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从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就幼龄果园套种早春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及借鉴,促进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因其经济效益较好,种植面积日渐增大。幼龄果园树冠较小,其对光热资源及土地的利用效率不高,种植环境良好,无旱、涝、渍问题,非常适宜种植旱粮作物,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并安排布局,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抑制果园杂草生长,可以有效地弥补幼龄果园前期的经济效益。马铃薯植株矮小,生长周期短,与果树共同病虫害较少,且与幼龄果树之间的光照及肥水竞争矛盾小,幼龄果园套种早春马铃薯是果农容易操作的一项套种技术。早春马铃薯与幼龄果园套种,平均每公顷果园可产马铃薯2.9万千克。同时可获取适量马铃薯鲜茎作为地表覆盖材料,其腐烂入土后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果农经济效益可提升约15%。早春马铃薯适宜与喜温、生长周期长、高干果树套种,常见果树种类主要为苹果、柑橘、梨、桃等。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将幼龄果园套种早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1、选地与整地
1.1选地
选择地势平缓、交通便利、具备良好灌溉条件、可耕性良好的幼龄果园套种早春马铃薯。通常情况下,土层深度需超过30cm,坡度不得超过15°。宜选择树龄在2年内,未挂果或刚开始挂果的果树。前茬作物不得为茄科类作物[1]。
1.2培肥
多数幼龄果园肥力不高、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处于贫瘠状态。因此,在马铃薯种植的前半年,需采取挖掘机深耕细整。对果园耕整结束后,结合畜禽粪便、生石灰、钙镁磷肥、禾草、杂草混合的用量标准,在园地内施撒苏丹草或玉米草,待盛花阶段开展翻耕工作,或者在幼树间施撒已腐熟肥料并适当翻耕,以促进土壤热化,提升土壤肥力[2]。
1.3整地
待园地培肥后,采用起垄机按30cm垄宽、20cm垄高的标准起垄,起垄过程中与幼树距离不得少于50cm,以防幼树树根遭到伤害。起垄工作结束后在其顶部挖10~15cm的播种沟,进行浇水漫灌,使畦面土壤充分湿润。
2、品种选择
应选择优质高产、结薯早、休眠期短、生育期短、抗病虫性能好,且结薯集中、薯块较大、外形美观、株型紧凑的早熟品种。如‘希森6号’‘东农303’‘荷兰15’‘鲁引1号’等。
3、种薯处理
3.1切块
若种薯单重超过50g,需对其切块进行处理,以节约种植成本。切种前,首先需严格选种,将病薯及烂薯清除,采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对切板或刀具消毒。在切种过程中需注意:充分利用顶端优势,各个切块质量控制在25g;同时需具备2个及以上芽眼,并尽可能减少切口面积[3]。具体切种流程:横切薯块的脐部,将切口紧贴板面继续横切,循环往复直至切完为止。
3.2浸种
将100g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剂溶入100kg水中,即制得药液,薯块切好后置于药液内15~20min,取出后晾干。
3.3催芽
在塑料大棚内或温室内催芽。将干净湿沙铺于地面,苗床宽度为1m,厚度为10cm,结合种薯量确定苗床长度。将浸种并晾干的种薯均匀平铺于苗床内,避免其相互重叠[4]。
将薯块芽眼向上,并用沙土覆盖2~3层,轻轻镇压并覆盖薄膜,达到保温、保湿目的。在催芽过程中,需始终保证沙土处于湿润状态,沙面不得出现发白干燥现象。待芽长达到1~2cm时,即可移栽薯块。
4、播种
按照25cm穴距,将处理好的薯种按“品”字形置于种沟内,需将其芽眼朝上,接着在穴距间施入腐熟干鸡粪4500kg/hm2、草木灰2250kg/hm2、45%硫酸钾复合肥2250kg/hm2;同时将2.25kg/hm2的地冲灵与土壤或细沙充分拌合,施撒于种沟内,接着覆盖厚度为10cm的土层。
5、田间管理
5.1查苗补苗
播种结束后对剩余薯种或增加薯种集中播种,待出苗后,若存在缺苗问题,可及时补苗[5],并及时落实查苗、补水及施肥等相关工作。
5.2追肥
以“现蕾前追施氮肥、现蕾期追施钾肥”作为基本原则。幼苗出苗率达到90%时,需施入充足的速效提苗肥,一般每公顷将750kg的过磷酸钙及375kg的碳酸氢铵加入到22500kg的水内,混合均匀后浇施;出苗后半个月,结合中耕除草施入150kg的尿素及10kg的氯化钾;待植株现蕾期,结合中耕除草施入225kg的硫酸钾。在施用化肥时需注意,严禁化肥与植株茎部直接接触,避免“伤苗”现象发生。在现蕾期,还需喷施1500kg的多效唑溶液,避免薯苗徒长,通过矮化植株增加分枝。在结薯期,还需喷施叶面肥及膨大素,以达到提早结薯的目的,提升马铃薯的产量。
5.3培土
在马铃薯整个栽培过程中,分别在齐苗后、现蕾期、块茎膨大期培土1次,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深培土,避免出现青薯。
5.4水分管理
马铃薯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作物,在整个栽培过程中,需将土壤最大持水量控制在70%~80%。在播种前,应保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在播种结束后,将1.5kg/hm2乙草胺混入到900kg/hm2水中喷雾,进行芽前除草。通常在马铃薯出苗前无需再次浇水。出苗后,在干旱季节需及时浇足够的水分,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马铃薯块茎一般在现蕾开花阶段形成并膨大,在此阶段其需水量明显增加,可超过整个生长期的50%,此阶段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马铃薯成熟期,需严格控制土壤水分,避免因过多水分影响土壤透气,导致田间出现烂薯现象,因而在成熟期若雨水过多需及时开沟排水[6]。在收获前7~10d严禁浇水。
5.5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常见病害主要为青枯病、环腐病、晚疫病、病毒病等。针对晚疫病,可通过喷施75%百菌清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进行预防,每5~7d喷施一次,连续用药3~4次;晚疫病发病初期,可喷施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d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3次。对于青枯病及环腐病,可通过喷施50%灭菌灵水溶性粉剂900~1100倍液或53.8%可杀得可湿性粉剂900~1100倍液防治,每7~10d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4次。针对病毒病,可选择抗病品种,严防蚜虫传播病毒。
马铃薯常见虫害主要为蚜虫、地老虎、螨虫及28星瓢虫等。蚜虫一般采用70%吡虫啉喷雾防治,其他害虫一般采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6、采收
在5月中下旬,可选择晴朗天气采收马铃薯,或结合市场行情及时收获并出售[7]。在马铃薯收获前10d,需先将其地上部茎叶割去,保证其块茎在土壤内部后熟。在具体收获过程中,块茎刚出土时,其外皮娇嫩,需将其置于地面接受1~2h的晾晒,此时需注意不能强光暴晒,薯皮稍干后即可对其收集。及时将收获后的马铃薯置于阴凉处。在贮藏前,需对马铃薯严格挑选,将体积过小,表皮可见麻斑,存在损伤、病变、虫咬等问题的块茎剔除。
参考文献:
[1]章永根,徐建强,徐建良,等.果园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J].中国农技推广,2016(10);24-25.
[2]张彪,李续荣,梁建勇,等.幼龄苹果园间作马铃薯最佳栽培密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41-45.
[3]黄婕,李红松.桂北地区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冬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79+90.
[4]朱斌,曹亚凤,梁建勇,等.幼龄苹果园间作马铃薯作业方式研究[J].设施蔬菜,2019(08):56-60.
[5]张昭,王波,孙红兵,等.天水市秦州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5):119-120.
[6]严圣博,陈俐俐,顾正涛,等.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分析[J].江苏农机化,2017(03);21-22.
[7]杨炳南,程国彦,张陆海,等.2017年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报告[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7(06):18.
文章来源:钱彩霞,周金娥,陈吉昆,侯娇芹,徐春秀.幼龄果园早春马铃薯套种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09):39-40+49.
分享:
沙漠化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还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探索有效的沙漠化防治方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在沙漠化防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沙漠化信息,为沙漠化监测、评估和预警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手段。
2024-11-13大蒜、花生分属百合科和豆科作物,所形成的根际生态环境不同,特别是大蒜在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大蒜素以及分泌物,会强烈抑制花生病原菌发生和发展,打破花生单一种植的连作障碍,有利于花生高产。
2023-11-03甘蔗对降水与气候的要求较高,为了提高甘蔗种植质量,种植人员应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并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甘蔗的生长速度与质量。作为食糖的主要原料,甘蔗产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糖业的发展。为了满足糖业的发展需求,甘蔗种植人员应积极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扩大种植面积,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证甘蔗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2022-02-26贾汪区政府正在着力打造桃产业特色小镇,推广了江苏省现代桃产业集成技术,配套了轻简树形、生草制度、壁蜂授粉及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其中桃园生草的应用,能够减少中耕、培肥地力,有利于提升果实品质,促进桃产业的提档升级。笔者通过对桃园生草的应用研究,旨在为桃树轻简标准化栽培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2021-11-19建阳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中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冬短夏长,年平均气温18.1℃,无霜期320d,年平均降雨量1780mm,年日照平均1800h,有“闽北粮仓”、“嘉禾之乡”美称。建阳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耕地面积3.1万hm2,2020年建阳区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83万hm2,总产量20.6万t。
2021-10-07水稻是福建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约86.7万hm2[1]。近年来,浙江省培育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具有产量高、秆粗抗倒、适宜机械化收获等优点,备受福建省稻区农民喜爱,种植面积大幅提高,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平均海拔652m,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福建省主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
2021-10-07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嘉丰优2号是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育粳稻三系不育系嘉禾212A与优质籼型三系恢复系P025配组育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7012),2018年通过福建省引种备案{(闽)引种[2018]第1号}。
2021-10-07晶两优534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用不育系晶4155S和R534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80015)。
2021-10-07大田县均溪镇许思坑村地处丘陵山区,海拔500m,为单季稻区,以种植优质杂交稻品种为主,实行稻—菜轮作制。2000—2019年20a平均气温19.8℃,降雨量1780mm左右,日照1710h左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适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宜优质杂交稻生产。
2021-10-07岚下乡位于顺昌县东北部,属闽北丘陵山区,大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每年种植面积约930hm2。随着果蔬型特用玉米越来越受市场欢迎,鲜食玉米的销量不断增多,糯玉米作为玉米群系中的一个类型,具有香、粘、软等特点,更适合于当前人们对清淡口味的追求。2020年岚下乡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近130hm2,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2%,成为岚下乡除水稻之外的主要粮食作物。
2021-10-07人气:4552
人气:4287
人气:4218
人气:3451
人气:304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
期刊人气:2878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8-2239
国内刊号:52-1065/S
邮发代号:66-27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9
影响因子:1.038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1.82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