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

  2024-03-26    2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采取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21年11月—2022年10月采取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的4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风险事件发生率,应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SF)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并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100量表(WHOQOL-100)评价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困惑、活力、疲劳、抑郁、生气和紧张方面的POMS-SF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困惑、活力、疲劳、抑郁、生气和紧张方面的POMS-SF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AMI
  • 安全管理
  • 心理状态
  • 急性心肌梗死
  • 风险预警
  • 加入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患者严重疾病类型,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胸闷、胸痛、紧缩感或压榨感[1]。当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但依然有一部分患者介入术后会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所以,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实施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案,对于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心功能具有重要价值[3]。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并依照不同危险程度对患者展开护理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4]。护理安全管理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护理方式,以危机管理作为核心,融合预防管理手段,可针对风险事件进行有效管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院内护理管理效果[5]。但对于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研究较少。因此,为了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本研究探讨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采取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21年11月—2022年10月采取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的4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存在1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且管腔直径大于2.5 mm,确诊为心肌梗死[6];发病时间小于12 h;采取PCI介入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符合介入治疗指征。

排除标准: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史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已经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基础住院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措施相关护理操作、心理护理与知识宣教等,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健康手册、观看视频和口头宣教等方式对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指导,并采用同理心护理、支持疗法以及松弛疗法等缓解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标准对病房进行消毒,预防感染发生,并保持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并叮嘱患者3个月后到院复查。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1)风险预警护理。(1)风险预警评估。询问患者疾病史,并确认患者是否患有手术相关禁忌疾病。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采用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等,判断患者有无贫血、血清电解质、血清尿素氮、低蛋白血症等异常情况,并由小组成员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文献,并由小组开会讨论分析以往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行风险识别,制订风险预警护理措施。(2)风险预警护理措施。A.加强用药管理,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并对药物进行标识,及时观察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注意静脉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药液外渗情况。B.指导患者正确排便,避免由于排便过于用力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C.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食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避免便秘情况发生。D.注意对患者进行尿量、生命体征监测,在患者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增加饮用水量,饮水需≥200 m L/d,并及时向患者解释增加饮水的好处,提升患者配合度。E.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增加患者安全感与信任感,帮助患者及时缓解不良形态,奠定良好的治疗基础。(2)安全管理护理。(1)术前安全管理。在手术前仔细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为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让家属及时了解并发症风险,有效提升心理认知,避免出现并发症后产生恐惧及紧张心理。了解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及既往病史情况,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2)术中安全管理。辅助医师严格遵循手术操作,并与巡回护士进行密切配合,准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动过速、早搏以及心动过缓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大多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多进行局部麻醉处理,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与患者及时沟通交流,避免由于情绪波动过大,影响手术效果。(3)术后安全管理。术后对患者进行持续24 h心电监护,观察患者血压、肢体皮肤颜色、体温和心理情况,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预防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4)建立问责机制。在科室内部制订安全管理考核标准,对于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估,预防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依照严格流程进行处理,查明原因后,定期落实安全管理护理情况,加强干预指导,避免再次发生。对于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奖惩制度,并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较多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再培训等。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源性休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风险事件包括压力性损伤、坠床、下肢静脉血栓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心源性休克+非致死性心梗+心律失常)例数/总例数×100%。风险事件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坠床+下肢静脉血栓)例数/总例数×100%。

应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SF)分别在护理前与护理1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其中包括困惑、活力、疲劳、抑郁、生气和紧张6个维度,每个维度5项,分数为0~4分,共30道题目,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7]。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100量表(WHOQOL-100)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主要包含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宗教信仰6个维度,24个子项,总分为48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8]。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表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表3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3.0,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困惑、活力、疲劳、抑郁、生气和紧张方面的POMS-SF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困惑、活力、疲劳、抑郁、生气和紧张方面的POMS-SF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3.1 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对风险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取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可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这是因为,通过风险预警护理能够识别院内护理风险,针对以往护理经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危险,并对常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进行预防,还能够提升院内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患者的风险识别,降低风险事件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另外,通过安全管理护理能够实现对介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展开预见性、针对性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加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专项护理内容,提升护理质量[9]。同时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病情等方面的观察,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之前的征兆,提升预防效果[10]。本研究还在安全管理最后增加了问责机制的建立,并制订相关安全考核标准,能够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护理制度,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进一步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8]。

3.2 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本研究护理后,两组患者困惑、活力、疲劳、抑郁、生气和紧张方面的POMS-SF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状态。这主要是因为,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能够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医护患和谐的同时,能够让患者更加安心,减少由于疾病和介入治疗造成的恐惧、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11,12]。

3.3 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水平的影响

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变化较快,特别是针对危重症患者来说,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容易出现大量的不良事件,患者病死率较高[13]。所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和安全管理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提示通过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预后。这主要是因为,通过风险预警护理能够及时识别患者常见风险,让护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提升患者安全性,辅助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14]。另外,通过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能够改善护理人员的应激处理能力、服务态度以及基础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5]。

综上所述,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其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家刚,郑睦锐.2013—2017年广州市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0,46(1):38-42.

[2]周智华,袁晓霞,周尚成.2015—2019年广州市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特征及疾病负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4):577-586.

[3]孙佳艺,高屾,赵冬,等.北京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出院后30天再住院率及变化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6):866-871.

[4]王玉清,肖寒,杨伟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2,47(6):727-732.

[5]金杏萍,丁玉芳.护理安全管理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6):1034-1035.

[6]蒋世亮,季晓平,张运.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发布关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04年修订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2-64.

[7]迟松,林文娟.简明心境量表(BPOMS)的初步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68-770,767.

[8]陈艳梅,余玲.基于GRACE评分系统的分层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9):162-165.

[9]张彬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10):14-18.

[10]叶磊,贾峥,陈兰,等.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2):157-160.

[11]翟文婷,卢芳芳,戴露.路径化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1):161-164.

[12]丁小青,刘红伟,刘海,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后恶性心律失常预测风险模型的构建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1,21(5):458-461.


文章来源:陈玉萍.风险预警护理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及预后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05):150-15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国际安全研究

期刊名称:国际安全研究

期刊人气:104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主办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2095-574X

国内刊号:10-1132/D

邮发代号:82-146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