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疹舌辨证法与抽丝剥茧模式在中医皮肤病学教学中运用

  2024-07-04    2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中医皮肤病学临床教学中,以疹舌辨证法为核心,联合抽丝剥茧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效果。方法 将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级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名学生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研究组45名学生采用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教学模式。使用问卷调查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认为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教学模式可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中医辨病辨证思维能力等。研究组“诊断”和“辨证分析”部分测试成绩以及综合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联合教学模式满意度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临床对皮肤病辨病辨证能力。

  • 关键词:
  • 中医外科学
  • 中医皮肤病学
  • 抽丝剥茧
  • 教学模式
  • 疹舌辨证
  • 加入收藏

中医皮肤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中医外科学,是研究皮肤、黏膜及其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的医学科学[1]。中医皮肤病学学科特点鲜明,以形态学观察为主,直观性强、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多样,且常与多个临床学科交叉,因此学生较难学习掌握[2]。而目前的大学本科教学一直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教学形式枯燥,学生缺乏中医辨证论治思维锻炼等问题。因此探索出一种符合中医皮肤病学学科特点,并能快速、有效提升学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本学科教师长期以来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中医类课程教学应始终紧抓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核心要求。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也是中医思维的基本特点,疹舌辨证法则是辨证论治结合中医皮肤病学学科特征的具体运用。《丹溪心法》云:“盖有诸内者形诸外”,皮疹表现于体表,是皮肤科辨病与辨证的重要依据,与舌象相参,一同提供人体气血阴阳盛衰的线索,为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3]。同时应用抽丝剥茧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临床思维引导,从而使其快速建立常见皮肤病辨证论治思维,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将疹舌辨证法与抽丝剥茧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为中医皮肤病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但目前国内尚无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于本科生培养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模式在中医皮肤病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级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疹舌辨证联合抽丝剥茧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灌输式教学组),各45名。两组教学任务均由同一名教师承担。研究组男女比例为7∶8;年龄23~24岁,平均年龄(24.05±0.6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4∶5;年龄24~25岁,平均年龄(24.51±0.56)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依次讲解疾病的概述、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完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病情评估,依据病情制定诊疗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研究组采用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教学模式。基本教学步骤:(1)教师借助课堂中的多媒体设备展示具有疾病特点的皮损照片,照片应体现分布范围、部分及数量等整体要素。学生依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做出初步诊断,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取答案,并分析诊断依据。(2)展示皮疹局部微观图像及相关皮肤镜图片,着重体现皮疹特征,包括皮疹类型、性质、颜色、光泽、质地与正常皮肤的关系等。学生进行皮损描述,再次判断疾病诊断分析和诊断依据。(3)展示病例舌象图片,学生描述舌象特征,并结合皮疹照片,判断中医证型、分析诊断依据。(4)描述病例伴随症状,学生再次判断证型,并依次选择治法方药,每次选择均需分析依据。(5)教师公布答案并总结讲评,为开拓学生中医辨证思维,在讲授证型、治法及方药选择时,鼓励学生基于教材典型证型选项之外分析病例兼证及治法进行方药加减,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及个人表达能力。见图1。

图1中医皮肤病学教学模式流程图  

1.3案例展示

(1)展示白疕红斑伴鳞屑的皮疹表现、银屑病甲及腊肠指等特征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诊断。(2)展示局部皮疹及皮肤镜图片,皮损可见白疕典型三联征皮损(鳞屑-薄膜-点状出血),且皮肤镜下可见红色背景下均匀分布点状、球状、发夹状血管结构,上覆银白色鳞屑,皆为白疕的皮损表现,引导学生进行诊断。(3)展示舌象与皮疹结合辨证:局部皮损呈斑片状、颜色鲜红、上覆少许白色鳞屑,皮肤镜可见红斑内均匀分布点状出血点,引导学生进行初步辨证,诊为血热证。主要区分点为血瘀证通常为慢性病程,皮疹色紫暗;血燥证皮疹颜色多为淡红,皮肤干燥皲裂,鳞屑较少,或有苔藓样变。结合舌象表现舌红、有芒刺,苔薄白,亦为血热之佐证。(4)提供伴随症状及脉象描述,辅助辨证,随后学生分析治法方药论述,并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升。见图2。

图2中医皮肤病学教学案例展示图  

1.4观察指标

(1)教学效果评价: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所接受的教学模式能否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临床辨病辨证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提高个人表达能力等。(2)教学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3)考核成绩:课程全部讲授完成后,采用课堂小测形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疾病诊断、辨证分析、立法、选方、用药五部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诊断”和“辨证分析”部分测试成绩以及综合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提示研究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中医辨病辨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辨治皮肤病的综合水平。

表1两组中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医皮肤病学考核成绩比较  

2.2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结果比较

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中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医皮肤病学教学满意度评价  

2.3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比较

研究组在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参与度、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培养中医辨病辨证思维、提高个人表达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中医药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皮肤保健及美容需求与日俱增的大环境下,熟练掌握常见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及日常生活,学生对于中医皮肤病学的学习热情也较前高涨,因此推动中医皮肤病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皮肤病学隶属于中医外科学范畴,经历代医家不断实践、总结,已具备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理论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中医皮肤病学当成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和经验总结[4]。中医皮肤病学具有显著的专科特点,常规的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用。近年来,有研究[3,4,5]分别将疹舌结合辨治教学法及抽丝剥茧教学法运用于医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临床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创新性地将疹舌辨证法与抽丝剥茧模式相结合,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为中医皮肤病学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符合了皮肤病学以“皮疹”为线索的诊疗逻辑,又起到了建立学生中医辨证思维的目的。

表3两组中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医皮肤病学教学效果评价比较  

[名(%)]

3.1重视图谱教学接轨临床实践

对于医学生来说,仅仅通过书本教材的文字描述或教师口述,往往很难理解皮肤病皮损形态、发展变化及不同皮损之间的鉴别。研究前期收集了大量临床皮损、舌象照片,及皮肤镜、伍德灯、皮肤病理等检查资料,根据专家意见,选择典型案例,按照抽丝剥茧模式进行整理、编排,生动直观地将临床上的真实案例展现在课堂上,力求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贴近于临床实际。

3.2强化中医辨病辨证思维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而大量临床实践证实[3],四诊权重应视不同学科及病种而异。其中,望诊居于四诊首位,是临床观察患者最先运用的诊法,《四诊抉微·凡例》言:“四诊为岐黄之首务,而望尤为切紧”。皮肤病学直观性强,以皮疹为辨病辨证的主要依据,在复杂多样的皮肤病鉴别中,掌握不同疾病皮疹的特征性表现尤为重要。因而与其他中医学科相比,中医皮肤病学在临床中更为重视望诊能力的培养。疹舌辨证法便是基于中医皮肤病专科特色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及方法,以皮疹和舌象作为主要辨证线索,从而达到执简驭繁的目的,帮助学生培养快速辨析证型的能力。辨疹论治是皮肤病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同时也是教学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皮疹辨证主要辨析皮损部位、类型、分布特点、形态、色泽等的临床意义,如水疱多为湿、脓疱多为热毒、结节多为痰瘀;边界规则多为风湿热邪、边界不规则多属虫淫;皮损隆起为正气充盛、皮损平塌为正气不足;皮损密集主毒热盛、皮损稀疏主正气虚;皮损青黄赤白黑紫、深浅、明暗意义各不相同,红斑鲜艳、压之不褪色为血热,斑色紫暗为血瘀等[6]。同时结合望诊的舌象图片展示教学,更能形象客观地提供辨析人体气血阴阳盛衰的线索。疹舌辨证法强调皮肤病辨证中以疹舌为主,伴随症状及脉象为辅,具有典型的学科特色,以点带面、执简驭繁,应用于教学中,可使学生掌握皮肤病辨病辨证的要领。

3.3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是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当前抽丝剥茧模式已逐渐被运用于许多重大的学术竞赛并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层层递进式地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根据线索进行思考、做出判断并进入下一环节,如果每一阶段的判断均正确,最终将推断出正确结论[5]。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需充分调动已学的知识,主动做出推断,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临床独立思辨能力,并在不断分析及判断的过程中,帮助其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同时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师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实现教学相长,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4、结语


随着皮肤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学科内容大大丰富。受课时限制,仅将中医皮肤病学课程作为中医外科学的一个章节讲授,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发展仍具有很大潜力。实践证明,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模式运用于中医皮肤病学教学中,体现了中医皮肤科的特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

[2]李建伟.中医皮肤病专科规培医师临床教学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8):21-22.

[3]唐挺,孟娜,刘正奇,等.基于“疹、舌影像”案例库的“疹舌结合辨治”教学法在皮肤病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20,26(11):213-215.

[4]张会娜,胡晶,李博,等.关于中医皮肤病学教学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58-59.

[5]李丽,刘阳春,晋红中.“抽丝剥茧”教学方法在皮肤性病学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1,41(2):290-293.

[6]吴小红,丁旭,曾雪.重视皮肤病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探索[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4):410-411.


基金资助: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文章来源:杨泽琳,崔钰桐,眭道顺.疹舌辨证法联合抽丝剥茧模式在中医皮肤病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4):44-4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医教育

期刊名称:中医教育

期刊人气:273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305X

国内刊号:11-1349/R

邮发代号:82-449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