量1780mm,年日照平均1800h,有“闽北粮仓”、“嘉禾之乡”美称。建阳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耕地面积3.1万hm2,2020年建阳区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83万hm2,总产量20.6万t。
2021-10-07水稻是福建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约86.7万hm2[1]。近年来,浙江省培育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具有产量高、秆粗抗倒、适宜机械化收获等优点,备受福建省稻区农民喜爱,种植面积大幅提高,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平均海拔652m,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福建省主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
2021-10-07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嘉丰优2号是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育粳稻三系不育系嘉禾212A与优质籼型三系恢复系P025配组育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7012),2018年通过福建省引种备案{(闽)引种[2018]第1号}。
2021-10-07晶两优534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用不育系晶4155S和R534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80015)。
2021-10-07大田县均溪镇许思坑村地处丘陵山区,海拔500m,为单季稻区,以种植优质杂交稻品种为主,实行稻—菜轮作制。2000—2019年20a平均气温19.8℃,降雨量1780mm左右,日照1710h左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适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宜优质杂交稻生产。
2021-10-07岚下乡位于顺昌县东北部,属闽北丘陵山区,大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每年种植面积约930hm2。随着果蔬型特用玉米越来越受市场欢迎,鲜食玉米的销量不断增多,糯玉米作为玉米群系中的一个类型,具有香、粘、软等特点,更适合于当前人们对清淡口味的追求。2020年岚下乡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近130hm2,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2%,成为岚下乡除水稻之外的主要粮食作物。
2021-10-07人气:4564
人气:4331
人气:4222
人气:3488
人气:309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
期刊人气:2912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8-2239
国内刊号:52-1065/S
邮发代号:66-27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9
影响因子:1.038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1.82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