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佳多牌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微红梢斑螟成虫,结合野外调查,摸清微红梢斑螟各虫态分布时间与生活习性,确定其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生活史,同时开展不同药剂对微红梢斑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成虫雌雄比为1.06。成虫期诱杀宜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展,幼虫期防治宜在3月上中旬和5—7月进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与10%吡虫啉乳油1∶1混合液1 000倍液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86.8%,可作为适宜药剂大面积应用。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又称松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螟蛾亚科梢斑螟属[1-2],是松属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松属幼林,福建省多地均有受害记录。2022年,龙岩市新罗区马尾松二至四年生幼林受到微红梢斑螟严重危害,受害梢弯曲枯死,顶梢受害后丛生多个侧梢,生长最快的侧梢成为主梢,引起偏冠,降低马尾松木材质量。为掌握微红梢斑螟在龙岩市新罗区的生物学特性,笔者在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营斗村石门潭马尾松林中布设5台杀虫灯,全年观察,摸清其生活史,并结合生产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精准防治微红梢斑螟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置在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营斗村石门潭,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7′24″~117°08′26″、北纬25°27′05″~25°28′08″,26林班25大班1~5小班,面积15.93 hm2。林地为三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平均树高1.5 m,密度2 790株/hm2,坡度21°。
1.2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河北省农药化工有限公司)、10%吡虫啉乳油(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
供试杀虫灯为佳多牌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
1.3生物学特性观察
1.3.1使用杀虫灯观察
参考文献[3-6]相关方法,在马尾松林山场的山脊与林缘悬挂5台佳多牌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编号为1~5号)诱杀微红梢斑螟成虫,放置位置信息具体见表1。太阳能杀虫灯在野外的布设情况见图1。每天19:00开灯,翌日6:00关灯,每3 d收集1次微红梢斑螟成虫,记录数量变化,全面掌握其活动规律。
表1 佳多牌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放置位置信息
1.3.2野外观察
选取受害程度高的马尾松幼树,每10 d观察1次,观察1年,记录微红梢斑螟危害特点与生活习性。
图1 野外布设的杀虫灯
1.4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A)、10%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B)、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与10%吡虫啉乳油1∶1混合液1 000倍液(C)和清水为对照(CK)。3次重复,每个处理面积为667 m2。采用肩负式喷雾器进行人工喷雾,每株喷透。施药后10 d,采用对角线调查法,剥开受害松梢查看幼虫存活情况,记录死虫与活虫数量,计算校正死亡率。
1.5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使用Excel 2016进行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微红梢斑螟生活史
2.1.1成虫活动规律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数据显示,微红梢斑螟成虫第1个活动期从4月16日开始至5月31日结束,4月19日至5月10日为活动高峰期,成虫期历时45 d;第2个活动期从8月17日开始至9月13日结束,8月20日至9月1日为活动高峰期,成虫期历时27 d。5台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的成虫数量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时段收集微红梢斑螟成虫数量
2.1.2成虫性别
微红梢斑螟雌雄成虫数量及雌雄比见表2。5个杀虫灯共诱杀微红梢斑螟成虫1 383头,其中雌虫711头,雄虫672头,雌雄比为1.06。微红梢斑螟雌成虫数量略多于雄成虫数量。各时期雌虫数量略多于雄虫数量或持平,说明雌雄成虫数量差异不大,杀虫灯对雌雄成虫的引诱效果无明显差异。
2.1.3生活特征
野外观察发现,微红梢斑螟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初开始活动,幼虫期至4月下旬。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越冬代蛹期,蛹于4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越冬代成虫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卵期。5月初卵开始孵化,产生第1代幼虫,5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第1代幼虫期。7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第1代蛹期。8月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期。8月下旬开始产卵,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越冬代卵期。9月下旬越冬代幼虫开始出现,11月初幼虫开始越冬,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为越冬代幼虫期。
表2 微红梢斑螟雌雄成虫数量及雌雄比
2.2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后伏在针叶基部,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喜糖醋味,需补充营养,成虫期3~4 d。1只雌虫产卵50粒左右,卵散产,产于被害梢枯黄针叶的凹槽处,每梢产卵1~2粒。初产卵黄白色,卵表面逐渐出现不规则红斑,呈樱红色,5 d后孵化为幼虫,卵期1周左右。初孵幼虫在旧蛀道内取食碎屑、粪便等,3龄幼虫有迁移习性,从蛀道爬出转移到新梢内蛀食,吐丝随风传播,新梢被害后呈钩状弯曲。第1代幼虫期120 d左右,越冬代幼虫期7个月左右。老熟幼虫于3月下旬开始化蛹,蛹在被害蛀道上端,化蛹前先咬出1个圆形羽化孔,在其下筑一蛹室,蛹期20 d左右。微红梢斑螟成虫形态见图3。
图3 微红梢斑螟成虫形态
2.3不同处理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效果
不同处理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效果不同。由表3可知,处理C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达86.8%,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处理A与处理B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效果较差,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4.6%和52.4%。
表3 不同处理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效果
3、结论与讨论
根据微红梢斑螟成虫活动规律,可更加准确地确定其生活史,以选择防控措施的实施时间,进而确保良好的防控成效[7-11]。本研究中,微红梢斑螟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全年成虫活动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2个高峰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8月下旬。利用趋光性诱杀成虫的较佳时段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有利于诱杀尚未产卵的成虫,防治效果较佳。微红梢斑螟的幼虫期几乎覆盖全年,与靳轩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幼虫发生的初始阶段即3月上中旬和5—7月为较佳防治时段,可在危害初期降低虫口密度,达到有效控制虫害的目的。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与10%吡虫啉乳油1∶1混合液1 000倍液喷雾防治微红梢斑螟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达86.8%。微红梢斑螟雌雄比的研究数据较少。本次野外调查数据显示,微红梢斑螟成虫雌雄比为1.06。
参考文献:
[1]陈顺立,戴沿海.福建主要树种害虫及防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
[2]李平.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华东昆虫学报,1999(2):61-64.
[3]王建军,栾庆书,金若忠,等.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1):117-119.
[4]王蓉,肖卫平,王国先.佳多牌太阳能杀虫灯对水稻害虫的控害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32-133.
[5]胡韬,张伟,伍亚琼.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田间试验[J].四川农业科技,2014(11):41-42.
[6]高海青,唐莹,顾海洋,等.太阳能诱捕杀虫灯桑园应用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9,41(4):10-12.
[7]梁军生,童新旺,夏永刚,等.马尾松微红梢斑螟的防治药剂筛选[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3):112-114.
[8]陈红.微红梢斑螟的初步观察[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215.
[9]夏永刚,周刚,廖正乾,等.微红梢斑螟药剂防治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61.
[10]辛海萍,张金桐.微红梢斑螟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8):171-172.
[11]汪文淑.微红梢斑螟的危害及防治[J].安徽林业科技,2005,31(3):24.
[12]靳轩,马梦然,邢子龙,等.联峰山油松林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J].林业与生态科学,2019,34(3):273-279.
文章来源:卢秋明.龙岩市新罗区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4,(21):64-66.
分享: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又称松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螟蛾亚科梢斑螟属[1-2],是松属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松属幼林,福建省多地均有受害记录。2022年,龙岩市新罗区马尾松二至四年生幼林受到微红梢斑螟严重危害,受害梢弯曲枯死,顶梢受害后丛生多个侧梢,生长最快的侧梢成为主梢,引起偏冠,降低马尾松木材质量。
2024-11-12林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林木病害严重影响林木的健康生长,造成了世界范围内森林资源和经济损失。传统的病害防治方法主要依赖化学杀菌剂,虽然可以较为快速有效控制植物病害,但是这种方法会给人类、动物及生态环境带来各种风险[1]。病原菌菌系复杂,容易产生抗药菌系,化学杀菌剂使用不当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2]。
2024-11-12药用植物是指可用于预防、治疗疾病或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拥有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据统计,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有11 146种,包括383科2309属。开展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对药用植物种类、蕴藏量、分布等数据进行数据库管理,建立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合理开发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中药材生态系统,可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
2023-09-20祁连山地理区位独特,是河西及下游绿洲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整个河西走廊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阻止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南侵,维持走廊绿洲稳定与发展,保障黄河径流补给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西北内陆重要的生态屏障。
2023-07-21西藏地区天然草地面积约为8000万公顷,对高寒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作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对我国的气候乃至东半球的气候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近些年来,当地部分地区草地出现产草量低下、土壤侵蚀严重、生态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草地退化问题。
2023-07-12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求、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实现的科学发展理念。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农业区域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改善农业发展质量而言具有显著意义。为此,有必要建立起对于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全面认知,深刻理解植物保护之重要性。
2020-05-12人气:6971
人气:5476
人气:4627
人气:4448
人气:423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485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5382
国内刊号:23-1268/S
邮发代号:14-66
创刊时间:195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