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林业资源是重要的国家资源,有效的发展策略确保其能够为林业造林实践的顺利推进提供可靠支持。为使林业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从文章阐述了目前林业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林业造林方法,并对林业资源管理的发展措施进行的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林业健康发展,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生活用品提供原材料,能够对水土进行保持,促进生物物种多样化,因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林业资源管理也面临一定困难,尤其是当前部分地区林业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甚至存在乱砍滥伐的现象,这就导致林业资源面临严重破坏,并且林业资源消耗也呈日益扩大的趋势。在此种情况下对林业资源管理发展对策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林业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覆盖面积较大,林木出口量也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产业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林业发展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林业资源管理现状并不理想,表现为林业资源整体储备小,质量不高、产业化结构不合理等,并且林业经营管理不科学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对林业产业发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导师林业产业竞争力弱化,林业资源匮乏,无法满足社会群体对于环境质量的现实要求。但我国林业资源存在较大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在可持续发展大环境下,全社会高度重视节能环保,这就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因此林业资源的地位至关重要,探寻有效的林业资源管理发展对策是势在必行的。我国林业总产值突破7亿元,国土绿化稳步推进,5年造林5.0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21.66%,森林蓄积量达151.37亿立方米,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达2249处,总面积18.9亿亩,占国土面积13.14%。
2. 林业造林方法
2.1 播种造林法。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科学的林业造林方法能够促进造林成活率的提升,并且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播种造林法就是一种可行的方式,特点在于便捷、快速、易操作,就是直接将林木种子播种于造林土地上,无需事前育苗,该方法在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区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播种造林法应用过程中,要确保土壤有着充足的水分,少病害,并对后期苗木抚育管理进行强化,这对于播种成活率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以山杏、油桐等树种为例,其种源充足且发芽较快,在直接播种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2 分殖造林法。在林业造林过程中,分殖造林法就是在种植过程中应用树木器官,能够保证育苗时间短,且操作便捷,整个生长过程较为稳定,成本也比较低,造林成活率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立地条件存在较高要求,并且需要保证分殖造林材料质量与性能优良。
2.3 栽植造林法。在林业造林过程中,栽植造林法的应用比较常见,也就是所说的穴植法,对于土壤条件并不存在特殊要求,并且实际成活率也比较高。但其局限性在于,需要消耗一定时间和精力,并且对于造林技术水平存在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栽植过程中,于造林地块开挖植穴,确保穴底平整,穴的长度在40-60cm之间,栽植间距需适当,一般以180-200株/667m2为宜。
3. 林业资源管理的发展对策
3.1 科学划分林业资源。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划分,尤其是我国林业资源庞大,所处地域不同,分布状态与实际用途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可以将林业资源划分为公益性、商业性两大类,分析其是否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发展措施。对于公益性林业资源来说,需要政府部门加大重视程度,做好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投入,以保障公益性林业资源的发展。而对于商业性林业资源来说,政府应当加大监管力度,落实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避免对商业性林业资源过度砍伐而影响生态平衡性。
3.2 完善制度建设。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为林业资源保护的落实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持,促进林业资源使用规划的合理性得到明显增强。在对林业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科学开展林业资源规划,将经济利益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科学使用林业资源,并做好植树造林工作,确保林业资源处于动态平衡,这对于整个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效益,基于此来实施科学规划,对林业资源多样性进行保护和应用,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效应,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相关部门要对林业造林机制进行不断完善,通过资金和人力投入,以林业造林科学方法为对象,开展专项研究,要对不同地域下的林业造林需求及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林业造林技术提供相对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其能够为林业造林实践的顺利推进提供可靠支持。
3.3 重视人才培养。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落实,需要发挥林业造林工作人员的主体性,因此在林业资源管理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多元化培训活动的开展,来对林业造林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造林技术培训活动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要能够满足不同地域、林业种植种类的现实需求,确保林业造林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科学造林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造林实践中。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造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促使其用于探索造林方法,这对于林业造林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3.4 强化林业资源管理意识。林业资源存在的价值在于,不仅仅能够维护经济效益,还能够为人类与动物创造美好的家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绿水青山,但部分群体林业资源保护的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而仅仅是重视经济价值,这就不利于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林业资源管理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林业资源管理意识的强化,重视防火、防盗与防虫。具体来说,要强化群众的防火意识,对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因素进行科学控制,要强化防盗意识,落实林业资源保护,降低乱砍滥伐等破坏林业资源行为的出现几率,要强化防虫意识,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林业资源保护能力,有效应对虫害,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防治。通过林业资源管理意识的强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对于整个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准确把握林业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要掌握正确的林业造林方法,科学合理的应用林业资源,并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林业资源科学划分等方面入手,探寻有效的林业资源管理发展对策,旨在减少不必要的林业资源消耗,促进林业面积不断扩大,对于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吴瑞来.林业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OL].现代农业科技,2019(12):131.
[2]王强恩.林业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06):177.
[3]王剑楠,徐杨.林业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要求[J].现代农业研究,2018(01):73-74.
李波.探究林业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村科学实验,2019(20):98-99.
分享: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大气污染源相关企业应对碳排放的压力越来越大,应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强化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有助于促进企业碳资产管理。
2023-08-28伴随着南京地铁建设,每年产生数百万方盾构渣土亟待解决。文章从环境风险角度选取南京盾构渣土进行浸出和重金属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盾构渣土的环境安全性。此外,提出了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技术路径,即以水洗作为切入口,将盾构渣土里粗细骨料、泥浆等不同材质分离,制备固化土、绿植土、湿拌砂浆、再生混凝土、盾构壁后注浆等最终产品。
2021-08-06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理论是针对公共池塘治理难题提出的,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自主组织的行为有效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公地悲剧”困境。奥斯特罗姆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公共池塘实现自主治理的关键部分,经过实证分析总结出8项制度设计的原则。本文首先从奥斯特罗姆对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框架进行总结分析,接着提出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两大特点。
2021-05-20“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从一种从战略角度去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思想。是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升级进化。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从成本的角度去看待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照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设计,在对自身人力资源现状管理的基础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的发展进行管理。
2021-03-16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自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以来,坚持“生态优先、全面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绿色发展”的原则,遵照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河南省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当年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初步打造了一个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休闲娱乐与科研监测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2021-02-20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多规合一”,而是在更新的规划理念指导下,以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为基本前提的规划思想体系。生态规划为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宏观层面上保护、控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各类规划的有效工具,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1]。
2020-12-01作为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基础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是科学技术所无法取代的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人类健康、生存、区域安全和全球生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不断地加强研究生态系统尺度方面的问题,但相关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大多是单一尺度、静态分析的方式,而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适宜尺度及其尺度变化的响应特征、驱动机制等问题研究较少。
2020-11-30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而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对自然资源有不同的需求量,这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何解决区域自然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在有限的资源下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人的目标[1]。1992年,加拿大经济学家WilliamRees提出生态足迹的概念[2]。
2020-11-30随着我国城乡规划速度的不断加快,不仅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同时对土地规划管理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促进城乡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文章就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2020-11-07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1],廉价易得的煤炭供应在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二者在时空分布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调必须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17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降至65%以下。
2020-11-07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资源科学
期刊人气:149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7-7588
国内刊号:11-3868/N
邮发代号:82-4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