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芜湖市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双核之一,在皖江开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芜湖市经济发展迅速,随着用水量的增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超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而引发了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为满足区域进一步发展要求,加强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一、水资源保护现状
1.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
芜湖市范围内监测与评价的水功能区77个,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主要控制项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评价和全指标评价结果见表1。
2. 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
芜湖市现状工业企业排污口主要集中在无为县和鸠江区,污水处理厂各县均有,涵闸斗门、排灌站排水口主要分布在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三山区和弋江区。监测的59个入河排污口中,工业企业排污口有2个不达标,占20%;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中有1个不达标,占12.5%;排水口及河道排污口中有35个不达标,占85.4%。
3. 污染源现状
(1)工业污染源
境内纳入污染源普查范围的工业企业共574家,区域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431.5万t/a,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6174.5t/a,氨氮100.8t/a,总氮466.5t/a,总磷45.7t/a。区域内主要污染源来自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最高的是农副食品加工业,氨氮、总氮排放量均主要来自纺织业。
(2)农业面源
农业面源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主要来自农村生活、畜禽养殖。氨氮排放量与COD排放量规律相当。总氮排放量是农村生活污染中最高。总磷排放量是畜禽养殖污染最高。
(3)生活污染源
根据监测数据测算,芜湖市的年污水入河排放量为2.50亿t,主要污染物年入河量为化学需氧量(COD)4965.8t、氨氮427.3t,总磷172.5t,总氮2132.5t。
4.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全市5个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是芜湖市长江水源地、芜湖县青弋江湾沚水源地、繁昌县新港镇长江水源地、南陵县漳河供水水源地和无为县长江供水水源地,均为地表水源地,主要位于为长江、青弋江、漳河。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一直保持优良。
5. 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
全市现有分属于水利、气象、环保、建委、自来水厂等有关部门的水资源监测站网,各行业站网侧重点不尽相同,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主要水域的水资源监测站点。现有各类水质站点(不重复)160个。
二、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芜湖市饮用水水源地较单一,以长江、青弋江、漳河等河流为主。青弋江、漳河等河流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在枯水期、水位较低时取水保证率低,供水水量得不到完全保障。饮用水水源地为开放式水源地,沿岸分布居民区和企业较多,若对污水管理控制不足,则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风险加大。县城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存在警示牌破旧老化、字迹模糊,未设置边界范围隔离标识、存在与供水无关的设施等风险隐患。
2. 源头控制措施力度不够
全市现有湖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尚未划定。现状雨污分流不到位,生活污水接管率低;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生态净化工程比例很低;规模以下排口处理、接管不到位;种植业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水平低,拦截措施不力,过量农药化肥流入水体;畜禽养殖非常普遍,污染处理率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收集率低;农村小河道、塘坝常年得不到清理,淤积严重,底泥污染较重。
3. 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各部门重视水资源保护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建设,但监督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也需同步健全。通过宣传的方式提高居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表1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表
三、对策措施
1. 入河排污口整治
对长江芜湖段、漳河、青弋江、裕溪河、西河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设排污口;对湖泊水库(竹丝湖、钳口水库等)、城市功能性水域(扁担河、青弋江等)禁止设置入河排污口;对入河排污口实施在线监测方案,通过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工程措施改善水质,进一步保护水生态环境。
2. 面源及内源污染控制与治理
芜湖市面源内源污染主要包括湖泊、水库、农村,对这些区域进行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工程规划,消减内源面源污染负荷。对于九莲塘、龙窝湖、竹丝湖、池湖、镜湖、奎湖、汀塘、凤鸣湖、银湖、东湖、保兴垾、大阳垾、黑沙湖等湖泊进行综合整治,实施河湖生态清淤工程,减员减排,保持水系通畅。对广寺冲水库、茅王水库、杨村湖水库等水库进行入库河道生态拦蓄工程和水环境监测建设工程。对于农村地区,通过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废物利用、减农药减化肥、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监测体系建设等措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长江是芜湖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直接影响沿岸居民用水安全,对长江干、支流应结合水源地保护方案、长江湿地保护规划制定水生态保护措施。重点加强青弋江、漳河源头水源涵养、排污口整治、河道清淤,提高水环境质量,结合岸坡廊道建设强化水生态旅游休闲功能,推进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建设,加强水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建设。老城区及开发区内属长江水系、青弋江水系和漳河水系的部分河道存在水体发臭现象。对黑臭水体重点开展沟通水系河网、控源截污、底质改造和水体净化等措施,维护区域水生态安全。
4. 提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能力
主要采取设置隔离防护、污染源治理、河岸生态防护和修复等方面提高芜湖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能力。对境内8个水厂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建设围网,二级保护区边界建设围网或栅栏。对保护区内工业、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治理等措施,减少污染源进入保护区的目的。对长江芜湖段、青弋江、漳河等主要河流进行基底修复,种植适宜的植物,增加水体自净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在富营养化的湖泊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生物,以提高水源地水质。
5. 制定合理水资源保护监测方案
入河排污口每季度监测一次,必要时加测。根据实际情况和污水性质,对含有特征污染物的入河排污口选择部分指标加测,对重要入河排污口的排污量每年通过监督性监测方式进行测算。对长江芜湖段、青弋江、漳河、裕溪河、西河、黄浒河、峨溪河、裘公河和龙窝湖、竹丝湖、奎湖、黑沙湖等主要河流、湖库开展水生态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全市现有较大取水口均设置水质监测断面(点),未来新增城镇供水取水口需新增水质自动监测站。
6. 完善水资源保护非工程措施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机制和体制建设、水资源应急与管理能力建设、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监督考核能力强化、规划体系建设等,以上措施可为芜湖市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钱筱暄.芜湖市水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J].治淮,2019(10):26-27.
分享: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保护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要求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统一土地分类标准。
2020-11-30中国草地面积约为4.0亿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其中,牧区草地约为3.0亿h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75%;农区草地为1.0亿h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25%。中国草地面积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人均草地面积仅为0.33hm2,约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的1/2。
2020-07-13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冬季的雪资源逐步被人们广泛重视和应用,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宾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广告业等配套产业的发展。而降雪资源的多少依赖于水汽输送的强弱[1,2],因此寻找降雪的水汽输送敏感区及其水汽源是降雪资源预报的关键点,亦是探讨强降雪成因的重要因素。
2020-05-26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上,国内大多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探索。本文基于鹿泉区的资源环境调查数据,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以期揭示鹿泉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为地区发展战略与规划决策提供借鉴。
2020-05-25森林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国家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森林作为可再生的资源,森林资源的科学利用,对保护生态环境,加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森林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支持,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保护机制,确保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
2020-05-15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健全,森林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也日趋完善。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火灾是一个主要的危害因素。一旦发生火灾,它将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从森林保护和防火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意义入手,阐述了森林保护和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以期为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2020-05-12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日益进步,经济不断繁荣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森林资源日益退化。基于此,我国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为保障林业健康、构建绿色家园不断努力。同时,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森林火灾的暴发,相关单位每年在春秋大风季节都会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有效抵御火灾的发生,做好防火预警,进而为促进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2020-05-09在我国,森林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建设以及未来的发展。在社会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林业资源管理以及保护意识,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工作需要政府部门、林业管理者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不断强化森林防火意识,为森林资源提供更加有效的保护。
2020-05-09当前公众参与已成为土壤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块,保障公众切实地参与土壤环境保护,不仅是对公众环境权益的维护,也是对政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和制约。我国土壤类型多样、污染状况复杂,公众参与面临诸多困难和阻碍,亟需逐步健全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保障,通过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增加土壤环境信息公开透明度等,不断优化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决策,加快土壤污染防治进程
2020-05-08突破传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思路,加快从以水质保护为主向水量、水质、水生态保护并重转变。内容上既要继承现有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的精髓,又要根据新时期水资源保护的新要求,强化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河湖生态调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空间管控等内容,不断完善水资源保护规划顶层设计,补齐水资源保护短板。
2020-05-07人气:3813
人气:2120
人气:1846
人气:1656
人气:164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期刊人气:184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水利
国际刊号:1672-643X
国内刊号:61-1413/TV
邮发代号:52-335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212
影响因子:1.298
影响因子:0.360
影响因子:0.663
影响因子:0.21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