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在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分为抗病毒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和抗病毒+中药组采用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的差异。结果:抗病毒+中药组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抗病毒组,P<0.05;抗病毒+中药组不良反应和抗病毒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抗病毒+中药组肝功能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其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在中晚期可出现肝功能损害,并导致脑组织、肝脾和消化道等脏器功能损害,若治疗不及时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本研究对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抗病毒+中药组患者男34例,女24例;41-75岁,年龄(54.34±2.15)岁。发病时间4年-13年,平均(7.51±0.22)年。抗病毒组患者男35例,女23例;42-75岁,年龄(54.19±2.32)岁。发病时间4年-13年,平均(7.53±0.25)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抗病毒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每次给予拉米夫定10mg,每天1次,口服用药。抗病毒+中药组采用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其中,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法同抗病毒组。中药方剂采用自拟护肝散结方剂,主要成分有生地、旱莲草、川芎、地鳖虫、黄芪、丹参、枸杞子、麦冬、白花蛇舌草、白术、白芍药、水蛭、麦冬等,用水煎至200毫升,早晚服用1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的差异。显效:临床各项表现均消失,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各项表现减轻,患者肝功能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乙肝肝硬化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之和[2]。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抗病毒+中药组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抗病毒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例数(%)]
2.2 治疗前和治疗后肝功能相比较。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抗病毒+中药组肝功能改善幅度更大,P<0.05。如表2.注:与治疗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抗病毒组治疗后相比较,*表示P<0.05
表2治疗前和治疗后肝功能相比较(`x±s)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抗病毒+中药组跟抗病毒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如表3.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例数(%)]
3、讨论
肝硬化为慢性肝病进展中必经阶段,是肝脏内弥漫性过量细胞外基质合成过量或降解不足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阻断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速度,但目前临床对肝硬化仍无有效治疗药物,西医上常用抗病毒和护肝药物治疗,效果欠佳[3]。
拉米夫定可对逆转录酶以及DNA聚合酶活性进行抑制,对HBV-DNA复制进行快速有效扩张,副作用少,其可有效促进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提高,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进受损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的提高,降低患者死亡率[4]。而中医方剂中丹参、川芎可活血化瘀;地鳖虫和软坚散结;芍药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术可消积止痛,行气破血;黄芪可行气,调节免疫;麦冬、枸杞子和白花蛇舌草等可健脾益气、填精益肾,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扶正祛邪之功[5]。
本研究中,抗病毒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抗病毒+中药组采用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结果显示,抗病毒+中药组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抗病毒组,抗病毒+中药组不良反应和抗病毒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抗病毒+中药组肝功能改善幅度更大,说明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红宇,卢微,郑临等.拉米夫定单药及其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2):84-87.
[2] 廖绍筑,陈少兴,汤净等.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114-115.
[3] 叶志典,阮运河,莫思柏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5):693-695.
[4] 张笛,杨丽,李良平等.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佳时机探讨[J].山东医药,2016,56(36):9-12.
[5] 莫国生,吴子龙,张金龙等.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1年的疗效评价[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2):129-131.
张建华,王伟,武芳芳,等.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J].心理医生,2016,22(35):138-13
分享:
目前,DN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血糖来延缓病情的发展,但效果甚微[2]。研究表明,肾小管细胞自噬减少是诱发DN的病理因素之一,调控自噬在维持肾脏稳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由此推测,调控细胞自噬水平,使其趋于正常、稳定,可能是治疗DN的重要途径之一。
2025-04-18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增多,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全球患病率约为25%〔2〕。现阶段,NAFLD防治主要利用药物进行降糖、减脂,但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3,4〕。因此,亟需发现新的治疗机制以指导新型药物的开发。
2025-04-10有研究[4]表明,Morin生物/药理特性广泛,且细胞毒性低,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卵清蛋白诱导的气道炎症。Nrf2作为调控抗氧化应激的一种关键转录因子,在诱导机体的抗氧化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5]。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主要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成胆绿素、Fe2+和CO,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6]。
2025-04-03研究证实[4],多种病因导致PAH发生时,肺血管平滑肌Notch3信号表达增强,并且发现其与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5],提示Notch3信号可能在PVR中起重要作用。Notch3激活后,Notch3胞内结构域(notchintracellulardomain,NICD3)释放到细胞质中,随后进入细胞核,激活下游靶基因转录[6]。
2025-04-03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m,鳞茎扁圆,叶轮生或对生,花被钟状呈紫色,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林下、草甸或河谷[1]。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其性味苦、甘、微寒,功能主治肺热咳嗽、阴虚劳咳、干咳少痰、咳痰带血等[2]。
2025-04-02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排泄困难、排便频率低、大便硬干和胃肠道排空时间长[1]。据统计,在我国70岁以上老年人便秘患病率高达10.9%,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此外,老年性便秘可引起肠梗阻、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并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3]。
2025-03-28宫颈癌属于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女性健康[1-2]。化疗是目前宫颈癌患者术后主要的辅助治疗方式,而顺铂是化疗的常用药物,但易产生耐药性,导致疗效达不到预期,是化疗失败、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3-4]。因此,逆转肿瘤耐药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成为宫颈癌药物治疗的研究重点之一。
2025-03-27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α(p38αMAPK)是一个经典的抗炎靶点[1-4],同时发现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神经元损伤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5-13]。芫花素是一种在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小分子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促成骨细胞分化、降糖、抗炎、抗痴呆等多种生物学活性[14-18],其抗炎的分子作用机制并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2025-03-20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到2030年,DM患者总数将增加到6.43亿,而至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7.83亿[1]。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cardiomyopathy,DCM)作为糖尿病的一种重要并发症,其概念最早于1974年由Riff等[2]提出。当前,针对DCM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存在靶点不明确、疗效不显著及有副作用等局限性问题[3]。
2025-03-18祛风活络胶囊(浙药制字Z20100146)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丽水市中医院的院内制剂,由三七、全蝎、蜈蚣组成,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风湿痹痛。在丽水市中医院院已有近30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明确,安全稳定。
2025-03-07人气:16656
人气:11589
人气:10728
人气:10318
人气:998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人气:263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302
国内刊号:11-2272/R
邮发代号:2-45
创刊时间:195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50
影响因子:1.700
影响因子:0.961
影响因子:0.410
影响因子:1.43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