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文化引领视角下民族音乐艺术传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2024-04-17    2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文化发展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历史长河之中,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推动少数民族音乐不断发展的重要核心。但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民族音乐在流行文化中处于弱势地位,年轻人普遍认为其表现形式传统对其缺乏关注。因此,创新是民族音乐唯一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推动其产生变革的主要方式则是通过文化引领,确保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实现真正的内化,进而推动民族音乐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创新。本文主要探讨文化引领在文化创新中的实践价值,并对于在文化引领的高度作用下如何加强民族音乐传承的方法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 关键词:
  • 传承创新
  • 文化引领
  • 民族精神
  • 民族音乐
  • 艺术
  • 加入收藏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代表,它对大众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情感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这种文化色彩极浓、传播意义重大的音乐类型,只有不断创新和传承,并依靠文化内涵进行引领,才能展现出其中的艺术价值,使其产生新的生命力,逐步成为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主旋律。


1、文化引领在文化创新中的主要作用


从整体角度来说,艺术是文化中的一小部分。由于文化能够对人类发展至今的所有文明进行概括,因此二者之间往往可以看作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数量众多,许多民族尽管有着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相应的文字,因此音乐便成为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通过音乐的方式,对自己民族独有的文化进行传播,展现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单从这一层面而言,民族文化便能够算作是民族音乐的根系。但是,现状却显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许多文化内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走向落寞的边缘,甚至被青年人忘却,因此重视文化引领,发展、传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基于国家对于文艺作品的相关要求,所有文艺作品都需要具备三方面特点,分别是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观赏性。只有达到这三方面要求,才能算作合格或是优秀的作品。在以上三个特点中,观赏性更多是针对观众群体而言,而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多基于文化作品本身,同时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文艺作品之所以会有较强的思想性特点,主要源自于其内容本身,由此能够说明,文化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和音乐创新联系十分紧密,甚至直接决定了文化品格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塑造。只有时刻注重文化引领的价值,才能确保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拥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内涵。在相关调研中,笔者发现许多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在传承的过程中变得功利化,有些传承者甚至直接将功利化目标当作是主导性目标。这对于音乐原有的形式以及它所附带的文化内涵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只有时刻将文化引领的基础作用发挥出来,才能确保音乐艺术的发展不会走弯路。


2、文化引领在文化创新中的实践价值


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少数民族音乐实际应用的方法有很多种,它们各具特色。为了能够将文化引领的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在音乐传承中形成独有的精神力量,将民族艺术渗透到每一个创新环节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基本作用,确保其成为实践创新的重要指导,相关传承人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一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需注意通过音乐艺术的内涵对自身思想进行引导,改进自身实践行为。创新思想意识、实践操作以及整体制度,通过文化表现的方式,完成实践活动。

1.以文化为导向,创新自身理念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来说,传承工作和创新工作都十分重要。从艺术层面来看,其有着不同分类,在实际传承的过程中,涉及的基础要素主要包括传承者、传承机构、管理部门、研究主体等。在实际传承的过程中,经常会开展各类不同的活动。因此,民族传承并非是简单的工作,其极具多元化特色。多部门间的自身职能差异与一致的目标形成了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分别对自身理念进行革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确保文化传承具备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提高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并在思想层面予以体现,从而促使思想变成文化创新的基础。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与功能的不同,开展的活动也不一样。例如,不同部门应通过统一的思想进行指导,对日常工作的开展进行引领。学校主要负责对人才进行培养,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传承创新文化活动,共同促使各个主体能够高效整合。也就是说,当主体对于文化理念实现全面内化后,便初步完成了思想创新的基础工作。

2.在活动中创新文化实践

为了确保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效果,自然需要开展各类不同的实践活动以达到吸引不同类型的人群关注度的直接目标。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将文化引领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充满挑战性。一般来说,实践活动最为常见的呈现方式就是引领效果的直接体现。将行动层面与思想层面高度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活动变得更具引人深思的文化特色,以此达到吸引更多人群关注的目的。

首先,通过文化引领的方式开展活动,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系列文化主题。例如,2013年CCTV音乐频道推出的一档重点大型歌唱类电视选秀活动《寻找刘三姐》。节目要求每一名参赛选手,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歌唱功力,还需要有着较强的文化素养,这样的高标准使得节目不仅极具娱乐性,同时也没有失去应有的文化价值。当主题得到明确之后,活动的开展便不会出现偏离方向的情况。人们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一方面欣赏其专业表演所带来的视觉听觉震撼,一方面也能从中感受到文化内涵。该节目作为一种立足于本土文化,同时在立意层面不断创新的代表性节目,充分体现了在进行文化传播活动中,清晰深层主题定位的重要性。

其次,为了吸引更多的潜在关注群体,活动中应设计一些有着较强文化特色的创新内容。虽然少数民族歌曲普遍有着较强的原生态特点,与日常接触的流行音乐文化有着较大差异,但是其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核,有着很强的先进性特点,从此处入手,便能够更好地吸引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甚少但带有新奇感的潜在关注群体。分析当前的音乐市场情况后发现,尽管音乐节目的种类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以娱乐性为主要特点,他们为了增加节目噱头,提升流量,许多活动往往会通过搞笑和扮丑的形式吸引关注度,这样的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与消极影响。例如,在我国部分景区之中,为了能够有效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会将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点缀形式,但却将哗众取宠表演作为表现形式,从而失去了原本的文化气息。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更应在文化思想内容的特点上进行分析思考,而不是利益主导化,诸如开展以文化为主的相关知识竞赛,确保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得到有效传承。

最后,创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音乐场景也会为良好的传播效果添砖加瓦。文化活动不仅能够通过表演内容进行体验,而且能够依靠外部环境带给观众直接的视觉感官。例如,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就为了确保艺术传承过程中的文化引领性作用得有效体现,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氛围。该演出场景单独创设的鼓楼和风雨桥,将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完美展现了出来。在实际表演中,全场景中无死角地将民族特色与山水景色、灯光舞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展现和传递了当地文化特点和音乐特色。

3.基于创新文化本身实现制度转变

少数民族音乐在传承和创新时,一般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为了保证作品的整体性和先进性,除了需要与文化内涵结合,还要对创新制度进行规范,促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工作顺利开展。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于音乐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有了更多关注,但相关制度的建设仍然处于空白状态。为了确保音乐艺术得到创新,通过文化引领,一方面要做好制度建设工作,基于现有的实际情况,采取传承创新的方式改进制度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对于民族音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时,制度的完善会让版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是在制度中将文化的重要性展现出来。总而言之,在进行文化制度创新的时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旋律创新、格调创新、指向性创新。所以在建立制度时,其相对应的主要包括内容制度、品位制度、创新制度等。

在进行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应确保内容有着一定的内涵价值。从思想层面来说,主要是指在进行音乐创新的时候,不会有太多消极思想渗透进来。尤其是当前娱乐化环境下,在发展艺术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展现其格调和品质。从制度层面来说,为了推动艺术传播,需要对方式方法予以规范,以此才能提升文化实践的效果。

4.基于传承形式实现文化具象

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过程包含多种形式,例如,表演者会尝试采用不同的乐器,抑或结合相应的表演内容,穿着对应的服饰。由此能够看出,在进行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外在具象化的存在也有画龙点睛之意。不但能够对作品内部的思想和格调予以提升,同时还能在外部形式层面予以体现。总的来说,外在具象化表现形式主要分两种,其一是基于音乐的相关要素进行渗透,例如,在针对少数民族文化馆进行布置装饰的时候,应结合相关文化内涵进行设计装饰工作,以此形式将想对外呈现的内在文化全部展现出来。其二,通过客观存在的实物进行外在呈现还可以制作一些宣传文化的标语,以此对音乐艺术进行呈现。或针对相应文化内容打造文化长廊,在对于音乐文化进行展示的同时,促使其中的思想价值全部展现出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创设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将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通过景观的形式予以体现。确保音乐内容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充分展现其中的思想。如此一来,原本看似十分抽象的音乐文化,便能够在外观层面有所体现,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具象。


3、文化引领下加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方法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来说,文化引领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但是文化传承并非只是传承人的工作,如果只是开展一些重复的文化类活动,更多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将其文化价值的核心内涵呈现出来。因此,相关教育工作同样非常重要。传承者自身需要学习与提升,对于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也要进行研究,并将文化内涵渗透其中,才能确保民族文化得到流传,逐渐成为人们永不忘怀的经典作品。

1.传承者应不断学习

为了确保少数民族音乐得到有效传承,相关传承者应不断学习文化内涵、历史脉络等深层的内涵,以此完善音乐作品的表象与内在,对音乐作品的传播不仅仅停留在一部作品而已,而是可以对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发扬。例如,知名音乐人罗凤在打鼓方面的学习已经超过了22年,即便如此,其仍然在积极钻研,渴望能够实现进一步突破。又例如,薛文安一生都致力于乐器改良的工作中,他秉持着演奏没有固定的技巧,填鸭式教学会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同时,容易被人忽略的乐器和人之间的磨合过程,他坚持和乐器“交朋友”,熟知他们的特性并且不断地发掘需要改良的问题。薛文安认为,如果不对民族乐器进行科学改良,扩大推广,会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造成“致命伤”,他不仅这样认为,并且身体力行超过了30年,部分改良作品还拿到过国家级和省级发明奖项,多次在大型民族歌舞乐活动中登台亮相,受到民族音乐专家和专业演员一致好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云南民族乐器的继承和发展。“改良是为了更好地推广,而不是为了牟利去刻意发明创造”,薛文安认为,改良的前提是要保持传统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方法,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瞎胡闹,甚至是在歪曲和抹黑民族传统文化。由此可以发现,学习和传承并非只是一段时间或者一个阶段,其有着很强的一贯性和连续性特点。对于这些传承人来说,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投身自己所热爱的音乐艺术事业,积极尝试、不断创新,不仅拓展了艺术的宽度,还延伸了生命的长度。

2.传承者需要重视教育

基于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无论是传承者还是学习者,都应当不断努力,能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意义,促使自身文化素养得到增强。才能确保艺术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传承,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助益。对于广大传承者自身来说,在实际传承的过程中,应将重心放在艺术内涵和价值方面,促使受众群体能够对于此类艺术形式有所认同,认识到艺术传承的意义,逐步在心中树立传承意识,将音乐学习和音乐传承都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责任。不仅如此,对于传承者而言,还应在教学方法方面展开研究,不断创新,积极尝试一些现代化方式,大幅度提高传承效果。

3.拓展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方式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教学来说,学习方法的选取也是非常重要的。传承者应在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不断拓展,鼓励学习者通过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工作。通过文化引领的方式,贯彻终身学习理念,为学习者减小障碍,使得学习者有充足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促使地域、文化层面的限制能够被完全打破,让音乐艺术可以得到更好传承。在教学理念和形式方面,要结合学习者的自身情况,尝试改变和创新,使得教学方式足够灵活。如此一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民族音乐学习的浪潮之中,促进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发展。

4.丰富少数民族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少数民族音乐的类型有很多,我国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工作时,也可将民族音乐艺术内容渗透进来,结合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受众群体在音乐启蒙阶段便能接触认识少数民族音乐。通过应用最为先进的教学方式,诸如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等,促使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能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增加浓厚兴趣,并愿意认真学习。长此以往,将会促使这一艺术形式得到有效传承。


4、结语


文化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内涵。当音乐艺术在发展时,文化应贯穿整个过程,并在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渗透,从而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特色,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体化。在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传承时,要时刻坚持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并进行高效的具象化表现,提升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民族音乐方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将自身潜藏的精神力量全部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杜成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150-151+158.

[2]李建军.恪守传统还是剑走偏锋?——评“新时代民族音乐文化创新传承与多维传播高级研修班”[J].人民音乐,2019(7):52-53.

[3]李臻.少数民族音乐原创性理论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6):100-103.

[4]徐敏.多元文化下音乐教育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评《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探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9(6):139.

[5]张明.中国民族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下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9(5):99-102.

[6]谢娜,赵婷.新时代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变逻辑及其流体机构[J].贵州民族研究,2019(5):115-118.

[7]刘丹,张琰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衰弱的识别、发展轨迹及干预策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5):119-122.

[8]黄燕,张维.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5):107-110.

[9]彭雪萍.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途径——评《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J].中国教育学刊,2019(5):131.

[10]范大连.中华民族精神传承背景下音乐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J].四川戏剧,2019(3):167-169.

[11]张驰.概论性研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石[J].贵州民族研究,2019(4):104-107.

[12]龙婧.在传承中坚守在变迁中践行——第三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活动侧记[J].民族艺术研究,2019(1):138-144.


基金资助:2022年度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新文科视角下的音乐舞蹈新体系教学理论应用对策化研究》(036);


文章来源:朱莎.文化引领视角下民族音乐艺术传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24(04):28-3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教育发展研究

期刊名称:教育发展研究

期刊人气:436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8-3855

国内刊号:31-1772/G4

邮发代号:4-591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