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落实辽宁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于辽宁省丹东市的大洋河进行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文章对丹东辖区内的大洋河流域概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单指标评价和水量要素复核,对承载负荷及承载能力进行审核计算,分析和评价丹东管辖区水资源承载状况。
1、流域概况
大洋河发源辽宁省岫岩县偏岭镇丰富村,全长182km,总流域面积6554km2。该河为丹东市的跨境河流,从凤城市沙里寨乡入境,流经凤城、东港两市后,在东港市黄土坎镇沙碛子村出境入黄海;丹东境内河长62km,流域面积2361km2,主要支流有亮子河、土牛河、小洋河等。大洋河流域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6~8℃,多年平均降水量800~1100mm,7,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量的50%左右。区内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为降雨,径流的年内变化受降水变化支配,季节性变化较大,春季兼有融雪补给,夏季多暴雨,强度大、集流快。大洋河整个流域呈扇形,水系非常发达,流域内山地占40%,丘陵占47%,平原占13%。
2、经济社会及水资源状况分析现状年及评价年为2015年
2.1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确定
收集《丹东市水资源公报》、《丹东市十二五水利规划》、《丹东市十三五水利规划》、丹东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二五”指标分解表及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目标值表、《东港市统计年鉴》、《凤城市统计年鉴》等基础资料分析确定大洋河流域丹东管辖区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见表1。
表1大洋河流域(丹东辖区)现状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表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2.2.1 水资源量
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等成果,分析计算河流水系及控制断面以上河段的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可利用量是以流域为单元,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求出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中可供河道外开发利用的最大水量。可利用总量由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相加,再扣除两者之间的重复量求得。按照不同河流类型、不同区域水资源可利用率分析,取大洋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和水资源总量可利用率为0.50。
2.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根据辽宁省2015年水资源公报供用水量成果拆分出大洋河流域现状水平年供用水量,并根据当年降水情况及农业用水状况,拆算出现状水平年多年平均供用水量。根据大洋河现状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分析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洋河流域(丹东辖区)水资源总量D=110813万m3,其中水资源可利用总量E=55407万m3,水资源可利用率F=50.0%;地表水资源量A=107418万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B=53709万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C=50.0%;实际年供用水总量G=15938万m3,包括本地地下水供水量I=1218万m3,本地地表水供水量L=14720万m3;跨流域调出水量总量(地表水W)M=4400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N=(I+L+M)/D=18.4%。
2.3 耗损量与耗损率
河流水系总耗损量包括本河流水系的地表水耗损量、地下水耗损量和调出本河流水系的水量。其与气候条件、降水状况、用水结构与方式、供水水源组成、节水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大洋河流域(丹东辖区)及节点(入海、入市)耗损量情况:本地地表水耗损系数O=0.76,本地地表水耗损量P=I·O=11150万m3,地表水耗损量Q=K+P=15550万m3;本地供水量R=H+I=15938万m3,本地综合耗损系数S=0.74,本地耗损量T=R·S=11832万m3,总耗损量U=J+T=16232万m3;涉及的地级(县级)行政区为凤城市、东港市。
3、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以区域水量要素评价相关资料为基础,以河流为单元,对大洋河流域(丹东辖区)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评价。
1)用水总量和地下水开采指标核算。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口径用水量为15938万m3,其中包括生活用水14455万m3,工业用水698万m3,农业用水772万m3,生态用水13万m3;折算多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1050万m3,其中平原区开采量335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平原区)2491万m3;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采用值)18700万m3。
2)用水总量单指标评价。根据用水总量单指标评价标准表,评价超载状况: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口径用水量W=15938万m3,用水总量指标W0=18700万m3,W<0.9W0,用水总量单评价结果为不超载。
3)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单指标评价。重点河流水系地下水开采量指标直接采用地下水可开采量。用水总量指标口径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G=375万m3,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指标G0=2491万m3,G<0.9G0,平原区地下水评价结果为不超载。
4)水量要素评价结果复核。根据大洋河流域(丹东辖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经济社会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量,对上述水量要素的评价结果进行复核:地表水资源可利用总量53709万m3,地表水耗损量15550万m3,经济社会用水挤占地表水评价结果为不超载;水资源可利用总量55407万m3,总耗损量16232万m3,经济社会用水挤占评价结果为不超载,重点河流复核结果为不超载。
4、结论
通过单指标评价和水量要素复核,大洋河流域(丹东辖区)水资源状况均为不超载,且不存在经济社会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量情况。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看,虽然地表水供水量与调出水量之和远小于地表水可利用量的0.9倍。但仍要在区域内合理调整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强化水资源保护,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凯.大连市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要素评价[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6):10-12+22.
[2]刘峰.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过程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05):56-58+129
高文元.大洋河流域(丹东辖区)水资源承载状况分析评价[J].东北水利水电,2020,38(01):33-34.
分享: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大气污染源相关企业应对碳排放的压力越来越大,应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强化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有助于促进企业碳资产管理。
2023-08-28伴随着南京地铁建设,每年产生数百万方盾构渣土亟待解决。文章从环境风险角度选取南京盾构渣土进行浸出和重金属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盾构渣土的环境安全性。此外,提出了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技术路径,即以水洗作为切入口,将盾构渣土里粗细骨料、泥浆等不同材质分离,制备固化土、绿植土、湿拌砂浆、再生混凝土、盾构壁后注浆等最终产品。
2021-08-06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理论是针对公共池塘治理难题提出的,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自主组织的行为有效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公地悲剧”困境。奥斯特罗姆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公共池塘实现自主治理的关键部分,经过实证分析总结出8项制度设计的原则。本文首先从奥斯特罗姆对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框架进行总结分析,接着提出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两大特点。
2021-05-20“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从一种从战略角度去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思想。是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升级进化。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从成本的角度去看待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照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设计,在对自身人力资源现状管理的基础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的发展进行管理。
2021-03-16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自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以来,坚持“生态优先、全面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绿色发展”的原则,遵照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河南省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当年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初步打造了一个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休闲娱乐与科研监测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2021-02-20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多规合一”,而是在更新的规划理念指导下,以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为基本前提的规划思想体系。生态规划为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宏观层面上保护、控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各类规划的有效工具,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1]。
2020-12-01作为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基础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是科学技术所无法取代的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人类健康、生存、区域安全和全球生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不断地加强研究生态系统尺度方面的问题,但相关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大多是单一尺度、静态分析的方式,而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适宜尺度及其尺度变化的响应特征、驱动机制等问题研究较少。
2020-11-30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而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对自然资源有不同的需求量,这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何解决区域自然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在有限的资源下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人的目标[1]。1992年,加拿大经济学家WilliamRees提出生态足迹的概念[2]。
2020-11-30随着我国城乡规划速度的不断加快,不仅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同时对土地规划管理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促进城乡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文章就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2020-11-07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1],廉价易得的煤炭供应在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二者在时空分布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调必须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17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降至65%以下。
2020-11-07人气:3134
人气:2054
人气:1540
人气:1217
人气:102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西部资源
期刊人气:1300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出版地方:内蒙古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2-562X
国内刊号:15-1331/P
邮发代号:16-333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