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临床价值

  2024-05-0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研究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疗管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行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管理)和对照组(50例,行常规诊疗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股骨颈、腰椎L1—L2及L3—L4骨密度值,记录干预前后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及骨钙素]。采用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COQOL)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股骨颈、腰椎L1—L2及L3—L4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P低于对照组,血清钙和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症状、身体机能、社交活动能力及心理精神等CO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访管理,有助于改善骨代谢和骨密度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分级诊疗
  • 双向转诊模式
  • 管理效果
  • 老年骨质疏松
  • 骨密度
  • 加入收藏

骨质疏松是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骨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增加骨折风险,并影响骨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老年人群骨脆性增加,是骨质疏松的高发群体[1]。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进步,如何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规范管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不良预后备受关注。推动骨质疏松诊疗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成为今后优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方向[2]。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诊疗模式,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患者一体化管理[3],被用于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20年开始分级诊疗模式,为试点单位。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基于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将结果报道如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管理,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5~78岁,平均(70.23±4.18)岁;体重指数(BMI)17.50~27.50 kg/m2,平均(22.48±2.09)kg/m2;病程1~8年,平均(4.67±1.80)年;合并症:高血压17例,糖尿病20例。对照组行常规诊疗管理,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65~79岁,平均(70.81±5.22)岁;BMI 18.00~28.00 kg/m2,平均(22.29±2.31)kg/m2;病程1~9年,平均(4.72±1.75)年;合并症:高血压22例,糖尿病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病程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推荐标准[4];年龄≥65岁,且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精神意识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有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发育畸形者;合并有肺心病、肝肾综合征、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基础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正在进行激素治疗者

1.2 研究方法

(1)基础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阿仑膦酸钠(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67;70 mg),70 mg/次,1次/周,每周固定1天服用,晨起餐前30 min空腹服用。口服碳酸钙D3片(北京朗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75;规格500 mg×30片),0.5 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治疗6个月。

(2)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模式进行管理,根据《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4]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患者、严重骨质疏松者及骨质疏松骨折高危人群3类[4],进行分层管理。常规骨质疏松患者初次就诊后可转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管理,严重骨质疏松者和骨质疏松骨折高危人群由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继续接诊随访管理,并每4周对病情进行1次筛查,并调整随访等级和治疗方案。(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电话、微信进行随访,设立骨质疏松热线咨询电话,建立微信交流群,通过微信群宣传、传播老年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督促患者定期服药,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并定期向医院汇报患者治疗情况,提供转诊服务。(2)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要通过微信、电话与患者沟通,嘱患者每4周入院复诊,记录每日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每4周进行1次健康讲座,每次30~45 min,讲座内容包括饮食调整、户外活动、用药注意事项等。每4周安排1~2名副主任医师下沉社区服务中心坐诊2~3次,指导患者调整用药方案,定期复诊。对照组行常规随访管理,随访以电话形式进行,患者根据医嘱用药,并进行运动锻炼,由患者自主决定入院复诊时间。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和随访管理6个月。

1.3 观察指标

骨密度值:在干预前后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江苏同人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92070685;UBMD-9000A-1)检测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和腰椎L1、L2、L3及L4骨密度值,计算腰椎L1—L2骨密度均值和腰椎L3—L4骨密度均值。

骨代谢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后经肘静脉采血3.0 m L,用离心机(德鲁克诊断公司;国械备20200486号;00389-129-000K)以2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送检。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82222487;cobas e 411]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及骨钙素水平。

生活质量评估: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CO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COQOL量表包括疼痛症状、身体机能、社交活动能力及心理精神功能4个维度,共16个条目,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描述,两两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两两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密度值比较

干预后两组股骨颈、腰椎L1—L2及L3—L4骨密度值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各部位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ALP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骨钙素和血清钙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P低于对照组,血清钙和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疼痛症状、身体机能、社交活动能力及心理精神等COQOL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症状、身体机能、社交活动能力及心理精神等CO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骨密度值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讨论


骨质疏松属慢性进行性疾病,调查显示老年骨质疏松发病率有上升趋势[6,7],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对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和治疗能控制病情进展,避免不良预后的发生。基于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主张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8,9]。这不仅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还将健康宣教、临床诊疗、随访管理等作为一整套诊疗体系逐步完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股骨颈、腰椎L1—L2及L3—L4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本研究遵循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分级管理,逐步建立完善转诊流程,提高管理效果有关[10]。本研究在分级诊疗过程中,注重根据病情,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指导患者合理就医,这有助于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抑制病情恶化。另外,付海英等研究[11]也认为分级诊疗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随访期间的权责进一步明确,在诊疗期间,将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巩固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队伍,及时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提供医疗咨询、治疗方案调整等服务,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骨密度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P低于对照组,血清钙和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有助于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状态,这可能是因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的实施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且该模式可动态筛查骨质疏松骨折的高危人群,优化诊疗方案,改善骨代谢水平。姚翡等研究[12]也认为双向转诊用于骨质疏松能有效改善骨钙素、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而改善骨骼肌功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COQOL评分(疼痛症状、身体机能、社交活动能力及心理精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是因这一模式的应用增加了医患交流机会,让患者了解更多骨质疏松防治知识,获得更多情感支持,病情得到更好控制所致[13,14]。姜道新等研究[15]认为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的实施实现了各级医疗机构的一体化管理,搭建了患者转诊的绿色通道,同时使患者可多渠道获得诊疗咨询,这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有助于改变患者就医习惯,纠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的随访管理,有助于改善骨代谢和骨密度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白璧辉,谢兴文,李鼎鹏,等.我国近5年来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2):253-258.

[2]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1):1251-1257.

[3]吴华丽,李婧,张红.基于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服务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6):16-18.

[4]《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工作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马远征,等.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6):484-509.

[5]何藻鹏,杨德鸿,李丽.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1):1637-1641.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58-61.

[7]张晓梅.中国大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回顾分析[C]//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综合学术研讨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6.

[8]邵宏涛,郑昌清,谷伟,等.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有益探索:社区医院设立专科病房模式[J].中国医院,2017,21(8):76-78.

[9]孔小庆.医疗集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与实施[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3):240-241.

[10]章振林,夏维波,金小岚,等.骨质疏松诊治进展及分级诊疗制度之讨论[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11):928-934.

[11]付海英,丁晶晶,冯宪真,等.分级诊疗模式下三级综合医院-社区医院联合管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5):636-639.

[12]姚翡,郁秋荣,龚叶,等.基于双向转诊模式下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23,29(4):365-369.


文章来源:邹亚兰,张康,李红霞,等.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临床价值[J].临床研究,2024,32(05):115-11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期刊人气:262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2591

国内刊号:11-5685/R

邮发代号:80-743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