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中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在林地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及森林防火等三方面的工作现状进行梳理,对其中的利害关系进行分析,基于目前的问题提出强化林地管理与做好林业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监测预报,新技术的应用等应对措施。为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工作提供了参考。
1、引言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1],独特的自然条件使该区成为京津冀地区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资源保护工作是保护区的首要工作和保底工作。保护区管理局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从森林防火、禁止非法人山、林地管理、病虫害防治多角度全力保护森林资源。
2、资源保护现状
2.1 森林防火现状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2_4]。森林防火工作是资源保护工作的重点工作。管理局在加强防火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封山巡护管控力度,坚决实施“六禁”措施(即禁猎、禁止非法人山、禁采、禁牧、禁毒、禁火),加强督导检査,找准问题,督促落实。“清明、五一”等防火关键时期,管理局机关职工除值班人员外,全部充实到一线,严控火源和外来人员。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区取得了建区30余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成绩,先后获得河北省森林防火、森林公安“十佳单位”,河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十佳单位”、“全省林业科教先进单位”,曾多次获得全省“无森林火灾先进单位”,2005年获得“全国先进自然保护区”荣誉称号。
2.2 林地管理现状
林地属于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保护林地是资源管护的重要组成部分[s]。管理局始终坚持“守土有责”的使命感,切实做好勘界立标与林地权属核实工作,认真执行林权制度,调查统计林区争议林地并高度关注。近年,保护区有偿占用林地和非法占用林地均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绿盾2017”、“绿盾2018”专项行动,对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问题进行了核实,保障了保护区林地安全。
2.3 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管理局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管理局强化目标管理,制定了《岗位责任制》、《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管理制度》,与各管护站签订《森防目标责任状》,明确定期调查、定期汇报制度。测报人员每月上报,由森防站综合分析,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报省森防站。保护区新造林地、苗圃地和采伐迹地是有害生活监测预报的重点对象,及时有效的监测预报是科学有效预防的前提。近年,保护区未发现美国白蛾、松材线虫及其它检疫性林业害虫,保证了种苗安全和资源安全。
3、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1)保护区保护设施基础差、科技手段少,一线管护人员不足,不能对生态资源更充分的保护。保护区因历史原因,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林路、隔离带、防火道路等基础设施和设备严重不足,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管护和防火工作的需要。保护区的一线管护人员不足。保护区区域辽阔、边界线长,专职护林员不足,而且年龄偏大、面临退休。(2)生态旅游和户外活动的发展,使非法人山人员增多,给森林火灾带来隐患。随着生态旅游及户外活动的兴起,户外登山和旅游踏青人员的不断增多,违法进山人员活动的随意性给区内生态环境带来破坏,野外吸烟、用火,极易引发林火,容易形成重特大森林火灾,必将给深山区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破坏,损失无法估量。
3.2 物种保护受到威胁
保护区周边的不断开发,使得保护区被大面积的旅游开发区、房地产开发区所包围,保护区成了一个“生态孤岛”。由于道路建设、人为活动和旅游开发,使得被保护的物种在栖息地的迁徙或季节性的必要迁徙受到限制,在保护区内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小种群,不利于物种的繁衍生息,违背了建立保护区的目的和初衷。
3.3 林地安全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蔚涿两县全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围绕保护区外围的旅游开发正如火如荼,保护区面临林地被侵占的威胁。此外,林业执法队伍执行力低也是林地安全的隐患之一。
3.4 森防工作不够扎实
在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与防治工作中,存在监测人员理论知识不足、监测预报不及时、测报网络不完善、监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野外监测和预报工作是掌握最佳防治时机开展防治工作的关键。
4、加强资源保护的对策
4.1 应用新技术,搞好资源保护
重点开展“六禁”(禁牧、禁采、禁猎、禁“驴”、禁毒、禁火),确保资源安全。在借鉴以往资源保护成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管理,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新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搞好“六禁”工作,确保区内资源安全。
4.2 加强林地管理,确保林地安全
对有关使用林地项目,严格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保证合法合规。对容易引发纠纷的区域,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林地安全。对非法人山集中区域,加大管护力度,严禁人员非法人山,保护区内资源安全。认真核对保护区边界坐标,核实林地权属。
4.3 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与防治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监测预报,完善测报网络,建好监控体系,做好业务培训,使森防人员的理论知识、业务素质适应森防工作的发展要求,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森林虫害。此外,加强与周边森防单位的合作,积极开展京津冀京西片区林业有害生物协同防控工作,在防治药械、防治药剂、防治技术等方面互联共通,创造良好共防环境,发挥联防联治优势,确保保护区森林资源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龙飞,李兰.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208〜209.
[2]罗永刚.关于林业工作中森林防火的探讨及其防范对策[J].大科技,2012(2):34〜35.
[3]徐娜,肖宪孝,高翔实.谈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2):55.
[4]舒立福,田晓瑞.国外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1997(2):29〜37.
[5]刘明祥.论林地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工程技术,2017(2):15.
甄伟,袁新利,常玉军.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9(4):27-28.
分享: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保护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要求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统一土地分类标准。
2020-11-30中国草地面积约为4.0亿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其中,牧区草地约为3.0亿h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75%;农区草地为1.0亿h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25%。中国草地面积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人均草地面积仅为0.33hm2,约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的1/2。
2020-07-13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冬季的雪资源逐步被人们广泛重视和应用,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宾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广告业等配套产业的发展。而降雪资源的多少依赖于水汽输送的强弱[1,2],因此寻找降雪的水汽输送敏感区及其水汽源是降雪资源预报的关键点,亦是探讨强降雪成因的重要因素。
2020-05-26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上,国内大多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探索。本文基于鹿泉区的资源环境调查数据,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以期揭示鹿泉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为地区发展战略与规划决策提供借鉴。
2020-05-25森林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国家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森林作为可再生的资源,森林资源的科学利用,对保护生态环境,加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森林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支持,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保护机制,确保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
2020-05-15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健全,森林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也日趋完善。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火灾是一个主要的危害因素。一旦发生火灾,它将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从森林保护和防火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意义入手,阐述了森林保护和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以期为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2020-05-12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日益进步,经济不断繁荣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森林资源日益退化。基于此,我国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为保障林业健康、构建绿色家园不断努力。同时,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森林火灾的暴发,相关单位每年在春秋大风季节都会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有效抵御火灾的发生,做好防火预警,进而为促进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2020-05-09在我国,森林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建设以及未来的发展。在社会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林业资源管理以及保护意识,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工作需要政府部门、林业管理者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不断强化森林防火意识,为森林资源提供更加有效的保护。
2020-05-09当前公众参与已成为土壤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块,保障公众切实地参与土壤环境保护,不仅是对公众环境权益的维护,也是对政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和制约。我国土壤类型多样、污染状况复杂,公众参与面临诸多困难和阻碍,亟需逐步健全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保障,通过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增加土壤环境信息公开透明度等,不断优化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决策,加快土壤污染防治进程
2020-05-08突破传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思路,加快从以水质保护为主向水量、水质、水生态保护并重转变。内容上既要继承现有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的精髓,又要根据新时期水资源保护的新要求,强化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河湖生态调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空间管控等内容,不断完善水资源保护规划顶层设计,补齐水资源保护短板。
2020-05-07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资源科学
期刊人气:149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7-7588
国内刊号:11-3868/N
邮发代号:82-4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