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索经方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药效物质。方法 建立高尿酸血症药理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MS)分析四妙丸体内外化学成分;以入血成分为基础,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以关键活性成分与高尿酸血症痛风关键靶点尿酸生成酶(XDH),尿酸转运体(ABCG2、GLUT9、OAT1、URAT1)及炎症靶点(PTGS2、TLR2、TLR4)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对接结果进行实验验证,探讨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键药效物质。结果 UPLC-Q-Exactive-MS法共鉴定四妙丸89个成分,包含74个入血成分,即候选成分;网络药理学构建了“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入血成分匹配116个高尿酸靶点和173痛风靶点,涉及调节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ERK1、 ERK2和MAPK级联反应、PI3K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调节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凋亡、AGE-RAGE、TNF、PI3K-Akt、MAPK、TLRs、JAK-STAT、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多途径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疾病网络的作用。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黄柏酮、柠檬苦素、苍术素、花旗松素、白术内酯Ⅲ及β-蜕皮甾酮等成分与尿酸合成酶、尿酸转运体及炎症靶点的亲和力良好,Western Blot验证发现花旗松素具有负调节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表达的作用,其是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药效物质。结论 该研究阐述了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药效物质,可为四妙丸临床应用、质量评价和标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高尿酸血症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直接致病因子,WHO/ISH已将高尿酸血症列为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标志物[1-2]。现有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和促尿酸排泄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能有效降低尿酸值和控制症状,但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等。
传统中药在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方面历史悠久。四妙丸出自《成方便读》,临床多用于痹病,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下文简称《药典》),由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四味中药组成,药简效宏。现代多中心临床研究[3-5]表明四妙丸对高尿酸血症痛风疗效确切。本课题组动物实验[6]发现其可以通过抑制XOD酶活性,下调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蛋白表达,上调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ABCG2)和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OAT1)蛋白表达以及抗炎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现行《药典》四妙丸仅以小檗碱为质量控制指标,难以客观评价和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故本研究通过UPLC-Q-Exactive-MS技术分析四妙丸体内外化学成分,基于入血成分的潜在药效物质特性,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关键的入血成分-靶点通路-复方功效的网络,筛选潜在药效物质候选成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精准分析候选成分的结合模式和作用力,确定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键药效物质,为基于病症模型-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药效验证的中药复方精准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SPF级健康SD大鼠,雄性,体质量180~220 g,由珠海百试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20-0051,动物质量合格证号:44822700023234;饲养于中科产业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动物房,使用许可证号:SYXK(粤)2021-0263。饲养温度22~24℃,相对湿度50%~60%,并保持12 h/12 h光/暗循环,自由获取标准饮食和水。动物实验经中科产业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200111。人肾上皮细胞HK2,购自武汉普诺赛公司,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于对数生长期进行传代备用。
1.2 药物及试剂
黄柏(产地:辽宁铁岭,批号:210401)、牛膝(产地:河南焦作,批号:201001),安徽聚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苍术(产地:内蒙鄂尔多斯,批号:20200801),安徽华鼎堂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薏苡仁(产地:贵州,批号:201201),广东时珍制药有限公司;花旗松素,宝鸡市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HR1693S1;异氟烷,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2101601;甲酸铵,美国Sigma-Aldrich公司,批号:70221;氧嗪酸钾,上海迈瑞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批号:77677190;腺嘌呤、苯溴马隆,上海笛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MF09、FE19;尿酸,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批号:C12931003;甲醇、乙腈,购自美国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色谱级,批号分别为:F23N38206、F22M9N202;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美国Affinity Biosciences公司,批号:DF12340;β-actin(批号:18C03A27)、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兔IgG二抗(批号:BST17GO4A17G50),美国BosterBiological公司;特超敏ECL化学发光试剂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P0018AS;DMEM培养基、澳洲胎牛血清,购自美国Gibco公司,批号分别为:C11995500BT、10099141C。
1.3 主要仪器
UltiMate 3000液相色谱仪、Q Exactive质谱仪,美国Thermo公司;PowerPac Basic凝胶电泳仪,美国Bio-Rad公司;Tanon-5200SF全自动化学发光图像分析系统,上海天能生命科学有限公司;H1850-R冷冻离心机,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1-16K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Sigma公司;Vortex Mixer QL-866混匀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Eppendorf 5305真空浓缩仪,德国Eppendorf公司;SLKO3000-S摇床,美国SCILOGEX公司。
2、方法
2.1 四妙丸提取物制备
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药材单独破碎为粗颗粒,参考《药典》四妙丸药材配比(2∶1∶2∶1),称取黄柏40 g、苍术20 g、薏苡仁20 g、牛膝40 g,加入15倍水浸泡30 min,回流提取1 h,过滤,滤渣加10倍水回流提取1 h,合并两次滤液,70℃减压浓缩至1 g·mL-1,备用。
2.2 急性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7]及含药血清制备
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模型组。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制备采用氧嗪酸钾-腺嘌呤联合造模,以模型组血清尿酸(SUA)明显升高(P<0.05)作为造模成功的依据。模型组灌胃腺嘌呤50 mg·kg-1+氧嗪酸钾1.0 g·kg-1造模;正常组给予同体积相应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每日1次,造模14 d后,模型复制成功。高尿酸血症大鼠于第14天造模成功后1 h,灌胃给予四妙丸提取物(6.48g·kg-1,按生药量计),连续给药3d,正常组给予蒸馏水。末次给药后1 h,4%~5%异氟烷诱导麻醉,眼眶静脉丛采血,4℃冰箱静置约2 h,以4℃、3 000×g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同组血清合并(每只大鼠50μL),震荡混匀60 s,-80℃冻存,待测。
2.3 供试品制备
精密移取空白组血清及含药组血清200μL置于2 mL离心管中,按体积比1∶4加入甲醇,振荡60 s;4℃条件下,以12 000×g高速离心10 min,取上清液,37℃氮气吹干;加200μL甲醇复溶,0.22μm过滤,得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待测样本。同法制备四妙丸提取物供试品。
2.4 UPLC-Q-Exactive-MS检测条件
色谱条件:ACQUITYUPLC®HSST3色谱柱(2.1mm×150mm,1.8μm);正离子模式流动相A为0.1%甲酸水,B为0.1%甲酸乙腈;负离子模式流动相C为5 mmol甲酸胺水,D为乙腈。梯度洗脱:0~1 min,2%B/D;1~9min,2%~50%B/D;9~12min,50%~98%B/D;12~13.5min,98%B/D;13.5~14min,98%~2%B/D;柱温:25℃;流速:0.25 mL·min-1。
质谱条件:使用Thermo Q Exactive,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电离模式,正离子喷雾电压3.50 kV,负离子喷雾电压2.50 kV,鞘气30 arb,辅助气10 arb。毛细管温度325℃,以分辨率70 000进行全扫描,扫描范围81~1 000,HCD二级裂解,碰撞电压30 eV。
2.5 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入血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及通路分析
血中移行成分是复方可能的活性成分,故以四妙丸入血成分为潜在活性成分,通过TCMSP、SWISS、STITCH等数据库对潜在活性成分进行检索,获得四妙丸候选活性靶点;在GeneCards、CTD等数据库中以“Hyperuricemia”“gout”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靶点。将四妙丸候选活性靶点与疾病治疗靶点取交集,得四妙丸抗高尿酸血症痛风潜在活性靶点。整理四妙丸活性成分与高尿酸血症痛风活性靶点的作用关系,导入Cytoscape 3.9.0构建“入血成分-靶点”网络。
将四妙丸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潜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
2.6 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
通过PubChem下载活性成分;通过PDB和AlphaFoldproteinstructuredatabase数据库下载URAT1(AF-Q96S37-F1)、OAT1(AF-Q4U2R8-F1)、ABCG2(6eti)、XDH(1n5x)、RELA(6yp3)、TLR4(5ijb)、PTGS2(4cox)、CASP3(1nms)、ESR1(1err)、INS(1jk8)、MAPK14(6sfo)、PARG(1k74)的晶体结构;采用LigPrep模块进行小分子配体处理,选择Epik方法产生pH 7.0±2.0所有的构象;应用薛定谔分子对接软件Proteinpreparationwizard模块进行蛋白准备,加氢,加电荷,删掉水分子和能量优化;采用Receptor grid generion创建活性口袋,以晶体结构中心或原配体为中心生成对接盒子文件,盒子大小设为2 nm(20Å);Ligand Docking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用prime MM-GBSA进行结合自由能计算。
根据分子对接结果,选择未见药效报道的花旗松素成分进行实验验证,收集对数生长期的人肾上皮细胞HK2细胞,以每孔3×106个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贴壁后按分组情况给药处理48 h。实验分为正常细胞组、模型组(尿酸终浓度2 mmol·L-1)、阳性对照组(同时给予尿酸终浓度2mmol·L-1+苯溴马隆终浓度25μmol·L-1)及花旗松素高(同时给予尿酸终浓度2mmol·L-1+花旗松素终浓度50μmol·L-1)、中(同时给予尿酸终浓度2 mmol·L-1+花旗松素终浓度10μmol·L-1)、低(同时给予尿酸终浓度2 mmol·L-1+花旗松素终浓度2μmol·L-1)剂量组,共培养48h,收集总蛋白。
采用RIPA冰上裂解细胞30 min,以4℃、13 201×g离心10min,取上清液,经SDS-PAGE电泳,转至PVDF膜,以5%脱脂牛奶封闭2 h;TBST清洗3次;加入一抗URAT1(1∶6000)及β-actin(1∶10000),4℃下孵育过夜;TBST清洗3次,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兔IgG二抗,室温下孵育1 h;TBST清洗3次,ECL发光显影。采用ImageJ软件测定各蛋白条带灰度,以各组URAT1/β-actin灰度比值与正常组URAT1/β-actin灰度比值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急性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周期内,大鼠无死亡情况。正常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毛色正常,活动自如,反应快。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出现脱毛的现象。见图1,模型组在造模期间内血尿酸值稳定上升,造模两周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模型成功基础上,可进行下一步血中移行成分研究。
图1 急性高尿酸血症造模过程血尿酸值变化情况(±s,n=6)
3.2 基于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含药血清非靶向化学成分的UPLC-Q-Exactive-MS分析
基于“2.4”项下色谱和质谱条件,对四妙丸及高尿酸血症大鼠含药血清供试品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分析,通过Proteowizard软件将原始数据转换成mzXML格式,利用R的XCMS程序包进行峰识别(Peaks Identification)、峰过滤(Peaks Filtration)、峰对齐(Peaks Alignment),得到质核比(MasstoChargeRatio,m/z)、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等信息数据矩阵;根据精确分子量进行确认(误差≤30ppm);采用HumanMetabolome Database、METLIN、Massbank、LipidMaps、mzClound数据库对MS/MS碎片模式进行确认,获得高尿酸血症大鼠四妙丸含药血清非靶向化学成分数据,正负总离子流图见图2。
通过提取母离子,比较保留时间和质谱裂解规律,四妙丸体外共鉴定了89个化学成分,高尿酸模型大鼠含药血清共鉴定出74个原型移行成分(见表1),包括生物碱类(小檗碱、黄连碱、木兰花碱、黄柏碱、巴马汀),有机酸类(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油酸),黄酮类(儿茶素、表儿茶素、圣草素、黄柏苷、槲皮素、芒柄花黄素),萜类(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苍术苷A、苍术苷B、柠檬苦素)等。这些成分作为病理模型的血中移行成分,是四秒丸防止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潜在药效物质,故作为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候选成分,进行后续网络药理学研究。
图2 四妙丸及高尿酸血症大鼠含药血清正负离子流图
表1 四妙丸及高尿酸血症大鼠含药血清中共有成分鉴定信息(74个)
3.3 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入血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及GO功能、KEGG通路富集
四妙丸74个血中移行成分共匹配了1 027个活性靶点。疾病靶点共筛选了364个高尿酸血症相关靶点及571个痛风相关靶点。把四妙丸活性靶点与高尿酸血症靶点及痛风靶点重叠制韦恩图,如图3-A所示,入血成分分别匹配116个高尿酸靶点和173痛风靶点。把活性成分及相应的治疗靶点导入Cytoscape构建四妙丸抗高尿酸血症痛风“入血成分-靶点”网络(图3-B),通过网络拓扑参数筛选(DC≥2×median DC,BC≥2×median BC,CC≥median CC),构建四妙方抗高尿酸血症的关键子网络(图3-C)。发现NOS2、ESR1、PTGS2、F2、DPP4、PPARG、NOS3、PTGS1、AR、IL2、VEGFA、AKR1B1、ABCG2、CCNA2、ABCB1、OAT1、CASP3、ADRB2、NCOA2、TTR、MAPK14、TLR2、MAOA、IL6、MAPT、JUN、HMGCR、NFE2L2、ABCC1、OAT3、RARB、NFKB1、XDH、ADH1B、TUBB1、TNFRSF1A、RELA是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键靶点;槲皮素、丹皮酚、琥珀酸、芒柄花黄素、阿魏酸、异甘草素、黄芩素、香豆酸、山柰酚、葛根素、香草酸、柚皮素、肉豆蔻酸、普罗萘尔、黄芩苷、咖啡酸、吴茱萸次碱、丁香酚、黄芪紫云英苷、β-蜕皮甾酮、白屈菜碱、芦丁、异阿魏酸、小檗碱、滨蒿内酯、花旗松素、白屈菜赤碱、绿原酸、巴马亭、儿茶素、4-羟基苯甲酸、木兰花碱、染料木苷、黄柏碱、松柏苷、药根碱、圣草酚、黄连碱、甘草素、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表儿茶素、新绿原酸是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靶点的关键活性成分。
四妙丸抗高尿酸血症痛风靶点的GO及KEGG分析结果见图4。入血成分参与调节含氮化合物、脂质及糖的代谢、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分泌、炎症反应、ERK1和ERK2级联反应、MAPK级联反应、PI3K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可通过调节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凋亡、胰岛素抵抗、AGE-RAGE、TNF、IL-17、PI3K-Akt、MAPK、TLRs、JAK-STAT、NF-κB、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发挥多途径调控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疾病网络的作用,体现复方多途径调控疾病的特点。
图3 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靶点的韦恩图(A),“入血成分-靶点”网络(B)及核心网络(C)
图4 四妙丸调控高尿酸血症痛风靶点GO功能富集(A)及KEGG通路富集(B)
3.4 分子对接及Western Blot实验验证
3.4.1 分子对接
四妙丸入血成分与尿酸生成酶(XDH),尿酸转运体(ABCG2、GLUT9、OAT1、URAT1)及炎症靶点(TLR2、TLR4、PTGS2)对接结果见图5。分子对接表明黄芩素、丹皮酚与XDH,黄芩素、花旗松素、圣草酚、(2S)-甘草素、小檗碱、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与URAT1,黄芩素、芒柄花黄素、花旗松素、圣草酚、(2S)-甘草素、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原阿片碱、黄柏碱、木兰花碱、黄柏酮、人参皂苷Ro对GLUT9,药根碱对OAT1,黄芩素、芒柄花黄素、花旗松素、圣草酚、(2S)-甘草素、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对ABCG2,芒柄花黄素、花旗松素、圣草酚、(2S)-甘草素、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原阿片碱、人参皂苷Ro对TLR2,没食子酸对TLR4等对接得分均少于-7;活性成分与活性靶点通过氢键(H-bond)、π-π堆积(π-πstacking)和阳离子-π(cation-π)等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结合,是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键药效物质。
图5 四妙丸关键入血成分与尿酸合成酶、尿酸转运体及炎症靶点分子对接得分(A),结合模式(B)及活性结合位点(C)
3.4.2 Western Blot法检测花旗松素对URAT1蛋白表达的影响
通过HK2高尿酸血症体外模型,Western Blot实验发现花旗松素可以明显降低模型细胞URAT1的表达,见图6。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URA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苯溴马隆及花旗松素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逆转因高尿酸刺激诱导的URAT1蛋白上调(P<0.001),抑制尿酸重吸收。花旗松素调节URAT1蛋白表达相关研究已申请专利,后续将深入研究该成分对高尿酸血症其他靶点的作用。
图6 花旗松素对高尿酸血症HK2细胞模型中尿酸重吸收转运体URAT1表达的影响(±s,n=6)
4、讨论
4.1 基于病症模型的中药复方精准药效物质研究
中医认为中药治病过程是“以偏纠偏”的过程,复方的药效物质因针对的病证不同而变化,这对阐明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带来巨大挑战。得益于高精度质谱检测技术、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大数据挖掘、成分与靶标精准对接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的发展,为针对不同病症的中药复方精准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有力方法。王喜军[8]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已成为研究药效物质的可靠技术。罗国安等[9]认为中药复方作用于机体是一个“干预系统(中药)-应答系统(生物机体)”相互作用整合的生物学过程,干预系统受到应答系统的作用而发生ADME过程,而应答系统受到干预系统的影响而产生效/毒反应,机体所处的病理生理状态对中药ADME具有很大差异。刘建勋团队[10]通过对进入血浆、脑脊液、尿液中化学成分群与类药成分的比对分析,发现同一复方在不同疾病或不同证型状态下体内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证明中药复方功效物质与病证相关。故,本研究以高尿酸血症痛风经典模型为基础,探讨基于病症状态下四妙丸的血中移行成分,提高药效物质与病症的关联性;利用病症关联生物信息和靶点,分析疾病模型的入血成分-疾病靶点通路-复方功效三位一体的药效物质网络关系,提高入血成分作为潜在药效物质的功效针对性;针对病症核心靶点(高成药性靶点)如XHD、URAT1采用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精准分析靶点和成分的结合模式和作用力特点,通过药效实验证实其可靠性。本研究突出基于病理状态的中药复方精准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提出基于病症模型的入血成分(血清药化技术)-病症相关靶点通路(大数据网络药理学方法)-精准成分靶标相互作用(分子对接)-实验验证的路线,可以更准确地阐释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科学内涵,为中药质量标准提升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4.2 色谱及质谱条件优化[11]
本实验过程中对色谱条件及质谱条件进行了考察。为了提高离子化水平,正、负离子模式比较了不同的流动性体系,正离子模式下,比较了甲醇-0.1%甲酸水、乙腈-0.1%甲酸水、乙腈-0.1%甲酸水、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不同的体系,发现采用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体系效果最稳定;同样负离子模式下,发现采用C-5 mmol甲酸胺水,D-乙腈体系效果最好。故确立,正离子模式流动相A-0.1%甲酸水,B-0.1%甲酸乙腈流动相体系;负离子模式流动相C-5 mmol甲酸胺水,D-乙腈流动相体系。正离子喷雾电压3.50 kV,负离子喷雾电压2.50 kV的较低电压更方便检测到药材-制剂-体内成分的共有原型成分。
4.3针对高尿酸血症的四妙丸药效物质探索
中药质量是中药临床疗效的保证,是中药产品的生命线;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研究是阐明中药防治疾病内涵、提高质量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借鉴经典名方药效成分量值传递的质控思想,采用UPLC-Q-ExactiveMS技术鉴定了“药材-制剂-血中移行成分”共有成分74个。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高尿酸血症痛风关键成药靶点的对接以及实验验证,首次证实了花旗松素的负向调节URAT1药理效应,为其在高尿酸血症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良好的创新性。本研究综合分析表明黄柏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木兰花碱、黄柏酮、柠檬苦素、苍术素、白术内酯Ⅲ、β-蜕皮甾酮、花旗松素可作为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药效物质。
君药黄柏最重要的活性物质是生物碱,含量高达4.24%~7.89%[12],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小檗碱类成分还可以抑制尿酸生成酶XOD活性,抑制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GLUT9、URAT1表达,上调尿酸分泌蛋白OAT1/3及ABCG2表达,发挥降尿酸的作用[13-15];黄柏碱、黄柏酮具有明确的抗炎、缓解急性肾损伤的作用[16-17];柠檬苦素为萜类化学成分,通过降低iNOS、IL-6、IL-1β等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发挥抗氧化、抗炎、镇痛的作用[18]。臣药苍术中白术内酯类成分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促进IL-2、IL-12及INF-γ等免疫相关分子分泌,通过调节Bax/Bcl-2凋亡信号通路,促进Bax、CASP9、CASP3、Cleaved CASP3等表达,抑制Bcl-2表达,发挥抗细胞凋亡的作用[19]。白术内酯Ⅰ可生成白术内酯Ⅲ[20]发挥药效作用。苍术素作为苍术的特征成分,其通过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及炎性介质iNOS和NF-κB等发挥抗炎、镇痛等作用[21]。天然类固醇成分β-蜕皮甾酮是牛膝的关键药效成分,除具有明显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外,其还通过激活IRS-1/AKT/GLUT4及IRS-1/AKT/GLUT2通路,提高IRS-2表达,发挥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22-23]。薏苡仁主成分为多糖、油脂、甾醇、多酚类成分[24],《药典》以甘油三油酸酯作为其功效指标成分,但血液样品仅发现其他非特异成分。
综上,立足刘昌孝院士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五原则”思想[25],结合四妙丸血清药化、网络药理、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结果,从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及复方配伍环境等综合出发,我们认为黄柏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木兰花碱、黄柏酮、柠檬苦素、苍术素、白术内酯Ⅲ、β-蜕皮甾酮、花旗松素等可以作为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键药效物质,并可用作四妙丸制剂的标准提升或质量控制的指标;后续将建立四妙丸中相关成分高效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本研究基于高尿酸血症痛风模型探索了四妙丸的血中移行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全方位解析方剂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的关联性;筛选关键的药效物质,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以高成药性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明确成分与靶点的结合方式和结合能力,精准评价和实验验证与功效密切相关的药效物质,为更精准地阐述四妙丸复方药效物质和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3]戴跃龙,白慧颖,窦永起.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5):768-769.
[4]水光兴,叶炯,李莎罗,等.四妙丸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肾功能及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1,22(10):878-881.
[5]赵向波,赵永凯,李兰英.四妙丸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4):58-60.
[6]梁少瑜,曾永长,李仲秋,等.四妙散及其加减方对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及机理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6,27(3):347-350.
[7]程雅欣,李佳.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动物模型及其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3,31(2):251-256.
[8]王喜军.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生物分析体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1):16-19.
[9]罗国安,梁琼麟,王义明,等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发展及展望[J].中国天然药物,2009,7(4):242-248.
[10]孟硕,苗兰,林力,等.基于证候表征生物学的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835-842.
[11]曾永长,梁少瑜,吴俊洪,等.基于UHPLC-ESI-QqQ-MS/MS技术的中药复方新天泰1号多类别多成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草药,2018,49(16):3835-3841.
[12]蓝松.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黄柏中总生物碱的含量[J].广东化工,2018,45(24):37-38,49.
[13]蹇睿,杨敏,郑书林.小檗碱对小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NLRP3/TLRs的调控作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2):251-256.
[16]姜盈盈,林岳.黄柏碱改善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6):882-887.
[17]刘芬.黄柏酮靶向抑制MIF抗炎作用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
[18]尤文挺,王洒,何龙,等.柠檬苦素单体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2017,40(1):242-246.
[19]李小芳.白术内酯Ⅲ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研究[D].四川:泸州,西南医科大学,2019.
[20]王小芳,王芳,张亚环,等.白术挥发油中苍术酮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J].应用化学,2007,24(3):301.
[23]朱玉霞,孙丽莎,杨矫,等.蜕皮甾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细胞IR S-2蛋白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33):10-12.
[24]吴静雨,陈晓凡,徐万爱,等.薏苡仁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4:1-13.
[25]张铁军,白钢,陈常青,等.基于“五原则”的复方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路径[J].中草药,2018,49(1):1-13.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0366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1515010978、2021A1515012474); 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2020B1111120003);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210324121610029);
文章来源:曾永长,梁少瑜,吴俊洪,等.基于病症模型的经方四妙丸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药效物质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4,35(08):1152-1162.
分享:
目前,DN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血糖来延缓病情的发展,但效果甚微[2]。研究表明,肾小管细胞自噬减少是诱发DN的病理因素之一,调控自噬在维持肾脏稳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由此推测,调控细胞自噬水平,使其趋于正常、稳定,可能是治疗DN的重要途径之一。
2025-04-18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增多,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全球患病率约为25%〔2〕。现阶段,NAFLD防治主要利用药物进行降糖、减脂,但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3,4〕。因此,亟需发现新的治疗机制以指导新型药物的开发。
2025-04-10有研究[4]表明,Morin生物/药理特性广泛,且细胞毒性低,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卵清蛋白诱导的气道炎症。Nrf2作为调控抗氧化应激的一种关键转录因子,在诱导机体的抗氧化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5]。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主要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成胆绿素、Fe2+和CO,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6]。
2025-04-03研究证实[4],多种病因导致PAH发生时,肺血管平滑肌Notch3信号表达增强,并且发现其与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5],提示Notch3信号可能在PVR中起重要作用。Notch3激活后,Notch3胞内结构域(notchintracellulardomain,NICD3)释放到细胞质中,随后进入细胞核,激活下游靶基因转录[6]。
2025-04-03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m,鳞茎扁圆,叶轮生或对生,花被钟状呈紫色,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林下、草甸或河谷[1]。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其性味苦、甘、微寒,功能主治肺热咳嗽、阴虚劳咳、干咳少痰、咳痰带血等[2]。
2025-04-02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排泄困难、排便频率低、大便硬干和胃肠道排空时间长[1]。据统计,在我国70岁以上老年人便秘患病率高达10.9%,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此外,老年性便秘可引起肠梗阻、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并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3]。
2025-03-28宫颈癌属于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女性健康[1-2]。化疗是目前宫颈癌患者术后主要的辅助治疗方式,而顺铂是化疗的常用药物,但易产生耐药性,导致疗效达不到预期,是化疗失败、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3-4]。因此,逆转肿瘤耐药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成为宫颈癌药物治疗的研究重点之一。
2025-03-27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α(p38αMAPK)是一个经典的抗炎靶点[1-4],同时发现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神经元损伤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5-13]。芫花素是一种在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小分子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促成骨细胞分化、降糖、抗炎、抗痴呆等多种生物学活性[14-18],其抗炎的分子作用机制并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2025-03-20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到2030年,DM患者总数将增加到6.43亿,而至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7.83亿[1]。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cardiomyopathy,DCM)作为糖尿病的一种重要并发症,其概念最早于1974年由Riff等[2]提出。当前,针对DCM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存在靶点不明确、疗效不显著及有副作用等局限性问题[3]。
2025-03-18祛风活络胶囊(浙药制字Z20100146)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丽水市中医院的院内制剂,由三七、全蝎、蜈蚣组成,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风湿痹痛。在丽水市中医院院已有近30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明确,安全稳定。
2025-03-07人气:16674
人气:11608
人气:10739
人气:10356
人气:1000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人气:264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302
国内刊号:11-2272/R
邮发代号:2-45
创刊时间:195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50
影响因子:1.700
影响因子:0.961
影响因子:0.410
影响因子:1.43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