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老年人列表
不连续性脊柱骨折(noncontiguousspinalfractures,NSFs)是指在2个受伤的骨折椎体之间至少存在1个完整椎体的骨折,发病率为1.60%~17.76%[1-4]。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迈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增加,老年人NSFs的发生率逐渐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和低处坠落伤是老年NSFs患者较常见的原因[5]。
43
0
骨折的治疗包括外治法和口服药物治疗两大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术在骨折的治疗中占有比例越来越大。骨折后的药物辨证治疗,基本上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趋于完善,形成了骨折的三期治疗指导原则。国内现代骨科手术学的发展,则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骨折三期治疗指导原则没有相应改变。
30
股骨颈骨折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常由创伤、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术式。半髋关节置换术只更换受损的股骨头,保留患者自身的髋臼,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股骨头假体与髋臼软骨之间的摩擦较大,股骨头假体易松动,且存在再次手术的风险[1]。
25
手术通常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案,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术式无需切开骨折部位暴露骨折端,而是通过间接的复位技术将骨折复位后,再植入髓内钉进行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术后内固定失效率为6%~20%[1]。
29
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具有高死亡率和高残疾率的特点,中国的老年髋部骨折数量不断增长[1]。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差,基础疾病多,大多伴有骨质疏松、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骨折后可能加重或并发原有基础疾病[2-3]。因此,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值得深入研究。
34
研究[5]表明,慢性髓系白血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衰弱发生率分别为49.6%、49.0%和54.0%.此外,抑郁在霍奇金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发病率分别为35.5%、27
28
老年人多存在基础性疾病,并伴有骨质疏松,且机体活动能力、反应灵敏度降低,极易跌倒,引发髋部骨折。现阶段,临床上主要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式主要包括关节置换术、复位内固定术,尽管能够改善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但术后存在多种并发症的风险,疼痛即为其中常见的一种[2]。
老年脑卒中患者由于高位中枢病变,导致低位中枢控制功能受损,易引起感觉或(和)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平衡功能,因而更易发生跌倒,增加意外死亡风险[3-4]。平衡功能障碍被认为是造成脑卒中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步态平衡训练,能够改善患者平衡能力,使其不易失去重心,从而预防跌倒[5-6]。
26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经历手术治疗后,术后恢复阶段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情况,如谵妄、疼痛及睡眠障碍等,当患者出现术后谵妄时,主要表现为意识不清楚、行为混乱等情况,如不给予护理干预,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1]。
23
慢性病共病是指个体同时患有 2 种或 2 种以上的 慢性病[1],而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群的慢性病共病率为65.16%~69.50%[2‐3]。患 有 慢 性 病 共 病 的 老 年 人 生 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增加、与他人接触减少及机体脆 弱 性 增 加[4],更 容 易 遭 受 社 会 隔 离。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作为治疗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手段之一,极大地改善了其预后与生存质量。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显示,接受PCI治疗已成为我国心内科住院病人应用最广泛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法。随着医疗设备与技术的发展,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越来越多。
10
肌少症会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降低生活质量,并可能伴随慢性疾病,增加残疾或死亡的风险〔5〕。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目标之一,也是推动健康老龄化的核心内容,因此,科学认识肌少症及其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至关重要。
9
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都在衰退,而冠心病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心脏病,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动脉血管发生硬化,再加上高血脂很容易导致血管阻塞,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脏病[1-2]。冠心病比较容易复发、病情又比较危急,甚至在发作期间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3-4]。
基底细胞癌(B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之一,多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其好发于颜面等皮肤暴露部位,尤其在鼻部较为常见[2]。我科自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使用双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翼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患者5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是重要议题。传统的功能导向评估方法往往关注老年人功能障碍和能力缺失,这种模式难以全面反映老年人的健康状态。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老龄化与健康报告》中首次提出“内在能力”(intrinsiccapacity,IC)概念,将其定义为“个体在任何时点所具有的所有身心能力的总和”。
12
影响因子:1.370
影响因子:2.985
影响因子:0.233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1.936
影响因子:1.88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