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森林资源不仅具备着经济价值,同时兼并生态价值,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和谐发展、森林资源实施有效的管理,实现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对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健全森林资源管理办法的措施以及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森林资源为自然界众多的生物资源提供的栖息地,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以及经济林各类林业面积约占蛟河市土地总面积的,覆盖率高达59.36%,是吉林省主要的林区之一。因此,发展生态林业,对森林资源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是保护森林资源,提升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
1、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方法不合理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在森林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深林覆盖率进一步扩大。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目前的森林管理情况还不够全面和合理,导致在规划设计以及布局护林方案时,无法实现有效统一,在实施过程中因无法及时反映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导致管理方案无法与切合实际,降低了管理水平,无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工作。
2. 制度不够健全
长时间以来,大部分森林资源因为人为原因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很多深林资源用地变为耕地、乱砍乱伐等认为破坏现象经常发生,导致这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原因,很多部分是因为制度不够健全,无法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因此,要保护森林资源不受破坏,必须继续强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让深林资源不受人为威胁。
3. 看重当前的利益
森林资源是一种惠及全人类的生态资源,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原始材料,也对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横向看,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方面坐着积极贡献,同时也促进着经济的发展;纵向看,森林资源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后,会转变为碳资源,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会造福更多的人,因此,在管理森林资源时,要顾全大局。但是,如今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制定管理措施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只着眼于当前的利益,因利益的驱使,导致森林资源不断遭受着肆意的破坏。
2、 健全森林资源管理办法的措施
1. 规范管理方法
规范管理方法,体现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种经营模式,要综合生态林业发展特征,选择新的发展模式,最大程度体现出深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和谐发展。比如,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森林土地培植草药、果树等辅助性林业资源,在管理过程中与生态林业相结合,实现经营模式的多样化,既可以增加相关管理机构的收入,也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林业资源利用以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为管理的科学性、生态林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当不法分子进入受管理和保护的森林领域进行破坏时,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进行惩罚,严重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不断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谋求发展道路中必须要做的事业,尤其森林资源,不禁改善了生活环境,也承担着促进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职责,因此,保护和维护森林资源是人们应尽的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就是为森力资源的再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3. 发展的眼光实施管理工作
这里以发展的眼光实施森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生态林业,应着眼于经济发展,即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同时提高深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制定管理措施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林业创新发展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森林资源管理的成效更加准确和科学。发展生态林业,实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林业循环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共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3、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趋势
1. 经济发展服务
未来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必会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经济建设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因此,要树立森林资源以及生态林业发展相统一的理念,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纵观蛟河市所有森林资源,其布局情况想多来说比较均匀,这为管理方式的统一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目前,蛟河市分布的树主要有主要树种有红松、油松、云杉、落叶松、沙松、黄菠萝、水曲柳、椴树、榆树以及杨柳等47种,这些物种资源保证了资源的多样性,同时,也为管理者制定管理政策提出新的要求,管理需要做到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因此,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将森林管理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实现资源与生态林业发展的科学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2. 理模式更加科学化
未来森林资源管理会更加科学化。为了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听取多方意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职责,将责任确认到人。不断加快森林资源景区的绿化工作,更好的发挥森林的保土蓄水功能,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对补植造林、封山育林的行为给予嘉奖,以鼓励植树造林行为;设立森林景区火灾防治点,分段设置哨所,严加监督,及时阻止认为破坏行为;一旦发现有人违法在森林资源保护区域内开垦、采砂、采土或放牧,导致森林资源受到破坏的,依法向其索赔损失,形式可以是经济补偿、也可以是人力补偿,人力补偿方式需要让破坏者补植破坏数量三倍以上的树木。从事环保、治安、监督等工作的区域管理人员,一旦出现玩忽职守的现象,立即给予行政处分,以提高其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在未来的发展,主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且管理模也会式更加科学化,因此,需要林业工作人员高瞻远瞩,以发展的眼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更好的实现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刘猛.浅析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9,(30):186.
分享: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大气污染源相关企业应对碳排放的压力越来越大,应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强化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有助于促进企业碳资产管理。
2023-08-28伴随着南京地铁建设,每年产生数百万方盾构渣土亟待解决。文章从环境风险角度选取南京盾构渣土进行浸出和重金属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盾构渣土的环境安全性。此外,提出了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技术路径,即以水洗作为切入口,将盾构渣土里粗细骨料、泥浆等不同材质分离,制备固化土、绿植土、湿拌砂浆、再生混凝土、盾构壁后注浆等最终产品。
2021-08-06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理论是针对公共池塘治理难题提出的,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自主组织的行为有效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公地悲剧”困境。奥斯特罗姆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公共池塘实现自主治理的关键部分,经过实证分析总结出8项制度设计的原则。本文首先从奥斯特罗姆对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框架进行总结分析,接着提出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两大特点。
2021-05-20“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从一种从战略角度去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思想。是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升级进化。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从成本的角度去看待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照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设计,在对自身人力资源现状管理的基础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的发展进行管理。
2021-03-16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自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以来,坚持“生态优先、全面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绿色发展”的原则,遵照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河南省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当年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初步打造了一个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休闲娱乐与科研监测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2021-02-20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多规合一”,而是在更新的规划理念指导下,以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为基本前提的规划思想体系。生态规划为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宏观层面上保护、控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各类规划的有效工具,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1]。
2020-12-01作为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基础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是科学技术所无法取代的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人类健康、生存、区域安全和全球生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不断地加强研究生态系统尺度方面的问题,但相关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大多是单一尺度、静态分析的方式,而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适宜尺度及其尺度变化的响应特征、驱动机制等问题研究较少。
2020-11-30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而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对自然资源有不同的需求量,这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何解决区域自然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在有限的资源下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人的目标[1]。1992年,加拿大经济学家WilliamRees提出生态足迹的概念[2]。
2020-11-30随着我国城乡规划速度的不断加快,不仅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同时对土地规划管理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促进城乡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文章就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2020-11-07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1],廉价易得的煤炭供应在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二者在时空分布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调必须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17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降至65%以下。
2020-11-07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资源科学
期刊人气:149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7-7588
国内刊号:11-3868/N
邮发代号:82-4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