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鉴定新品种综合性状,并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开展了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发现,濮花65号、花育9511、花育9302、花育9114、花育9113、开农96、商花36号、周科花19、邢花200624等这些品种综合性状很好,有很好地推广价值。
通过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鉴定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等综合性状,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北方片)花生品种鉴定、新品种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2,3]。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地具有本地土壤代表性,肥力中上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力均匀,为前茬玉米收获后的冬闲地,冬季深耕冻垡,不重茬。
1.2参试品种
参试组别为大粒组,参试花生品种共14个,分别为花育33号(自留种)、花育9113(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花育9114(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花育9302(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花育9305(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花育951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冀283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开农96(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漯花11号(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濮花65号(濮阳市农业科学院)、商花36号(商丘市农林科学院)、邢花200624(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邢花200704-9(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周科花19(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花育33号作对照(CK)。3次重复,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5,6],小区面积13.35m2(2.67m×5.00m)。6行区,小区间距50cm,重复间距80cm,起小垄(垄宽89cm)双行双粒点播,栽植15万穴/hm2,试验地四周设4行以上的保护行。
1.4试验实施
本试验地于4月15日旋耕整平,耕前施复合肥(15-15-15)750kg/hm2作底肥。4月16日播种,采用小垄双行人工点播,栽植15万穴/hm2,每穴播2粒。播后喷施除草剂(乙草胺)进行芽前除草,随即进行地膜覆盖,然后再对沟底喷施1遍乙草胺进行芽前土壤封闭处理。
4月18日全田采用雾状喷灌1次,4月26日全部出苗,4月28—30日进行破膜放苗。6月4—8日各品种陆续开花。在花生生长期间多次拔除田间杂草。8月27日至9月3日各品种相继成熟,9月5日收获。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花生品种的百果重为286.74~356.20g,出米率为68.34%~76.51%。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的14个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在6299.63~7745.32kg/hm2之间,与对照品种花育33(荚果产量7123.60kg/hm2)相比,有5个品种增产,增幅为1.26%~8.73%;有8个品种减产,减幅为0.11%~11.57%。籽仁产量在4369.95~5302.65kg/hm2之间,花育33号(CK)籽仁产量4942.50kg/hm2,较花育33号(CK)增产的品种有9个,增幅为0.15%~7.29%;减产的品种有4个,减幅为0.16%~11.58%。
表1不同花生新品种室内考种
2.2生育期及农艺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14个品种生育期在133~140d之间。从表4可以看出,参试花生品种抗黑斑病,抗旱性及抗倒伏性均强,抗涝性中。
表2不同花生新品种产量
表3不同花生新品种生育期
表4不同花生新品种农艺性状
3、结论与讨论
1)濮花65号产荚果7745.32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8.73%,居参试品种第1位;产籽仁5302.65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7.29%,同样居参试品种第1位。生育期140d,较对照花育33号晚熟5d;连续开花习性,株型直立、较紧凑,主茎高38.2cm,第一对侧枝长46.2cm,总结果枝数8.1条,单株结果数最多,其中饱果14.4个。叶片长椭圆形、深绿色,花橙黄色,荚果普通形,种壳网纹深度中等,种仁椭圆形,种皮红色、无油斑、无裂纹,1kg果数312个,百果重320.91g,百仁重121.54g,出仁率68.34%。种子休眠性中等,抗叶斑病、抗旱性强、抗涝性中等,结果集中,易收获。
2)花育9511产荚果7468.16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4.84%,居参试品种第2位;产籽仁5137.65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3.95%,居参试品种第5位。该品种生育期139d,较对照花育33号晚熟4d;连续开花习性,株型直立、较紧凑,主茎高44.4cm,第一对侧枝长56.6cm,总结果枝数9.5条,单株结果数多,其中饱果12.0个。叶片椭圆形,叶色深绿,花橙黄色,荚果普通形、网纹深,种仁椭圆形,种皮红色、无油斑、无裂纹,1kg果数282个,百果重354.83g,百仁重124.77g,出仁率68.67%。种子休眠性中等,中抗叶斑病,抗旱性强、抗涝性中等,结果集中,易收获。
3)花育9302产荚果7295.88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2.42%,居参试品种第3位;产籽仁5219.85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5.61%,居参试品种第3位。该品种生育期135d,与对照同期成熟。连续开花习性,株型直立、较紧凑,主茎高40.6cm,第一对侧枝长48.4cm,总结果枝数9.6条,单株结果数较多,其中饱果11.0个。叶片长椭圆形,叶色淡绿,花橙黄色,荚果普通形、网纹深,种仁圆锥形,种皮红色、无油斑、无裂纹。1kg果数344个,百果重290.70g,百仁重106.64g,出仁率71.46%。种子休眠性中等,抗叶斑病、抗旱性强、抗涝性中等,结果集中,易收获。
4)花育9114产荚果7258.43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1.89%,居参试品种第4位;产籽仁5243.40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6.09%,居参试品种第2位。该品种生育期139d,较对照花育33号晚熟4d。连续开花习性,株型直立、较紧凑,主茎高47.2cm,第一对侧枝长53.4cm,结果枝数8.3条,单株结果数较多,其中饱果12.0个。叶片椭圆形,叶色深绿,花橙黄色,荚果普通形、网纹深,种仁椭圆形,种皮红色、无油斑、无裂纹,1kg果数310个,百果重322.18g,百仁重118.17g,出仁率72.13%。种子休眠性中等,抗叶斑病、抗旱性强、抗涝性中等,结果集中,易收获。
5)花育9113产荚果7213.48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1.26%,居参试品种第5位;产籽仁4949.85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0.15%,居参试品种第9位。该品种生育期138d,较对照花育33号晚熟3d。连续开花习性,株型直立、较紧凑,主茎高42.4cm,第一对侧枝长49.4cm,总结果枝数9.3条,单株结果数较多,其中饱果12.2个。叶片长椭圆形,叶色暗绿,花橙黄色,荚果普通形,网纹深,种仁椭圆形,种皮红色、无油斑、无裂纹,1kg果数315个,百果重317.87g,百仁重117.94g,出仁率68.54%。种子休眠性中等,抗叶斑病、抗旱性强、抗涝性中等,结果集中,易收获。
6)开农96产荚果7116.10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减产0.11%,居参试品种第7位;产籽仁5032.80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1.83%,同样居参试品种第7位。该品种连续开花习性,株型直立、较紧凑,主茎高40.6cm,第一对侧枝长45.8cm,总结果枝数6.1条,单株结果数多,其中饱果12.5个。叶片椭圆形、深绿色,花橙黄色,荚果普通形,种壳网纹深,种仁圆锥形,种皮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种子休眠性中等。中抗叶斑病、抗旱性强、抗涝性中等,结果集中,易收获。
7)商花36号产荚果7041.20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减产1.16%,居参试品种第8位;产籽仁4934.70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减产0.16%,居参试品种第11位。该品种连续开花习性,株型直立、较紧凑,主茎高41.6cm,第一对侧枝长46.2cm,总结果枝数6.2条,单株结果数多,其中饱果11.6个。叶片椭圆形,叶色绿,花橙黄色,荚果普通形,种壳网纹深,种仁椭圆形,种皮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种子休眠性中等。抗叶斑病、抗旱性强、抗涝性中等,结果集中,易收获。
8)周科花19产荚果7041.20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减产1.16%,居参试品种第8位;产籽仁5092.05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3.03%,居参试品种第6位。该品种具有连续开花习性,株型直立、较紧凑,主茎高44.0cm,第一对侧枝长51.4cm,总结果枝数5.9条,单株结果数较多,其中饱果9.5个。叶片椭圆形、暗绿色,花橙黄色,荚果普通形,种壳网纹深,种仁椭圆形,种皮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种子休眠性中等。抗叶斑病、抗旱性强、抗涝性中等,结果集中,易收获。
9)邢花200624产荚果6883.90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减产3.36%,居参试品种第10位;产籽仁5183.10kg/hm2,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4.87%,居参试品种第4位。该品种生育期136d,较对照花育33号晚熟1d;连续开花习性,株型直立、较紧凑,主茎高37.2cm,第一对侧枝长44.2cm。结果枝数7.2条,单株结果数中等,其中饱果9.0个。叶片倒卵形,叶色淡绿,花橙黄色,荚果普通形,种壳网纹深,种仁圆锥形,种皮红色、无油斑、无裂纹,1kg果数349个,百果重286.74g,百仁重115.09g,出仁率很高(75.18%)。种子休眠性中等,抗叶斑病、抗旱性强、抗涝性中等,结果集中,易收获。其余品种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幅度小或减产,概不一一详述。
4、结语
2019年,本地花生播种时期土壤墒情不太好,播种后及时采取雾状喷灌1次,确保一播全苗;苗期晴天多阴雨天少,光照充足,幼苗生长敦实,因而2019年花生株高较往年偏低;在花生开花下针期气温较常年偏高,雨水适中,有利于花生果实有机物的积累,因而2019年花生产量比较高;后期晴天多,光照充足,有利于花生的收获与晾晒入库。
参考文献:
[1]冯昊,凌飞,王世福,等.不同类型花生产量、品质对播期的响应[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7(1):15-19.
[2]李兴菊,禺山林,蒋学杰.5个花生品种的田间种植对比试验[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0,23(1):24-25.
[3]赵凤颖,黄艳红.唐山地区鲜食花生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19(12):66-67.
[4]王纯武,鲜开梅,刘芳,等.新疆北疆地区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J].花生学报,2019,48(4):72-74.
[5]冯亚平,韩燕,江金春,等.北方大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9):97-101.
[6]黄芳,姚元安,芦峰,等.铜仁市花生新品种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32-34.
李剑锋.2019年国家北方片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0(09):46-48.
分享:
大豆原产于我国,迄今已有5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2]。当前大豆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供给全球70.86%的植物蛋白和28.88%的植物油脂。自1996年以来,我国开始由大豆出口国转为大豆进口国,且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进口大豆9 108万t,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
2024-03-14种子是各国种业至关重要、越来越被重视的农业“芯片”。经过人工培育或经过研究发现的具有特殊性、稳定性、一致性及别致性的野生植物进行开发而获得的品种,被称为植物新品种。作为一种由智力活动产生的结果,即无形的资产权利,植物的新种类涵盖了农业知识产权系统中的关键元素及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驱动力。
2024-03-07基因编辑(Gene Editing)技术是在基因的特定位点上进行精准定位,同时以特定的技术来对某些基因进行改造,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因编辑,指对所需的目标基因进行人为改造,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使得碱基缺失、替换和改造,以改变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或功能。基因编辑技术自诞生以来,发展迅猛,逐渐应用于多个领域,使生物学迎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2024-03-06在21世纪的今天,种子产业作为全球农业的关键驱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保障全球食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史越英,2022;官培财,2023)。种子产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力,影响着食物供应链的稳定和全球粮食安全。
2023-11-10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2022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聚焦国家种业、粮食重大需求,旨在提升河南省种业竞争力。河南省是育种、繁种、用种、供种大省,但还不是种业强省。当前河南省的种子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商业化育种体系未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引进挖掘地区差距较大,缺乏有影响力的种子经营企业等。
2023-09-15青海因自然环境和藏区种植土壤等因素的影响,青稞的种植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现在,新的栽培技术的出现,发现其对青稞的种植和收益存在着提升空间。本文从青海地区青稞种植的初期选种、农田治理以及后期的浇水施肥管理、科学合理轮作和对病虫灾害整治预防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现阶段的栽培技术进行创新研究,从而提高青稞种植的产量。
2021-08-23玉簪属(Hosta)花卉属百合科多年生植物,是优良的耐荫地被植物和观赏花卉,在园林绿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玉簪属植物育种及品种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目前主要采用实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育种。主要针对分布于北京、上海以及东北地区的玉簪属花卉,讨论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为今后玉簪属植物的育种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2021-08-14粒农16是新乡市粒丰农科有限公司以自育自交系LN1335为母本、自育自交系LN569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20年在山东省安排了夏播玉米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粒农16在山东省11个试点表现高产、稳产、多抗,适宜在山东省夏播区种植,以亩保苗4500株左右为宜。
2021-07-20当育粳0717是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品种间杂交,经系谱法选育出的单、双晚兼用的高产香型粳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适口性好等特点,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宜在江淮及沿江地区作中粳和双季晚粳种植,该品种2017-2020年已累计推广50余万亩。
2021-07-20盐两优1号系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盐42S为母本、盐恢00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20年7月通过江苏省审定。笔者介绍了盐两优1号的组合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
2021-07-20人气:7410
人气:7151
人气:5953
人气:5276
人气:50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花生学报
期刊人气:1854
主管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2-4093
国内刊号:37-1366/S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