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滇产红花及其种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2024-08-02    3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分析滇产红花及其种子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GC-MS技术分析红花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用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定性谱库并参考文献对未知化合物进行指认和匹配。结果 从红花及其种子的挥发油提取物中分别匹配指认了38、42个化合物。红花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13个烃类化合物(含量最高,77.46%)、2个其他类化合物(含量最低,1.83%),红花种子挥发油成分中鉴定出14个烃类化合物(含量最高,60.69%)、2个烯萜类及其衍生物(含量最低,1.12%)。结论 红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复杂,GC-MS技术可为红花药材及其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 关键词:
  • 化学成分
  • 定性谱库
  • 挥发油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滇产红花
  • 烃类
  • 烯萜类
  • 种子
  • 加入收藏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的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作为全球古老的作物之一,在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都有商业用途。红花在中国新疆、浙江、云南、河南等省区均有种植,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1]。红花药材已应用到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等领域。红花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兴奋心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增加心肌营养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兴奋子宫、通经止痛、耐缺氧、保肝、抗炎、增强细胞和体液的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2-3]。红花种子是红花油的主要来源,红花挥发油作为一些复方合剂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促进组织愈合,用于治疗冻疮,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尚未完全明确[4]。挥发性物质也是药材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现采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云南红花及其种子的挥发油成分,可为红花药材挥发油的利用提供依据。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药

7890-5975气质联用仪(美国Agilent)。红花及种子样品(采自云南丽江和大理,经杨怀镜主任药师鉴定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及种子,凭证标本存放于大理白族自治州食品药品检验所标本室,采集后将花与种子分开,样品自然阴干,粉碎,置干燥容器中于室温下避光保存,样品信息见表1);二氯甲烷为色谱纯;石油醚为分析纯。

表1滇产红花及种子样品的信息

1.2方法与结果

1.2.1溶液的制备

取约1.0g过5号筛的红花样品,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10mL石油醚(30~60℃),称定其重量,振摇,静置过夜,称重,用石油醚(30~60℃)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红花供试品溶液。取约3.0g过2号筛的红花种子样品(S1),精密称定,置已恒重的滤纸中包好,置索氏提取器抽提筒中,分别加入1次虹吸量1.67倍的石油醚(30~60℃),连接好仪器装置,使冷凝滴落的溶剂成线珠状,回流提取6h,即得红花种子供试品溶液。

1.2.2色谱条件

气相色谱采用19091S-433UIHP-5MSUI色谱柱(30m×0.25mm,0.25μm),载气为氦气,进样量1μL,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红花及种子的分流比分别为20:1、10:1,流速1.0mL·min-1,程序升温(红花的初始柱温100℃、维持2min,以10℃·min-1升温至160℃、维持5min,再以5℃·min-1升至300℃、维持5min;种子的初始柱温80℃、维持2min,以10℃·min-1升高至230℃、维持5min,再以3℃·min-1升至300℃、维持3min)。质谱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接口温度250℃,电离能量70eV,溶剂延迟3min,红花及种子的扫描范围分别为m/z50~550、m/z40~550。

1.2.3红花及种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取“1.2.1”项下红花供试品溶液,按“1.2.2”项色谱条件,进样测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色谱峰峰面积所占百分比,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检索总离子流图中的各色谱峰,参考文献,以保留时间相对稳定、匹配度较高的原则,得到25批滇产红花中的挥发性成分[5-11]。由表2可知:不同产地红花中共有多种成分,如月桂酸、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等,S2样品中未检出氨基哌啶,S3未检出十九烯,S4未检出植酮体,S14未检出1,2-二氢萘和月桂酸,S19未检出肉豆蔻酸,其他成分基本相似。因S1样品含有所有匹配的化合物,故以S1的结果为代表。红花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13个烃类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最多,为77.457%;其他还含有6种有机酸(15.073%)、5种醛酮类(5.972%)、1种烯萜类及其衍生物(2.214%)、3种酯类(6.738%)、1种醇类(10.102%)、7种苯类(4.318%)、2种其他类(1.830%)。

取“1.2.1”项方法制备的种子供试品溶液,按“1.2.2”项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色谱峰的峰面积所占百分比,结合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和计算机辅助检索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通过人工解析并结合文献,初步鉴定得到了42个化合物[12-16]。由表3可知:红花种子挥发油中含有14种烃类(60.69%)、8种酯类(10.73%)、5种醇类(4.44%)、3种有机酸(4.48%)、3种苯类(2.22%)、2种醛酮类(1.58%)、2种烯萜类及其衍生物(1.12%)、6种其他类(16.18%);酯类化合物的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16.18%。

表2滇产红花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结果

表3滇产红花种子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结果


2、讨论


曾考察了提取溶剂(石油醚(30~60、60~90℃)、正己烷、二氯甲烷等)、色谱柱(HP-5、RTX-5、DB-1)、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索氏提取及冷浸提取)对提取的影响,结果确定了文中方法。红花提取的挥发性物质中烃类的含量最高,其中,正二十七烷最高,占挥发性成分的21.29%。其次是有机酸,占挥发性成分的15.07%(包括棕榈酸、月桂酸、亚油酸、α-亚麻酸、肉豆蔻酸等),棕榈酸的含量高达6.06%。棕榈酸为饱和软脂酸,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脂肪和多种油中,在游离脂肪酸中的含量较高,可用作表面活性剂[17];月桂酸也称为十二烷酸,具有抑菌和抗病毒的作用;亚油酸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α-亚麻酸为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脂肪酸之一,具有降血压、调节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红花的挥发性成分中还有较多的醛酮类,占挥发性成分的5.97%[18]。不同产地红花的挥发油存在差异,可为红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红花种子中的挥发油为黄色或淡黄色液体。红花种子挥发油中主要含烃类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60.69%,其他成分占16.18%,包括氨基哌啶、2-戊基呋喃、维生素E、豆甾醇、植物甾醇、蒲公英甾醇等化合物。其中,烯萜类及其衍生物中β-石竹烯和角鲨烯占挥发性成分的0.96%与0.17%。β-石竹烯为双环倍半萜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抗肝纤维化等作用;角鲨烯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为细胞甾醇中重要的前体,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降低血糖、抗紫外线、清除自由基等作用[19]。文中通过GC-MS分析,发现红花挥发性成分匹配得到的化合物与种子的差异很大。红花挥发性成分可作为复方合剂的配方,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而红花种子的挥发油主要用于食品,能否作为药用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任超翔,吴沂芸,唐小慧,等.红花的起源与产地变迁[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1):2219-2222.

[3]陈梦,赵丕文,孙艳玲,等.红花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2,5(7):556-560.

[4]马家麟,达洛嘉,高世宝,等.红花超临界提取物的GCMS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4):172-174.

[5]黎凌楠,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吴桂荣.3种不同溶剂提取新疆塔城红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2):162-167.

[6]鲁建江,王莉,陈宏伟.微波法提取红花中的挥发油[J].新疆中医药,2002,20(3):13.

[7]韩小金,张荣,毕继诚.超临界C02萃取红花挥发油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9,31(2):212-216.

[8]李晓如,梁逸曾,郭方遒,等.气相色谱质谱-化学计量学法分析测定药对桃仁-红花挥发油[J].分析化学,2007,35(4):532-536.

[9]王媚,吴建华,史亚军,等.红花挥发油的红外光谱鉴定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7,34(3):66-70.


文章来源:吴晶,杨怀镜,周萍.滇产红花及其种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2024,39(04):460-46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华西药学杂志

期刊名称:华西药学杂志

期刊人气:161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四川省药学会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0103

国内刊号:51-1218/R

邮发代号:62-79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